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与课程设计完整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347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研究与课程设计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学研究与课程设计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学研究与课程设计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学研究与课程设计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学研究与课程设计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研究与课程设计完整版.docx

《教学研究与课程设计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研究与课程设计完整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研究与课程设计完整版.docx

教学研究与课程设计完整版

导论

一、学科设计的背景和缘由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世纪之后开始,范围扩大)

语文教学的改革:

1教学目标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66页)

2从文章作品成品分析向动态的言语教育发展

3从教读文章客体向构建学生主体(语文素养)

(二)培养优秀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需要

1扎实的专业知识2必备的文化素质3熟练的教学能力

(语文教材的驾驭能力,语文教学的组织能力,语文教法的运用能力、语文教学的评价能力)

(三)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学科发展和改革的必然

二、研究对象与价值

研究对象:

以初高中语文教材编排使用的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既要研究整体结构,还要研究局部组织,版本、经验、现状、基本理论、操作规范。

价值:

使学生初步掌握教学理论、内容、体系;兴趣、建设教材(选择参考教材);丰富理论,促进学科建设

三、本课结构体系(1~12章)

第一章语文教材的性质和功能

第一节语文教材的界说

一、语文教材含义的三种理解(98页)

泛指:

范围最广,恰当使用特指:

习题集,教师参考书(借鉴)专指:

课本

语文教材:

是承载与语文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的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媒体系统。

1语文教材承载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技能等工具性层面,也包括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发展等人文性层面。

2语文教材应直接的有目的的为学校语文课程的教与学服务。

3语文教材是由丰富多彩的语文教材要素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

二、语文教材系统

物理形态:

书本、挂图、卡片、模型、幻灯片、磁带、录像带、光盘等

内部储存形态:

文字信息、音响信息、图像信息、综合信息

系统结构:

核心语文教材、辅助语文教材、机动语文教材(随机运用生活中的例子)

三、语文教材系统的内部关系

1目标指向

教材选择的内容编排体系的着眼点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全部课程目标。

2纵向展开

教科书按学生学习语文的客观规律和语文知识技能结构的内在逻辑构成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科学序列。

3横向结构

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以及学生的整体素质各项内容之间,合编型教科书的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助学系统、实践活动系统之间,分编型教科书的各种课本之间以及同一教材的不同单元之间,同一单元的知识、课文与训练之间、导读与自读、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课内与课外等,全面协调,力求形成合理的结构。

第二节语文教材的性质

一、语文教材的基本性质

1多义性:

对课文的多种理解

2导向性:

教师着重讲解某内容

3目的性、中介性(教材是获取语文知识,促进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途径)

二、语文教材的突出特点

1语文性2欣赏性3灵活性(开放性)

①各地可根据教材编写大纲写不同的教材经审完后正式使用。

②同一地域内经批准可选用不同的正式教材。

③对同一教材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某课文单元的先后顺序。

④经批准各地各学校可自编乡土教材、校本教材或选修教材。

⑤可把社会发展信息及时反映在教材之中。

第三节语文教材的功能

一、开智功能

1开发智力2培养语文能力3传授语文知识4积累语文教材

二、育德功能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进行理想情操教育3进行道德、伦理教育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一定的道德意识。

三、审美功能

1丰富审美感性认识2构建审美意识3培养审美功能

感受能力:

朗读、默读、品位、领悟

鉴赏能力:

对教材内容和形式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比较

创造能力:

对教材进行加工、改造、内化与迁移

四、习法功能

1指导语文活动的方法:

教材把读写听说的过程具体化为可以操作的方法并围绕这些方法的学习选择课文编写练习和知识短文,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构建了一个语文方法的教学序列。

2指导语文学习的方法。

3指导语文思维的方法。

第二章语文教材的内容

语文教材的内容可分为深层和表层两方面,深层有四大系统,表层有五个方面。

第一节语文教材的内容要素

一、范文系统

1作用:

示例作用、凭借作用

2解释:

是教学的例子、学习的对象、训练的凭借、文化的载体

二、知识系统

建国后形成,大致包括读写听说知识、汉语知识(即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即初步的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鉴赏的知识)等四个主要领域。

