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7中国古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8001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7中国古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7中国古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7中国古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7中国古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7中国古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7中国古代.docx

《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7中国古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7中国古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7中国古代.docx

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7中国古代

2016年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7(中国古代)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通州摸底)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  )

①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

②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

③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

④科技文明居历代之首,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解析】因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当,宋朝出现了冗官现象,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故①正确;宋朝时期,随着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故②正确;为了避免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的重演,北宋统治者重文轻武,故③正确;因为经济的全面发展,推动了科技发展,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2016·西城上学期期末)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解析】汉朝与材料中“通判”不符,故A项错误;唐朝与材料中“通判”不符,故B项错误;北宋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做知州,又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与材料中“通判”“知州”相符,故C项正确;元朝与材料中“通判”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6·西城期末)右侧信息概述了某朝代政治上的部分特征。

这应该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解析】随着科举制的实行,门阀士族衰落,到宋代,门阀政治基本解体,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文官地位超过武将,宋代宰相的权力被分为三部分,因此材料反映的朝代是宋代,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4.(2016·顺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中国古代的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政治核心区,依据所学判断,下图所示的核心区应属于(  )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秦朝建都咸阳,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主体在今天陕西,与图片所示不符,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国家四分五裂,政治中心分散,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唐朝定都长安,同时定有东都洛阳,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主体在今天陕西与河南两省交界处,于材料图片相合,故C项正确;明清定都今天的北京城,与图片不合,故D项错误。

【答案】C

5.(2016·顺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下图是采桑坞壁图,作于十六国时期,发现于甘肃酒泉。

四面有高墙,前后有门,门上有楼,以便眺望。

坞壁外养鸡植桑。

当时北方一度坞壁林立。

出现这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西晋亡后长期战乱的影响    B.察举制导致世家大族形成

C.农耕经济传播到河西走廊    D.匈奴人大量南迁从事农耕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解析】坞壁指的是在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为抵御胡族统治者遣民和战乱,北方汉人纠合宗族兄党,据险自守,经济自足的军事屏障,故A项正确;世家大族形成和坞堡的出现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农耕经济在此之前就已经传播到河西走廊,而且农耕经济经营方式没有必要采用坞壁这种防御工程,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游牧民族的侵扰,故C项错误;匈奴人南下多是破坏农耕经济,即使南下落难被迫从事农耕,也没有必要建立坞壁,故D项错误。

【答案】A

6.(2016·昌平期末)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有关于手工业法律的记载:

凡是制作同一种类器物的,其大小、长短和宽窄,必须相同。

由此可见秦朝的法律(  )

A.阻碍了经济发展B.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

C.以经济立法为主D.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知识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对制作同一器物作出法律规范,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B项正确;仅从一个法律规定不能说明秦朝的法律以经济立法为主,故C项错误;题干不能体现对私营工商业的鼓励,故D项错误。

【答案】B

7.(2016·怀柔一模)与下面地图所示时期相对应的事件是(  )_

A.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洲相对孤立局面B.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

【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图片体现的欧亚贸易往来以地中海为中心,与新航路开辟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不符,故A项错误;图片反映出欧洲、亚洲与非洲的贸易往来既有陆地也有海洋,可知体现的是中国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故B项正确;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图片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图片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前的中西交往,人类没有发现美洲大陆,没有出现全球化的趋势,故D项错误。

【答案】B

8.(2016·昌平期末)唐朝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多出身于中下层,他们对社会状况有较深的了解,往往怀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

下列唐诗能够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

A.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B.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C.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D.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解析】题干要求唐诗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均反映了文学家自己的人身感悟,与政治抱负无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体现了诗人希望辅助帝王,让百姓过上民风淳朴的生活,符合题干要求,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9.(2016·海淀上学期期中)中国国代科学技术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下列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生活问题的著作是(  )

①《黄帝内经》②《九章算术》

③《齐民要术》④《伤寒杂病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解析】《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中医学奠基之作,故①错误;《九章算术》总结了生产、生活实践中大量的知识,是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能解决农业生产生活问题,故②正确;《齐民要术》是古代四大农书之一,有利于解决农业生产生活问题,故③正确;《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古代医学著作,故④错误;故选择B项正确。

【答案】B

10.(2016·丰台期末)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其在治愈疟疾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源自东晋葛洪的中医治疗学专著《肘后备急方》,与此书性质相同的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  C.《皇帝内经》D.《本草纲目》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解析】《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著作,故A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农学专著,故B项错误;《皇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故C项错误;《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故D项错误。

