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春季教案 六年级13 图形与几何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560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春季教案 六年级13 图形与几何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数学春季教案 六年级13 图形与几何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数学春季教案 六年级13 图形与几何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数学春季教案 六年级13 图形与几何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数学春季教案 六年级13 图形与几何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春季教案 六年级13 图形与几何二.docx

《数学春季教案 六年级13 图形与几何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春季教案 六年级13 图形与几何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春季教案 六年级13 图形与几何二.docx

数学春季教案六年级13图形与几何二

第13讲图形与几何

(二)

[教学内容]

春季六年级精英版,第13讲“图形与几何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涵,能灵活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数学思考

1、通过探究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变化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问题解决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立体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2、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沟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渗透面动成体的数学思想,使学生体会到事物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

2、掌握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能够灵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掌握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路径

学生活动

方案说明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一天,发明家爱迪生把一只灯泡交给他的助手——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毕业生阿普顿,要他算出玻璃灯泡的容积,阿普顿拿着灯泡琢磨了好长时间,用皮尺在灯泡上左右、上下量了一阵,又在纸上画了好多的草图,写满了各种尺寸,列了许多道算式,算来算去还未有结果。

爱迪生见他算得满头大汗,就对他说:

“我的上帝,你还是用这个方法算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爱迪生是用了什么方法吗?

下一步

我们一起来研究爱迪生运用的方法:

他拿出一个量杯,对阿普顿说,你把灯泡装满水,把水倒入量杯,就可以知道灯泡的容积了。

师:

不愧是发明家,多么睿智呀!

在这里,他把求灯泡的容积转化成了用量杯量水,多简单呀!

转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我们数学学习中无处不在!

二、新课教学

(一)教学例1

例1:

一个长方体木块,长5厘米,宽4厘米,高4厘米,如果将这个长方体木块表面涂上红色,再将其锯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那么一面、两面、三面被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1)学生读题,并分析

师:

读完题目后,除了题目的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师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引导或表扬。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A.一共可以切多少个小正方体?

B.一面涂色的分布在原来长方体的什么位置上?

C.两面涂色的、三面涂色的又分布在长方体的什么位置呢?

(2)学生提出问题后,由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3)教师同时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

解析:

课件先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4厘米长方体木块;下一步切割后的长方体下一步动画分离出长方体顶点上的8个小正方体。

下一步动画分离出棱上的小正方体,下一步从图中分离出每个面上不靠棱,不靠顶点的小正方体。

师提问:

剩下来的小正方体呢?

从刚才的动画演示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能用字母表示吗?

①(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b、c)

规律:

三个面涂色个数:

8个

两个面涂色个数:

(a-2)×4+(b-2)×4+(c-2)×4

一个面涂色个数:

[(a-2)×(b-2)+(a-2)×(c-2)+(b-2)×(c-2)]×2

不涂色的个数:

(a-2)×(b-2)×(c-2)

(4)学生尝试完成本题的解答,并讲解

答案:

三面涂色的:

1×8=8(个)

两面涂色的:

(5-2)×4+(4-2)×4+(4-2)×4=28(个)

一面涂色的:

[(5-2)×(4-2)+(5-2)×(4-2)+(4-2)×(4-2)]×2=32(个)

答:

一面、两面、三面被涂色的小正方体分别是8个、28个、32个。

(5)小结

求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我们要学会联系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征解决问题。

(二)教学例2

例2:

一种开水瓶外形是一个近似圆柱体,高36厘米,底面周长94.2厘米。

它的外包装是一个长方体纸盒,制作这样一个纸盒(接头处忽略不计),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硬纸板?

(结果保留整数)

(1)学生读题,师生共析

师提问:

从题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长方体的纸盒的用料要最少,是什么样子的?

与圆柱有什么关联?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生:

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底面边长是圆柱的底面直径,长方体的高是圆柱的高。

师:

长方体的长和宽如何求?

师:

这里的结果能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吗?

为什么?

(2)指名回答,学生适当补充

(3)学生尝试完成解答

(4)学生汇报讲解,师生互评

解析

根据题意画出提示图,并标出相应的数据。

答案

底面直径:

94.2÷3.14=30(厘米)

纸盒面积:

30×30×2+30×36×4=6120(平方厘米)

6120平方厘米=61.2平方分米≈62平方分米

答:

至少需要用62平方分米的硬纸板。

(5)总结

在解决立体图形的综合性题目时,我们首先要分析图形之间的联系,再结合求表面积或体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结果保留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具体情境来判断采用何种方法。

(三)教学例3

例3:

将一个底面积是55平方厘米,高9厘米的圆锥体冰块放入一个长15厘米,宽10厘米,高20厘米的玻璃容器里,当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那么冰块融化后此时玻璃容器里面的水高是多少?