语文知识简化为“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包括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复句(限于二重)、常见修辞格等五项。

三、实践活动系统

四、助读系统

助读系统的主要作用:

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二是使该教科书的采用者明白教学的统一要求,作为教学参考;三是助读材料中的某些重要提示往往体现科研、教研新成果或先进的教育思想,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改革。

第二节语文教材内容的分类

一、识字与写字

融入阅读等教材之中

例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下边的生字、生词,习题里边的读一读、写一写,附录中两项内容,硬笔书法,写好硬笔行、楷字

二、阅读

阅读包括课文、书后习题、阅读材料

三、写作

包括写作知识、写作事例、写作训练指导(情境)、写作练习(参考题目、写作范围、写作类型)

四、口语交际

包括口语交际知识、表达事例、训练与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包括语言学、文章学、文学等知识、活动训练的题目、要求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明显。

第三章语文教材的编辑和体系

第一节语文教材的编辑

一、编辑思想(根据课程计划和语文课程标准确定的)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既注重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又强调提高思想水平,丰富文化素养

2重点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1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

2承认差异是正常的,是好事

3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因势力导、因材施教,开展特长和个性教育

4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编选原则

1高质量

指教材能反映时代和社会发展对培养年轻一代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一个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能达到的水平。

(1)把好编审关(中小学语文教材编订委员会——级别较高的行政部门,是教育教学的研究单位)

1编完教材要实验②审查审定

(2)指定编选教材的严格标准(107页117页)

(3)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2适当数量

要研究语文的数量(篇数/册,字数/篇),练习册的数量,语文知识的数量

3循序渐进

按此原则组织,编选形成单元

4精美编排

教科书的封面设计、版面安排、装帧工业、印刷技术、纸张、字号、插图等都要规范美观

三、编排方法(教材的体例形式)

1分编法(分编型)

(1)两分法:

文言和白话分编;文学和汉语分编;阅读和写作分编

(2)多分法:

(三种以上)

繁化多分:

多项内容独立,编成多套教材

简化多分: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知识四种教材

缺点:

使用多套教材,教学上综合效应差

优点:

眉目清楚,序列分明,系统性较强

2合编法

(1)范文选编法

(2)主次配合法

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有机的配合你其他每一个单元选一定课文,再配合写作等

(3)综合组元法

把范文、阅读、写作、听说训练,以及各种相关知识合一单元里

缺点:

系统性不容易体现,眉目不清

优点:

一个教师使用一本教材,容易从整体上处理教学内容,取得较好的综合效应。

第二节语文教材的体系

一、“五四”之前(1904~1919)教材体系

苏明《中学文粹》1904最早的语文教材

林行《中学国文读本》(8册)1908

吴增祺《中学堂国文教科书》(5集)1910

旧制度文选改制期

1按学年、学期编排、循序渐进

2编排方式多按年代逆序(由清文上溯至秦汉文)比较利于学生接受

3精妙处加连圈,并加眉批,有的还加总评,启发学生去体会

刘法曾、姚汉章《中华中学国文教科书》1912

许国英等《共和国教科书国文读本》1913

谢元量《新制国文校本译注》(4册)1915

编排体系:

兼顾时代前后和文字详成,开始略分文体,增加译注内容更

二、“五四”之后(1919~1949)教材体系

20年代

洪北平中学《白话文苑》(4册)1920白话文

沈仲九初中《国语文读本》1922

顾颉刚叶绍钧《新学制初中国文教科书》1923

白话文合编(雨夹雪的编排方式)

现代白话文进占语文教科书,反映新时代、新文化、新思想的优秀作品被选入教材,助读材料充实了内容,配置有作业练习。

30年代(102页)

1934王伯祥编《开明国文读本》

1935夏丐尊叶绍钓《国文百八课》全套共六册,每册18课,合计百八(课文单元)

例子:

第一课

文化一文章面面观

文选一读书与求学(孙伏园)

文选二差不多先生传(胡适)

习问一

第二课

文化二文言体和语体

(一)

文选三孙策太史慈神亭之战

习问二

第三课

文化三文言体和语体

(二)

