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单元 第1节 走近桂林山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8429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单元 第1节 走近桂林山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单元 第1节 走近桂林山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单元 第1节 走近桂林山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单元 第1节 走近桂林山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单元 第1节 走近桂林山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单元 第1节 走近桂林山水.docx

《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单元 第1节 走近桂林山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单元 第1节 走近桂林山水.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单元 第1节 走近桂林山水.docx

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单元第1节走近桂林山水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

【热点链接】 2020年4月10日2时,中国铁建所属铁四院设计的中国喀斯特地貌第一座跨高铁转体斜拉桥福建龙岩大桥首次转体——桥塔转体顺利完成。

龙岩地质地貌独特,溶洞较多,部分中下层溶洞已贯通为一个超大型溶洞,地下水非常丰富。

喀斯特地貌对大桥建设的影响是什么?

提示 地表崎岖,地下多溶洞,地下水丰富,桥梁建设难度大,工程量大。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水平1:

通过观察影像或图片资料,认识桂林山水和喀斯特地貌。

水平2:

通过图表资料,说明桂林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和景观特点。

水平3:

根据图表资料,说明主要喀斯特地貌的景观特点及成因。

水平4:

通过图表资料,探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人地协调观:

通过探讨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领悟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区域认知:

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分布。

地理实践力:

观察喀斯特地貌。

 

一 桂林山水

1.桂林山水的特点

桂林风景“四绝”:

山清、水秀、洞奇、石美”。

2.桂林山水的地貌类型:

典型的

喀斯特地貌。

3.喀斯特作用

主要指溶解有

二氧化碳的水对

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

溶蚀和淀积的过程。

4.决定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因素

岩石的

可溶性、透水性和水的溶蚀力、流动性的强弱。

5.桂林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

(1)桂林地区

石灰岩广布。

(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温暖湿润,降水充沛,植被茂盛,地表水和

地下水丰富。

1.判断正误。

(1)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地区。

(√)

(2)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

2.桂林地貌景观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石灰岩 D.玄武岩

答案 C

解析 桂林地貌景观形成的物质基础是石灰岩。

3.说明漓江两岸形成“山如碧玉簪”景观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提示 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植被茂密,为常绿阔叶林,葱绿的山犹如一枚枚碧玉的头簪;降水丰富,水热充足,流水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较强,加快石灰岩岩溶地貌的发育。

二 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分类

典例

分布

地面喀斯

特地貌

石芽、溶沟、

石林、峰丛、峰林、孤峰

广泛分布于世界

地下喀斯

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及溶洞中的

石钟乳、石笋、石柱

2.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1)有利:

许多喀斯特地貌区已成为著名的

风景旅游区;喀斯特洞穴内冬暖夏凉,为居住、防空、储藏等提供了便利。

(2)不利:

喀斯特地貌区洞穴系统比较发育,易导致

水土流失和地面塌陷,给农业、城市建设以及

水利工程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

1.判断正误。

(1)石笋主要在溶洞底部发育。

(√)

(2)喀斯特地貌不利于修建铁路。

(√)

2.著名的地面喀斯特地貌风景区为(  )

A.云南石林B.贵州龙宫

C.黄果树瀑布D.重庆武隆

答案 A

解析 云南石林是著名的地面喀斯特地貌风景区;贵州龙宫是著名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区;黄果树瀑布不属于喀斯特地貌;重庆武隆以地下喀斯特地貌为主。

3.分析喀斯特地貌区修建水库的不利条件。

提示 喀斯特地貌区多溶洞、漏斗和暗河,地基不牢固;水库区容易渗漏,导致水库水量减少,水库存水作用减弱;水库、大坝安全性相对较差,威胁着河流下游地区生命财产安全。

主题探究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是世界自然遗产。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围很广,项目繁多。

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石刻等。

在桂林山水中又以漓江流经阳朔的那一段最为美丽,故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美誉。

下图为广西地形图和桂林山水景观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桂林喀斯特地貌广布的条件有哪些?

