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567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14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性质和隶属关系

项目名称:

贵州长顺凯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项目

建设性质:

新建

经济类型:

有限责任

行业类别:

水泥及水泥制品

企业规模:

水泥行业大中型

建设地址:

贵州省长顺县威远工业园区

主办单位:

贵州省长顺建材集团

法人代表:

赵福林

主管部门:

贵州省长顺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1.1.2项目背景

长顺凯峰水泥厂25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由贵州省长顺建材集团投资建设,法定代表人:

赵福林。

现拥有固定资产及流动资产8.5亿元人民币,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

有高层管理人员38人,平均文化程度中专以上,有从事水泥制造及生产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20人。

其中工程师15人,高工6人。

完全具备了水泥生产建设的人员配置要求。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结合长顺县经济建设的需要,集团从发展的战略出发,结合现有的人力资源,积极拓展经营范围,转向积极介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行业,拟建一条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线。

我国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创新与实践中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发挥出了强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特别是上个世纪末到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内尤其在东部及沿海地区,掀起了新型干法水泥建设的高潮。

伴随着海外资金进入水泥行业,短短的几年时间我国的水泥工业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集约化生产、矿山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生产成本的降低、劳动生产率与产品质量的大幅度提升,新型干法水泥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巨大效益,让业内人士充分认识到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是水泥工业发展的唯一方向。

●2006年4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发布了《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急发改运行[2006]609号)提出水泥工业调整目标:

2010年水泥预期产量12.5亿吨,其中:

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70%,水泥散装率达到60%;累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5亿吨。

企业平均生产规模由2005年的20万吨提高到40万吨左右,企业户数减少到3500家左右。

新型干法水泥吨熟料热耗由130kg下降到110kg标准煤,采用余热发电生产线达40%,水泥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25%。

粉尘排放量大幅度减少,工业废渣年利用量2.5亿吨以上。

石灰石资源利用率由60%提高到80%。

●2006年10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2006年第50号令)对水泥工业中长期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

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70%以上。

其中,日产4000吨以上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吨水泥综合电耗小于95kWh,熟料热耗小于740×4.186千焦/千克。

到2020年,企业数量由目前5000家减少到2000家,生产规模3000万吨以上的达到10家,500万吨以上的达到40家。

基本实现水泥工业现代化,技术经济指标和环保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重点支持在有资源的地区建设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水泥项目,西部地区建设规模为日产2000吨及以上;建设大型熟料基地;在靠近市场的地区建设大型水泥粉磨站。

禁止建设任何落后工艺的水泥生产能力,对环境污染大、资源破坏严重的小水泥厂,要依法淘汰。

通过兼并重组,实行产业整合,积极培育优势企业,提高竞争能力。

鼓励大企业在消费市场兼并小企业,将具备条件的小企业改建为粉磨站、中转库或预拌混凝土等接替产业。

当前水泥工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满足本地区水泥需求的同时也可兼顾周边地区的需要,西部地区新型干法水泥发展薄弱,为国家重点支持地区,以减少运输压力和满足本地区需求为原则,发展建设日产25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加快淘汰落后,促进西部地区水泥工业结构升级。

●2006年10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发改工业[2006]2222号)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需求预测:

全国目前水泥生产能力中55%左右仍为落后的立窑和小型干法中空窑,32.5级水泥等低端产品约占总产量的85%,42.5级及以上的约占12%,其余为特种水泥。

我国混凝土标号大部分为C20、C30,而国外多为C50、C60。

由于混凝土标号标准低,特别是立窑水泥产品质量不稳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寿命。

2005年我国水泥企业全员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约800吨/人-年,其中小型企业仅200吨/人-年,中型企业为400-600吨/人-年,日产2000吨以上新型干法生产线,已提高到2500-4000吨/人-年。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如德国为3015吨/人-年,法国为3273吨/人-年,日本已达到15000吨/人-年。

根据对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水泥消费量的分析,当人均累积水泥消费量达到12-14吨,年人均水泥消费量为600-700公斤的时候,水泥消费量达到饱和,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开始呈缓慢下滑的趋势。

2005年我国人均水泥消费量806公斤,人均累积消费量8.69吨。

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累积消费量还比较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泥消费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据测算,2011-2015年间,人均水泥累积消费量将达到14吨,人均水泥消费量为900公斤,水泥年需求总量约为12.5亿吨。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民经济总量翻两番的目标,综合考虑水泥与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关联因素,预测2010年需求量为12亿吨。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和落实,考虑到技术进步和厉行节约等因素,水泥实物消耗量将逐步减少,预测到2020年,水泥需求量也将基本维持在13亿吨左右。