文选四希伯来开辟神话

文选五……

文选三词的种类

习问三

40年代解放区语文教材

胡乔木《中等国文》1945

晋察冀边教育区《中级国文》1948

1确认国文教学的目的是对于汉语文的基本规律与主要用途的掌握

2各种题体文章兼容并包,将说明语文规律的真正列为正式课本

35课为一组,1—4课是读文,第五课是说明语文规律每册每组有一中心,各组各课互相联系

4课后有教学参考、注释和习题

第三节见过后的语文教材(49~99)

一、分编型

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材名称(课内)

文言读本

文学读本

文化读本

训练内容

文言训练阅读

文学训练阅读

文化科学著作

阅读训练

训练要求

认读理解

理解鉴赏

理解鉴赏研究

教材名称(课外)

《现代文选阅读》

(上、下册)

《现代文选阅读》

(上、下册)

《文化科学著作选读》(上、下册)

训练内容

阅读

阅读

阅读

训练要求

自学理解

自学鉴赏

自学研究

教材名称

《写作》第一册

《写作》第二册

《写作》第三册

作文训练

书信思想评论

(课外练笔)

通讯文艺评论

(课外练笔)

科学小论文综合训练

(课外练笔)

说话训练

演讲

(模拟法庭辩论)

演讲

(文艺评论)

科学小论文答辩

(专题辩论)

二、分编教材的特点

1阅读训练根据阅读能力,由初级到高级发展变化的规律编写,写作听说训练,重实际应用,由易到难编写。

2阅读训练根据阅读对象分为三类:

文言、文学、文化科学,不是选读式也不是简单的单元式

3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层次

三、1986年9岁,国家教委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宗旨:

为了在统一指导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领导、有计划地实现教材的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地区的要求,建立有权威的教材审查制度,促进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提高。

任务:

审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审定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重点高等学校审查推荐的教材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央级科研单位和全国性学术团体编写的教材。

第四章新世纪语文实验教材

第一节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教材

一、苏教版《语文》的特点(114页)

(一)基本理念(六个)

(二)特点(四点)

二、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基本情况

三、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特点

第二节高中教材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一)编排体制

必修分5个模块5册选修5个系列16册

1结构上都有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部分

2阅读鉴赏有四个单元,其中两单元侧重品位与赏析,另两个单元侧重思考与领悟、沟通与运用

3每个单元包括提示、课文、练习(必读课文4个题略读课文2~3个题)

4全套教科书共80课,涉及98篇作品,现当代及外国作品54篇,古诗占45%

5表达交流包括写作和口语交际两板块

(二)特点

1强调综合性,全面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包括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等素养的综合培养

2突出过程和方法例如阅读鉴赏就分品位与鉴赏、思考与领悟、沟通与应用三条线索组织单元

3体现大语文教育观,打破过去只在语文课堂上只通过语文课本学语文的思维定势,力求沟通课堂内外,书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另有“名著导读”栏目,每册介绍两部名著,包括背景介绍、作品导读,思考与探究,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经典和优秀作品的习惯。

(三)设计思想

1坚持“守正出新”,继承了以往教材编写的经验,又注意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精神。

2构建“立体系统”,体现内容的综合性

3突出过程与方法,以“浸润式”学习的设计整合教学目标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一)编排体制

共五册,各有4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几个版块等

(二)特点

1以专题组织学习教材,构建多种对话平台,教科书以学习专题统领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等方面的发展目标,每个专题形成块状结构,进而构成新的框架体系。

2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教科书的专题以人文话题做统领,融铸着人文精神,包含着语文因素,人文话题的要素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文本及相关学习材料体现的,每个专题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同时又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具体要求,并在应用、审美、探究方面有所侧重,高中语文必修阶段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3以探究为核心的设计专题,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呈现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设计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三种着眼于学习过程的结构方式,明确提出了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建议。

如“和平的祈祷”是一个专题,第一板块“遭遇战争”(例:

选文《一个人的遭遇》)其“文本研习”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和思考,侧重于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

第二板块“黑暗中的心迹”(选文《安妮日记》)其问题探讨设计了两个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进入专题学习,在探讨中发展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

4以开放的弹性机制提供选择和创造的空间,教科书前四个模块各有四个专题,每个专题有多个学习模块,教学时可根据学生情况自主选择,有的专题部分板块设计两种以上学习方案,以供教学时的选择,教科书的学习板块以及教学方案、活动方案,题目设计均是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学生、教师、学校都是有自主选择的机会。