【答案】A

12.(2016·海淀上学期期中)2004年1月,湖南长沙走马楼发现1万余枚汉代的简牍。

“经初步考证,这些简牍是汉武帝时期的行政文书,其性质大部分属于司法文书,涉及到汉代的诉讼制度、法制改革、统计制度、交通邮驿制度及汉长沙国的历史、法律、职官、郡县、疆域等诸多方面”。

由以上材料可以推断(  )

①简牍文字应是使用楷书书写②汉武帝时期湖南仍存在封国

③考古资料可弥补史籍的不足④完整的司法制度形成于汉朝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知识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的发展;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解析】汉代流行的字体是小篆和隶书,楷书产生于汉,盛行于魏晋隋唐,故①错误;从“汉长沙国的历史”可知湖南存在封国,故②错误;考古资料是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可以做为史籍的不足,故③正确;从“其性质大部分属于司法文书,涉及到汉代的诉讼制度、法制改革”等内容无法得出汉代出现完整的司法制度,故④错误;故选择B项正确。

【答案】B

11.(2016·海淀上学期期中)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是用已故世界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的名字命名的,其中一座命名为“石申”。

石申的科学成就是(  )

A.用赤道坐标记录了恒星的位置B.记录了世界最早的日食月食现象

C.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浑仪D.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365.2425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解析】石申是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他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位置,故A项正确;B项是夏商时期的天文学成就,故B项错误;浑仪不是石申制造的,故C项错误;D项是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的成就,故D项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本大題共3小题。

第13小题18分,第14小题18分,第15小题16分,共计52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3.(2016·昌平期末)(18分)从全球范围来看,东西方有着不同的政治传统。

“英明雄挚之君主出,凭借固有之权力,著著(明显)务(致力于)扩充之,杀贵族之权力,削封建之制,务(致力于)统一之于中央政府……及其盛也,则能役属群族,以一人之力而指挥全国。

……皇室控制着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等。

皇室所拥有土地为国土总面积的92%,而地主和农民仅占8%。

官僚政治时代,君臣关系可以比作是放大了的主奴关系。

君主、官员们之间形成了“臣下”与“君上”,“君父”与“臣子”的语言体系。

——《中国传统社会专制主义的内涵分析》

(1)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专制主义的特点。

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1632—1704年)认为:

人拥有某些天赋权利,跟国家完全无关。

这些权利就是生存权、自由权、财产权。

但处于自然状态的人无法凭各自努力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于是在一种契约或合理而自觉的协议之上建立政府。

契约的主体是人民而不是政府,在契约之下,统治者的权力以被统治者的同意为前提,来自于被统治者而非全能的神……那么如何防止政府变成一个暴政的机构呢?

那就是分权。

怎样保障契约呢?

依靠的是法治。

——《专制主义与民主思想》

(2)依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政治思想。

结合所学,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洛克的政治构想的?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启蒙运动;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解析】

(1)此题问特点,“英明雄挚之君主出,凭借固有之权力,著著(明显)务(致力于)扩充之,杀贵族之权力,削封建之制,务(致力于)统一之于中央政府……及其盛也,则能役属群族,以一人之力而指挥全国”体现了权力结构上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皇室控制着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等。

皇室所拥有土地为国土总面积的92%,而地主和农民仅占8%”体现了利益分配上国家绝大部分的财富集中于皇室,“官僚政治时代,君臣关系可以比作是放大了的主奴关系”体现了身份关系上君主对整个官僚阶层拥有“家长制”的权力。

_

(2)第一小问思想,“人拥有某些天赋权利,跟国家完全无关”体现了天赋人权,“但处于自然状态的人无法凭各自努力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于是在一种契约或合理而自觉的协议之上建立政府”体现了社会契约,“那么如何防止政府变成一个暴政的机构呢?

那就是分权”体现了分权思想,“怎样保障契约呢?

