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苏州工业园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培训资料整理郭如莹.docx
《度苏州工业园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培训资料整理郭如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苏州工业园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培训资料整理郭如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苏州工业园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培训资料整理郭如莹
苏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概述(徐洁)
知识点: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定位:
•以预防性、发展性辅导为主
•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方位实施
①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需。
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需。
③心理健康教育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需。
④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时代挑战的必需。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定义: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研究——学习——助人自助)
3.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是张扬人性的教育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是幸福教育过程。
4.用教学艺术的行为来呵护学生的心灵。
(回答问题用“请”的手势;班级微活动:
放学回想幸福的事;心理支持系统)每时每刻,人人皆做。
中小学学生人际沟通与人际交往指导(李建军)
知识点:
1.沟通有五个基本方法:
听、说(表达)、读、写、看
①听:
善于倾听、同感。
倾听、理解对方的内心体验;同感(同理心)程度高,能感受到内在的、所隐含的深层含义和感受。
②说:
语言方面——KISS原则:
keepitshortandsimple;非语言方面——SOFTNE原则:
微笑、准备注意聆听的姿态、身体前倾、音调、目光交流、点头。
2.儿童少年期心理发展特点:
6—12岁——勤奋对自卑六岁至十二岁的少年,培养兴趣、保持勤奋感,促使人格形成能力的品质,防止出现无能感。
3.学生对人际交往的不良认知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他人为中心,太在意别人是否满意和高兴;另一类是以自己为中心,凡事只从个人利益出发,对他人怀有敌意。
这两种不良认知都会导致交往发生困难。
4.交往原则:
平等原则、真诚原则、相容原则、互利原则、信用原则。
5.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
(1)善于倾听,与人为善,不批评、指责或抱怨。
(2)以心换心,学会宽容,善于谅解。
(3)如果错了,迅速坦诚地承认。
(4)给予别人的优点真挚诚恳的赞赏。
(5)培养大众兴趣,谨慎择友。
6.民主和睦的亲子关系能促使儿童青少年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其对父母更亲近,更易于接受父母的期望和要求,从而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中小学学生学习心理健康及学业辅导(吴铁钧)
知识点:
1.学习策略就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无论是高分学生的过程和方法,还是低分学生的过程和方法,都属于学习策略。
2、学习策略的辅导
(1)顺性而为,因材施教
加德纳(Howard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语言、逻辑、空间、肢体运作、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
允许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智能进行学习;不要把所谓成功者的学习策略胡乱大肆推广。
【例】永琪教学法
(2)做出诊断,有的放矢
罗伯特·豪斯(RobertHouse)的目标—通路模型:
教师的两项职能是,设置并指明目标,指出实现目标的途径并清除实现目标的障碍。
实现教育风格与学生状况和情境变量的匹配,对于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要有诊断环节,通过诊断找出症结所在。
不能把学习成绩不佳,下意识地统统归咎于学习态度问题。
(3)扬长避短,有所不为
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水平上的差异。
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个体,认知能力发展的上限是不一样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关键是扬长避短。
家长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比,这种心态是不健康的。
3.学习兴趣是怎么消失的?
过多的批评和指责(父不夸子的教育传统)导致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学习兴趣原本不需要培养;不去伤害它,它可能会一直稳定地存在着。
4.学习动机与期待效应——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期待做出更好的成绩。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的实验):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5.学习习惯与拖延(简·博克等著,拖延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低年级学生的拖延问题往往来源于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高年级学生的拖延问题往往来源于对评价的恐惧
6.建议:
①平等:
既不要颐指气使,也不要低三下四。
②专业:
作为教育专家给出专业的意见建议:
•客观描述学生发展状况
•理性诊断学生发展中的问题
•合理地给出教育建议,要求家长配合
•有些问题必须家长出面或家长配合,老师不要越俎代庖。
心理学主干学科概览(张翔)
知识点:
1.焦点效应:
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
(康奈尔大学的T恤衫实验,2000)
2.自我展示是指我们想要向外在观众(别人)和内在观众(自己)展现一种受赞许的形象。
自我贬低(虚伪的傲慢与虚伪的谦逊)
自我妨碍(杜克大学的智力药丸试验,1978)
自我监控(自我印象管理)
3.我们的信念倾向于自我实现吗?