(2)你是如何理解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美丽画卷的?

(3)桂林地下暗河众多的原因是什么?

(4)喀斯特地貌对桂林经济发展的利弊有哪些影响?

[成果展示] 

(1)桂林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河流众多;该地区石灰岩广布。

(2)桂林山地和丘陵众多,植被覆盖率高,所以“山青”;该地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含沙量小,河水清澈,所以“水秀”;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且广布,地上多峰林景观,地下多溶洞景观,所以“洞奇、石美”。

(3)地表水通过漏斗进入地下溶洞,在溶洞内相连成暗河。

(4)有利:

独特的地貌形态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不利:

喀斯特地貌区土层薄,肥力低,对农业生产不利;该地貌不利于当地水利工程的建设等。

1.桂林山水概况

(1)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

(2)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山清、水秀、洞奇、石美”是桂林风景的“四绝”。

2.桂林的典型地貌

(1)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2)喀斯特地貌的分布:

大多发育于石灰岩广布的地区。

(3)喀斯特作用:

主要指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溶蚀和淀积的过程。

(4)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影响因素:

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和水的溶蚀力、流动性的强弱,决定了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程度。

(5)桂林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岩石的可溶

性、透水性

岩石

条件

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裂隙比较发育,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强

水的溶蚀

力、流动性

气候

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水的流动性强

生物

条件

植被茂盛,土壤和流水中的有机酸含量高,水的溶蚀力强

水文

条件

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漓江纵贯南北,水的流动性强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

据此完成

(1)~

(2)题。

(1)下列是描述桂林山水的是(  )

A.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C.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

D.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2)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关桂林地区自然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石灰岩广布,可溶性、透水性好

B.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沛

C.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多地下暗河

D.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桂林山水的形成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景观特点

桂林山水为典型的

喀斯特地貌景观。

A项—

地上河景观;B项—

青藏地区景观;C项—

桂林山水景观;D项—气候的垂直差异。

形成条件

从气候、岩石、水文等方面分析。

桂林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降水充沛;石灰岩广布。

[答案] 

(1)C 

(2)B

主题探究

 喀斯特地貌

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

设想一 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

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

地区

降水时

间分布

年降水量/mm

年平均

气温/℃

年溶蚀率/

(mm/年)

广西中部

相对均匀

1500~2000

20~22

0.12~0.3

湖北三峡

中等

1000~1200

12~15

0.06

河北西北部

集中

400~600

6~8

0.02~0.3

设想二 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

(2)解释植被覆盖率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

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

(3)为什么在我国北方的深厚石灰岩分布区没有形成像桂林那样的“山水”?

[成果展示] 

(1)年降水量大、分布均匀促使了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年溶蚀率大;年平均气温高,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加快了石灰岩的溶蚀。

(2)植被覆盖率高,减弱了地表径流,加快下渗量,从而促进了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

关系曲线如图:

(3)北方热量较差,降水较少;北方生物量少,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南方低;北方石灰岩分布区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都比南方弱。

1.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2.发育条件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和水的溶蚀力、流动性的强弱。

岩石的可溶性越大,水的溶蚀力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强烈,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3.喀斯特地貌的应用

立体农业

利用坝子发展农耕业,利用丘陵发展林业

旅游业

利用喀斯特地貌的奇特景观发展旅游业

地下水应用

地下水出露会形成泉水,干旱时期可以抽取地下水解决灌溉问题

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下图为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

(1)~

(2)题。

(1)石林地貌常见于(  )

A.云南省B.陕西省C.辽宁省D.江苏省

(2)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

A.甲—乙—丙B.乙—丙—甲

C.乙—甲—丙D.丙—乙—甲

喀斯特地貌的分析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分布

石林地貌属于

喀斯特地貌。

常见于云南省。

形成

受流水溶蚀作用的影响,山峰

增多,裂隙发育。

发展顺序为

丙—乙—甲。

[答案] 

