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在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中的作用及其培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712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师型教师在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中的作用及其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双师型教师在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中的作用及其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双师型教师在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中的作用及其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双师型教师在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中的作用及其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双师型教师在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中的作用及其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师型教师在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中的作用及其培养.docx

《双师型教师在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中的作用及其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师型教师在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中的作用及其培养.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师型教师在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中的作用及其培养.docx

双师型教师在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中的作用及其培养

“双师型”教师在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中的作用及其培养

  一、“双师型”教师及其特点

  

(一)国外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

  美国是这样界定“双师型”教师的,教育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具有硕士学位),同时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并能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教师,具体要求是具备硕士学位,且必须具有3年的实践工作经验。

德国的“双师型”教师也被称之为“双元制教师”,其广泛存在于德国职业教育中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们除了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获得博士学位外,其标志性的特征是必须有在企业至少5年专业实践的经历。

这种“双师型”教师每周有2/3的时间带着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教育,另有1/3的时间接受理论知识教育或从理论上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而日本的“双师型”教师与大多数西方国家不同,它不存在于学校,因为日本的高校不承担职业教育,职教工作主要是由企业来完成的。

企业需要的技术工人包括专业技术人才由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直接招收高中生自己进行培养。

因此,这里的教师100%是“双师型”教师,日本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学位,且在各种学校、研究所、医院、工厂从事与上课内容有关的或与研究、技术有关的业务,其专门课程的学习年限与从事该业务的工作时间合计在6年以上。

  概括以上国家对“双师型”教师界定的共同点是,“双师型”教师具有学历高、资历深,品行好,技能高以及知识技能的更新能力和管理能力强的综合素质,是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结合体。

  

(二)国内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

  我国学术界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有多种多样,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孙建波(2013)概括的“五种说”,

(1)“双证”说,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

(2)“双能”说,既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也具有技师的基本素质;(3)“叠加”说,就是“双证”加上“双能”;(4)“双职称”说,就是兼有教师系列与工程师系列的职称;(5)“双层次”说,第一层次为,教师+技师,第二层次为,人师+事师。

此外,不少学者还提出,“双师型”教师除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即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更应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因此“双师型”教师不仅肩负着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任务,还承担指导学生实习、实践,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艰巨任务。

  总之,无论对双师型教师做何种界定,“双师型”教师都具有其共性特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双师型”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水平;

(2)“双师型”教师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3)“双师型”教师不仅精通教学实验过程,也十分熟悉企业的工艺流程并且掌握所教专业相应行业技术发展动态;(4)“双师型”教师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和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5)“双师型”教师通常都有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仅有从事高等教育的经历,还有在企业、研究部门、部队甚至有海外从业经历。

这些丰富的经历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也就是说,“双师”概念的核心在于“双素质”。

  二、“双师型”教师在地方高校

  “卓越计划”实施中的作用

  

(一)“卓越计划”

  2010年6月我国启动了“卓越计划”,它的全称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这一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同时也是为了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程教育大国,但却不是一个工程教育强国,突出表现在:

(1)工程教育的数量多但质量不高;

(2)工程教育拿学位的多但学有所用的不多;(3)工程教育的毕业生多但企业匮缺实用性工程人才。

  总之,工程教育中缺乏“工程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这是导致我国未能成为工程教育强国的根本原因。

而“卓越计划”的实施,目的在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它将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知识的全面性和实践的创新性,全面提升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二)“双师型”教师在地方高校“卓越计划”实施中的作用

  与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师资队伍中,有一定占比的“双师型”教师。

据对江苏省的调查,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占比约7~8%左右,而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占比在15~20%左右,有些地方高校甚至高达30%以上。

“双师型”教师在地方院校中拥有较高的占比,这决定了它在实施“卓越计划”中具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和独特的实施路径。

客观地讲,“双师型”教师在科研能力、学科建设方面或许不及“研究型”教师,但他们的内在素质及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卓越计划”实施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

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将有助于地方高校在“卓越计划”实施中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并创设出自己的特色。

  “卓越计划”实施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实施的层次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实施的目标包括培养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以及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

基于差异化发展战略,我们认为,地方高校的定位应该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主要培养现场工程师和部分设计开发工程师。

  地方高校“卓越计划”实施中的差异化发展战略集中表现为:

(1)“双师型”教师了解、熟悉地方企业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技能,因此,能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领导学生开展一些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

这十分有利于培养现场工程师和企业的技术骨干。

(2)“双师型”教师洞察、知晓地方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因而能较好地将前瞻性的理论和行业发展动向第一时间介绍给学生,这有利于学生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不断提高自己,跟上行业技术发展的步伐,并参与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利用和推广,这有利于将来走上社会能主动适应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更好地担当起工程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的重任。

(3)“双师型”教师理解、掌握地方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因此,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认知企业管理模式;认可企业文化,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接受企业文化更要传承与创新企业文化,将来成为企业称职的工程师和技术骨干。

  总之,依据差异化发展战略,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主要是为企业培养现场工程师和部分设计开发工程师。

  三、地方高校培养“双师型”

  教师的措施和路径

  

(一)国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及激励机制

  国外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路径各不相同,但以下相同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1.依法培养“双师型”教师

