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eiving stability as a means to attitude certainty The role of implicit theories of attitudes.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107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erceiving stability as a means to attitude certainty The role of implicit theories of attitudes.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Perceiving stability as a means to attitude certainty The role of implicit theories of attitudes.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Perceiving stability as a means to attitude certainty The role of implicit theories of attitudes.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Perceiving stability as a means to attitude certainty The role of implicit theories of attitudes.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Perceiving stability as a means to attitude certainty The role of implicit theories of attitudes.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erceiving stability as a means to attitude certainty The role of implicit theories of attitudes.docx

《Perceiving stability as a means to attitude certainty The role of implicit theories of attitudes.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erceiving stability as a means to attitude certainty The role of implicit theories of attitudes.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erceiving stability as a means to attitude certainty The role of implicit theories of attitudes.docx

PerceivingstabilityasameanstoattitudecertaintyTheroleofimplicittheoriesofattitudes

感知稳定作为态度确定性的一种手段:

态度的内隐理论的作用

Perceivingstabilityasameanstoattitudecertainty:

Theroleofimplicittheoriesofattitudes

JohnV.Petrocelli,JoshuaJ.Clarkson,

ZakaryL.Tormala,KristinS.Hendrix

一、作者简介

JohnV.Petrocelli——2002-2007年在IndianaUniversity获得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为WakeForestUniversity的心理学助理教授。

他的主要研究包括实验的社会认知、判断和决策。

主要研究兴趣点:

①反事实思维;②态度强度及说服;③元认知;④基于群体的情绪研究。

本文作者发表的文章很多,近两年的主要有:

2011年,他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通报上发表《LearninginhibitionintheMontyHallProblem:

Theroleofdysfunctionalcounterfactualprescriptions》;同年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Counterfactualpotency》。

2010年,在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本文;同年在人格研究杂志上发表了《Shapingbehaviorthroughmalleableself-perceptions:

AtestoftheForced-AgreementScalingEffect》等等。

JoshuaJ.Clarkson——在IndianaUniversity获得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为UniversityofFlorida市场营销部博士后研究员。

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广泛的人类行为背后的社会和元认知过程,及他的研究对研究态度/态度改变,态度强度/结构,自我调节,知识获取领域做出了具体的贡献。

他的作品曾在各种刊物,包括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公报,及市场营销研究杂志。

ZakaryL.Tormala——2003年在OhioStateUniversity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2003-2007年为StanfordUniversity的副教授,2011年至今为StanfordUniversity教授。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态度,说服及社会影响。

在一般的水平上,他对这些课题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开放和封闭态度,信仰及要改变的行为的因素及过程。

在探索这些问题时,他试图同时推进基本的心理学理论和揭示新的及重要的现象——和潜在的强大战略——有关预测和影响社会和消费者的行为。

Zakary著作颇多,近两年的主要有:

2011年,他发表在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Aself-validationperspectiveonthemerethoughteffect》;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通报的《Cognitiveandaffectivematchingeffectsinpersuasion:

Anamplificationperspective》及《Doesfastorslowevaluationfostergreatercertainty?

》;发表在市场营销研究杂志《Fromrumorstofacts,andfactstorumors:

Theroleofcertaintydecayinconsumercommunications》;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Counterfactualpotency》。

2010年,发表在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的《Tellmemore:

Theeffectsofexpressedinterestonreceptivenessduringdialogue》等等。

KristinS.Hendrix——在IndianaUniversity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为IndianaUniversity的助理教练,并且是MMAC的研究项目协调员,参与组织MMAC的研究项目,并协助团队的研究项目。

她的主要兴趣点是消费者心理学,公共健康政策,源变量态度和劝道,自我保护行为,自我调节,健康相关行为,内隐理论和态度,及社会认知。

她发表的主要作品:

2009年,在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Stressedoutoverpossiblefailure:

Theeffectsofinducedself-regulatoryfocusonself-handicapping》。

2008年,在人格研究杂志上发表《TheWorkerscale:

Developingameasuretoexplaingenderdifferencesinbehavioralself-handicapping》

二、期刊:

JournalofExperimentalSocialPsychology,46(2010)1874–883

三、摘要:

本研究介绍了态度稳定的内隐理论的概念。

通过3个研究,得出在态度稳定的奠定理论下,个人在自然情况及特定情况下在变化。

进一步来说,这些一般的理论被证明在他们的特定态度中,通过形成态度稳定的看法来影响人们的确定性。

通过影响态度的确定性,态度稳定性的内隐理论同样也影响着当人们承诺与未来态度相关的行为时对他们的态度的依赖程度。

而且,在一个有说服力的攻击曝光后,证实内隐理论与态度稳定性的特定情况下的看法相交互以决定态度的确定性。

整体来看,这些发现表明态度稳定性的内隐理论对人们态度的确定性、随后的行为意图及对具有说服力信息的抵制有重要影响。

有关这些理论对于其它态度的现象的潜在影响的未来发展方向也进行了讨论。

四、研究回顾:

4.1以往相关理论研究

确定性研究有很多有关态度的思想和行动的重要后果(Grossetal.,1995;Tormala&Rucker,2007),以往的理论研究主要内容见下图:

 

(Fazio&Zanna,(Bassili,(Petrocellietal.,(Clarkson,Tormala,

1978;Tormala,1996)2007;Tormala&DeSensi,&

Clarkson,&Petty,Petty,2002;Wu&Wheeler,2009)

2006)Shaffer,1987)

通过以上的观点我们可以总结出以往的理论研究的结论是:

态度的确定性→态度的稳定性(e.g.,Bassili,1996;Petty,Haugtvedt,&Smith,1995)

4.2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在态度和说服方面的元认知因素探索的近期工作(seePetty,Briñol,Tormala,&Wegener,2007)地基础上探索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个人态度感知稳定性能否影响态度的确定性。

本文认为感知稳定可以作为确定性态度的一个前提。

确定的态度稳定性促进可感知的态度正确性及清晰度(它们促进了总体的确定性)(Petrocellietal.,2007)。

影响人的态度感知稳定性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我们现在的研究只关注一种可能的前因:

隐含的态度稳定性理论。

这一观点可以得到人的性状稳定的内隐理论(Dweck,1999)的支持。

许多研究证明一些人支持奠定理论(性状本质上是定的)VS另一些人支持奠定理论(性状本质上是可塑的)(Dweck,1996;Dweck&Elliott,1983)。

我们的研究就是探索人们对一般的认知态度是固定还是可塑是否有变化的可能性。

4.3本文的研究意义

以往的研究缺乏新的信息或者证据支持态度是有效的,即缺乏证据支持随着时间的推移纯粹的态度稳定性的感知可以促进态度的确定性这一论断。

如果这一结论得到支持,那么这一发现将会扩展在几个重要研究领域的现在的理解。

此外,这将促使越来越多的研究领域跨出重要的一步,这些研究领域在确定个体差异预测时收效甚微。

同样地,预测结果将有助于使有关内隐理论的工作延伸到态度领域。

该研究还将突出稳定性与可塑性的内隐理论作为重要的理解态度形成,维护和改变的理论。

4.4本文的研究思路

通过阅读文献将本文的研究思路总结如下:

 

