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882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docx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docx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

实施方案

永州市第四中学课题研究组执笔:

杨国斌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一项涉及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一项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工程,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因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2、目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堪忧,面临严峻的形势与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各种文化思潮的不断碰撞、交融和汇聚,尤其是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消极因素对未成年人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导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面临严峻的形势与挑战。

因此,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的方式、方法、途径、对策,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已显得刻不容缓。

3、网络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网络已经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事物,着实让我们感到了网络的“博大”和“浩瀚”。

在我国大中小城市中有近30%的家庭拥有电脑,加上学校普及计算机教育,有五成以上的未成年人会使用电脑,上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了解信息的渠道之一。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已成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需要,同时,网络也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工作的新视点。

在看到网络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网络给我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带来越来越多的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互联网,虽说它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交往,但它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

网络在未成年人眼中成了“万花筒”,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对我们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考,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积极进行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的研究成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

4、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形势,全面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三个重要的历史性文件为我们进行“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的探索指明了方向。

  5、永州四中自身发展的要求。

永州四中是一所具有60多年历史的学校,多年来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的素质教育,有较好的教育基础并已形成了自身的德育特色。

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中青年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

学生处和校团委也一直坚持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永州四中的自身发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现代人才创造了宝贵的财富。

高中一年级学生中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处于人生中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个阶段的思想道德培养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校一直在努力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的方式、方法、途径、对策和模式,在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永州之野专题学习网站》和《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中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问题也进行了实质性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提出“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这是一个具有较高的创新程度和实效性的课题。

通过研究总结出学校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学校德育工作和团队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起到理论指导意义,对于全面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德育规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发挥积极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假设与变量

(一)、研究假设:

在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德育规程》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网络化环境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平台,探索并形成在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的主要模式、基本对策和方法途径,实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的理论创新。

(二)、研究变量:

1、自变量:

充分运用网络环境和现代信息技术。

2、因变量:

在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的主要模式、基本对策和方法途径、德育理论创新。

3、干扰变量的控制:

(1)、控制选择偏向即运用平衡法与随机法选择实验对象,排除实验人员主观意图的影响。

(2)、控制霍桑效应即运用盲试法,在实验中不公开实验对象与控制对象。

(3)、控制期待效应即实验组与控制组严格按照实验计划实施,不随意增减思想道德培养的时间与活动,不人为地在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制造竞争气氛。

4、概念界定

网络环境:

是指由因特网和校内计算机数据网、多媒体教学网和网上电视台组成的网络教学环境。

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网络教学环境还主要体现在因特网和学校校园网内(包括已建成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但随着当地教育区域网的建立,教育资源库、数据库的充实与完善,网络教学环境的外延将进一步扩大。

我们还将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家庭购置计算机与学校及区、市教育网连网,形成学校——家庭——区域互动的教育教学网络,构建社区教育教学网络环境,在这一环境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的主要模式、基本对策和方法途径将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逐渐形成新的性德育机制。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依据: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书记有关教育工作的指示是教育理论的精髓,在课题研究中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

按照现代教育理论,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知、情、意、行”的同化过程。

即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心理内力的作用逐步转变为自身行为习惯的渐进过程。

因此,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我们必须坚持:

(1)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群体教育原则,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和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

(3)科学创新原则,鼓励学生深入社会、探索自然、发展个性。

(4)知行统一,引导学生巩固德育的内化成果。

(5)正面引导原则,启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潜能。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德育规程》等。

3、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二)、实践依据: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我校在她六十多年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办学方针,在实践中推进教育整体改革,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我校师资队伍雄厚,有一批得才兼备具有丰富德育经验的优秀教师,这些均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为了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早在九十年代我们就组织力量编制了学校的《永州四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各科教学中注意德育的有机渗透。

现在我校有三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个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十余个社区志愿者服务基地并常年坚持活动,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德育资源,优化了德育环境,各大媒体都给予了充分的报导,在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永州之野专题学习网站》和《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中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问题也进行了实质性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都为本课题研究作了必要的先期准备。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进行新的历史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调查,探索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过程中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生德育过程的优化,总结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的经验、教训,探索并形成在网络环境下培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的主要模式、基本对策和方法途径,建构和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的理论体系。

