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时期北京商业发展报告10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529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时期北京商业发展报告1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十五时期北京商业发展报告1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十五时期北京商业发展报告1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十五时期北京商业发展报告1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十五时期北京商业发展报告1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五时期北京商业发展报告10页.docx

《十五时期北京商业发展报告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时期北京商业发展报告10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五时期北京商业发展报告10页.docx

十五时期北京商业发展报告10页

“十五”时期北京商业发展报告

北京市统计局贸易外经处

“十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既经历了“非典”等严重的突发事件,又迎来了入世和申奥成功的重大机遇。

在过去的五年,全市上下经受了考验,紧抓机遇,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特别是近两年,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消费需求稳步扩大,实现与全市经济同步增长,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市场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商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1、企业数量迅猛增加,位居各行业之首

“十五”期间,我市商业不断发展,到2004年底,全市从事批发零售贸易餐饮活动的企业单位数为8万家,与1998年相比,增长2.2倍,占全市法人单位总数的31.2%,在各行业中居首位,比重高于第二大行业——租赁商务服务业16.2个百分点,其传统主导地位依然稳固。

企业单位数

经普(个)

商普(个)

增长(%)

合计

79617

24840

220.5

批零

72880

22134

229.3

餐饮

6737

2706

149.5

2、商业设施快速发展,流通现代化水平提高

2004年底,全市零售、餐饮业营业面积为1202.2万平方米,比1998年增长82.4%;营业网点为38.2万个,增长82.8%。

同时,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大中型零售商业企业中MIS、POS的配备率达到九成。

此外,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快速发展,流通网络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营业面积和网点情况

经普

(2004)

增长

(%)

营业面积

(万平米)

1202.2

82.4

零售

870.7

64.6

餐饮

331.4

154.9

营业网点

(万个)

38.2

82.8

现代流通方式快速发展

2001年以来,连锁企业门店数平均每年以29.5%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末,全市连锁企业门店总数达到5973个,现代流通网络的发展有力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繁荣,五年里,连锁企业累计实现零售额3412.3亿元,年均增长44.4%,占全市零售额比重近三成。

连锁业经营情况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年均增速

(%)

门店数

(个)

2123

3523

4519

5432

5973

29.5

零售额

(亿元)

218.7

648.7

760.1

834.1

950.7

44.4

3、流通规模明显扩大,零售总量不断增加

“十五”期间,我市流通规模逐年扩大。

商品购进总额累计为43293.8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1.9倍,年均增速为18.4%,比“九五”时期提高8.4个百分点;

商品销售总额累计为49462.1亿元,相当于“九五”的1.8倍,年均增长14.6%,比“九五”提高2.1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11662.9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1.7倍,平均每年递增11.8%,与“九五”持平。

购进、销售情况

“九五”合计

年均增速

(%)

“十五”合计

年均增速

(%)

总购

22906.3

10.0

43293.8

18.4

总销

27822.4

12.5

49462.1

14.6

零售

6811.7

11.8

11662.9

11.8

4、与全市经济同步增长,为首都发展做出新贡献

“十五”期间,我市商业增加值持续较快增长,年均增速为11.4%,略低于全市11.9%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与“九五”时期相比,提高4.2个百分点。

商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为11.2%,在第三产业中比重仅次于金融业。

增加值情况

九五合计

(亿元)

年均增速

(%)

十五合计

(亿元)

年均增速

(%)

全市GDP

12079.4

10.3

25939.5

11.9

#三产

7427.8

12

17666.5

12.3

#商业

1660.2

7.2

2914.7

11.4

从业状况

商业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解决了大量社会就业。

2004年,商业从业人员为105.2万人,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22.2%,虽然与“九五”末期的2000年相比有了明显降低(2000年占26.4%),但依然是社会就业的主要行业。

从业人员情况

2000年

2004年

三产(万人)

338.2

474.8

#批零(万人)

89.2

105.2

占三产比重

26.4%

22.2%

5、企业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效益提高

“十五”期间,我市商业资产逐年增加,到2005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资产总计达到6312.6亿元,比2000年增长1.2倍,企业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效益明显提高。

2005年,企业亏损面为35.8%,比2000年降低1.7个百分点;“十五”时期,商品销售利润率平均为2.3%,比“九五”提高0.4个百分点;商品流通费用率为7.9%,降低2.3个百分点。

2000年

2005年

+-

资产总计(亿元)

2812.5

6312.6

1.2倍

亏损面(%)

37.5

35.8

-1.7个点

九五(%)

十五(%)

+-(个百分点)

