初一初二地理会考 七上地理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8780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初二地理会考 七上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一初二地理会考 七上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一初二地理会考 七上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一初二地理会考 七上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一初二地理会考 七上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初二地理会考 七上地理复习提纲.docx

《初一初二地理会考 七上地理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初二地理会考 七上地理复习提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初二地理会考 七上地理复习提纲.docx

初一初二地理会考七上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大小:

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是球体的有关证据:

①“站得高,看得远”;②“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

③“月食”;④“地球的卫星照片”;⑤麦哲伦环球旅行。

二、地球仪

(1)经纬线的特点:

名称

长度

形状

指示方向

备注

纬线

不等

东西

相同纬度纬线长相等,极点为特殊纬线

经线

相等

半圆

南北

地球仪上赤道长为经线长的2倍

(2)特殊经纬线:

名称

分界线

(1)东半球范围:

20°W以东到160°E以西

(2)回归线(23.5°N/S)之间为热带,极圈(66.5°N/S)以内为寒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

(3)纬度在0°~30°为低纬度地区,在60°~90°为高纬度地区,在30°~60°之间为中纬度地区

经度

0°经线向东、西各180°

纬度

从赤道向南北两级各90°

南北半球

赤道(0°纬线)

东西半球

20°W和160°E经线

五带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高中低纬地区

30°、60°纬线

(3)经纬网及其判读方法

经纬网判断方法:

 

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经度向东增加是东经(E),经度向西增加是西经(W);

以赤道为起点,纬度向南增加是南纬(S),纬度向北增加是北纬(N)。

②东西半球判断方法:

东半球:

东经小于160°,西经小于20°;

西半球:

东经大于160°,西经大于20°。

(看准符号!

经度为E与160°E比较,经度为W与20°W比较。

即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③注意:

分界线上的点不归入任何一个“区”,如赤道上的点既不在北半球,也不在南半球。

三、识图并填图

(1)特殊纬线:

①赤道、②北回归线、

③南回归线、④北极圈、⑤南极圈。

(2)地球五带:

⑥热带、⑦北寒带、

⑧南寒带、⑨南温带、⑩北温带。

(3)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⑥、有极昼极夜现象的

是⑦、⑧、四季分明的是⑨、⑩。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及概况:

运动形式

运动中心

周期

方向

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转

地轴

一天(24小时)

自西向东

昼夜更替、时差

公转

太阳

一年

自西向东

四季变化(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影子长短、极昼极夜)和五带形成

二、地球的公转

(1)公转示意图及两分两至(以北半球为例)

比较项

时间

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

夏至日A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日B

9月23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日C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

春分日D

3月21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同一地点:

一年中离夏至日最近白昼时间最长;

同一时间:

夏季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冬季越往北白昼时间越短。

(3)影子长短变化规律:

同一地点:

夏至日影子最短,冬至日影子最长;

同一时间:

离直射点越近影子越短,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

三、四季划分与五带特征:

(1)四季划分:

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一次年2月),南半球季节相反。

(2)五带特征:

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南北温带四季分明,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方向:

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

采用“平移指向标”法。

如图1.3-1,AB的走向是西北一东南走向,BC的走向是东西走向。

②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如图1.3-2,A位于B的西面,B位于C的北面。

③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2、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①数字式:

如1:

100000。

②线段式:

③文字式:

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3)比例尺的大小:

可将比例尺化为数字式,当分子都为1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4)图幅相同的地图中:

①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

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围大小

内容详略程度

详细

简略

②比例尺大小与等高线坡度、实际距离的关系:

比例尺大小

坡度陡缓

实际距离长短

(5)范围相同的地图中:

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

3、图例和注记:

(1)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特定的地图符号就叫图例,如

(2)用来说明山脉、河流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陆高海深的数字叫注记,如“8844.43米”

四、地图分类:

按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专题地图集中反映一两种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如人口分布图、气候类型图等。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又叫绝对高度。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非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单位都采用米)。

(3)世界海拔最高点是:

珠穆朗玛峰(中尼边境线上),海拔最低点是:

死海;

中国海拔最高点是:

珠穆朗玛峰,海拔最低点是:

吐鲁番盆地。

二、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2)同一条等高线高度相等。

(3)等高距全图一致

(4)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适合攀岩;等高线稀疏,坡度小,上坡轻松。

三、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共5种。

名称

海拔

形态

山地D

500米以上

顶尖坡陡(高而陡)

高原E

500米以上

面平边陡(高而平)

丘陵B

500米以下

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下

顶圆坡缓(低而缓)

平原A

200米以下

宽广平坦(低而平)

盆地C

无要求

四周高中间低

(1)五种基本地形: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判读方法如下:

(五种基本地形的区别可以从海拔和相对高度等进行区别)

 

(2)六种山地部位(山顶或山峰、陡崖或断崖、山脊、山谷、鞍部、盆地或洼地)

山顶A和B:

等高线闭合,内大外小

盆地F:

等高线闭合,内小外大(洼地)

山脊E:

等高线弯曲处象箭头,指向低处(成分水岭)

山谷D:

等高线弯曲处象箭头,指向高处(有河流发源)

鞍部C:

两山顶的连接部位,像马鞍。

陡崖G:

等高线重叠的部位,符号如锯齿。

四、地形图:

(1)等高线图的判读:

表示方法

(1)山峰: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

符号“▲”

(2)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

(3)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

(4)鞍部: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5)陡崖:

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垂直。

说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的外侧,坡度向外侧降。

分水线、分水岭

集水线(修建水库)

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或悬崖。

(2)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地反映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图。

(3)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等高线基础上用颜色和色调表示地形地势,绿色表示低平原,黄、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蓝色表示海洋,其优点是醒目,有立体感。

 

七上第二章第一节海陆分布

一、海陆面积对比与分布

(1)全球海陆所占比例:

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海陆分布不均: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极周围是海洋;海洋大多分布于南半球,南极周围却是陆地。

二、基本概念:

(1)岛屿与半岛的区别;

(2)大洲与大陆的区别(前者包含后者)。

(3)六大大陆:

亚欧大陆,

非洲大陆,

北美大陆,

南美大陆,

南极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

(注意名称:

没大洋洲大陆,六大大陆和七大洲名称有相关的地方)。

①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陆有:

南极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小)。

②赤道穿过的大陆有:

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4)世界之最:

最大的岛屿:

格陵兰岛(北美洲);

最大的半岛:

阿拉伯半岛(亚洲)。

最大的大陆:

亚欧大陆;

最小的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

最大的群岛:

马来群岛(亚洲)。

三、七大洲与四大洋的位置:

④④

(1)七大洲与四大洋的面积排序:

(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大洋)洲。

(太平、大西、印度、北冰)洋。

(2)七大洲分界线:

(要能在图中指出名称)

①亚欧之间: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之间:

苏伊士运河(人工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

③亚洲和北美洲之间:

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与太平洋)

④南北美洲之间:

巴拿马运河(人工运河,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

⑤欧非之间: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⑥南极洲和南美洲之间:

德雷克海峡

(3)七大洲与四大洋的位置

A纬度(五带)位置:

北极圈穿过的洲:

欧、亚、北美洲

北回归线穿过的洲:

非、亚、大洋、北美洲

赤道穿过的洲:

非、亚、大洋、南美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洲:

非、大洋、南美洲

南极圈穿过的洲:

南极洲

(注意:

热带面积最大的洲:

非洲;温带面积最大的洲:

亚洲;寒带面积最大的洲:

南极洲)

B半球位置:

(注意:

①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

(大洋、亚)洲;②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洋:

南极洲和北冰洋;③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亚洲;④跨寒、温、热三带的洲:

亚、北美洲;⑤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和大洋:

南极洲、北冰洋。

C相对位置:

三大洲包围的洋:

北冰洋;三大洋包围的洲:

南极洲

四大洲包围的洋:

印度洋,五洲包围的洋:

(大西、太平)洋

(注意:

该点要掌握到哪个洲的四周是什么洋,哪个洋的四周是什么洲)

六大大陆

七大洲

四大洋

全在北半球

北美、亚欧

欧、北美

北冰

全在南半球

南极、澳大利亚

南极

------

全在东半球

非洲、澳大利亚

印度

全在西半球

北美、南美

南美

------

跨南北半球

南美、非洲

亚、非、大洋、南美

太平、大西、印度

跨东西半球

亚欧、南极

欧、北美、亚、大洋、南极

太平、大西、北冰

 

 

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

一、海陆变迁的原因:

(1)地壳的变动(最主要原因,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海→陆)。

(2)海平面的升降(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陆→海)。

(3)人类活动(荷兰人填海造陆:

海→陆)

二、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漂移假说提出者: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证据:

①南美洲、非洲陆地轮廓相吻合;

②南美洲、非洲的古生物相似;

③南美洲、非洲的古地层相似。

三、板块构造学说:

(1)全球可划分为六大板块:

(E亚欧、D非洲、C印度洋、F太平洋、B南极洲、A美洲)板块。

(2)各大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运动的两种形式:

碰撞挤压、张裂拉伸)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注意:

几乎完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太平洋板块;

②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地中海面积的缩小—亚欧、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亚欧、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南极洲、美洲板块碰撞挤压

落基山脉的形成—太平洋、美洲板块碰撞挤压

东非裂谷带的形成—印度洋、非洲板块张裂拉伸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沿岸地带(2011.3.11日本9级地震)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云南盈江、汶川、玉树地震)。

世界两大山系:

亚欧(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南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

七上第三章第一节气温与降水

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午后2:

00,即14:

00;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

(2)气温年变化:

北半球陆地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南北半球相反)。

气温年较差。

会绘制和判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气温变化规律,计算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二、说出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1)纬度影响: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2)海陆因素影响:

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冬季:

陆地向低纬凸,海洋向高纬凸;夏季:

陆地向高纬凸,海洋向低纬凸

(3)地形:

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低,平原气温高,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三、降水的变化规律

1、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绘制和判读降水量柱状图,从降水量柱状图上判读各月降水量情况和降水的季节变化。

四、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

(2)两极地区降水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4)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5)山地迎风坡多,背风坡少。

(6)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影响降水的分布因素:

纬度因素、海陆位置、地形等。

第三章第二节天气与气候

1、识别天气与气候: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经常变化,不稳定。

气候指的是长时间平均天气状况,较稳定。

(2)几种灾害性天气:

台风------狂风、特大暴雨。

寒潮------严寒、大风。

水旱灾害-----影响范围最广。

(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

(3)卫星云图的识别:

用绿色表示陆地,用蓝色表示海洋。

用白色表示云团,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区一般是阴雨区。

2、落实常见的天气符号和风向

(1)落实常见的天气符号:

晴天、多云、阴天、雾、小中大雨、暴雨、雷阵雨、冰雹、小中大雪、霜冻、台风、沙尘暴等。

(2)风向:

指风的来向,北风说明来自北方。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①温室效应:

人类滥伐森林,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沿海低地国家或区域被淹;②人类使用冰箱、空调等排出有毒气体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使臭氧层出现空洞,危害到人类健康;③酸雨的污染。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1)热带气候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分布地区(学过的国家和地区)

影响因素

①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

(东南亚马来群岛、巴西亚马逊平原)

纬度(低纬度)

②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具有渐变性。

热带雨林南北两侧,地势较高处

(巴西高原、澳大利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纬度、地形(低纬度、地势较高处)

⑩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具有突变性。

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海陆(西南季风)

③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及内陆

(中东、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的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2)温带气候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分布地区

影响因素

⑨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的亚洲东部

冬季盛行来自内陆的偏北风,

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

(中国秦岭淮以北、日本北部)

 

海陆(东南季风)

