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成语集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8739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成语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语》成语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语》成语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语》成语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语》成语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成语集锦.docx

《《论语》成语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成语集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成语集锦.docx

《论语》成语集锦

《论语》成语集锦

[成语]巧言令色

[原文]

子曰:

“巧言令色①,鲜矣仁。

[注释]

①令色:

谄媚的脸色。

令,本指美好,如称人之父母曰令尊、令堂;称人之子女曰令郎、令嫒。

这里有讨好之意。

[今译]

孔子说:

“满口说着让人喜欢的话,满脸装着使人喜欢的面色,仁德就很少了。

[成语]三省吾身

[原文]

曾子曰①:

“吾日三省吾身②。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③?

[注释]

①曾(zēng)子:

姓曾,名参(shēng),字子舆。

曾皙之子。

孔子弟子。

②省(xǐng):

检查反省自己。

③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学问。

[今译]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情有不尽心力的吗?

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温习了吗?

[成语]言而有信

[原文]

子夏曰①:

“贤贤易色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①子夏:

姓卜,名商,字子夏。

孔子弟子。

②贤贤:

第一个“贤”是动词,表示推重,尊崇;第二个“贤”是名词,贤德。

  易:

轻视,不看重。

③致:

奉献。

[今译]

子夏说:

“一个人选择妻子要看重其贤德,不看重其色相;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服事君上能献出生命;和朋友结交,说话诚实守信。

这种人,虽然说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成语]慎终追远

[原文]

曾子曰:

“慎终追远①,民德归厚矣。

[注释]

①终:

寿终,指父母去世。

[今译]

曾子说:

“慎重地对待父母丧葬之事,不断地追念祖先,这样做,百姓的德行就会自然归于仁厚了。

[成语]温良恭俭让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①:

“夫子至于是邦也②,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③?

”子贡曰: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④!

[注释]

①子禽:

姓陈,名亢,字子禽。

孔子弟子。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孔子弟子。

②夫子:

孔子弟子对孔子的尊称。

邦:

诸侯国。

③抑:

表示选择,相当于“是……还是”中的“还是”。

与之:

给他。

④其诸:

或者,大概。

[今译]

子禽向子贡问道:

“先生每到一个国家,必能了解到那个国家的政事,是请求人告诉他的呢?

还是人家自愿告诉他的呢?

”子贡说:

“先生是以温和、良善、恭敬、检点、谦逊的态度得来的。

他老人家获得信息的方法总是和别人不一样吧!

[成语]和为贵

[原文]

有子曰:

“礼之用①,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②;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③,亦不可行也。

[注释]

①礼:

即周礼。

周代的仪礼制度。

②先王:

指文王武王等古代的贤王。

③节:

节制,约束。

[今译]

有子说:

“礼的运用,贵在能和,先王的治国之道里,这一点是很好的;无论大事小事都是依照它做的。

但是也有行不通的地方:

只知道一味的和气,不用礼来节制,也就行不通了。

[成语]一言以蔽之

[原文]

子曰:

“《诗》三百①,一言以蔽之②,曰:

‘思无邪③’。

[注释]

①《诗经》中收诗305篇,说《诗》三百,是举其约数。

②蔽:

概括。

③思无邪:

原出自《诗经.鲁颂.駉》篇。

孔子借用这句话来评论《诗经》。

[今译]

孔子说:

“《诗经》三百篇,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

[成语]三十而立(而立之年),四十不惑(不惑之年)

[原文]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②,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①有:

同“又”,“十有五”,即十又五,十五岁。

②天命:

孔子的“天命”包含什么,我们现在不能确切地知道,大致应当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命运,人的道德责任,为人的准则,人格等丰富的含义。

[今译]

孔子说:

“我十五岁时,就有志去学习;到三十岁,能够坚定自立;到四十岁,对于事理都能够明白,不再有迷惑不解的;到五十岁,知道什么是天命了;到六十岁,对于所听到的一切,都能明白贯通,心中不再有违逆不顺之感;到七十岁,我即使随心所欲,也不会越出法度。

[成语]温故知新

[原文]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今译]

孔子说:

“能够通过温习旧知识,进而悟出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成语]见义勇为

[原文]

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①,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注释]

①鬼:

这里指死去的祖先。

[今译]

孔子说:

“不是自己应当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他,这是谄媚;遇到应当做的事情,却不去做,这是没有勇气。

[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

[原文]

孔子谓季氏①,“八佾舞于庭②,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③?