商品销售利润率

1.82

2.26

0.4

商品流通费用率

10.16

7.88

-2.3

二、销售结构发生新的变化

1、用类、烧类商品比重提高,吃类、穿类下降

“十五”时期,吃类和穿类商品平均每年以9.7%和7.2%的速度稳定增长,到2005年,累计零售额分别达到3058.9亿元和1217.7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1.4倍。

比重继续降低,其中,吃类商品比重为26.2%,比“九五”下降5.7个百分点;穿类商品比重为10.4%,下降2.2个百分点。

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包括汽车、通讯产品的用类商品快速增长,五年间,年均增长12%,累计零售额为6717.8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1.9倍,用类商品占全市零售额的比重为57.6%,比“九五”提高5.1个百分点。

此外,由于需求大量增加以及价格上涨的推动,以石油及制品为主的烧类商品零售额激增,年均增速达32.9%,远远高于全市零售额11.8%的平均增速。

五年间,烧类商品累计实现零售额668.6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3.4倍,占全市零售额的比重为5.7%,比“九五”提高2.8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按用途分)

单位:

%

穿

年均增速

九五

3.0

7.4

19.2

25.8

十五

9.7

7.2

12

32.9

比重

九五

32.0

12.6

52.5

2.9

十五

26.2

10.4

57.6

5.7

2、餐饮业蓬勃兴旺,发展势头可喜

“十五”时期,我市餐饮业蓬勃发展,年均增速为22%,大大快于“九五”期间6.5%的增速,也快于同期批发零售贸易业5.5个百分点。

五年间,餐饮业累计零售额达到903.8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2倍,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7.8%,虽然目前其比重还不是很高,但发展势头较猛,五年间零售额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按行业分)

单位:

%

批零

餐饮

年均增速

九五

11.9

6.5

十五

16.5

22.0

比重

九五

70.6

6.6

十五

80.9

7.8

3、农村消费环境有所改善,销售增幅逐步加快

近两年,郊区现代流通网络快速发展,仅2005年,全市新发展乡镇(村)连锁超市、便利店681家,超过了往年建设总数,目前,乡镇超市、千人以上大村便利店覆盖率已达到88%和53%。

2005年,郊区增速为20.8%,是1997年以来最快的,快于城镇11.7个百分点。

4、城市新区发展快,商业布局趋向便利

2005年,四大功能区的零售额构成分别为19.8%、62.9%、13%和4.3%,其中城市新区发展最快,较上年增长25.5%,拓展区次之,增长15.3%。

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区发展较慢,分别为6.4%和8.6%。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按功能区分)

单位:

%

增幅

比重

比重+-

合计

14.3

100

_

核心区

6.4

19.8

-1.5

拓展区

15.3

62.9

0.5

新区

25.5

13.0

1.2

生态区

8.6

4.3

-0.2

5、外资商业迅猛发展,市场份额上升

⏹单位数

到2005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外资企业单位数为99个,2000年时只有28个,五年里增长了2.5倍。

⏹零售额

平均每年以33.3%的速度递增,快于内资零售业12.8个百分点,高于“九五”时期20.3个百分点。

零售额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10%,比“九五”提高3.7个百分点。

6、大型企业集中度提升,规模效益增强

2005年大型企业

⏹单位数比重下降6个百分点

⏹资产总计增长2.2倍

⏹商品销售收入增长3.7倍

⏹利润总额增长10.6倍

7、专业(专卖)店成为主体业态,,新型销售方式逐步壮大

随着我国零售领域的开放,国外各种零售业态已先后进入我国,北京的零售市场也逐步形成了多元化格局。

特别是近几年,家电、家居、医药等行业的高度发展,使得相关商品销售逐渐从原有销售渠道分离出来,新型销售方式不断发展壮大。

2005年,超级市场单位数占限额以上零售业的比重为3.8%,零售额比重为15.7%,比2000年提高3.1个百分点;专业专卖店单位数占35.2%,零售额占据半壁江山,为49.9%,比2000年提高26.5个百分点;百货业的传统主体地位已被新型业态取代,零售额比重从2000年的47.9%降为17.8%,降了30.1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按业态分)

单位数

比重

零售额

比重

合计

2586

100

1524.4

100

百货商店

113

4.4

271.0

17.8

超级市场

99

3.8

238.6

15.6

专业专卖店

910

35.2

760.2

49.9

购物中心

22

0.9

6.8

0.4

便利店

32

1.2

16.8

1.1

仓储式商场

7

0.3

15.7

1.0

无店铺销售

182

7

22.2

1.5

三、住、行、讯等三大消费热点突出

1、住宅市场快速发展

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住房渐渐由国家福利转变为家庭的一项货币支出,居民用于购房与建房支出快速增加,2002——2004年,城市居民用于购建房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逐年攀升,分别为3.2%、5.6%和9.8%。

