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热点选择题专练70道.docx
《历史热点选择题专练70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热点选择题专练70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热点选择题专练70道
历史热点选择题专练70道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文明的实质性含义是物质世界的“人化”和人类自身体质、智力和精神的进化与升华。
回答1—3题。
1,下列各项中,发挥和光大儒家思想的是
①“制天命而用之”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天人感应”④“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下列选项不属于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是
A.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B.首创武举和殿试
C.以高官主持科举考试D.实行糊名法防止舞弊
3.《大明律》与《秦律》比,突出特点有
①严惩贪污贿赂②体现了地主阶级意志
③量刑时“重其重罪,轻其轻罪”④严格规定了锦衣卫的职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水平一直处在世界前列。
读下列各图回答4—7题。
4.与图1所示工具同时代的经济现象是
A.开始用牛犁耕B.开始征收茶税C.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5.图2的工具较之图1的工具其进步之处在于
A.既能灌溉又能排涝B.灌溉时节省了人力
C.更合理地应用了杠杆原理D.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6.图3中所示的高产粮食作物最早在何时引入中国
A.西汉B.唐朝C.明朝D.清朝
7.关于《天工开物》表述正确的是
A.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B.介绍了欧洲先进水利技术
C.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D.没有收录国外生产技术
拿破仑加冕时说:
“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
”回答8—10题。
8.拿破仑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所作的贡献包括
①多次挫败反法联军②发展科教事业③建立法兰西银行④鼓励发展工商业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拿破仑《民法典》公布的最重大意义是
A.废除了封建君主制度和等级制度B.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D.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义务
10.与拿破仑统治时的法国相比,美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
①实行中央集权②总统和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③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④恢复等级制度
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
(美)金德尔伯格写道:
黄金时期从1945年或1950年开始,持续T1/4世纪,堪称美国在经济问题上的显著地位无可挑战的时期之一。
回答11—12题。
11.图4反映了1950年西方国家经济对比状况。
下列有关该状况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本土没有遭到战争的直接破坏B.日本、西欧没有进行社会改革
C.美国政府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D.日本、西欧受战争破坏严重
12.“TheUNwassetuptoaccomplishtwobasictasks:
topreservepeaceandsecurity,and
tocopewithinternationaleconomic,social,andculturalproblems.”美国的下列行为明
显违背这一国际组织宗旨的是
A.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B.实施欧洲复兴计划
C.发动朝鲜战争D.采取扶植联邦德国的政策
在中外交流中,外来宗教对中国有较大影响。
回答13—15题。
13.中国政府最早派人到西域求佛法是在
A.东汉时期B.唐朝初年C.明代中期D.西汉末年
14.关于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的活动,表达正确的是
A.因干涉中国内政被驱逐B.成为中国与欧洲直接往来的开端
C.得到康熙帝的重用D.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15.规定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传教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天津条约》D.《瑷珲条约》
有史学家认为,湖南名人辈出,对近代中国影响巨大。
回答16一18题。
16.魏源与顾炎武都提倡
A.经世致用B.工商皆本C.程朱理学D.师夷长技
17.曾国藩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办的洋务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天津机器制造局D.安庆内军械所
18.宋教仁试图通过民主政治手段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其主要举措是
A.发动“二次革命”B.颁布《临时约法》C.改组同盟会D.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近代屈辱外交的历史得到彻底改变。
回答19—21题。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
策,其基本目的是
A.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B.确定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
C.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团结D.断绝与欧美列强的外交关系
20.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得到恢复B.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提出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D.文化大革命基本结束
21.改革开放后沿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许多外交政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奉行不结盟的和平外交策略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民主与科学是近代文明的精髓,也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和精神支柱。
回答22—24题。
22.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有很大区别,造成这种区别的根源是
A.经济基础不同B.政治制度相异C.阶级利益有别D.地域环境差异
23.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思想基础是
A.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和理性B.神学世界观被彻底否定
C.人类认识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D.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24.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是
A.天文学的革命B.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C.量子理论提出D.《物种起源》的发表
中部地区是中华文化发祥、传承的重要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回答25一27题。
25.如图所示,位于中部地区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郑国渠
C.邗沟D.芍陂
26.洛阳是我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
其水陆交通
最为畅达的时期是
A.秦汉B.隋唐
C.宋元D.明清
27.反映了作者“从贱至贵”,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点的“东方医药巨典”是
A.《神农本草经》B.《唐本草》
C.《四部医典》D.《本草纲目》
西南地区物产丰富,战略位置重要。
回答28—30题。
28.注意研究我国西藏地区的情况,并首先揭露英国侵略西藏野心的书籍是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康蝤纪行》D.《瀛环志略》
29.护国运动的发动者和首发地点是
A.宋教仁四川B.蔡锷云南C.李烈钧江西D.黄兴南京
30.“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在西南地区修成的铁路是
A.成昆铁路B.宝成铁路C.鹰厦铁路D.湘黔铁路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的不懈追求。
回答31—34题。
31.中国古代一向重视利用自然,曾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是
A.庄子B.孟子C.荀子D.孔子
32.最早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基本法律条文是在