——皮格马利翁效应
4.从众,是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
其存在方式有顺从、服从、接纳(持久的)。
经典的从众研究
①经典研究1:
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
共谋的夸张---心境联结---变色龙效应---富士康自杀事件
②经典研究2:
阿西的群体压力研究
群体妄想(以9.11红疹子为例)
③经典研究3: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研究
5.偏见的个性化根源:
①挫折与攻击:
替罪羊理论:
因某事物而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去,就转而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了。
②现实群体冲突理论(高斯定律)③优越感④内群体偏见⑤归属需要⑥类别化
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技能技巧(汪清)
知识点:
1.心理咨询的原则:
①来访者自愿原则(来者不拒,去者不追);②价值中立原则;③信息保密原则(生命原则)——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时可不保密;④方案守法原则;⑤促进成长原则;⑥情感限定原则——礼物拒绝;⑦避免双重身份原则;⑧咨询时间地点限定原则
•个别心理咨询的时间一般是每周一次
•每次50分钟至一个小时
•在固定的地点
2.影响咨询关系的八个因素:
同感(共情)、积极关注、尊重、温暖、真诚、具体化、即时化、面质(对质)等八个因素。
其中,同感(共情、同理)是最为核心的因素。
(1)同感(共情、同理)定义:
咨询师设身处地站在来访者立场体会其内心感受、领悟其思想、观念和情感,从而准确理解对方的一种态度和能力。
(2)同感反应的要领:
①心理位置互换;②倾听整理;③正确反应;④留意来访者的反馈信息。
(3)同感表达技术:
①言语鼓励;②重复关键字词或语句;③概括性重复;④非言语表达。
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组织(魏华)
知识点:
1.体验与尝试:
①自我介绍;②热身游戏;③主题活动;④讨论与分享
2.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是”与“不是”
3.师生关系
4.基本原则:
①全体性;②发展性;③体验性;④感悟性;⑥科学性
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位:
①发展性团体(同质团体)辅导;②活动性校本课程(非系统传授心理学科知识;小切口发展性辅导主题)
教师的个人成长(张翔)
知识点:
1.认知世界——筛选理论
2.建构理论
3.双重加工理论
4.教师的压力来源于高频的人际交往压力,教师的幸福感来源于学生的滋养。
5.“我”的结构状态
①超我、自我、本我
②父母态、成人态、儿童态
③真我、假我
④显我、隐我、盲我、潜我
青少年性发育、性心理及性教育(红叶萍)
知识点:
1.皮亚杰:
认知发展理论:
具体运算阶段(6—12岁)
(1)获得守恒概念
(2)思维具有可逆性和脱自我中心性
(3)思维水平:
具体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1)思维形式摆脱具体的思维内容:
比如晴天霹雳,临渴掘井。
(2)可运用演绎、推理等逻辑运算解决抽象问题
(3)思维水平:
抽象逻辑思维
2.青春期思维对人格和行为的影响:
(1)理想主义和吹毛求疵:
①道德感超强;②批判性的观察者;③政治的理想主义;④同情弱者
(2)自我中心:
①假象观众;②个人神化
(3)好争辩
(4)内省
3.实践:
应对青少年抽象思维新能力的方法:
抽象思维具体表现
建议
好争辩
冷静,表达你的意见,合理解释,即使反抗,你的解释依然会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思考
对公开的批评敏感
避免公开批评,单独指出不足
自我神话
认可其独特性,在适当的时候,告诉他你年轻时曾经也如此,鼓励他们形成平和而长远的思考
理想主义和吹毛求疵
肯定其积极的成分,帮助青少年形成“万物都有两面性”辩证思维
4.如何看待父母与青少年关系紧张(冲突)?
