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8264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山江湖”协作体高一(统招班)第三次月考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O:

16Fe:

56Cu:

64S:

32C:

12Na:

23Mg:

24Al:

27Cl:

35.5

选择题:

(本题包括16小题,共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己知金属钠投入水中会发生剧烈反应,并有氢气生成。

运输金属钠的包装箱应贴有的图标

A.易燃液体

B.遇湿易燃物品

C.氧化剂

D.腐蚀品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H2O=H2↑+2NaOH,生成物中含有氢气,氢气易燃烧,所以应贴遇湿易燃品,故选B。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1.06gNa2CO3含有的Na+数为0.02NA

C.常温常压下,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A

【答案】B

【解析】

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A不正确;B中1.06g碳酸钠是0.01mol,含有0.02mol钠离子,B不正确;C不正确,再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是22.4L;D不正确,因为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答案选B。

3.以下关于化学实验中“先”与“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②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  ③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④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⑤制取蒸馏水时,先通冷却水,后加热蒸馏烧瓶⑥进行分液操作时,先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后从通过下端活塞放出下层液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⑥D.全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①试管的加热是先局部受热,再集中加热,正确;②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排除空气后再加热,防止出现安全隐患,反应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在停止通氢气,正确;③在反应进行之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药品进行试验,正确;④点燃易燃易爆的气体时,要先验纯,之后再进行试验,正确;⑤在做蒸馏的实验时,应先通冷却水,再进行加热,正确;⑥在进行分液时,先将位于下层的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下层放出后,关闭下活塞,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错误;故本题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本题选择B。

考点:

实验注意事项

4.在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Ca2+、CO32-、Cl-B.Na+、Cu2+、Br-、Ba2+

C.K+、MnO4-、NO3-、Na+D.Na+、SO32-、SO42-、K+

【答案】D

【解析】

A.Ca2+、CO3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选;B.Cu2+有颜色,与题意不符,故B不选;C.MnO4-为紫色,与无色不符,故C不选;D.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且均为无色,故D选;故选D。

5.已知Fe3O4可以表示成FeO· Fe2O3。

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反应为:

3Fe2++2S2O32-+O2+4OH-=Fe3O4+S4O6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2+是还原剂,S2O32-和O2是氧化剂

B.每生成1mol Fe3O4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

C.若有2mol Fe2+被氧化,被Fe2+还原的O2为0.5mo1

D.将纳米Fe3O4分散在水中,Fe3O4不能透过滤纸

【答案】C

【解析】

A.S2O32-中S的化合价升高,所以S2O32-是还原剂,故A错误;B.Fe3O4~4e-,所以每生成1molFe3O4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4mol,故B错误;C.4Fe2+~O2~4e-,若有2molFe2+被氧化,被Fe2+还原的O2为0.5mol,故C正确;D.将纳米Fe3O4分散在水中形成胶体,胶体可以透过滤纸,故D错误。

故选C。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FeCl3溶液、Fe(OH)3胶体与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丁达尔效应

B.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C.将几滴汽油加入装有10mL水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形成胶体

D.胶体、分散系、混合物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可用图表示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

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据此分析。

【详解】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的为胶体,选项A错误;

B.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

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选项B错误;

C.将几滴汽油加入装有10mL水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形成浊液,选项C错误;

D.胶体属于分散系,而分散系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分散系属于混合物,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散系溶液、浊液、胶体的区别,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Na在空气中放置最终变为NaOH②Na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

③将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表面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但不滴落,说明Al2O3的熔点比铝高

④镁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了里面的镁,故镁不像钠那样需要特殊的保护

⑤铝制品在生活中应用非常普遍,是因为铝不活泼

⑥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氧化物不致密,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涂保护层

⑦钠与水的反应中钠块熔成小球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A.①③⑤⑥B.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③④⑥⑦