A.新中国建国的筹备时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3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城乡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农村改革的侧重点是
A.改革产品分配旧体制,强调按劳分配
B.改革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强调自主经营
C.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强调共同发展
D.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强调非农产业
34.建国后推行的有利于促进各少数民族发展的措施有
①土地改革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④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当今,亚洲经济发展呈现多样化的色彩。
回答35—36题。
35.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给东南亚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它说明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存在共同的隐患。
该隐患主要是指
A.过于依赖外资和国外市场B.没有形成独立的货币体系
C.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体制D.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
36.20世纪60年代,日本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其发展的重要机遇是
A.中国经济建设遭受挫折B.美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C.美苏争霸激烈D.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包围
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回答37—39题。
37.红军长征跋涉千山万水,途中所涉经的河流有
A.汉江乌江金沙江B.乌江金沙江大渡河
C.金沙江大渡河黄河D.大渡河嘉陵江黄河
38.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地区,曾遭遇长时间的恶劣天气,该天气主要
A.受锋面气旋的影响B.受冷锋的影响C.受暖锋的影响D.受冷锋、暖锋的交互影响
39.关于遵义会议的评价,错误的是
A.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B.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彻底肃清了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
D.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事实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回答40—42题。
40.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均田制对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对此表达不正确的是
A.部分地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稳定了农民的生活
B.有利于全国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C.保证了国家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D.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闲置土地兼并
41.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其原因主要有
①唐中期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②扬州地处长江和运河交汇点,交通贸易便利
③扬州的工业比较发达,其织锦、造船、铜镜制造等十分有名④扬州是当时重要外贸
港口,中外交流频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2.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最显著的新现象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相关原因有
①一条鞭法摊丁人亩的实施②引进和推广高产农作物③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扩大④国内贸易的频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法律是立法机关制定的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回答43—46题。
43.《大明律》中的《刑法》规定:
严惩侵占官民田地山场的行为。
但明朝的皇亲显贵们却可以通过“奏讨”(即把农民的天地指为“闲地”“荒地”,然后向皇帝奏球,占为己有)的方式掠夺土地,这种情况说明
A.明朝虽然法规森严,但并未认真执行
B.明朝对百姓的反叛行为处罚眼里,对其他的违法行为处罚极轻
C.封建法律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统治的工具
D.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特权阶级,不受法律的制约
44.《中华民国约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大的区别是
A.《中华民国约法》是由国会正式颁布的B.取消了责任内阁制
C.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专制政体的合法性D.修改了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连任
45.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①代表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主义国家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④具有社会主义临时宪法的性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6.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颁希l了许多法律文件,其中具有民主和进步意义的是
①《钦定宪法大纲》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中华民国约法》④《中华民国宪法》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③⑤B.③④⑤C.②③⑤D.②⑤
民族、国家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回答47一50题。
47.美国有“移民国家”之称,下列就此叙述中有误的是
A.17世纪移居北美的大多数人是英国人,此外还有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和非洲黑人
B.大量外国人口的迁入对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C.大批欧亚移民经长期的交融,逐渐形成了美利坚民族
D.外来移民为美国两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生产经验和技术
48.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
导致这种观念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的结果B.共同的文化背景
C.吸取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D.国际地位提高的需要
49.1990年德国统一成为欧洲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统一的原因不包括
A.统一符合德国人民的共同愿望B.西德通过战争吞并了东德
C.苏联放弃了对东德的控制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队东德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50.日、德对待自己的侵略历史态度迥异。
日本拒不彻底反省侵略历史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美国占领日本期间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造不彻底
B.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膨胀
C.日德之间矛盾尖锐,日本不愿意在外交领域步德国后尘
D.日本以当今世界“第二经济体”自居,不满足“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
51.日本帝国主义明确表达要“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是
A.1895年的《马关条约》B.1905年的《朴茨茅斯条约》
C.1927年的“东方会议”D.1936年的“国策基准”
52.1931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对时局的宣言,号召
A.“发动群众斗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D.“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
5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同胞就宣誓:
“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
”以下哪一位爱国将领实践了东北人民的誓言、率部打响武装抗日斗争第一枪?
