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小学语文第册教案人教版新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618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13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打印版小学语文第册教案人教版新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完整打印版小学语文第册教案人教版新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完整打印版小学语文第册教案人教版新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完整打印版小学语文第册教案人教版新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完整打印版小学语文第册教案人教版新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打印版小学语文第册教案人教版新1.docx

《完整打印版小学语文第册教案人教版新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小学语文第册教案人教版新1.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打印版小学语文第册教案人教版新1.docx

完整打印版小学语文第册教案人教版新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语文第七册教师教学用书

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七册,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3月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七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修订后的教材,注重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思想品德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喜欢学语文,学会学语文,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材的编排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

本册共有课文32篇。

其中看图学文2篇,精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15篇。

此次修订,对课文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

保留了原教材20篇课文,新选了12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它们是:

《和时间赛跑》《加了一句话》《壮丽的青春》《珍珠泉》《朱飞回来了》《长城砖》《江总书记来我家》《蜜蜂》《2030年的一天》《钓鱼的启示》《打赌》《同一个名字》,课文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训练项目上,既注意围绕重点设计一个大体的序,又注意训练的整合以及训练重点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教材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4篇课文,每组课文之前设“导读”,之后设“积累•运用”。

每篇精读课文前面设“预习”,后面设“思考•练习”。

略读课文前面设“阅读提示”。

本册设2个重点训练项目,它们是《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分别安排在第二组和第五组。

1.导读。

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之前对整组教材的内容、要求有一个总体的印象。

2.课例。

包括预习(阅读提示)、课文和思考•练习。

预习。

从本册开始,精读课文之前安排“预习”,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预习部分主要要求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等。

课文。

所选课文注重语言的典范性,思想性与人文性,适于教学。

每组的几篇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

思考•练习。

安排在每篇精读课文之后。

一般出3—4个题目。

一些课文后安排了选做题,用“△”标明,供学生选做。

增设选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加强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结合。

阅读提示。

安排在略读课文之前。

阅读提示从激趣入手,一般提一两个要求,侧重在理解内容、提示阅读方法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加以扩展。

3.读写例话。

安排在一组课文之后,是重点训练项目的概括和归纳小结。

调整后的训练重点,在项目内容上有较大的改动,减少了数量,简化了头绪,突出了重点。

本册的训练项目,努力体现试用修订版大纲精神,体现中年级读写训练要求。

安排训练项目的两组,要围绕训练项目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

没有安排重点训练的组,要注意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读写基本功,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

4.积累•运用。

安排在一组课文或读写例话之后。

“积累•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习作共四项。

本册在第三、七组各安排了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将每组之后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

首先,体现了指导思想的变化,由过去比较重视字、词、句的单项训练,转为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重视在整合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在语文实践中综合运用的能力。

其次,是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读读背背”侧重引导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文化;“阅读”通过阅读成语故事和其他短文,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口语交际”旨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习作”降低了要求,调整了内容,减少了命题作文,增加了想象作文和应用文的比重,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实用的作文能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以培养探究的意识和语文综合能力。

在设计“积累•运用”时,还注意到阅读短文与课文、习作之间的联系,注意到“积累•运用”内部各项训练之间的联系。

由“导读”到“积累•运用”,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由上一组教材到下一组教材,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本册教材要求学会的字为190个,分别安排在看图学文和精读课文中。

每课要求学会的字在课后方格和书后生字表中标明。

要求会认的字为80个(只要求认读),安排在看图学文和部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后,用横条标明。

课文中的生字,包括二类字和多音字均随课文注音。

生字用圆括号,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

“导读”、“思考•练习”、“读写例话”、“积累•运用”,采取难字注音的办法。

上述内容出现的生字和课文中的其他生字不要求掌握,也不在统计之列。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材编绘了多幅图画。

这些图画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爱美的情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画,把使用文字教材和图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学会19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正确书写,学习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认识80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4.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

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

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不同的语气。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6.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默读有一定速度,读后能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