●2007年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特急 发改办工业[2007]447号)切实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

2008年底前各地要淘汰各种规格的干法中空窑、湿法窑等落后工艺技术装备,进一步消减立窑生产能力,有条件的地区要淘汰全部立窑。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关停并转年产规模小于20万吨和环保或水泥质量不达标企业的生产能力。

加快制订淘汰落后水泥产能量化指标,提出切实可行符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际的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工作实施方案,与落后小水泥企业所在县市政府签订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责任书,明确拆除时间、目标、要求,落实相关责任。

到2010年末全国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水泥2.5亿吨,平均每年淘汰5000万吨。

贵州省淘汰500万吨,其中2007年—2008年淘汰200万吨,2009年—2010年淘汰300万吨。

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各地关停落后水泥企业和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工作进行督察,并将督察结果向国务院报告。

从总体上讲,贵州省水泥供求基本平衡,但结构不尽合理,主要体现在:

(1)产品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立窑水泥扩径改造发展迅速,生产能力增加大大超过市场需求增长,造成省内部分地区水泥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滑,代表目前先进水平的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严重滞后,优质旋窑水泥缺口很大,新型干法水泥更是极为短缺,新型干法水泥比例不到25%左右。

(2)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

长期以来,受交通落后、建设资金短缺、市场容量相对较小等因素制约,贵州省水泥工业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并存、以小型企业为主的小规模结构,全省水泥企业平均规模不到12万吨,不到全国平均规模的一半。

(3)技术结构不合理。

代表水泥行业先进水平的窑外分解窑生产线仍然很少,在现有的旋窑水泥生产能力中,大部分为湿法旋窑和小旋窑。

(4)地区发展不平衡,工业布局不尽合理。

由于贵州省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水泥企业主要集中在贵阳、遵义、六盘水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因此,为解决贵州省水泥生产的结构性矛盾,《贵州省建材工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实施细则》及《贵州省水泥工业发展及结构调整意见》对建材工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淘汰落后、支持发展的范围、内容以及实施的措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坚决淘汰落后,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效控制总量,并且在结构调整中要把淘汰落后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上大压小、等量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原则,通过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尤其要争取短期内在发展新型干法窑外分解项目上有新的突破。

贵州省的规划是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工艺,优化水泥工业布局,鼓励发展日产2500吨熟料及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根据当前贵州省水泥工业发展现状,坚持贯彻“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上大压小”的方针和产业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优化为中心,坚持合理布局,统筹地区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能力,使产业结构明显改善。

贵州省长顺建材集团根据贵州省水泥工业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适时地提出在长顺县建设2500t/d熟料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线工程,符合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和水泥行业准入要求,符合贵州省水泥工业发展规划。

1.2编制的主要依据

1、贵州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与长顺凯峰水泥厂签订的《技术服务合同》2009-F52;

2、《建材行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

3、建材行业有关文件及资料。

1.3编制的主要原则

1、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主体,以适应市场需求为根本,企业规模按2500t/d熟料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线进行总体规划;水泥品种按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设计;(水泥品种业主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工艺具备生产中热水泥的要求);

2、从建设场地的实际条件出发拟定技术方案,做到工艺流畅,总体布局合理,设备选型安全可靠,便于维修管理。

确保产品质量,实现生产纲领;

3、执行国家建材行业有关节能政策,积极采用综合节能新技术;

4、按照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消防等与建设工程“三同时”的政策要求,设计选用高效、可靠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生产安全防护设施及消防设施,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达标排放及劳动条件的改善,实现清洁生产。

1.4研究范围和分工

1.4.1研究范围

本报告以企业规模2500t/d熟料进行总体规划为基础,原、燃料矿山及全厂总图运输按企业总体规模考虑,生产区重点论证建设一条2500t/d熟料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线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报告内容由总论、市场预测和拟建规模、建设条件、技术方案、工厂节能、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建设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经济评价等十一章文字部分和附图、附件组成。

1.4.2分工

1、编制单位

贵州省长顺建材集团;

2、协作单位

贵州省长顺凯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协助提供和整理有关基础资料)。

1.5技术方案和设备来源

1.5.1技术方案

根据国家“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政策要求,从原、燃材料资源储备条件、能源供给条件、土地使用情况以及企业高起点建设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综合因素考虑,本项目采用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技术方案。

烧成系统采用低压旋风预热分解系统;燃烧器采用四通道高效燃烧器;熟料冷却采用第三代高效空气梁篦式冷却机;生料磨采用能耗较低的烘干兼粉磨的立式磨;煤磨采用风扫式球磨机,水泥磨采用球磨机带O-SEPA高效选粉机粉磨系统。