①原因:
态度差异,青少年自主性增强;
②冲突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③冲突有利于健康发展(同一性、了解他人、学会如何折中、如何处理冲突和愤怒)。
5.实践:
培养青少年能力的父母交往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
青少年的发展结果
表达温情和接受
促进自尊、亲社会行为和积极的亲子交流
监督和期待
提高自尊,并减少危险行为
民主决策和和蔼的言语交流
促进自尊、自我信赖和责任行为
提供信息和有效的技能示范
促进学习成就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6.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充满自信、幻想和理想
•用于探索、求知欲强、冒险精神
•渴望独立和成人,希望有所作为;
•渴望完美,希望得到父母和他人认可;
•渴望交友,易受同伴影响;
•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不计后果;
•对体貌和身体开始格外在意;
•性意识增强,对性的关注、吸引、探知和尝试;
•具有抽象思维能力
7.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权威型教养方式
较高的自尊,良好的社会技巧,较强的道德感,亲社会行为和较高的学业成就
专断型教养方式
一般的学业表现和社会技能,比较顺从,缺乏创造力和成就动机。
纵容型教养方式
较低的自控能力和学业成就,自我中心,比权威型和专断型更易于沉溺网络或吸毒。
未参与型教养方式
自卑、敏感,较高的攻击性、易于发怒,更多敌意、自私,易于出现反社会行为。
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张磊)
知识点:
1.团体辅导的基本概念:
(1)团体:
三人以上;共同目标;彼此互动影响;组织有序。
(2)团体辅导:
是在团体情景中提供心理帮助与辅导的一种形式。
它是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全体成员围绕某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与交流,促使个体通过观察、参与、体验、学习、感悟,进而改变个体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的过程。
2.团体辅导的最大特色:
①培养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并不断迁移;②借团体的形式,助个人的成长。
3.团体辅导的特点:
①感染力强,影响广泛;②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③效果容易巩固;④适用于青少年人际交往训练。
4.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团体辅导的优势:
①班级团体自然存在;②成员相似的身心发展阶段;③有共同要面对的成长困惑;④关注同伴评价,容易接受同龄人建议;⑤感染力强,影响深远,效率高,省时省力。
5.团体辅导的功能:
教育;发展;预防;治疗。
6.团体辅导的局限性:
①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②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③对团体指导者的要求比较高。
7.团体辅导的四个阶段:
(1)初创阶段;
(2)过渡、凝聚阶段;(3)工作阶段;(4)结束阶段
8.成功团体领导者的特征:
认识并接纳自己,自爱自信;敏锐的觉察;投入并参与;个人协调和表里如一;愿意为成员作典范;愿意接触和面对个人的需要;清楚了解个人的价值观;信任团体过程的功能;保证自己不断更新成长;个人力量和勇敢。
学校心理剧(李岚)
知识点:
1.心理剧:
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把学生的心理问题搬上舞台,让学生自己表演、观看和体悟。
2.教育功能:
学习辅导;人际交往;情绪宣泄;心理适应;人格塑造。
3.情节构思应具有代表性,有演绎性(故事性);有教育性(①悦纳自我,学会改变——积极的态度;②赏识他人,学会分享——良好的未来)
4.剧本创作(脚本)应注意创设一个主题,时空,心理冲突行为矛盾,注意主角的心理发展变化。
5.心理剧技术:
①角色扮演;②镜观;③替身;④空椅子(独白);⑤时间投射(PPT,图片);⑥中断,重复,训练。
教育观察:
学生行为描述、解释与评估(张翔)
知识点:
1.视野即局限,选择即放弃。
2.教育观察会聚焦在教育对象(学生)上。
3.教育科研研究方法:
①调查法(事实已存在)—操作定义;②观察法(事情正在发生);③实验法(希望事情发生)—变量控制
4.教育观察对象为教学与教育,其中侧重于教育即学生。
教育观察领域:
描述、解释、评估/评价
5.教育观察表格
背景信息:
描述
解释
评估/评价
对策
6.描述类别:
①特征(行为)描述;②数据描述;③事项描述;④事件描述(时间、地点、人物等);⑤时间描述。
7.解释类别:
①情境解释(感受);②经验解释(激烈、平稳、安全感、投射等;注:
投射指不是事实的东西当做事实);③术语解释(分离性焦虑、接纳、共情、澄清、具体化);④理论解释(依恋理论;皮亚杰:
三山实验—2至7岁,自我中心,大于7岁,可进行换位思考);⑤系统解释。
8.弗洛伊德:
婴儿和母亲的情绪关系为以后的所有关系打下基础。
(依恋理论)
9.哈洛:
恒河猴实验:
人造母亲实验;面具实验;铁娘子实验。
10.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
①母亲的丧失;②照料的质量(稳定);③婴儿的特点(体质);④家庭情况;⑤父母的内在工作模式。
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毛丹)
知识点:
1.个人心理危机往往蕴涵着过往的心理创伤与心理挫败。
2.自杀评估:
①自杀线索(自杀者自然流露的):
当事人释放的涉及绝望、告别、威胁、躲避等的任何信息。
②呼救信号(自杀者有意无意表达的):
行为信号如徘徊;言语或文字信号如诀别信;情绪信号如异常平静安详。
3.心理危机干预形式:
•现场干预:
在重大事件现场与其他专业人员配合与合作对当事人或人群的心理干预。
•来访性干预:
对有冲突性行为爆发倾向的来访人或人群的心理干预。
•跟踪性干预:
重大事件发生后,对当事人或人群、相关人或人群的补救性心理干预。
4.导致自杀的9个预测指标:
⑴自杀前两周抑郁症状分很高;⑵曾经自杀未遂;⑶自杀时有急性应激事件;⑷自杀前一个月以上的时期内生活质量差;⑸自杀前两天有严重的人际冲突;⑹严重的慢性刺激;⑺朋友或有关系的人曾有过自杀行为;⑻血亲曾有过自杀行为;⑼自杀前一个月以上的时期内社交水平差。
5.危机干预越是困难的情况下越要知道一定不是在理性的层面上而是在感性的层面。
特别忌讳的是讲道理,你说的我知道,一定要碰到他的情感部分。
6.心理危机干预步骤:
(1)保证安全:
首要目标;
(2)确定问题:
寻找扳机点,倾听不仅是一种姿态,是评估;(3)危机评估:
评估贯穿于危机干预和危机后治疗的全过程;(4)寻找资源:
内在、外在、团体、精神资源;(5)给予希望;(6)制定计划:
承诺在危机解决之前不做伤害自己的事情;(7)获得承诺:
不自杀协议的签订;(8)转介随访。
7.不伤害协议的主要内容:
(1)确立咨询关系,我们是合作者,一起去共同面对问题;
(2)确定和承诺在咨询期间,不做伤害自己的事情(3)如果有伤害自己的冲动,可以通过和咨询师联系或其他方式寻求解决;(4)如果有伤害自己的冲动,在实施之前,必须和咨询师取得联系,咨询师联系方式;(5)如果来访者违反该协议,咨询师有权终止治疗
8.构建内心安全岛技术
9.团体辅导(主题班会):
第一阶段:
得到消息的途径,表达感受。
第二阶段:
表达听到此消息后出现的想法。
第三阶段:
每个人分享对整个事件的看法和思考以及对自己有什么启示。
第四阶段:
面向未来。
集体表达,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如何面对各自的生活。
10.危机干预时适合这样说:
•1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和危险,我感到很难过。
•2你现在安全了(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安全的)。
•3这不是你的错。
•4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
•5你有这样的感觉是是很正常的,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可能会有的很好的反应。
•6看到/听到/感受到/闻到这些一定很令人难过/痛苦。
•7你现在的反应是正常的,你不会发疯的。
•8事情可能不会一直是这样的,它会好起来的,而你也会好起来的。
•9你现在不应该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愤怒、憎恨、想报复等都可以,你要表达出来。
11.非语言干预:
热饮、软靠垫、毛毯、长毛绒动物玩具、同龄伙伴、师长,熟悉的面孔、不要带人回家。
学生心理发展评估(含心理卫生测评)(李岚)
知识点:
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施英)
知识点:
1.什么是心理健康活动?
心理健康活动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为主线,以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择业辅导为主要内容,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的辅导活动。
2.心理健康活动的特征:
①形式的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和感悟);②结构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去发展;③训练的系统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不一样,因此每一阶段心理健康活动的目标要求一致但程度不一样);④学生的主体性。
3.传统学习:
学生是观察者;老师负责讲授;内容未必与生活有关连;注重记忆;很少转化到真实生活。
体验式学习:
学生是参与者;学生主动及肯投;学习活动真实有意义;注重反省;可转化到真实生活。
体验式学习四阶段:
亲身体验(设定目标);观察反省(产生意义);总结领会;实践应用。
4.心理健康活动设计四环节:
①明确课程目标;②确定课程内容;③进行单元设计;④小单元设计。
5.心理健康活动目标确定原则:
①超前的社会适应性原则(当代社会所需的自主独立性、竞争性、学习能力、创作性等品质必须要作为心理健康活动的目标进行教育);②发展性原则;③可操作性原则(特征是可以观察到的,可以通过一定的测验和评定方法来评估,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措施来加以训练和改造)。
6.心理契约三层模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写作(施英)
知识点:
1.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选题:
心理论文的主题要鲜明,以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突出从学生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证。
2.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分类:
教育叙事式;案例分析式;专业指导式;研究报告式。
(1)教育叙事式:
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
“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
教育叙事其实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
——特点:
真实性(真实可信,保密原则);人物性(将自己放到故事中,观察和体验,假想);情节性(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可读性(身临其境的感受);感悟性(归纳出来,思考价值,启发意义)
(2)案例分析式:
先叙后议式;先议后叙式;夹叙夹议式;多叙一议式;一叙多议式;明叙暗议式。
(3)专业指导式:
情况描述——专家回应。
(4)研究报告式:
规范;质量。
3.关于投稿:
(1)请研究一下各刊物的特点后,再有的放矢地投稿;
(2)请将稿投到相关编辑的邮箱;(3)在每篇文章上留下你的详细通讯方式;(4)电子稿一定用附件的形式发送;(5)投稿一稿一投;(6)不要急躁,学会等待;(7)享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