(1)A 

(2)D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61页问题]

思路点拨 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

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奇特的地貌造型。

[教材第64页活动]

思路点拨 国内:

云南路南石林、贵州织金洞、贵州大小七孔、重庆武隆。

国外:

巴尔干半岛喀斯特高原等。

这些都是著名的旅游地。

[教材第66页活动]

思路点拨 1.喀斯特地貌包括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独秀峰、象鼻山、漓江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芦笛岩洞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

2.人民币贰拾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是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

核心素养速提升

素养提升1 综合思维

读地面喀斯特发育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地貌的名称正确的是(  )

A.①是溶沟B.②是残丘

C.③是峰丛D.④是峰林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地貌名称依次是溶沟、孤峰、峰林、洼地。

2.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地面喀斯特形成过程依次是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素养提升2 人地协调观

云南省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省级行政区之一。

据此回答1~2题。

1.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

C.交通运输建设便利D.旅游景观更加独特

答案 D

解析 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形成地下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貌,地表水下渗严重,故地表水资源贫乏,A项错误;地形变得崎岖不平,B项错误;地形崎岖,不利于交通建设,C项错误;喀斯特地貌独特,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景观,有利于发展旅游业,故D项正确。

2.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①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 ②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③岩层渗水性强,土壤持水性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④土层疏松,钙、磷等矿物养分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A

解析 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广布,易被侵蚀,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①正确;地表崎岖,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②正确;岩层渗水性强,多溶洞或地下河,地表水缺乏,土壤保持水分条件差,③错误;土层薄,土壤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④错误。

故选A项。

素养提升3 地理实践力

1.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是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网查找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组成,并在地图上标出其位置。

2.找出与喀斯特地貌有关的歌曲或歌词,说明歌词中描述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探究点

题号

桂林山水

1,3,4,5,13

喀斯特地貌

2,6,7,8,9,10,11,12,14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图,该版面景观为桂林山水,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闻名海内外。

读图完成1~2题。

1.(区域认知)该版面景观所表示的地貌是(  )

A.海岸地貌B.喀斯特地貌

C.冰川地貌D.风沙地貌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景观为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

2.(人地协调观)关于该地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该地貌可以发展旅游业

B.该地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C.该地貌适宜建大型水库

D.利用该地貌的山间小盆地可以发展种植业

答案 C

解析 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该地貌多漏斗发育,不适合建水库,故C项符合题意。

漓江,流经桂林市的主要河流之一,漓江两岸风光秀丽,深受游客喜爱。

下图为漓江风光。

据此完成3~5题。

3.(区域认知)“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风景里有“四绝”,下面哪一项不属“四绝”(  )

A.山高B.水秀C.洞奇D.石美

答案 A

解析 桂林“四绝”:

山清、水秀、洞奇、石美。

4.(综合思维)桂林地貌的景观特点是(  )

A.山河相间B.河网密布

C.孤峰平地拔起D.地面坦荡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桂林地貌孤峰平地拔起。

5.(综合思维)构成桂林山水山体的岩石主要是(  )

A.岩浆岩B.玄武岩

C.花岗岩D.石灰岩

答案 D

解析 桂林多石灰岩分布,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区最富有特色的地貌是地下喀斯特,其中主要有溶洞和地下河。

溶洞里最常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

石钟乳是悬垂于洞顶的碳酸钙堆积,呈倒锥状。

下图为石钟乳的形成过程。

据此完成6~7题。

6.(综合思维)石钟乳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B.流水溶蚀

C.风力堆积D.流水堆积

答案 D

解析 从石钟乳的形成过程来看,其体积和长度不断变大,石钟乳的形成是由于含有碳酸氢钙的水分解形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属于流水堆积作用。

7.(综合思维)桂林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典型地区,其最基本条件是(  )

