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学期数学老师家长会发言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719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老师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老师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老师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老师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老师家长会发言稿.docx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老师家长会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学期数学老师家长会发言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老师家长会发言稿.docx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老师家长会发言稿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老师家长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我是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施老师。

非常感谢各位准时参加今天的家长学校,多谢经常与老师沟通的家长,正因为有了沟通,才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大家才有更多的了解,我们的工作才开展得更好。

下面,我代表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对一年级数学学习的情况做一个简单介绍。

  

大家都知道低年级数学基础打好了,对今后中高段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可能有的家长认为低年级的数学很简单,不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我觉得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如果在低年级基础打不好就会影响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

特别是如果孩子在低年级对学数学感兴趣,那么上数学课也会特别专心,数学也必定会学得很好。

所以,只有从现在抓起将来才不会后悔。

  首先我想简要地说说本学期数学教材的内容及重难点,只有您了解孩子的要学习的知识,辅导孩子的时候才能把握重点。

现在我们用的教材是北师版最新改版,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调整:

一、本学期主要学习内容:

生活中的数:

这单元主要是让孩子们从实物中抽象出1-10各数。

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对于一年级的娃娃我们不要求他们死记硬背什么是大于号、小于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用的是儿歌“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对小数”,这样孩子们学起来更形象轻松,孩子们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决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这样的实际问题。

比较:

本单元要求孩子能在一个情境中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

大小、多少的比较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基本上都没什么问题。

对于长短、高矮、轻重,部分生活经验比较少的孩子掌握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这学期的很多拓展题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出的,像长短、高矮一般都是多个物体放在格子里,孩子可以通过数格子来比较,轻重就是利用天平一个物体等于多个其它的物体,让孩子们判断谁最重谁最轻,或者一个梨等于两个苹果,一个梨等于4个桔子,问一个苹果等于几个桔子这种等量代换的题。

位置与顺序:

孩子们能体会到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上前后、上下、左右这几个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体会到前后、上下、左右的相对性。

分类:

分类是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最紧的一个单元,难点是要让孩子们体会到分类的标准不同,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认识图形:

让孩子们直观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感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一些特征,如果有孩子知道顶点、棱长、面,这当然很好,但我们不要求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也不要求孩子用完整的数学语言来描绘这些物体的特征。

 

认识钟表:

这学期我们认识整时和半时,对于几时半时针要在两个时刻的中间孩子们很难理解。

后面我们将继续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几时几分和经过几时的学习。

认识钟表对孩子们来说是这一册最难的,我们将在元旦后进行学习。

家长在家里可以利用这几周的周末时间陪着孩子利用硬纸板做一个钟面,钟面上要有时针和分针,并且有个大格子,孩子们经过自己动手参与做钟面的过程来分散认识钟表这个单元的难点。

分针在走时针也在走。

加与减和:

这两个单元是这一册的重点,加与减是学习1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加与减二是学习20以内不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

目前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里大多已初步学习过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计算,相比于其他课程似乎比较容易,但他们往往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们在教学中要把他们的知识不断地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按照新课标的规定,本册内容学完时,孩子们加减法的运算速度是每分钟能正确计算8题左右,部分家长提高对计算的要求,不能理解为什么孩子现在还要掰手指头,我们现在允许孩子掰手指头这是一个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计算的熟练需要一个过程。

家长们普遍认为计算速度与学生是否聪明、学习好坏,是不是数学天才有关系。

事实上一个学生在数学上是否有发展前途与计算速度的快慢没有必然的联系。

学生能够理解运算的意义,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需要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能够有道理地说清楚每一步计算的意思,等等。

所有这一切都比算快更重要。

同时不可否认学生运算技能的提高是需要练习、需要一定的计算量保证,但是这不意味着要一次完成、一步到位。

如果一个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技能需要做500道练习题的话,那么我们面临着几种选择:

让学生1天内就完成这500道题;让学生用20天的时间完成,每天做25道,让学生用100天的时间完成每天做5道题。

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答案,但是大家一定会认识到那种速战速决的的做法一定不是最好的做法,不仅对孩子技能的形成和巩固不利,更重要的是会伤害学生的“数学健康”

二、需要家长配合的:

1、数数的重要性。

数学就是从一个个基本的数入手,逐步地去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要想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就必须从认识数入手。

教会孩子顺着数,倒着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 10个10个数,熟练了之后还可以3个3个的数,找规律去数……引导孩子去寻找数的形成规律。

孩子们在掌握了数的规律之后,对于加法的学习就会容易接受;加法又是乘法的基础,我们在练习规律数数,在数时都是以依次加2、3、5等等的规律进行数数的,这样我们就无形中向学生渗透了有关2、3、5的乘法口诀。