2、转变妨碍学生树立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陈旧的教育观点和模式,寻找现代教育技术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的最佳结合点,营造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提高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德育环境。

3、构建永州四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网站,实现网络德育过程和传统德育过程的优势互补。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探索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的主要模式、基本对策和方法途径,建构和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的理论体系,实现德育理论创新。

(1)、利用网络培养学生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利用网络培养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

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3)、利用网络培养学生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4)、利用网络培养学生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未成年人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围绕上述研究主题,现初步确定如下子课题及主研人员:

1、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研究杨国斌

2、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黄筱楠曾淑琼

3、网络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研究陈英

4、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社会责任意识与道德实践的关系研究石明一

5、网络环境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致性的研究陈山泉

6、网络环境下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研究何吉林

7、其他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高一、高二年级未成年学生。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理论研究和比较宽泛的行动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搜集国内外同类研究信息,借鉴先进经验,关注研究趋势,寻找新的突破点。

(2)、调查研究法:

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向学生发问卷、开座谈会,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谈,了解课题实施情况。

在此基础上科学分析成因。

(3)、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每一阶段学生、教师、家长成功经验,并推广运用。

(4)、教育实验法:

采取定量与定性、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法,在校内设立实验班与对照班,对实验对象进行分层次研究、对比研究、总结研究,并进行有序操作、阶段评价、系统分析,以增强可比性。

(5)、个案研究法:

对部分情况特殊的学生进行重点教育研究,如对优等生、特长生、行为障碍生、困难生、不完全家庭子女等进行“由不同视角切入”的个案跟踪研究,并撰写个案进行分析报告。

(6)、教育叙事法:

教育叙事研究(educationalnarrativeresearch)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在信息化环境中,Blog等社会性软件的技术门槛很低,易于操作,适合大规模普及。

教育叙事的数字化,使其克服了时空的限制,更容易保存、复制、传播、共享。

七、 课题研究的步骤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2006年5月——2006年9月

①、成立由校领导、科研骨干、教学骨干、德育骨干参加的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

写好课题论证报告,进行文件检索,设计课题的研究方案。

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指导课题论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计划和管理办法,组织课题申报。

②、评审、确认课题项目,课题开题。

③、广泛宣传、发动,在学校营造课题研究的浓厚氛围,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学习相关理论及网络技术,开展课题研究的校本培训以及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进行有关课题研究的学术讲座和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

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2006年9月——2008年6月

①、对第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开始实施研究方案,各子课题组根据实验方案开展研究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组织交流、研讨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②、定期进行研究工作总结,不断积累经验,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数据,建立实验资料档案,总结、展示中期研究成果,接受总课题组指导及中期评估。

③、深化研究。

3、课题研究结题阶段:

2008年6月——2008年12月

①、提出课题研究结题鉴定申请,进一步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的有关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相关准备工作。

②、评选课题研究的优秀成果,展示和推广应用课题研究成果,接受结题鉴定。

八、课题研究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课题研究网络

各个教研组以《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为中心,根据本校实际及学生特点确定自己研究的子课题。

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研究制定出研究效果的检测评价标准,及时进行检测,每学期进行课题的阶段性总结。

以德育为先导,以各种课外小组活动为桥梁,以“塑造学生优秀品格”为主线,在“新、美、活、趣”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竖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2、健全规范的课题管理机制

为了使课题的研究出成果,由教学科研副校长主管、教科室主任主抓该项工作,建立学术科研小组,以及规范的课题管理制度,规范课题的申请、立项、审批、验收等操作程序。

完善并建立课题研究责任制、科研工作表彰制度、科研资料管理制度,完善课题研究工作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教科室的龙头作用及各教研组、各年级组、各课外小组的基地作用。

3、培训过硬的课题研究骨干队伍

(1)、加强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与讨论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之一。