[注释]

①季氏:

鲁国正卿季孙氏。

此处或说指季平子,或说指季桓子。

②八佾:

“佾(yì)”,行,列。

指古代奏乐舞蹈的行列。

一佾,是八个人的行列;八佾,就是八八六十四个人。

按周礼规定,天子的乐舞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按季氏的官职,只有用四佾的资格,但他竟敢用了天子才能用的八佾的规格,在孔子看来这是不可饶恕的越轨行为。

③忍:

容忍。

“孰”,疑问代词,什么。

[今译]

孔子谈到季孙氏,说:

“他竟敢用只有天子才能用的六十四人的舞蹈行列,在他的家庙庭中奏乐舞蹈,这件事如果我们能容忍,还有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成语]尽善尽美

[原文]

子谓《韶》①,“尽美矣,又尽善也②。

”谓《武》③,“尽美矣,未尽善也。

[注释]

①《韶》(sháo):

传说上古虞舜时的一组乐舞,也叫“大韶”。

虞舜是通过禅让得到帝位的,所以孔子认为这是“尽善”。

②美:

指乐舞的艺术形式,音调声容之美。

善:

指乐舞的思想内容,体现的道德价值

③《武》:

周武王时的乐曲,也叫“大武”。

武王的帝位是通过暴力推翻纣王而来,虽顺应天意民心,但毕竟经过征战,所以孔子说“未尽善”,即还不是最高境界。

[今译]

孔子说舜乐《韶》:

“美到极致了,也善到极致了。

”说武王乐《武》:

“美到极致了,但还不能说善到极致了。

[成语]无欲则刚

[原文]

子曰:

“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

“申枨①。

”子曰:

“枨也欲②,焉得刚?

[注释]

①申枨(chéng):

姓申,名枨,字周,孔子弟子。

②欲:

欲望。

[今译]

孔子说:

“我没见过真正刚强的人。

”有人回答:

“申枨。

”孔子说:

“申枨啊,他有太多的欲望,怎么能刚强?

[成语]不念旧恶

[原文]

子曰: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①,怨是用希②。

[注释]

①伯夷、叔齐:

是殷朝末年一个小国的国君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兄叫伯夷,弟叫叔齐。

孤竹君死后,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互相让位,谁都不肯做国君。

周武王兴兵伐纣时,他们曾拦车马进行劝阻。

周灭殷后,他们耻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采薇(一种野菜)为食,终于饿死。

②是用:

即“用是”,因此。

 希:

同“稀”,少。

[今译]

孔子说:

“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仇怨,怨恨因此就少了。

[成语]文质彬彬

[原文]

子曰:

“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

文质彬彬③,然后君子。

[注释]

①质:

质地,内在的品质、才能等。

  文:

文采,外在的装饰,礼节的修饰和约束。

②史:

掌文书的史官。

长期掌文书,则不免过于注重修饰文辞,而诚信不足。

这里是指象“史”那样过分重视修饰。

③彬彬:

文质兼备融和恰当。

[今译]

孔子说:

“内在的品质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品质,就会浮夸虚伪。

文采与品质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成语]敬而远之;先难后获

[原文]

樊迟问知,子曰:

“务民之义①,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

曰: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

①务:

从事于,致力于,专力于。

如我们常说的“务农”,即从事于农业的意思。

[今译]

樊迟问怎样才是智慧,孔子说:

“专心致力于引导人民走向‘义’,尊敬鬼神,而又远离它(不迷信鬼神),可以说是智慧了。

”(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

“仁德的人,首先付出艰苦的努力,然后收获成果,可以说是仁了。

[成语]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原文]

子曰:

“述而不作①,信而好古②,窃比于我老彭③。

[注释]

①述:

传述,阐述。

  作:

创造,独创。

②信:

一般译为“相信”,疑不确,我译为“诚信”,即以“诚信”的态度对待古代文献,客观公正,秉笔实录,不因个人的好恶而增删。

③窃:

私下,私自。

  老彭:

指彭祖,“老彭”前加“我”,表示孔子对“老彭”的尊敬与亲切,如同说“我的老彭”。

一说,“老彭”指老子和彭祖两个人。

[今译]

孔子说:

“传述而不创作,诚信而喜爱古代文献,我把自己比作我的老彭。

[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原文]

子曰:

“默而识之①,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注释]

①识(zhì):

牢记,记住。

②厌:

通“餍”。

本义是饱食。

引申为满足,厌烦。

[今译]

孔子说:

“默默地记住所见所闻所学的知识,学习而永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倦怠,(这三方面)对我算什么困难呢?