7.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课外阅读四年级不少于30万字。

8.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了解主要内容。

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

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9.留心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

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

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

学习写日记。

三、教学提示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精读课文,题材、体裁多样。

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课文类型有散文、童话、寓言、诗歌、故事等,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和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重视字的教学。

识字仍然是四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

识字教学要与低年级有所区别,要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

要求认识的字,能认识即可,不要求会写、会用,不要拔高要求。

识字教学要体现汉字的特点,要让学生动脑筋主动识字,用各种方法记忆字的音形义;在完成课本识字任务的同时,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并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课外识字的机会。

要加强写字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靠经常不断的练习,提高写字的技能。

要上好每周一节的写字课,按照教学要求和写字教材的进度,间周学写钢笔字和用毛笔描红、仿影。

钢笔字逐步做到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毛笔字能正确地执笔、运笔,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

中年级的词句训练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要避免以词解词,要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句,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二是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三是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3.思考•练习的教学。

本次修订削减了思考练习题的数量,在设计思想上也发生了变化。

思考练习题重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引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将理解和表达结合起来,加强综合性。

一些思考题、讨论题具有开放性,注重方法的提示和自学的引导。

力求做到理解内容和品词品句、学习表达相结合,培养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努力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

加强了朗读、背诵,而且增加了自由度,许多课文都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

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修订后的“思考•练习”这些特点,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增设的选做题,增加学生学习的弹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决定是否选做,教学时不要作统一要求。

4.要加强朗读、默读训练。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

要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要体现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这样的朗读层次;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然后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

默读也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

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二)看图学文的教学

看图学文是将图画和文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课文类型。

图画形象地表现课文内容,课文用文字反映图中的事物。

通过看图学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要做到从看图入手,看图和学文相结合。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学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在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本册看图学文2篇,侧重于表现景物。

要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了解景物的特点。

要充分发挥图文互补的作用。

看图时,借助文字明确观察顺序和重点;学文时,借助图画在头脑中浮现画面,以提高看图和学文的效果。

(三)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一般故事性强,文字浅显,更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略读课文的教学,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

教学略读课文,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

不要逐段讲读,不要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

要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四)读写例话的教学

读写例话重在提示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同时担负着指导阅读或习作的任务。

读写例话属于独立阅读性质,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

指导学生学习读写例话,可以让学生先读读例话,知道例话在读写的哪一方面作了提示;然后联系本组的精读课文,对例话中提示的阅读或习作方法进一步加以理解;最后联系自己的读写实际,说说从例话中得到的启发与体会,重在引导学生把从例话中学到的知识用于今后的读写实践。

(五)积累•运用的教学

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后,训练内容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读读背背

本册8组安排了两次名言警句、一次古诗、一次古词、两次成语、一次对对子、一次谚语。

教学“读读背背”,重在引导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能够熟读成诵。

其中的内容、语言,教师一般不作讲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导讨论或适当点拨。

阅读

在每个积累•运用中都安排了阅读短文的训练。

教学时可凭借短文后面的思考题,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并试着回答这些问题,最后再讨论,交流。

指导学生阅读短文时,注意将训练的重点迁移,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口语交际

本册分别在“积累•运用一”“积累•运用二”“积累•运用四”“积累•运用五”“积累•运用六”“积累•运用八”安排了口语交际。

这6次口语交际分别是“秋游怎样组织”“购书,谈体会”“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演课本剧《陶罐和铁罐》”“有趣的小实验”“从小培养美德”。

安排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听说的愿望,知道怎样去说。

要加强说话通顺、连贯的训练,使学生把话说得清楚明白。

要体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体现交际性。

口语交际训练仅靠积累•运用中安排的几次是不够的。

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口语交际要采取多种形式,面向全体,使人人都有训练的机会,从根本上扭转重读写、轻听说的不良倾向。

习作

本册安排了8次习作训练,分别是写暑假最感兴趣的事,写自己认识的一个小伙伴的一些事,写秋天的景物,自由习作,编童话故事,给同辈写信,写一个小制作,看相片、写美好回忆等内容。