依靠的是法治”体现了法治思想;第二小问说明,可以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归纳,最后还需要指出其相互制衡防止专权。

【答案】

(1)特点: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体现在:

从权力结构来看:

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

从利益分配来看:

国家绝大部分的财富集中于皇室;

从身份关系来看:

君主对整个官僚阶层拥有“家长制”的权力。

(2)思想:

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实行分权,确立法治。

说明:

美国人民通过《1787年宪法》达成契约,依据宪法国家与地方实行联邦制,政府内部实行分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有效防止专权。

14.(2016·海淀一模)(18分)医学的发展不仅与疾病有关,也与各地的经济文化密切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盖伦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名医,他倡导实证医学,倾心于探索人体的结构,强调解剖学对于医学的重要性,重视人体生理功能的阐释。

他奠定了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基础。

他的科学方法论具有重视实验、强调疾病局部定位、重视逻辑推理的特点,对后世西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黄帝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并将当时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等哲学观念运用于医学之中,提出脏腑经络、辨证治则、养生保健等学说,为中医学此后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其影响下,中国古代医学呈现出不注重机体局部的结构与功能,而是注重从整体观出发,宏观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动态变化。

——摘编自边海云《轴心时代东西方医学比较研究》

材料二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

—50%。

大批政府官员死亡,导致公共治安、法庭审判、甚至日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乱状态。

劳动力减少了25%,传统的谷物生产已经无利可图,大量农田被改为牧场和草场用来养羊,很多封建主从经营传统农业到经营商业性畜牧业。

大批懂拉丁语的教授在瘟疫中死去,许多学校被迫放弃了拉丁语的教学,各国本土语言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死亡使人们一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

为了阻止黑死病的传播,威尼斯建立许多站点专门用来隔离从东方归来的船员。

在远离城市的岛上设立墓地埋葬因黑死痛而死的人,埋葬的深度要达到5英尺。

欧洲各地纷纷出台城市公共卫生法,始建市政健康委员会。

到了16世纪在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关注公共健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

——摘编自薛国中《黑死病前后的欧洲》等

材料三鸦片战争以后,各国传教士将施医散药作为在中国布道传教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开办医院、设立诊所、翻译西医书籍和兴办医学教育,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至19世纪末形成了中医学与西医学并存的局面。

李鸿章认为:

“泰西医学有专官、有学堂,西药化学格物微眇、务尽实用,物性由尤中土医工所束速者。

”时人称“西人东渐,余波荡憾,侵及医林,此又神农以后四千年来未有之奇变也”。

在19世纪末,中医界兴起一股汇通中西医的潮流。

(1)依据材料一,比较古代中西医学理论观念和临床方法的不同。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黑死病给欧洲带来了哪些变化?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传统医学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奇变”的背景。

以“应对挑战——传统医学的变迁”为主题,对上表进行解读。

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近代科学技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解析】

(1)此题问不同,“盖伦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名医,他倡导实证医学,倾心于探索人体的结构,强调解剖学对于医学的重要性,重视人体生理功能的阐释”、“他的科学方法具有重视实验、强调疾病局部定位、重视逻辑推理的特点”体现了西医理论上重视实证性、实验方法和逻辑推理和临床上注重解剖学、生理学与疾病的局部定位与治疗,“《黄帝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并将当时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等哲学观念运用于医学之中”、“中国古代医学呈现出不注重机体局部的结构与功能,而是注重从整体观出发,宏观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动态变化”体现了中医理论上注重天人观念和阴阳五行和临床上注重辩证施治和整体性治疗的特点。

_

(2)此题问变化,“大批政府官员死亡,导致公共治安、法庭审判、甚至日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乱状态”体现了人口大量死亡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劳动力减少了25%,传统的谷物生产已经无利可图,大量农田被改为牧场和草场用来养羊,很多封建主从经营传统农业到经营商业性畜牧业”体现了劳动力减少,农业转型推动商品经济发展,“许多学校被迫放弃了拉丁语的教学,各国本土语言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体现了民族语言得到发展,“死亡使人们一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体现了宗教观念受到冲击,追求现世生活的观念出现,有利于文艺复兴的开展,“欧洲各地纷纷出台城市公共卫生法,始建市政健康委员会”体现了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努力推动公共卫生领域的进步,综上所述,黑死病加速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3)第一小问背景,“鸦片战争以后,各国传教士将施医散药作为在中国布道传教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开办医院、设立诊所、翻译西医书籍和兴办医学教育,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体现了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将西方近代医学传入中国,逐渐形成中西医并存的局面,再结合19世纪的西方列强入侵,西学东渐即可回答;第二小问解读,首先应从时代背景中解读中国传统医学面临的挑战,其次需要对表格的挑战表现进行说明,包括办中医学堂、创办学会、改造传统医药理论和方法、仿效西医药物方法改良传统医药等应对挑战,最后对这种挑战进行总结,近代中国传统医学的变迁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巨变,传统中医在继承、吸收的过程中艰难发展。