2005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明显回落,在供求双方的搏弈中,消费者观望气氛浓厚,当年购建房支出比重下降为6.4%。

虽然比重下降较多,但在家庭支出中仍占有较高份额。

住宅销售情况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年均

增速

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898.2

1127.5

1604.4

1771.1

2285.8

2566

23.4%

销售额

(亿元)

409.3

531.7

716.7

789.2

1085.1

1501.8

29.7%

2005年住宅销售额为1501.8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51.7%,2000年时这一比重为24.7%。

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小康标准达标情况看,2005年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19.5平方米,现代化实现程度较低,为78%,因此,今后居民的住房需求将依然旺盛。

2、汽车市场主导消费

“十五”期间,汽车作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标志性商品,开始主导消费品市场。

特别是2003年,机动车销售呈井喷式增长,增幅为56.5%,汽车成为支撑消费品市场的绝对主导。

2001——2005年,机动车销售平均每年以25.5%的速度递增,全市累计销售机动车191.6万辆。

汽车销售情况

2001

2005

年均

增速

销量(万辆)

23

57

25.5%

零售额(亿元)

79.1

398.3

49.8%

占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零售额比重(%)

10.7

22.5

在汽车消费的带动下,石油及制品类对消费品市场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五年间,零售额比重提高8.1个百分点。

3、通讯销售迅猛增长

“十五”期间,由于技术进步和产能的扩大,移动电话不断更新换代,价格接连下调,手机销售迅猛增长。

⏹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平均每年增长47.5%

⏹移动电话普及率2005年末,97部/百人

2000年末,26.5部/百人

随着普及率的迅速提高,移动电话已由几年前少数人拥有的奢侈性消费品变为一种大众的必需性消费。

四、需要应对的难题

1、非经济因素对市场干扰增强

2003年,由于“非典”突发疫情,我市消费品市场直接损失80.7亿元,尤其餐饮市场遭受重大打击,以及此后的“禽流感”疫情,虽然只涉及到禽类及相关商品销售,但这种影响不仅是消费品市场本身,也关系到旅游、商务交往等其他方面,进而影响整体消费。

2、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随着市场监管力度加大,消费品市场中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不断暴露,如“苏丹红事件”、雀巢奶粉中碘超标、光明回奶事件等问题,虽然影响是局部的、短暂的,但由于问题出现频繁,且暴露的都是一些知名品牌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消费者信心受到严重挫伤。

3、供大于求的格局尚未改变

根据商务部对全国600种主要商品在市场上的供求状况调查,“十五”以来,供过于求的商品所占比重逐步有所下降,但目前仍占有较高比例(2001、2002年占八成,2003、2004、2005年占七成),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因此,现阶段市场上最终消费品仍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供应过剩的局面没有根本解决。

4、居民消费意愿不强

九五增速(%)

十五增速(%)

居民可支配收入

12.0

11.3

消费支出

11.1

9.3

收入>支出

(个百分点)

0.9

2

农民纯收入

7.9

10.9

消费支出

7.2

9.9

收入>支出

(个百分点)

0.7

1

储蓄

18.4

20.7

三组数据表明,收入的稳定增长没有有效带动消费支出,而是促进了储蓄的迅猛增加。

5、零售企业效益下降

“十五”期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商品销售利润率为1%左右,比“九五”降低1个百分点,而企业亏损面提高0.4个百分点。

其中,中小型零售企业商品销售利润率比平均水平低0.6个百分点;流通费用率虽然有下降趋势,但总体仍然较高,平均为13.9%,高于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高出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五、“十一五”发展前景判断

宏观政策环境将有利消费需求的扩大

在200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是要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并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调控。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从两个层面都释放出重要信号:

未来五年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将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改变一直以来过度依赖投资的经济增长方式。

奥运经济将有效拉动消费增长

“十一五”时期我市将面临奥运会举办前后的重大商机。

根据2002年投入产出模型测算,预计2008年国内外旅游收入增加近77亿元人民币,其中,分别为购物、餐饮业增加收入7.4亿元。

另外,由于奥运因素将创造近200万个就业机会,就业的增加将有效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

消费观念的变化将促进消费增长

从1980年我国开始正式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至今已有26年,“十一五”时期,这部分独生子女将逐渐成为消费主体。

由于他们普遍在一种较为优越的条件下生长,因此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明显不同于上辈。

随着这一群体成为消费主流,人们的消费观念将发生变化,将有利消费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