A.岩石具有可溶性B.地形相对较平坦

C.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D.人类活动频繁

答案 A

解析 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石灰岩在常温下可以与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溶于水。

读某地貌景观图,完成8~9题。

8.(综合思维)该地貌的地表形态有(  )

①沙丘 ②峰林 ③洼地 ④冲积平原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C

解析 喀斯特地面地貌除了漏斗、竖井、岩溶槽谷、干谷等地貌之外,喀斯特地面地貌还有典型地貌——峰林和岩溶洼地,②③符合题意。

9.(区域认知)下列地形区中,该地貌主要分布在(  )

A.云贵高原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D.青藏高原

答案 A

解析 我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地势较高的云贵高原,A项符合题意。

读某溶洞景观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综合思维)图中甲、乙、丙三处分别是(  )

A.石柱、石笋、石钟乳B.石笋、石钟乳、石柱

C.石钟乳、石笋、石柱D.石钟乳、石柱、石笋

答案 C

解析 甲处为石钟乳、乙处为石笋、丙处为石柱。

11.(综合思维)图中丙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流水淀积

C.流水刨蚀D.人工开凿

答案 B

解析 丙为石柱,溶于水中的碳酸氢钙分解成碳酸钙,形成石灰岩,是流水淀积作用的结果。

12.(区域认知)该地区地表水资源缺乏的原因是(  )

A.土层厚、植被多,蓄水能力强

B.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

C.年降水量较丰富,季节变化大

D.人口密集,多水田,用水量大

答案 B

解析 图示地区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土层薄,且地势陡峻,雨水流速快,且渗漏严重,导致地表水资源缺乏。

这里多山间小盆地,水田面积不大。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8分)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这是出自唐代诗人韩愈《送桂州严大夫》一诗中的名句。

漓江发源于南岭,在桂林至阳朔河段,蜿蜒南流,河床由砂、卵石组成,两岸多为石灰岩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桂林山水的核心。

下图示意桂林的位置和漓江景观。

(1)“桂林山水”位于________(省区),它是________地貌的典型景观,这里广泛分布________岩,且岩石的________、________都很好。

(10分)

(2)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它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说明桂林山水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

(10分)

(3)说明漓江两岸形成“山如碧玉簪”景观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8分)

答案 

(1)广西壮族自治区 喀斯特 石灰 可溶性 透水性

(2)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利于植物生长。

水文:

地表水、地下水富集,流水侵蚀作用强。

植被:

生物的生长旺盛,土壤、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

岩石:

石灰岩广布,且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发育好。

地势:

东、西、北地势高,西南部地势低,漓江纵贯全境。

(3)当地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强,加快石灰岩岩溶地貌的发育;冬季温暖,植物也能生长。

解析 第

(1)题,据图可知,桂林山水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它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景观,这里广泛分布石灰岩,且岩石的可溶性与透水性很好。

(2)题,从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势等方面说明。

第(3)题,据材料可知,漓江两岸多为石灰岩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且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也强,加快石灰岩岩溶地貌的发育;冬季温暖,植物也能生长,因此漓江两岸形成“山如碧玉簪”景观。

14.读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1)写出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三个省区的名称。

(6分)

(2)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6分)

(3)简述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壤和地下水特征。

(6分)

(4)描述图示区域喀斯特地貌的特点。

(6分)

答案 

(1)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2)可溶性岩层(石灰岩)分布;气候温暖湿润(气温高,降水量丰富)。

(3)土层薄,酸性土壤,肥力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多地下河、湖,下渗严重)。

(4)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种类多;地表崎岖,多峰林、峰丛;地下多溶洞。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喀斯特地貌广布的省区主要有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2)题,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与岩石类型和气候有关。

第(3)题,喀斯特地貌不利于土壤发育,有利于地下水的形成。

第(4)题,从分布状况、种类多少、地表、地下景观等方面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