【答案】D

【解析】

①Na的性质活泼,在空气中放置易被氧气氧化生成Na2O,Na2O易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吸收空气中的水和CO2生成Na2CO3•xH2O,Na2CO3•xH2O风化脱水生成Na2CO3,故错误;②钠在空气中燃烧最后所得产物为Na2O2,故错误;③将铝箔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又因三氧化二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而三氧化二铝在铝的表面,所以加热铝箔的时候铝熔化了但是不会滴落,故正确;④镁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镁膜,可防止进一步腐蚀,故镁不需要进行特殊保护,故正确;⑤铝性质活泼,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能够防止铝的进一步腐蚀,故错误;⑥铁在潮湿的环境下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氧化膜疏松,易进一步氧化,应加防护措施,故正确;⑦钠的熔点较低,钠与水的反应中钠块熔成小球,说明温度升高了,说明钠和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化,故正确;故选D。

8.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足量稀硫酸反应,相同条件下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关系如图。

反应中镁和铝的()

A.物质的量之比为3:

2B.质量之比为3:

2

C.转移电子数之比为3:

2D.气体的体积之比为2:

3

【答案】A

【解析】

【详解】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Mg+H2SO4=M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

A、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V相等,则H2物质的量相等,根据化学方程式可求镁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2,选项A正确;

B、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V相等,则H2物质的量相等,根据化学方程式可求镁与铝的质量之比为24:

18=4:

3,不是3:

2,选项B错误;

C、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V相等,则H2物质的量相等,根据化学方程式可求转移电子数之比与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为1:

1,选项C错误;

D、根据图像,相同条件下生成的氢气的V相等,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9.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气体和CO2气体,下列有关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分子个数之比为11:

16 ②密度比为11:

16 ③体积比为16:

11 ④原子个数比为11:

16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气体和CO2气体,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6,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分子个数之比,所以分子数之比是11:

16,故①正确;

②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64g/mol:

44g/mol=16:

11,故②错误;

③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则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6,故③错误;

④每个分子中含有原子个数相同,所以其原子个数之比等于其分子个数之比,原子个数之比为11:

16,故④正确;

答案选A。

10.已知用金属钠生成氧化钠,可有多种方法:

①4Na+O2=2Na2O,

②4Na+CO2=2Na2O+C③2NaNO2(亚硝酸钠)+6Na=4Na2O+N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个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①方法产物中可能混有过氧化钠

C.②方法中固体产物中的碳可在空气中灼烧除去

D.③方法中副产物氮气可以保护Na2O不易被氧化

【答案】C

【解析】

A.三个反应中均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B.氧化钠易被氧化为过氧化钠,则①方法产物中可能混有过氧化钠,故B正确;C.在空气中灼烧除去产物中的碳时,氧化钠可转化为过氧化钠,故C错误;D.氮气性质稳定,不与氧化钠反应,则③方法中副产物氮气可以保护Na2O不易被氧化,故D正确;答案选C。

11.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②有些固体溶解会放热,若未经冷却即转移至容量瓶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A.①③⑤⑥B.①②⑤⑥C.②③④⑥D.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①对于天平来说,右盘应放砝码,其质量加上游码读数即为物质的质量,如果位置颠倒,则会使称量的物质的质量小于所需质量,最终导致浓度偏低;②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时平视读数,结束时俯视读数,会造成你量出的液体比理论的要大,导致物质的量偏大,浓度偏高;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会导致溶质的损失,则浓度偏低;④若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对溶液浓度无影响,因为只要定容时正确,至于水是原来就有的还是后来加入的,对浓度无影响;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低;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是正常的,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则导致浓度偏低。

答案选A。

考点:

溶液配制误差分析

12.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H2O+5Cl2↑。

若某溶液中有Fe2+和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可加入的试剂是

A.Cl2B.KMnO4C.FeCl3D.FeCl2

【答案】C

【解析】

由信息可知,氧化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MnO4−>Cl2>Fe3+>I2,还原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I−>Fe2+>Cl−>Mn2+,A.氯气能将Fe2+、I-都氧化,故A不选;B.KMnO4能将Fe2+、I−和Cl−均氧化,故B不选;C.FeCl3能氧化除去I−而不影响Fe2+,故C选;D.FeCl2与三种离子均不反应,故D不选;答案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解题时可先根据已知的反应方程式判断出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并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则选择的氧化剂只能和I—反应,而Fe2+不能参加反应。

13.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入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

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答案】B

【解析】

生成氢气的体积比即物质的量之比为n(甲)∶n(乙)=5∶6,设甲中产生H25mol,则乙中产生H26mol。

甲:

2Al+3H2SO4===Al2(SO4)3+3H2↑

233

mol5mol5mol

乙: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23

4mol4mol6mol

甲、乙中加入的铝是等量的,甲中n(H2SO4)和乙中n(NaOH)相等,

故甲中铝过量4mol-

mol=

mol,乙中氢氧化钠过量5mol-4mol=1mol。

14.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

0.88g/cm3)各50mL。

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

0.97g/cm3)投入烧杯中。

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下跳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Na和水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密度:

H2O>Na>苯,Na和苯不反应,苯和水不互溶,会分层且水在下层,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密度:

H2O>Na>苯,苯和水不互溶,所以水和苯分层,且水在下层,钠和苯不反应,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气体,在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后被气体带离水层,进入苯层后停止反应,待气体放出后Na又下沉,如此往复,直至钠反应完。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钠的性质,同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知道苯和水是否互溶、钠和水的反应特点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5.把VL含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mol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mol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

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A.(b-a)/Vmol/LB.(2b-a)/Vmol/LC.2(b-a)/Vmol/LD.2(2b-a)/Vmol/L

【答案】C

【解析】

消耗氢氧化钠是amol,则每一份溶液中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5amol;消耗氯化钡是bmol,所以每一份中SO42-的物质的量是bmol,则硫酸钾的物质的量是(b-0.5a)mol,所以每一份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是(2b-a)mol,浓度是

=

mol/L,答案选C。

16.将Mg、Cu组成的混合物26.4g,投入到适量的稀硝酸中,固体完全溶解,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8.96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5mol/L的NaOH溶液300mL,金属离子完全沉淀.则形成沉淀的质量是

A.32.8gB.46.8gC.53.6gD.63.8g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在金属与酸发生反应时金属失去电子,硝酸得到电子变为NO,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相等;金属的硝酸盐与碱发生反应产生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增加的质量就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也就等于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

n(e-)=(8.96L÷22.4L/mol)×3=1.2mol,所以n(OH-)=1.2mol,故金属阳离子形成沉淀增加的质量就是1.2mol×17g/mol=20.4g,所以形成的沉淀的质量就是:

20.4g+26.4g=46.8g,选项是B。

考点:

考查守恒的方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的知识。

二、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

(1)0.5molNa2CO3中含有___________个Na+。

(2)质量都是50g的HCl、NH3、CO2、O2四种气体,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3)配制90mL0.1mol/LCuSO4溶液,需要胆矾________g。

(4)氧化还原反应3S+6KOH=2K2S+K2SO3+3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若反应中消耗了0.6molS,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________mol。

(5)现有下列10种物质:

①H2O、②Mg、③CH3COOH、④NaOH、⑤CuSO4·5H2O、⑥碘酒、⑦C2H5OH、⑧盐酸,(将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其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NA或6.02×1023

(2).NH3(3).2.5(4).2:

1(5).0.8(6).④⑤

【解析】

【分析】

(1)由化学式可知,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是碳酸钠的2倍,再根据N=nNA计算Na+的数目;

(2)四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6.5、17、44、32,由m=nM可知物质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H3>O2>HCl>CO2。

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最大的就是体积最大的;

(3)配制90mL0.1mol/LCuSO4溶液,实验室没有90mL规格的容量瓶必须配制100mL,根据n=cV可知需要硫酸铜的物质的量;