(1)同桌讨论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

你是如何理解“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的?

这里把谁看成单位“1”?

冰的体积是多少,水的体积呢?

如何求容器中水的高度?

生:

水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

(2)学生尝试完成解答

(3)指名汇报讲解,生生互评

答案

圆锥冰块体积:

55×9×=165(立方厘米)

冰块化成水的体积:

165×(1-)=150(立方厘米)

容器里面水的高度:

150÷(15×10)=1(厘米)

答:

冰块融化后此时玻璃容器里面的水高是1厘米。

(四)教学例4

例4:

从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木块上挖去一个长10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的小长方体,剩下部分的表面积是多少?

(1)学生读题后分析

师提问:

你打算怎么挖?

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试着通过画图计算说明。

(从顶点处挖,从棱上挖,从面上挖)

挖的位置不同,剩下部分的表面积相同吗?

(2)学生独立尝试思考解答

(3)学生汇报交流思路及过程

生1:

从顶点挖,正方体的表面积少了两个1×1的正方形的面;

生2:

从棱上挖,少了两个1×1的小正方形的面,多了两个1×10的长方形的面;

生3:

从面上挖,少了两个1×1的小正方形的面,但多了4个1×10的长方形的面。

情况1:

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木块,从木块顶点挖

答案

1分米=10厘米

10×10×6-1×1×2=598(平方厘米)

答:

剩下部分的表面积是598平方厘米。

情况2

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木块,从木块面上挖

答案

1分米=10厘米

10×10×6-1×1×2+1×10×2=618(平方厘米)

答:

剩下部分的表面积是618平方厘米。

情况3

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木块,从内部挖

答案

1分米=10厘米

10×10×6-1×1×2+1×10×4=638(平方厘米)

答:

剩下部分的表面积是638平方厘米。

(4)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及小结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一定要全面的分析考虑问题,做到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1使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路径

学生活动

方案说明

一、过渡语

上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相关求法,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努力,迎接挑战。

二、例5教学

例5:

把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学生读题后分析

在长方体中切圆锥,可以怎么切?

学生广泛回答。

哪一种体积更大呢?

(2)小组讨论多种情况,尝试寻求体积最大的圆锥

师:

如果8厘米作为圆锥的高,底面半径是多少?

如果6厘米作为圆锥的高,底面半径是多少?

如果4厘米作为圆锥的高,底面半径是多少?

(3)学生汇报讲解。

教师适当表扬。

课件出示答案:

课件出示解析:

情况1

4厘米的边作为圆锥的高,半径为3厘米;

(配图)下一步

情况2

6厘米的边作为圆锥的高,半径为2厘米;

(配图)下一步

情况3

8厘米的边作为圆锥的高,半径为2厘米;

(配图)下一步

课件出示答案:

情况1:

长方体的体积:

8×6×4=192(立方厘米)

圆锥体积:

3×3×3.14×4×=37.68(立方厘米)

削去的体积:

192-37.68=154.32(立方厘米)

情况2:

长方体的体积:

8×6×4=192(立方厘米)

圆锥体积:

2×2×3.14×6×=25.12(立方厘米)

削去的体积:

192-25.12=166.88(立方厘米)

情况3:

长方体的体积:

8×6×4=192(立方厘米)

圆锥体积:

3.14×2²×8×≈33.49(立方厘米)

削去的体积:

192-33.49=158.51(立方厘米)

答:

圆锥体积最大时,削去部分的体积是154.32立方厘米。

(4)小结

解决此类问题,我们要分情况讨论,通过计算说明哪种情况才是我们需要的结果。

三、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一)教学拓展问题1

1.王叔叔准备搭建几个大棚用来种草莓,每个大棚长20米,横截面是一个半径2米的半圆,请你帮忙算一算:

(1)搭建大棚时每0.5米要用一根竹条支撑,搭建这样一个大棚共需要多少根竹条?

(2)覆盖在这样一个大棚上的塑料薄膜大约需要多少平方米?

(含两端的横截面)

(3)这样的一个大棚内空间有多大?

(4)这样的一个大棚内可种植草莓多少平方米?

(5)预测一下,如果每平方米收获草莓5千克,每千克售价24元,那么一个大棚种植的草莓可卖多少元?

(1)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搭建大棚需要的竹条根数取决于大棚哪条边的长度?

B.这个大棚的哪些面需要覆盖塑料薄膜?

C.大棚的空间就是求这个半圆柱的什么?

D.求种植草莓的面积有多大,就是求圆柱的哪个面?