指导习作,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打开思路,不拘形式自由表达。

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人、事、物,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展开联想甚至幻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条件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

实践活动

本册在第三、七组分别安排了“做剪报”“开一次科技知识介绍会”的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自主实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内语文学习的扩展,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

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必过于受课时的限制。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该因地制宜。

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教材中的安排仅供参考。

各地教师在使用六年制第七册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的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随时告诉我们,以便在修订时加以改进。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2002年4月

积累•运用

这次“积累•运用”安排了“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内容。

一、读读背背

本次“读读背背”是五组古代名言警句,讲的是学习、生活、工作中做人的一些道理。

第一句引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骄傲自满招来损失,谦逊虚心得到好处。

第二句引自《司马迁•太史公自序》,意思是一点点失误,都可能造成很大的错误。

第三句引自韩愈《进学解》,意思是学业精深靠勤奋,做事成功靠慎重周密的思考。

第四句引自《论语•述尔》,意思是三个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做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他们的缺点若自己有,便改掉它。

最后一句引自《老子•道德经》,意思是大树从很小很小长起,高台从平地堆叠而起,千里路程从迈第一步开始,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一点一点逐渐积累起来的。

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自读自背,不要逐句讲解。

教参中的说明只是供老师参考。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可稍作点拨。

二、阅读

短文讲述的故事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撰写的《文与可画谷偃竹记》。

文与可,宋代画竹名师。

宋代诗人晁补之称赞他:

“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此话后来成为常用的成语,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

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短文,第一个思考题,可启发学生从阅读与习作、学习与考试的关系等方面去思考。

让学生讲“胸有成竹”的故事,要注意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文与可爱画竹、会画竹)及叙述的顺序来指导。

三、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演课本剧《陶罐和铁罐》”。

这是对课文学习的深化,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表演前,可先让学生讨论:

怎样改编课文中角色的语言?

怎样表现不同角色的动作神态?

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看法。

再在小组里自编自导自演。

让几名学生戴上头饰,扮演角色;其他学生充当导演,献计献策。

要指导学生注意角色对话时的不同语气,适当地做出一些夸张的表情或动作,表现铁罐和陶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小组表演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表演。

四、习作

这是一次编写童话的作文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将想象的内容清楚、明白地写下来。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确习作要求:

几组词语分别表示有某些相关之处的事物;想象几组事物之间分别会发生什么事情,编一个故事;先说,后写;故事要有一定意义,叙述要清楚,语句要通顺。

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几种相关的事物可能存在怎样的联系?

事物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矛盾?

所编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要开拓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使所编的故事既合理,又有新意。

如,夜晚,铅笔、橡皮、转笔刀在悄悄聊天,谈论他们的小主人太不爱惜它们;小溪、河流和大海在深夜哭泣,诉说人们怎样污染他们的身体;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在文具盒里争吵起来,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可以让学生先分小组说一说,小组交流后,请几个学生在班上说,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做具体指导。

在练说的基础上,让学生当堂完成习作。

目录

看图学文

1卢沟桥的狮子2

2三味书屋6

3和时间赛跑11

4*〖〗加了一句话15

积累•运用一17

5珍贵的教科书21

6*〖〗爸爸和书25

7黄继光27

8*〖〗壮丽的青春31

了解叙述的顺序34

积累•运用二35

9古诗两首

绝句

早发白帝城39

10颐和园43

11*〖〗高大的皂荚树47

12*〖〗海滨小城50

积累•运用三52

13五彩池57

14*〖〗珍珠泉60

15小狮子爱尔莎62

16*〖〗朱飞回来了66

积累•运用四69

17捞铁牛73

18科利亚的木匣77

19*〖〗陶罐和铁罐81

20*〖〗长城砖83

抓住主要内容87

积累•运用五88

21古诗三首

望庐山瀑布

山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92

22观潮95

23*〖〗江总书记来我家98

24*〖〗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101

积累•运用六104

25爬山虎的脚108

26*〖〗蜜蜂112

27新型玻璃115

28*〖〗2030年的一天120

积累•运用七122

29钓鱼的启示126

30*〖〗打赌130

31小珊迪132

32*〖〗同一个名字136

积累•运用八139

附:

教学设计举例142

第一组

本组教材包括两篇看图学文,一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积累•运用。

本组课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有的侧重于描写景物,有的侧重于叙述故事。

学习中,不仅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伟人的勤奋好学,还能懂得珍惜时间,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这是本册教材的第一组,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

还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观察时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并能抓住重点,还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

本学期教学,既要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的语文基本功,又要明确本学期的学习要求。

阅读方面,在学生能理解重点词句、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习作方面,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习惯方面,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记诵、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积极地和老师、同学展开讨论。

建议本组教学安排12—13课时。

其中看图学文和精读课文6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积累•运用5课时(读读背背和阅读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机动1课时。

看图学文

1卢沟桥的狮子

一、教材说明

这篇看图学文有三幅图画。

一幅大图是卢沟桥一侧的全景,可以看到卢沟桥有许多望柱,每根望柱上都雕刻着狮子。

两幅小图是两根望柱上的狮子的特写,有大狮子,也有小狮子。

课文着重介绍卢沟桥的狮子。

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形态各异,变化万千。

从课文中可以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卢沟桥狮子特点的描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逼真地写出狮子的形态特点,并用“好像……”等句式引发人们的联想,是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根据课文的描述,引导学生对卢沟桥的狮子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是教学的难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从而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字,其中14个要求学会。

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三、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应准备课文挂图,或有关卢沟桥狮子的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和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

同时,有条件的,可以布置学生观察当地的石狮子,看看有什么特点,也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揭示课题后,可跟学生聊一聊,谈谈各自对卢沟桥的了解。

让学生带着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来学习课文。

然后,指导看图,先看大图,再看小图,看后交流:

从图上你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有什么感受?

3.可围绕思考•练习2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对第二自然段进行重点探究。

让学生阅读此段课文,思索:

“课文写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形态?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狮子形态、动作的词语,如“蹲坐”、“低着头”、“偎依”、“藏”、“按”,把几种形态的狮子概括地说一说。

还要结合“好像……”后面的联想部分展开想象。

让学生在自读中想象,在引读中想象,并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具体表达出来。

如,“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

”“水声淙淙,好像美妙的音乐,小狮子陶醉了。

”再进一步启发学生:

“你还能想象出哪些形态的狮子?

”可先让学生看看第二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明白还有好多狮子的形态课文没有写出来。

再引导学生看两幅小图,想想这两幅小图上的狮子有什么特点,从课文的描写中找一找。

引导学生试着用“……有的……好像……”表达出来。

如,

(1)有的大狮子笑得咧开大嘴,好像有天大的喜事似的;小狮子也笑得那么开心,大概是受到母亲笑声的感染吧!

(2)有的大狮子把两只小狮子搂在怀里,好像是太用力了,小狮子疼得直叫唤。

最后,要鼓励、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外、插图外的狮子的形态,如发怒的狮子、奔跑中的狮子、酣睡中的狮子,并用上述句式练习说话。

可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4.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描写生动形象,字里行间充满强烈的思想情感。

第1—3自然段的朗读应体现欣赏、赞美的情感。

最后一个自然段情感起了变化,带有历史的悲壮感。

第2自然段是朗读指导的重点。

可采用学生自读、小组读、齐读和老师范读、引读等朗读形式,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读。

让学生通过自读和听老师的范读,体会表达狮子形态、动作的词语。

如,“蹲坐”、“低着头”、“偎依”。

“藏”要读重音,“好像”后面的联想部分要读得慢些、轻些,要体现出是在边读边想象,把文字转换成画面。

背诵第二自然段,可以先把整段话读一读,想一想:

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