[成语]举一反三

[原文]

子曰:

“不愤不启①,不悱不发②。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③,则不复也。

[注释]

①愤:

苦思冥想而不得的样子。

②悱(fěi):

急于表达而说不出的样子。

③隅(yú):

角落,角。

举一反三,比喻从已知的一点,去推知更多的知识。

[今译]

孔子说:

“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内心有所表达而又不会表述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一个方位,他不能因此推知另外三个方位,便不去教他了。

[成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原文]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①,子路不对②。

子曰:

“女奚不曰③: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④。

[注释]

①叶(shè)公:

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楚国大夫。

他的封邑在叶城(今河南省叶县南三十里有古叶城),故称叶公。

②不对:

不回答。

“对”,是应答之意。

③奚:

何,为什么。

④云尔:

如此而已,罢了。

[今译]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什么样的人。

子路不回答。

孔子说:

“你为什么不说:

他的为人啊:

用功读书时,便忘记吃饭;兴奋快乐时,便忘记忧愁,不知道衰老快要来了。

如此而已。

[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原文]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今译]

孔子说:

“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师法的人。

选择其中比我强的人而跟他学习;其中比我差的人就(反省自己是否有类似的毛病)加以改正。

[成语]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原文]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①。

曾子言曰: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②,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③,斯远鄙倍矣④。

笾豆之事⑤,则有司存⑥。

[注释]

①孟敬子:

姓仲孙,名捷,鲁国大夫。

问:

看望,探视。

②也:

句中语气助词,舒缓语气。

③动,正:

都是动词,根据上下文,我们分别译为严肃(动用),端正(动用)。

出辞气,指言辞得体,口气和顺,古代汉语动词用法很活,应根据上下文来全面理解。

④鄙倍:

“鄙”,粗野。

“倍”,同“背”,悖,指背离,悖情。

⑤笾豆之事:

笾(biān):

古代一种竹制的礼器。

豆:

古代一种盛食物盛肉的器皿,都是古代祭祀和典礼中的用具。

笾豆之事,就是指祭祀或礼仪方面的具体事务。

⑥有司:

有关人员,专职人员。

 存:

在。

[今译]

曾子病了,孟敬子去探望他。

曾子说:

“鸟快死的时候,鸣声是悲哀的;人要死的时候,说出的话是善意的。

君子所重视的道德有三方面:

严肃容貌,就可以远离粗暴无礼了;端正脸色,就易于被人信任了;说话注意言词和口气,就可以避免粗野和悖理了。

至于礼仪的程序和操作,自有有关人员去办。

[成语]功亏一篑

[原文]

子曰: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①,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②。

[注释]

①篑(kuì):

装土用的竹筐子。

②往:

继续去做的意思。

[今译]

孔子说:

“比如用土来堆一座山,只要一筐土便能堆成,可是停止了,那是我自己停止的。

比如在平地上(堆土成山),虽然才倒下一筐土,可是继续堆土,那是我自己坚持往前的。

[成语]后生可畏

[原文]

子曰: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今译]

孔子说:

“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知道将来的人不如现在的人呢?

(但如果到了)四十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那也就不值得敬服了。

[成语]过犹不及

[原文]

子贡问:

“师与商也孰贤①?

”子曰:

“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

“然则师愈与②?

”子曰:

“过犹不及。

[注释]

①师:

即子张。

才高意广,做事常过分。

 商:

即子夏。

拘谨保守,做事常不及。

 孰:

谁。

②愈:

胜过,更好些,强一些。

 与:

同“欤”。

语气助词,表疑问。

[今译]

子贡问:

“颛孙师和卜商谁好一些?

”孔子说:

“师呢过了,商呢不够。

”(子贡)说:

“那么是师(比较)好一些吗?