数数还对于以后关于倍数的学习、分解质因数、最小公倍数等等知 识点的学习都有很深的联系。

如果我们从一年级就对学生进行规律数数的训练,对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一定会大有好处的。

 

2、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技巧。

现在大多数孩子接受并且掌握得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凑十法”:

如5+9将5分成1和4,再用1+9=10,4+10=14;孩子们熟练之后,他看到9就会想到1,看到8就会想到2等等,借助儿歌“1919好朋友,2828小手拉,3737真亲密,4646一起走,5555一双手”对孩子们的计算能力都有帮助。

计算的练习方式多样,可以制作卡片,供孩子独立练习,像我们学校是数学老师人手一叠算式卡片,上课时先练几道再上新课。

也可在做家务、和孩子上街散步等时间来个对口令。

或者可以采用书中的形式:

你能吃到这个苹果吗?

在孩子吃水果时告诉他这片水果隐藏着一道算式宝宝回答对了,孩子就可以“昂”一口吃掉它。

在孩子计算的过程中要留心孩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粗心还是计算方法存在问题。

要防止枯燥的题海练习,每天几十道,错了还要罚的做法会扼杀了孩子学数学的兴趣的。

3、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解决问题是小学生阶段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而且考试分值很重。

辅导起来也很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孩子年龄小了,逻辑思维的能力比较弱,不了解之间的前因后果。

如何辅导好这方面呢?

首先了解低年级解决问题主要的几种类型:

已知两部分求总和。

   ⑵、已知总和与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

⑶、求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这样的题型就是用大数减去小数。

⑷、会自己提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这部分的内容就是让孩子根据前面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每周的周末作业里面都有解决问题,现在孩子太小识字有限,图片的解决问题比较多,拿到一幅图家长可以先让孩子找数学信息再提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平时上课时都是这样做的,”用数学的眼睛去发现信息”然后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没有问题怎么列式?

我的班上开始就有这样的孩子,看到图能很快列出算式,但是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最后的结果表示什么?

他不能较清楚的表述出来。

我在上课时都是强调要先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再根据信息提问题。

孩子不会从图中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以后读到中高段对解决问题就会比较困难。

4、培养孩子读题能力。

平时我们在学校是这样训练的,让孩子们用手指指着,老师教一句学生读一句。

关键要孩子自己真正去读题,多读,读出声。

直到他真正理解为止。

要求题目必须读过两遍以后再做,读完两遍你问孩子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我们要完成什么问题,他能很快说出来说明他能看明白,再让孩子独立完成。

家长在家里辅导周末作业时,也可以这样做。

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要一次做完,中途最好不喝水、解便,读题只读一遍,培养好的倾听习惯。

检查作业,有错时只告诉孩子有错,让他自己去发现错在哪里。

举例:

5、学习数学多联系生活实际、多在生活中运用:

现在教材的编排更注重于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几乎每一个新内容里创设的情景都是和孩子生活密切相关的,我们在上完每一个知识点后都会设计这样的环节:

你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或者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个知识,运用过这个知识。

在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孩子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如:

物体有几个?

买东西时带了多少钱,花了多少,还剩多少?

红绿灯路口的倒计时……拼图、搭积木等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空间想像能力。

低段认识钟表、元角分的认识、购物等都需要孩子有相应的生活经验。

三、基于以上学习内容,提出几点建议:

1、独立思考和检查的习惯。

培养孩子从小就养成认真思考、沉着冷静的良好习惯,而不能形成一种人云亦云的惰性心理。

在平时的小练习,就有看了别人的把对的改错了,作业会做,不会做都看别人的,长期下去不动脑子,与小朋友的距离越来越大。

在课堂上,我们总是让学生“先自己动动脑筋,等会儿交流时听听别人的想法跟你是不是一样?

”“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比比谁的想法更有道理?

”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评价。

2、教育孩子学会自立。

部分学生记不好作业,作业经常性的不交或忘在家里,还有的连课本也忘记带回校!

请家长督促孩子收拾书包,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从小培养孩子不再丢三落四。

3、不要让孩子做未学到的内容的有关练习。

您可以看看本册数学书教授的内容,但不要提前去教孩子书上的知识,那样会让孩子在上课时觉得无事可做,易产生骄傲心理,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可以针对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对未有学到的知识跟孩子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使孩子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就可以了。

4、学生的作业书写还要继续抓。

每周的作业,一定要孩子按时、按质完成。

书写马虎的一定让孩子重写,因为低年级抓不好孩子的书写,高年级就更难纠正了。

我们都觉得部分孩子在学校的书写情况要比周末作业好很多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多与老师沟通,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老师如果有那些不足的地方希望您能提出宝贵的建议,继续支持我们,为了孩子让我们携手一起努力,相信你的孩子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