⑧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亚热带的亚洲东部

受季风影响

(中国秦岭淮以南、日本南部)

④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

冬季受西风控制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少雨。

 

海陆(北大西洋暖流)

⑤温带海洋气候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均匀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欧中西部)

常年受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

⑦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

中纬度大陆内陆地区

深居内陆,距海洋较远

(俄罗斯大部、美国中部、中国西部)

海陆(内陆)

(2)寒带、高原气候

⑥寒带气候

冬季严寒漫长,降水稀少

两极地区

(北冰洋沿岸、南极洲大陆)

高纬度

纬度(高纬度)

⑾高原山地气候

垂直变化明显

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系)

地形(海拔高)

5、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读图:

★以弯定球:

︿北半球﹀南半球

★以温定带:

⑴〉15℃的----------热带:

终年炎热(全年高温);

⑵0℃~15℃的---------热带、亚热带:

冬季温和;

①亚热带(东岸)

②温带(西岸)

⑶-15℃~0℃的---------温带:

1亚洲中纬度东岸: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2大陆内部:

冬冷夏热,年较差大;

⑷〈-15℃的---------寒带、高原山地:

①两极地区:

终年严寒;

②高原山地地区: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暂

★以水定型:

(1)热带降水区别:

各月降水都很多(均在100mm以上)的-------热带雨林气候;

各月降水稀少的----------热带沙漠气候;

降水季节变化大,分旱雨两季具有突变性的-----------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季节变化大,分干湿两季具有渐变性的-----------热带草原气候

(2)亚热带、西岸温带降水区别:

冬季多雨型的-------地中海气候(中纬度大陆西岸);

夏季多雨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北回归线东岸);

常年湿润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度大陆西岸);

(3)东岸及内陆温带降水区别:

夏季多雨型的----------温带季风气候(亚洲中纬度东岸);

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内部);

(4)两极及高原山地降水:

全年降水较少的--------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6、影响因素:

(1)纬度位置:

气温: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降水: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海陆位置:

气温:

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降水:

近海迎风地区降水多,近海不受海风吹拂地区和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因素:

气温:

同纬度地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降水: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7、能读图指出并填写上世界几个主要的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

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1、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1)世界人口总数

(2)人口增长速度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2、人口分布:

(1)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四个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东部C、南部和东南部B(自然条件优越);欧洲西部A、北美洲东部D(经济发达)

(3)四类人口稀疏地区:

过度潮湿的雨林地区E、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F、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H、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地区G。

3、能举例说明不同国家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对策。

(1)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2)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

4、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地区。

第二节语言和宗教

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1)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2)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1)世界三大宗教是: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2)世界三大宗教均发源于亚洲。

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

(3)在我国多数人不信教。

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4)宗教建筑:

欧洲人、基督教、教堂;西亚阿拉伯人、伊斯兰教、清真寺;东南亚泰国的国教是佛教、佛寺。

第三节聚落

1.应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农村景观的差别。

(1)聚落。

分为乡村(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和城市两种。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目前全世界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

2

(1)有利因素:

自然因素: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等。

社会因素:

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聚落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

如东南亚的高架屋、西亚的村庄是厚墙加小窗、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等特色民居。

3.聚落的保护:

被列为世界遗产的传统聚落,如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云南的丽江古城,安徽皖南古村等。

第四节地区发展差异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1.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1)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分布:

目前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南极洲之外,其他各大洲均有分布。

(2)国家的差异:

①面积有大小(面积前六位国家)、②人口有多少(人口前11个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2.能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1)发达国家:

20多个,分布欧洲、北美洲及大洋洲。

(2)发展中国家:

150多个,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3)“南北对话”“南南合作”3.加强国际合作的原因是:

发达国家需要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购买一些本国难以生产的产品。

4.能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发挥的作用。

(1)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联合国的基本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家发展),联合国中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是安全理事会,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组成。

(2)国际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WTO)、欧洲联盟(EU)、国际奥委会(IOC)、亚太经合组织(APEC)、石油输出国(OPE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