  德国算得上是依法培养“双元制”教师的典范。

二十世纪就已颁布了一系列职业教师培养的相关法律、法规,2005年进一步颁布了《职业训练法》,2007年又颁布了《联邦职业教育保障法》等。

正是因为教师的培养有法律保驾护航,使德国的“双元制”教师成为世界职业教师的楷模,许多国家的教育官员、教师慕名前往学习、访问。

日本以法的形式规范教师的培养是在20世纪末,1999年颁布了《雇佣――能力开发机构》,之后又颁布了《人才保障法》。

在日本“双师型”教师被称为“职业训练指导员”,其培养和资格的取得都是依法行事的。

美国依据相关法律制定了“职业教育新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旨在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使其尽快上岗、合格上岗。

  2.严格地考核制度激励、鞭策“双师型”教师

  各国对“双师型”教师都设置了各种严格的考核制度。

如,美国对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有严格的规定,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比一般中小学教师、普通大学教师证书要求更高。

其“双师”素质特征十分明显。

如前面提到的,美国大部分州明文规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硕士学位,还必须具有3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者,才能颁发教师资格证。

德国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更高,须有博士学历,同时具有,在企业至少5年以上的专业实践的经历。

日本职业学校专门课程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学位,且在各种学校、研究所、医院、工厂从事与上课内容有关的或与研究、技术有关的业务,其专门课程的学习年限与从事该业务的工作时间合计在6年以上。

  3.优惠待遇吸引、留住“双师型”教师

  许多国家对“双师型”教师在工资待遇、社会福利及名誉、社会地位等方面都高于普通学校的教师,如,荷兰职业学院的“双师型”教师的待遇高于国家公务员和一般大学教授。

同样在德国,“双师型”教师是一个工资收入及社会地位较高且十分稳定的职业。

更令人羡慕的是他们与教育官员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终身不被解雇并享有免交劳动保险费的权利。

在日本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考核晋升与工资待遇的提高直接挂钩,国家对职业课教师给予较优厚的待遇,其工资比担任其他课程的同级教师高10%,比公职人员高16%,而且原则上工资一年提升一级。

因此,国外职业学院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稳定,有很强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

  

(二)我国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措施和路径

  2014年5月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在我国现有的1000多所本科院校中有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向应用技术型、向职业教育类型转变。

人们将这称之为“高等教育领域一场革命性调整与改革”,其目的是从体制上终结大学同质化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对于这场“改革与调整”地方应用型高校(或称应用技术型高校)除了最根本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人才模式等转变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加紧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的培养,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

这一工作不突破,其他的改革与调整都会落空。

  事实上,地方高校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面临着一些具体的问题:

(1)我国高校包括地方高校新进教师的口径非常单一,95%以上均来自重点高校,有些100%都是高校毕业的博士、硕士,还有不少是洋博士。

他们学历虽高,但缺少专业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相当一部分人从未接触过实际工作,他们的知识全是从书本到书本;

(2)如何认定、如何考核“双师型”教师。

一方面,双师型教师所取得证书有各种各样的,有国家统一考试取得的;有人社部、国资委颁发的;有省市人事部门认可的;还有行业协会发的等。

究竟谁是权威的,目前缺乏统一规范认证;(3)“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缺少政策支撑和激励机制。

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依法培养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

  借鉴国外的经验,我们认为,适应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应将我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纳入到法律管理的轨道。

首先,地方政府可以出台一些相关的法规,待条件成熟,国家制定一整套统一的法律法规,包括依法规范“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标准、考核制度以及规范相应的待遇等。

各高校,尤其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更应依法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具体措施,并切实落实。

其次,要依法对“双师型”教师实施激励、鞭策政策,包括在工资待遇、社会福利及名誉、社会地位等方面,尤其是地方高校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在人才引进、学科带头人的遴选以及教学骨干的培养、职称的评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2.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模式

  由于体制、利益关系等方面的原因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在我国从未有效地建立。

因此,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模式,首先得从体制上突破,要允许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向高校调动,高校教师也应允许以合同的形式在企业干3~5年(算教龄或工龄)考核合格回高校,也可继续留在企业;其次,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

“走出去”,就是有计划的(短期)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到车间、到工地了解、熟悉工艺流程、服务规程、服务标准,学习企业的管理经验,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

当然,“走出去”还应包括走出国门,向国外企业和同行学习。

“请进来”,就是将一线的工程师、行业协会专家、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的技术专才等聘请到学校做兼职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以弥补高校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动手能力较弱的不足,同时还应经常邀请国内外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以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实训教学水平。

再次,借助产学研,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

产学研既是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摇篮,充分地利用产学研,企业得到了技术上的支持和突破;高校的师资队伍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双师型”教师得以快速成长。

  3.构建“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

  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认证固然重要,但培养、激励更为重要。

要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地方政府以及学校关于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制定“双师型”教师引进、培训,再学习、再提高等激励政策,确保所需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对于引进的“双师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如,学历不够的要在职提高学历,职称不高的要鼓励并创造条件申报高一级职称,研发经费不足的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对于聘请的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兼职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实行特殊收入与福利政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在职教师主动提升实践能力的积极性,通过相关政策,为加快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保障。

  总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将有助于地方高校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采用差异化发展战略并创设出自身的特色。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