为保证稳定,高效生产,对所有原燃材料均采取均化措施进行均化。

1.5.2设备来源

(1)主、辅机一律采用成熟、可靠、符合国家“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要求的国产节能、环保设备。

(2)生产过程控制选用性能可靠稳定、抗干扰能力强、显示直观、操作维护方便、价格适中的仪器、仪表。

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6-1。

表1-6-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工厂建设

规模

熟料

t/d

2700

万t/a

82.62

2

水泥

t/d

4150

万t/a

127

3

产品品种

42.5MPa普硅硅酸盐水泥

万t/a

63.5

4

32.5MPa复合硅酸盐水泥

万t/a

63.5

5

生产方法:

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工艺。

6

设备重量

工厂

t

6400

7

矿山

t

220

8

装机容量

kW

23088

9

变压器容量

KVA

35

10

计算负荷

厂内

kW

16162

11

厂外

kW

12

年耗电量

厂内

kWh/a

12.7×107

13

厂外

kWh/a

14

日耗水量

生产

m3/d

4548

15

生活

m3/d

80

16

循环水利用率

%

96

17

厂区总平

面图指标

厂区占地面积

ha

21.8

18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m2

110000.00

19

道路及回车场占地面积

m2

22800.00

20

建筑系数

%

45.8

21

容积率

%

42.00

22

投资总额

建设投资

万元

36000.00

23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3000.00

24

合计

万元

39000.00

25

建设投资

分布

工程费用

万元

32070.00

26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1340.00

27

基本预备费

万元

1590.00

28

静态投资

万元

35145.00

29

投资方向调节税

万元

30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980.00

31

动态投资

万元

1980.00

32

建设投资

构成

建筑工程

万元

11800.00

33

设备购运

万元

16210.00

34

安装工程

万元

1450.00

35

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

万元

36

其它工程及费用

万元

3610.00

37

全厂

劳动

定员

生产工人

145

38

管理、非生产人员等

65

39

合计

210

40

劳动

生产率

全员

t/(人·a)

4089.52

41

生产工人

t/(人·a)

6965.52

42

能耗料耗

指标

熟料热耗

KJ/kg

3100

43

熟料标煤耗

kg/t

140.04

44

熟料实物煤耗

kg/t

160

45

熟料料耗

t/t

1.52

46

单位水泥

指标

单位水泥综合电耗

kWh/t

100

47

单位水泥固定资产投资

元/t

275

48

单位水泥设备重量

kg/t

6.3

49

单位水泥装机容量

kW/t

0.023

50

单位水泥平均综合成本

元/t

184.50

51

企业

经济

指标

年平均销售收入

万元

53080

52

年平均销售成本

万元

23385

53

年平均总税金

万元

7566

54

年平均利润总额

万元

16769

55

企业

经济

效益

投资利润率

%

43.08

56

投资利税率

%

62.48

57

贷款偿还期

2.6

建设期1年

58

投资回收期

3.58

所得税后

1.7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和结论

1.7.1技术经济综合评价

1、项目的建设符合贵州省水泥工业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

2、市场调查和预测表明,建设单位积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政策性消费需求和西部大开发带来的良好机遇,所确定的水泥产品品种及销售市场范围、辐射半径是合理的,交通运输条件是具备的。

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并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拟定项目按企业规模25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进行总体规划,形成年产82.6万吨熟料,年产127万吨水泥规模是符合实际的。

3、从对原、燃材料资源条件、能源供给条件和其它建设条件的调查取证表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本地区原、燃材料和工业废渣等生产高品质特性水泥是切实可行的,符合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宏观要求。

本项目采用砂岩代替粘土做原料配料,采用铁矿石、页岩作校正原料;采用烧页岩做混合材制造水泥。

年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31.6万吨,占水泥产量的31.17%。

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余热作物料烘干热源。

本项目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4、从技术方案选择、生产设备选型、节能措施、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以及消防的论证表明:

本项目所选择的工艺路线和生产设备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宏观要求;节能降耗方案、环境保护治理措施是符合实际的、有效的、合理的,各项指标能达到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因此,本项目建设对保证产品质量,实现生产纲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全面实现清洁、安全文明生产是完全可能的。

5、主要经济指标计算结果表明,项目总投资估算为39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总投资估算为36000万元;铺底生产流动资金为3000万元(计入项目总投资)。

根据财务能力分析,年平均销售收入53080万元;投资利润率43.08%,投资利税率62.48%;投资回收期税后3.58年。

从不确定性分析来看,企业达到生产能力的50.73%就可保本。

可以看出,该项目经济指标合理,建成投产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1.7.2结论

从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结果可以认为,本项目建设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准入要求的宏观经济政策要求。