(2)学生汇报讲解

(二)教学拓展问题2

2.在一个长10分米,宽8分米,高6分米的玻璃容器里注满水,放入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正方体铁块,将铁块取出后,容器里面水的高度是多少分米?

(1)学生小组讨论

师:

从条件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请你描述发生的现象。

(2)尝试解决问题

师提问:

下降水的体积与正方体铁块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怎么求现在容器里水面的高度呢?

解析动画出示体块从玻璃容器中拿出的过程

下一步铁块的体积=下降的水的体积

(三)教学拓展问题3

3.在一个圆柱体储水桶里,放入一根直径为10厘米的圆钢,如果把它全部放入水中,桶里的水就上升9厘米,如果把水中的圆钢露出水面8厘米,那么这时桶里的水就下降4厘米,求圆钢的体积。

提问:

上升9厘米水的体积就是什么体积?

(圆钢的体积)

那么如果水面下降9厘米,下降9厘米水的体积也应该是圆钢的体积。

现在水面下降4厘米,圆钢露出水面8厘米,如果水面下降9厘米,圆钢应该全部露出水面,因此露出水面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呢?

你会求圆钢的高了吗?

解析

动画出示圆钢完全放入水中,水面上升9厘米

下一步复制左图到右边动画出示水中的圆钢露出水面8厘米,那么这时桶里的水就下降4厘米

下一步

圆钢的体积也就是其完全放进水中,水上升的体积,只要求得水桶的底面积即可。

下一步

圆钢露出8厘米长,而水面下降4厘米,说明水下降的体积等于8厘米长钢管的体积。

下一步

水桶的底面积为:

5×5×3.14×8÷4=157(平方厘米)

(四)教学拓展问题4

4.用一张长8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做一只深10厘米的无盖长方体铁皮盒(焊接处的铁皮厚度不计),求这只铁皮盒的最大容积。

(1)师生合作,分析题意

师:

要求这个铁皮盒的最大容积,深是固定的,那么什么要最大?

生:

底面积最大。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师:

要求底面积最大,你有哪些拼接方法?

此时底面积是多少?

动画出示铁皮割补过程,下一步,动画将铁皮围成长方体。

方案1

方案2

(五)教学拓展问题5

5.一个长方体水池,从里面量,底面是边长2米的正方形,水池的高是3米,水池中水深0.6米,现有一根长方体的铁柱,长4分米,宽4分米,高22分米,将铁柱放入水池中,使其一面紧贴池底,水面上升多少分米?

(1)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师提问:

A.铁柱能够完全浸没在水中吗?

B.那么铁柱插入水中,什么是不变的?

C.现在水的形状变成什么形状?

D.你会求这个中空长方体的高度吗?

E.水面上升了多少?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解析动画出示铁柱以长和宽为底放入水池中

下一步铁柱放入水池前后,水池中的水的体积是不变的。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还有什么疑问?

1、长方体表面涂色问题:

三个面涂色个数:

1×8=8(个)

两个面涂色个数:

(a-2)×4+(b-2)×4+(c-2)×4

一个面涂色个数:

[(a-2)×(b-2)+(a-2)×(c-2)+(b-2)×(c-2)]×2

不涂色的个数:

(a-2)×(b-2)×(c-2)

2、等积转化

3、分情况进行讨论时,要考虑全面,不要出现遗漏现象。

 

本讲内容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例1:

三面涂色的:

8个

两面涂色的:

28个

一面涂色的:

32个

例2:

62平方分米

例3:

1厘米

例4:

1分米=10厘米

从顶点挖:

10×10×6-1×1×2=598(平方厘米)

从棱上挖:

10×10×6-1×1×2+1×10×2=618(平方厘米)

从面上挖:

10×10×6-1×1×2+1×10×4=638(平方厘米)

例5:

圆锥体积最大时,削去部分的体积是154.32立方厘米。

拓展问题

1:

(1)20÷0.5+1=41(根)

(2)2×2×3.14×20÷2+2×2×3.14=138.16(平方厘米)

(3)2×2×3.14×20÷2=125.6(立方厘米)

(4)2×2×20=80(平方厘米)

(5)80×5×24=9600(元)

2:

4×4×4÷(10×8)=0.8(分米)

6-0.8=5.2(分米)

3:

圆钢的长度:

8÷4×9=18(厘米)

圆钢的体积:

18×5×5×3.14=1413(立方厘米)

4:

方法1:

长:

80-10=70(厘米)宽:

40-10-10=20(厘米)

(80-10)×20×10=14000(立方厘米)

方法2:

长、宽:

80÷2=40(厘米)

40×40×10=16000(立方厘米)

5:

2米=20分米

0.6米=6分米

20×20×6÷(20×20-4×4)=6.25(分米)

6.25-6=0.25(分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