要认真组织教师对相关的教育理论进行学习和讨论,形成制度化,规定每周周五为学习时间,并要求教师认真写好读书笔记,学校教科室要及时做好相关理论的收集、整理工作,将其编印成资料,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

我们采取集体学习、小组学习、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开放式学习,使教师能够更新教育观念,进行创造性教育,使“学、教、研”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2)、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程序方法。

为了使教师形成正确的科研观念,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使“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为先导”的思想深入人心,我们要求教师全员参与教育科研,人人有研究课题,并鼓励支持教师参与区级以上此类科研课题的研究,开展个案研究,定期召开研讨会,并请区、市、省级专家和有关领导搞科研讲座,掌握科研课题的选题、论证、方案设计、方法选择、整理与分析,使教师能够按科研程序规范操作。

(3)、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我校在教学的硬件上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计算机房、网络教室、音像阅览室、图书室每天开放,为师生提供了必要的教学资料和软硬件。

图书室不断充实一些新的资料,有专职人员制作计算机课件,并着力培养一批自制课件的教师,这些都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创设宽松的课题研究软硬环境

(1)、学校为教师研究提供便利条件,请专家辅导,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购买相关的资料。

(2)、对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工作的成绩,及时予以表彰,并纳入教师的工作量化、评优、评职、晋级等。

5、建立可靠的课题研究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领导课题研究工作,学校教科室负责课题研究日常工作,各相关部门协作。

 

(2)、经费保障

 建立课题研究专项资金,实行专用,并纳入学校财经预算。

使课题研究的日常经费开支,如资料费、国内调研费、小型会议费、计算机使用费、印刷费、课题管理费等有充分保障。

 (3)、激励保障

 学校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切实评价,对优秀实验教师,成绩突出,贡献巨大者,报请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表彰,上报总课题组奖励。

把教师工作实绩与评优、评先、晋级、聘任挂钩。

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必须参加课题研究,否则,实行一票否决。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课题研究报告。

 2、师生论文集锦、校本教材、教案集。

 3、专题网站、学生德育系列活动的方案汇编、音像资料光盘及其它软件。

 4、建立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

陈 英  校长、党委书记 中学高级教师(特级)

 

副组长:

周芳启副校长、党委委员中学高级教师

屈卫平副校长、党委委员中学高级教师

李云峰党委副书记 中学高级教师

石明一党委委员中学高级教师

黄端祥党委委员中学高级教师

成员:

蔡慧琼工会主席

汪明生办公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邓厚财教导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陈宝雄学生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杨国斌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张向东办公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唐俏办公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伍建龙教导处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黄建华教导处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吕湘浓学生处副主任中学壹级教师

黄筱楠学生处副主任团委书记中学壹级教师

彭永跃学生处副主任中学壹级教师

2、研究小组

顾问:

何小柳市电教馆研究员中学高级教师

杨小荣区电教站站长中学高级教师

组 长:

杨国斌教科室主任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课题负责人

成员:

陈 英  校长、党委书记 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特级)

石明一党委委员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黄筱楠学生处副主任团委书记教研员中学壹级教师

陈山泉校报《双舟苑》总编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张新军信息技术组长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何吉林德育专干教研员中学壹级教师

高一年级班主任、政治教师和其他教师

资料员:

何吉林

十、主要参考文献

[1]、钱建昌、谢建斌主编《现代教育技术教程》

[2]、陈民众等著的《创新教育新论》

[3]、石中英《创新教育目标的层次性》、《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一期

[4]、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

我国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

[5]、祝庭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作用模式:

理论框架与案例研究》

[6]、黄荣怀等《关于网张教学过程认证标准的研究,开放教育研究》

[7]、张倩苇《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新模式的探索》

[8]、鲁新民、吴果夫主编《基础教育现代化实施策略初探》

[9]、肖川《从建构主义学习观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10]、永州四中“永州之野专题学习网站”课题研究报告

[11]、永州四中“音像电子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课题研究报告

[12]、永州四中“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报告

 

永州四中《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课题组

2006年5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