市场范围和销售前景良好,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切合实际,建设条件具备;采用的技术方案、设备选型、节能降耗措施、环保综合治理、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以及消防的防治措施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因此,该项目是可行的。

1.8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意见

由于长顺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现有工业相对落后,本项目建成投产后,由于没有大型工业企业,工厂不能很好的利用自身优势处理废渣,项目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

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项目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很好的。

第二章市场预测和拟建规模

2.1市场预测

2.1.1工厂位置及交通状况

长顺县处于滇、黔、桂经济带,属于贵阳市1小时城市经济圈,距省会贵阳市78公里,距州府都匀市170公里,距安顺市73公里,距龙洞堡机场68公里,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加之国家刺激经济发展,拉动内需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政策的落实,长顺县的区位优势逐步凸现出纽带的作用,长顺的交通逐步向等级、便捷、高效方向发展,当前,就我省的交通骨架网来看,与长顺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交通建设情况为:

惠水至长顺到贞丰高速公路已开工,预计2012年完工;贵阳至惠水到罗甸接广西高速公路建设(长顺至惠水33公里,现有一条三级油路);长顺至广顺、凯佐、到贵阳马场四级油路建设,长顺至广顺接平坝(火车站)四级油路建设;长顺至摆所到紫云四级油路建设;惠水至改尧、广顺到安顺接贵黄公路的高速公路建设。

以上公路建设项目在近五年内完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优越的地域位置为长顺县水泥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拟建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长顺县威远镇,距县城4公里。

正北方向距离厂区1000米处是开工建设的惠水至贞丰高速公路,距离800米处有省道S309麻兴线,南面有县道X980平王线,距离200米,厂区前有6.5米宽的通村公路,接县道X980平王线。

交通位置十分优越,有利于原燃料进厂和水泥成品出厂。

2.1.2水泥生产及市场现状

2.1.2.1国内水泥工业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规模扩大,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很快。

1978年全国水泥产量6524万吨,2006年水泥产量12.41亿吨,水泥年产量净增1.41亿吨(见表2-1-1)。

从1985年起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21年居世界第一位,目前占世界总产量的48%左右。

水泥产量的快速增长,从数量上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表2-1-1 1978年以来我国历年水泥产量

年份

全国产量

增长量

增长率

年份

全国产量

增长量

增长率

万吨

万吨

%

万吨

万吨

%

1978

6524

959

17.2

1992

30822

5561

22.0

1979

7390

866

13.3

1993

36788

5966

19.4

1980

7986

596

8.1

1994

42118

5330

14.5

1981

8290

304

3.8

1995

47561

5443

12.9

1982

9520

1230

14.8

1996

49118

1557

3.3

1983

10825

1305

13.7

1997

51174

2056

4.2

1984

12302

1477

13.6

1998

53600

2426

4.7

1985

14595

2293

18.6

1999

57300

3700

6.9

1986

16606

2011

13.8

2000

59700

2400

4.2

1987

18625

2019

12.2

2001

66104

6404

10.7

1988

21014

2389

12.8

2002

72500

6396

9.7

1989

21029

15

0.1

2003

86200

13700

18.9

1990

20971

-58

-0.3

2004

97000

10800

12.5

1991

25261

4290

20.5

2005

106000

9000

9.3

2006

120411

14410

13.6

2007

135000

14589

13.48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固定资产投资也一直保持较高的增幅,为水泥行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000年全国水泥产量为5.97亿吨,2001年全国水泥产量为6.61亿吨,2002年全国水泥产量为7.25亿吨;2003年全国水泥产量达8.62亿吨;2004年全国水泥产量为9.7亿吨;2005年全国水泥产量为10.6亿吨;2006年全国水泥产量为12.04亿吨;2007年全国水泥产量为13.5亿吨;七年平均增速为12.46%。

与此同时,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代表水泥先进生产力的新型干法水泥占全部水泥比重已由2000年不足12%提高到目前的4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5年新型干法水泥2853万吨,仅占总产量的6%。

2000年上升到7188万吨,占总产量的12%。

2002年建成投产52条日产700t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其中有5条为日产5000t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003年全国在建新型干法生产线超过240条,总投资达到566亿元,总能力为2.28亿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达到25%。

2004年新建成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约130条,新增熟料生产能力约1亿吨,达到3.2亿吨,新型干法水泥产量约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33%。

到2005年底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达到4.73亿吨,新型干法水泥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为45%,一年间增长12个百分点。

至2006年底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达到5.78亿吨,新型干法水泥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