”孔子说:

“过了和不够,是一样不好的。

[成语]成人之美

[原文]

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今译]

孔子说:

“君子助成别人的好事,不帮着别人做成坏事。

小人与此相反。

[成语]欲速则不达

[原文]

子夏为莒父宰①,问政。

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

①莒父(jǔfù):

鲁国城邑名,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

[今译]

子夏做了莒父的地方长官,问怎样为政。

孔子说:

“不要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

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成语]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原文]

子路问成人①。

子曰:

“若臧武仲之知②,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③,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④,亦可以为成人矣。

[注释]

①成人:

完人;德才兼备的人。

   

②臧武仲:

鲁国大夫。

是一个善于预见又能取舍的明智的人。

③卞庄子:

鲁国大夫。

据说他曾一人搏虎,很勇敢。

④久要:

久处于穷困。

“要(yāo)”,通“约”。

穷困。

平生:

平日。

[今译]

子路问怎样才是个完人。

孔子说:

“象臧武仲那样明智,孟公绰那样不贪,卞庄子那样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来文饰,也就可以成为完人了。

”(又说):

“可现在做一个完人何必一定这样呢?

(只要他)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遇到国家危难而愿付出生命,久处穷困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

[成语]怨天尤人

[原文]

子曰:

“莫我知也夫①!

”子贡曰:

“何为其莫知子也②?

”子曰:

“不怨天,不尤人③,下学而上达④。

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

①莫我知:

即“莫知我”的倒装。

没有人知道、了解我。

②何为:

为何。

③尤:

责怪,归咎。

④下学:

学人事,了解研究社会。

上达:

把握天命。

[今译]

孔子说:

“没有人了解我啊!

”子贡说:

“为什么会没有人了解您呢?

”孔子说:

“不埋怨天,不归咎人,下学人事上达天命。

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成语]  君子固穷

[原文]

在陈绝粮,从者病①,莫能兴②。

子路愠见曰③:

“君子亦有穷乎?

”子曰:

“君子固穷④,小人穷,斯滥矣⑤。

[注释]

①病:

苦,困。

这里指饿坏了。

②兴:

起来,起身。

③愠(yùn运):

恼怒,怨恨。

见:

即“现”。

④固:

本来。

⑤滥:

像水一样泛滥而没有方向,没有约束

[今译]

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们都饿坏了,爬不起床。

子路脸上堆满了怨怒,来见(孔子)说:

“君子也有困厄的时候吗?

”孔子说:

“君子本来就常常是在困厄之中(且心安理得的),小人困厄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成语]志士仁人(仁人志士);杀身成仁

[原文]

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①,有杀身以成仁②。

[注释]

①求生:

在危急关头求活命。

②杀身:

在危急关头自我牺牲,为仁义而死。

[今译]

孔子说:

“志士仁人,没有为求得保住生命而损害仁的,只有为成就仁而献出生命的。

[成语]因人废言(不因人废言)

 [原文]

子曰: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今译]

孔子说:

“君子不根据人的言论提拔人才,又不因某人是坏人而废弃他(有价值)的言论。

[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今译]

子贡问道:

“有一句话而可以终身奉行的吗?

”孔子说:

“那就是‘恕’吧!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成语]杀鸡焉用牛刀

[原文]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②,曰:

“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

“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③。

[注释]

①武城:

鲁国的一个小城邑。

言偃(子游):

孔子学生,此时任武城行政长官。

②莞(wǎn)尔:

微笑的样子。

③戏:

戏言,开个玩笑。

[今译]

孔子到了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

孔子莞尔一笑,说:

“杀鸡哪里用得着宰牛的刀呢?

”子游回答说:

“过去我言偃听老师说:

‘君子学了道,就能惠爱百姓;老百姓学了道,就容易听使唤了。

’”孔子说:

“各位,言偃的话对啊。

我刚才的话是开个玩笑罢了。

[成语]道听途说

子曰: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今译]

孔子说:

“从路上听到没根据的传闻(不加分辨地)就又在路上随意传播了出去,这是道德应当抛弃的坏毛病。

[成语]患得患失

子曰: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①?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②。

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③。

[注释]

①鄙夫:

卑劣、庸俗的人。

②患得之:

即“患不能得之”。

③无所不至:

没什么不干的,无所不为,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今译]

孔子说:

“与卑鄙的人怎么可以在一起事奉君主呢?

他没得到职位时,生怕得不到。

已经得到后,又生怕失掉。

假如(一个人)老怕失掉职位,那就无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