(4)在3S+6KOH=K2SO3+2K2S+3H2O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分别由0价升高为+4价,被氧化,降低为-2价,被还原,反应中硫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根据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化学计量数进行判断;

(5)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属于强电解质。

【详解】

(1)由化学式可知,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是碳酸钠的2倍,0.5molNa2CO3中n(Na+)=0.5mol×2=1mol,故Na+的数目为NA或6.02×1023;

(2)四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6.5、17、44、32,由m=nM可知质量都是50g的四种气体物质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H3>O2>HCl>CO2;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最大的就是体积最大的,所以气体体积最大的是NH3;

(3)配制90mL0.1mol/LCuSO4溶液,实验室没有90mL规格的容量瓶必须配制100mL,根据n=cV可知需要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是0.1L×0.1mol/L=0.01mol,则需要CuSO4·5H2O的质量是0.01mol×250g/mol=2.5g;

(4)在3S+6KOH=2K2S+K2SO3+3H2O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4价,被氧化,氧化产物为K2SO3,硫元素由0价降低为-2价,被还原,还原产物为K2S,所以硫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氧化剂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根据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化学计量数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根据反应可知,若反应中消耗了0.6molS,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

0.8mol;

(5)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属于强电解质。

①H2O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②Mg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③CH3COOH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④NaOH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⑤CuSO4·5H2O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⑥碘酒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⑦C2H5OH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⑧盐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④⑤。

18.已知铜和浓硫酸可以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反应方程式已配平):

Cu+2H2SO4(浓)

CuSO4+A↑+2H2O试通过计算和推理完成下面的问题:

(1)A物质可以导致酸雨的形成。

则A应该属于____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写)

a.酸b.碱c.盐d.酸性氧化物e.碱性氧化物

(2)SO2与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则SO2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这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氧气密度的_____倍。

(3)一定量的铜片与100mL18mol/L的浓H2SO4充分反应,如果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2mol电子,生成的CuS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

(4)将反应后所得到的CuSO4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3:

4(3).10/7(4).0.1mol(5).Cu2++SO42-+Ba2++2OH-=Cu(OH)2↓+BaSO4↓

【解析】

【分析】

(1)根据元素守恒判断A,再根据A判断分类;

(2)令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g,根据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S元素质量分数,进而计算S元素质量,再计算SO2的质量、氧气的质量,根据n=

计算二者物质的量,根据M=

计算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条件下,不同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

(3)由反应可知,生成1molCuSO4转移2mol电子,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2mol电子,生成0.1molCuSO4;

(4)将反应后所得到的CuSO4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

【详解】

(1)根据元素守恒判断A为SO2,SO2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答案选d;

(2)SO2与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则S元素的质量分数=1-70%=30%,令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g,则S元素质量=100g×30%=30g,故SO2的质量=

=60g,则氧气的质量=100g-60g=40g,则SO2的物质的量=

=

mol,O2的物质的量=

=

mol,则SO2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mol:

mol=3:

4,二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其密度之比,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氧气密度的倍数=

=

(3)由反应可知,生成1molCuSO4转移2mol电子,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2mol电子,生成0.1molCuSO4;

(4)将反应后所得到的CuSO4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O42-+Ba2++2OH-=Cu(OH)2↓+BaSO4↓。

【点睛】本题考查浓硫酸和铜反应及有关计算,注意稀硫酸与铜不反应,而题目中浓硫酸与铜反应开始后,由于自身被消耗且生成水,很快就变成稀硫酸,不再与铜反应.所以(3)中1.8mol的硫酸没被全消耗掉,不能用于计算,根据电子转移算出相应量。

19.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氯化钠晶体,但现在只有混有硫酸钠、碳酸氢铵的氯化钠。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②除用BaCl2溶液外,还可用____________替代。

(3)操作②,判断SO42-已除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不先过滤后再加Na2CO3溶液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5)操作④的名称是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