(三)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2遵循规律3注重整合4引导学习5倡导开放6主体构建

三、语文版高中用语文教材

(一)指导思想

1突出语言能力培养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相结合

2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突出整体设计,突出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二)编排体例

5册每册四个单元,每册两次写作,第四个单元后是探究性学习等

(三)特点

1教材取消了传统的单元说明和课文导读,改为选取富有文化内涵能提示本单元人文主题的名家名言做单元标题。

2将语言能力培养和文学鉴赏相结合,体现了语文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表现为:

①课后练习注重语言能力培养与文学鉴赏的相结合②教材特意设置了相关链接和单元链接两个栏目,结合选文内容给学习提供相应阅读教材

四、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

(一)编排体制

5册5个模块每册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专题

(二)特点

1以活动学习为线索,以活动学习为中心,以活动学习为载体编制教材的体系结构

2在活动学习中,在活动发展中,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

3主题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活动性学习专题

4时代性、经典性与多元文化兼顾的选文

选文原则:

①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尊重多元文化

②适应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难易适度

③突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主张文化陶冶,学生自主学习

④注重经典性,富有文化内涵的生活气息,文质兼备,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五、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一)体例结构形式

5册157篇课文每册第一单元都是活动单元,其他三个单元是阅读教材,以文体组元

(二)特点

1以创新为目标构建教科书新体系

2以活动为载体进行听说读写

3以阅读为杠杆提高语文水平

①构建了阅读体系,把阅读分为文本阅读、拓展阅读、推荐阅读、网上阅读四个层次

②加强了阅读指导、强化了阅读思考的力度

第五章中学语文教材的研究

第一节语文教材研究的意义和特点

一、意义

1是实施教学的必要前提。

教科书体现了教学目标和理念,钻研教材也是体会教学目标和理念。

认真钻研教材,确保教学的科学性,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增加教学的主动性,应对各种问题。

2是教师提高自我的途径①充实知识②提高业务水平③更新理念

3是促进教科书建设的动力

二、特点

1教师参与的全员性

教学的程序:

备课(即钻研教材,在各环节中是基础、核心,贯穿教师工作的全过程)

上课

辅导

评改(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

考核(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

2钻研目的的针对性

为学生、为自己(学生获得知识,自己获得教学经验)

3钻研内容的综合性

钻研阅读时要注意钻研几种对话①与编者进行对话②与作者对话③与学生对话

4钻研处理教科书的主动性

第二节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一、程序

1通读整套教科书,把握特点

1把握内容,整体结构

2把握教科书的体例特点

3把握课程目标在教科书中是如何体现的

2研究单元及课本,分析内容

单元研读:

①研究单元内课文的相似和相异②基础和延伸③知识与应用

本课研究:

①明确课文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②把握课文自身的特点以及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课文的各重点改如何落实

③统观课文前后的助读教材和练习材料,明确课文的教学思路

3参阅教辅资料,博采众长

二、钻研方法

1明系统从整体到局部都应把握

2求深入由表及里地钻研

3做比较同中求异

4巧处理围绕着目标,突出重点,找出切入点

第六章语文课文的解读

第一节课文解读的基本理论

一、作者中心论

认为课文的意义是作者赋予的,强调尊重作者是解读课文的前提,强调作者赋予课文的意义是一成不变的,排斥读者参与创造的权利(备课时不能过分强调以作者为中心)

二、作品中心论

认为课文的意义是文本自身固有的,文章进入社会就有了独立性,文章的意义在作品的语言中获得

优点:

能把文章当作一个客观独立的现实存在物来分析避免了文学鉴赏中的庸俗社会学理解和繁琐考证的倾向

缺点:

割裂了文学与作家,文学与社会的联系,对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社会价值,缺少必要的认识或者认识不够,导致对文学作品的意义理解不详。

三、读者中心理论

认为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生成的,读者是文章的构建者,读者的阅读使文本的潜在意义变成现实,读者是创作的最终完成者。

优点:

利用读者个性的阅读体验,使作品的空白和未完点得到填补,可以丰富,开拓作品的原意,使文学作品的解读更趋合理,更富有时代气息,值得注意的是要立足于文本进行解决,不能脱离文本,天马行空的任意解读。

第二节课文解读的过程与方法

课文解读的四个阶段:

一、整体感知

1感知的内容:

通读全篇,整体把握

①课文写的什么②人物事件、环境③文体是什么④论点论据是什么⑤情感态度是怎样的

2方式:

适合于写教案时的方法、默读、诵读

二、深入理解

1理文章思路

开头(方法和内容)→承接(内容和顺序)→结尾(与开头作比较阅读,找出结尾特点)

2把握主旨

①找那些语句揭示课文蕴涵的思想②归纳各部分的意思③抓课文关键处来概括课文主旨

3要理解作者的情感

尊重作者在文本中的感情,悟出作者的情感

4把握写作特色

①结构布局②表达技巧③语言艺术

三、评价探究

(一)评价是对课文内容和形式的是非、优劣、美丑做出理性判断和深入推理。

探究是深入探讨、精细研究,为什么要这样写,可不可以那样写,效果会更好。

(二)评价探究的形式

1外化的行为例子:

圈、点、勾、画、批等师生共同探究的外化行为

2内在的行为与外化行为同步

3入乎其内(与作品产生共鸣),出乎其外(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做出冷静的分析,并且把作品放在更大的范围内去考察)

(三)评价探究的内容

1课文的主旨2课文的内容3课文的技法

(四)评价探究的意义

为了使师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理性高度

(五)评价探究时教师怎么做

1解放思想,敢于怀疑2教师解读课文时要透彻了解主旨、内容、技巧、语言

四、思考教学(包括备课和课后反思)

特点:

综合性:

目标是否是三维目标,教学内容教什么,教学方法是什么

动态性:

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情况

虚拟性:

设写教案时的老师的教学设计,使得写教案时可选性大。

第三节语文教学设计

文本式教学设计方案

表格式课时计划简章

教学设想

课时课型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

教学时间

板书设计

教学步骤(分段写,标明序号)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一、教学设想(153页)

1课文在单元(或教材)中的地位

2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程度等)

3怎样安排教学的程序

二、教学目标

1确定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单元的目标;课文的主要内容

2然后按照三维度来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确定要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具体)

3语文教学目标的表述(132页)

三、教学内容(要结合自己对课文的印象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1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为学生预设的3教学内容设计的具体要求(135页)

四、语文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137页)

五、构建语文教学过程

1不要太平淡2要尊重学生认知的规律性3师生要互动,不是老师自己一直讲解

教学过程:

导入,朗读课文,作者简介,整体感知,精读课文,赏析,评价,归纳主题,品味语言、课堂语言、布置作业

六、教学方法(141页)

以应用为主(边写教案边选择)

七、板书

要求:

1正确,字要正确,符号要规范。

板书上的课题不能用书名号,但有时也得用(例子:

《呐喊》自序)

2美观

第七章实用类文本的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

第一节记叙文教材研究

一、记叙文

1特点

2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线索:

时间空间逻辑

4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5内容:

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二、解读要领

1抓要素

①要素清晰的记叙文,抓要素难度大的进行理解

②要素不清晰的记叙文,看上下文的联系

2抓住结构

逻辑线索纵横交错

3根据记叙文类型,明确解读重点

(1)以写人为主

①是人物活动环境②抓事件分析人物活动③外貌心理④分析作者对人物评论

(2)以写事为主

①梳理线索②抓事件中典型事例③看作者议论和抒情

(3)以写景为主

一般为游记,按游踪展开

①情景理融合②修辞方法③不同景物不同形态④写景蕴涵的情和理⑤分析修辞方法

(4)以状物为主

①特点:

常与人和事有联系、蕴含的主观情感、托物言志

②品读:

揣摩作者状物的意图和思路,分析状物的特色,揭示作者状物的情思

4重视开头和结尾

(1)要揭示开头和结尾表现主题上所显示的特点

(2)要揭示开头和结尾之间的呼应,探讨它们和主体的联系

(3)把握开头和结尾的一般形态

第二节说明文教材解读

一、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1、性质:

说明性、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