【答案】

(1)西方:

理论上重视实证性、实验方法和逻辑推理;临床上注重解剖学、生理学与疾病的局部定位与治疗。

中国:

理论上注重天人观念和阴阳五行;临床上注重辩证施治和整体性(系统性)治疗。

(2)变化:

人口大量死亡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劳动力减少,农业转型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宗教观念受到冲击,追求现世生活的观念出现,有利于文艺复兴的开展;民族语言得到发展;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努力推动公共卫生领域的进步;黑死病加速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3)背景: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方的科技文化对传统的“中学”形成冲击。

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将西方近代医学传入中国,逐渐形成中西医并存的局面,传统医学面临严峻挑战。

解读评分标准(10分)

第一等(10—8分)

①观点明确;

②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

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第二等(7—5分)

①观点较明确;

②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

③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

第三等(4—0分)

①观点不明确;

②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观点;

③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

答题示例:

随着西方文化不断的传播发展,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西方医学在医疗制度、医学研究、治疗和药物等方面居于优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医学也遭遇到挑战。

针对挑战,如何吸收西方医学优点适应社会需要成为中医亟需解决的问题。

近代以来,传统医学提出中西汇通的思想;中医积极吸收西方医学的优点,借鉴西方医学弥补不足,开办中医学堂培养中医人才;创办学会并借鉴西方近代科学研究方法改造传统医药理论和方法;仿效西医药物方法改良传统医药。

通过上述方式,传统中医在吸收西方近代医学新知识新方法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近代中国传统医学的变迁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巨变。

面对近代文化的冲击,传统中医在继承、吸收的过程中艰难发展,对保存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15.(2016·西城期末)(14分)中国古代史上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有学者认为,中古时代(指秦汉至隋唐时期),中国经历了巨大变化,首先是民族重整:

经过七八百年的过程,原有“汉人”的中国人口,在接纳无数北方、南方的外族成分,形成一个新的庞大而多元的民族。

同时发生文化重整:

这个民族认同于一个文化传统,却又呈现多元性。

(1)结合所学,说明“秦汉至隋唐是中国民族和文化重整时期”这一观点。

明中期以后,西洋数学、天文地理学、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逐渐进入中国,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尊重。

意大利人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还专门介绍了西方水利技术。

清初,很多外国人任职于宫廷,主持历法修订并为康熙帝讲授科学知识。

一些知识分子认为西学在我国古已有之,只是后来失传,西学实际上源于中学;或者认为西学还不如中学。

还有人强烈反对西人主持的历法,理由是“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2)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文化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其特点。

【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解析】

(1)本题为观点类试题,首先要明确观点,对史料的分析要根据材料中“首先是民族重整:

经过七八百年的过程,原有“汉人”的中国人口,在接纳无数北方、南方的外族成分,形成一个新的庞大而多元的民族”得出民族重整,结合秦汉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的概括分析说明,重在体现民族重整;根据材料中“同时发生文化重整:

这个民族认同于一个文化传统,却又呈现多元性”得出文化重整,根据秦汉隋唐时期思想和文化的发展融合概括。

在叙述的过程中,要结合观点做到史论结合。

_

(2)第一小问现象,根据材料中“明中期以后,西洋数学、天文地理学、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逐渐进入中国,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尊重。

意大利人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还专门介绍了西方水利技术”得出出现了西学东渐现象。

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中“意大利人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得出通过传教士传播,根据“西洋数学、天文地理学、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逐渐进入中国“西方水利技术”得出主要集中在科学领域,根据材料中清朝知识分子的态度得出遭到保守观念的强烈抵制,因此影响并不广泛。

【答案】

(1)说明:

民族重整:

秦汉以来,中原与匈奴、越等民族接触增多,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推动民族融合;隋唐时期,与吐蕃等民族交流密切,唐太宗的开明政策有利于民族重整。

文化重整: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中原文化越来越为其他民族接受,孝文帝改革是突出代表;与此同时,其他民族文化、外来文化(如佛教等)也颇为流行。

(2)现象:

西学东渐(或西方学术传入中国)。

特点:

通过传教士传播;主要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在中国的影响局限于宫廷和士大夫阶层;遭到保守观念和力量的强烈抵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