A
54.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军民在局部抗战中,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是
A.收复多伦B.长城抗战C.忻口会战D.百团大战
55.1932年底,在上海成立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争取的民主政治权利主要是
A.要求国民政府释放政治犯B.言论、集会、结社、出版的自由
C.抗日的民主权利D.要求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还政于民
56.1933年11月,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这突出表明了
A.国民政府的妥协政策不得人心B.“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巨大D.抗日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57.20世纪30年代,中共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
中共策略的变化反映了
①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②国民党不再反共
③中共政治上日趋成熟④中共放弃了民主革命的奋斗目标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58.1931年至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的特点有
①抗日反蒋是共同的斗争旗帜②参加者有人民群众也有国民党将领③由中共组织或者领导④主要抗日力量未能有效联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②③④
59.抗战初期的国民政府①承认中华苏维埃的合法地位,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②组织系列大规模会战,节节抵抗日寇③开辟了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给了日军以沉重打击④迁都重庆,准备持久抗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0.右图所示战役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取得了抗战来的最大胜利
C.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D.激化了美、英与日本的矛盾,唤起了国际舆论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和同情
61.以下战役,最能体现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同仇敌忾的是
A.太原会战B.徐州会战
C.枣宜会战D.武汉会战
62.“千古一帝”秦始皇,对我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
A.结束了春秋战国的长期分裂和战乱
B.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C.修建了雄伟的万里长城
D.因暴政而亡,为后世统治者提供教训
63.集中体现秦朝中央集权的基本制度是
A.郡县制B.察举制C.皇帝制D.三公九卿制
64.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与周朝后期的分封制相比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主要是指郡县制
A.扩大了疆域B.有利于防止地方分裂割据
C.限制了朝中大臣的权力D.促进了民族融合
65.钱币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以下钱币,反映了分裂到统一的时代变迁,并能极大地促进国家统一的是
66.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秦朝行使监察权的机构是
A.御史大夫B.太尉C.参知政事D.御史台
67.秦朝下列施政措施中,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影响最深远的是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车同轨、行同伦
C.焚书坑儒D.书同文
68.下列有关当今世界形势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B.雅尔塔体系解体,多极化格局形成
C.地区冲突与民族矛盾加剧D.狭隘民族主义、恐怖主义盛行
69.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处于“一超多强”局面,“多强”除了中国、日本外,还有
A.欧共体加拿大B.欧洲联盟俄罗斯C.北约英国D.法国德国
70.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中华民族沦为了列强剥夺、凌辱的对象,振兴中华、复兴民族成为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和为之奋斗的目标,一切爱国的、要求祖国独立和民族自由的人们,都强烈地感到振兴中华的必要性和神圣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兴中会成立时率先喊出来的。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
他在兴中会章程中痛心地写道:
“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衣物冠裳被轻于异族。
有志之士,能无抚膺。
”他悲愤地呼唤:
“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
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
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
—金冲及《辛亥革命:
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1)概述孙中山一生为“振兴中华”所做的重大努力,并留给我们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
材料二国民党人在“七七”以前提出了“复兴民族”的口号。
1934年7月蒋介石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发表《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的长篇讲话;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写的《〈中国之命运〉要旨》中说:
“应知中国之前途光明与黑暗实相因而俱在,自剥复之至理与革命之史实以言,中国之复兴,乃为命定之事势”。
—《〈中国之命运〉研究》,大道文化事业公司1943年10月再版,第137页
材料三194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的《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国共两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共识和差异?
(3)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国共两党如何携手合作取得抗战的完全胜利。
(4)试结合相关史实概述抗日战争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使“环球心折”。
(5)抗战胜利后,复兴民族的梦想是否迅速实现?
简析原因,并指出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
(一)1.C2.D3.C4.A5.B6.C7.A8.A9.C10.C11.B12.C13.A14.D15.C16.A17.D18.C19.B20.C21.C22.A23.A24.B25.D26.B27.D28.C29.B30.B31.C32.A33.B34.B35.A36.D37.B38.D39.C40.D41.D42.A43.C44.C45.B46.D47.C48.A49.C50.C
(二)1.C2.A3.B4.A5.C6.D7.B8.B9.B10.C11.A12.B13.A14.B15.A16.A17.D18.B19.B
20.
(1)重大努力:
①领导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②辛亥革命后,一度专注实业,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维护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张勋复辟,发起护法运动。
④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
⑤1924年冯玉祥北京政变后,孙中山北上发起反帝、反军阀的国民会议运动。
精神遗产:
①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②自强不息、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③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④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的民族精神;⑤关心民生的民本精神。
(2)共识:
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外侮,是民族复兴的前提和契机。
差异:
国民党认为民族复兴是“命定之事势”;共产党认为民族复兴是“全国军民奋起抗战”的结果。
(3)①“七七事变”使中华民族面临最严峻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暂弃前嫌,共赴国难。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极大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日热情。
②国共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形成共同抗击日寇的战略态势。
正面战场的持续抵抗,粉碎了敌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并于相持阶段后作用日益巨大。
③国共两党虽有矛盾和摩擦如皖南事变,但主流是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直到抗战胜利。
(4)①以世界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并发挥重要作用。
1942年初,参加华盛顿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3年11月,参加开罗会议,协调中、美、英三国的对日作战。
1945年夏,参加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投降。
②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和常任理事国。
1945年4月,参加联合国筹备大会,10月签字《联合国宪章》,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③取消了帝国主义的治外法权等特权,收回了大量民族权益。
1943年,国民政府与英、美签署新约,取消两国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在美、英的影响下,西方其他列强也宣布放弃在华特权。
④收回了被日本割占半个世纪的台湾、彭湖列岛,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
⑤取得近百年来反帝斗争的首次完全胜利,极大提高了国际威望。
(5)没有迅速实现,中国又陷入全面内战中。
原因:
①“二战”后,美国基于其全球霸权主义,插手中国内政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妄图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反共政府。
②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阶级矛盾上升,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方针,导致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历史影响:
①国民党因违背民意发动内战和政治腐败而失败。
②国民党败退台湾,祖国分裂至今。
③中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漫漫民族复兴之路。
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已成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