五、研究模型

本文共有三个研究模型,study1,study2及study3。

study1

研究1的目的在上图我们已经给出,为解决这些问题,作者询问了大学生关于个人相关问题(校园公交系统)的态度,对于这个问题他们的可感知的态度稳定,及他们的态度确定性。

随后,参与者完成了他们对于态度稳定性的一般内隐理论的测量。

作者预测,赞成一般态度稳定性(与不稳定)理论的个人会在他们对于特定问题的态度上产生更强的感知稳定,这反过来也会产生更强的态度确定性。

Study2

态度的内隐理论可以影响态度的确定性的假设取决于人们有关态度一般性理论的信念形成特定的态度稳定性(它转而影响了确定性)的知觉的假设。

我们在研究2中通过实验的方式控制参与者的内隐理论以测试这种可能性。

我们假设倾向于赞成态度稳定性(与延展性)内隐理论的个人会对给定话题的特定态度感知更加稳定,因而,会反映更强的确定性。

因而,我们希望感知的态度稳定来调节这种效果。

我们同样假定通过人们的ITAS的确定性引起的差异对行为意图有重要影响。

尤其是,以前的研究(e.g.,Tormala&Petty,2002)已经证明态度的确定性可以增强态度及行为意图的联系。

这样,在研究2中,我们评估了参与者进行特定态度相关的行为的意图并且检查了态度——意图一致性在ITAS条件下是否不同。

如果我们的控制如所期望的那样影响态度的确定性,那么我们进一步预测更强的态度——意图一致性,当参与者被诱导赞同一个稳定的一般理论(i.e.,highITAS)而不是延展性时(i.e.,lowITAS)。

如果得到了,这种效果会得出相信稳定(不稳定)态度通常使人们更(不)确定他们持有的特定态度,并且增加(减少)在随后的行为决定的这种态度的影响。

Study3

本文提出,当人们在某种情况下的稳定性知觉违反或者不匹配一般理论时,他们会视这种违反为意外的,这将引起注意并且可能提高导致态度确定性调节的元认知反思过程。

可感知的情境的稳定性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当个人持有态度可塑性的内隐理论时;然而,可感知的情境延展性应当引起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当个人持有态度稳定性的内隐理论时。

基于这种逻辑,我们假设人们会更多地思考他们的可感知的稳定性并且在给定的情况下变化,并且对他们的态度确定性形成相应的推论,当这些情境感知不同于他们一般的理论时,因而,当人们赞成可塑性一般理论时,对确定性的感知情境稳定性的积极效果很有可能出现,然而,对确定性的感知情境不稳定性的效果很有可能出现当人们赞成稳定性一般理论时。

相反地,当人们持态度是固定的一般理论时,一个不同的模型就会出现。

我们会在论点强度,感知的情境态度稳定性及对于态度确定性的稳定的一般理论中发现一个三方交互模型。

我们通过向参与者提供一个强或者弱的说服性消息(促进反向态度问题)证实我们的预测并且测量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感知的态度稳定性及他们的一般稳定性理论。

六、研究方法

study1

参与者和程序

73名IndianaUniversity(IU)本科生参加了部分课程学分。

参与者会被告知我们对他们对一项重要的校园问题的反应感兴趣,然后向他们提出校园公交系统的问题,并且要求他们通过用从1(反对)到9(赞成)的数字汇报他们的态度。

然后,我们要求参与者汇报在单个项目上的态度确定性(adaptedfromFazio&Zanna,1978):

你对IU大学公交系统的态度的确定程度是怎样的?

回应者将在1(完全不确定)到9(非常确定)中进行选择。

随即,我们通过要求参与者对他们自从进入该大学之后对于校园公交系统的一直以来的态度打分进而评估感知的态度稳定性。

参与者将在基于完全不一致

(1)及非常一致(9)的九点规模上做出回应。

Study2

参与者和程序

48位WakeForestUniversity的本科生为课程学分回报参与。

参与的性质和研究1类似。

该实验被作为学生意见的研究。

参与者会被告知,他们会被问到很多关于一般及几个特定问题的态度的问题。

参与者随后被随机分配到两个ITAS中的任意一个。

在这种控制之后,参与者汇报他们的态度,感知的稳定性及关于一个大学问题的态度确定性——可选标准化测试结果的报告。

参与者还被要求表明他们关于这个问题的行为意图,在这之后对他们进行了介绍及感谢。

Study2主要对6个变量进行了研究及控制

1ITASmanipulation(ITAS控制)

2Manipulationcheck(操作检查)

3Attitude(态度)

4Perceivedattitudestability(可感知的态度稳定性)

5Attitudecertainty(态度确定性)

6Behavioralintention(行为意图)

下面对这六个变量的控制进行具体分析。

ITASmanipulation(ITAS控制)

随机分配强调态度的内在稳定性

参与者

随机分配强调态度的内在不稳定性

1两种情况下,参与者要

回答调查关于一般态度稳定

性的知觉的8个项目。

2参与者均使用从1(有些

同意)至6(完全同意)的

数字对这些项目做出回答

Manipulationcheck(操作检查)

为了评估ITAS控制的功效,参与者完成两个项目,这两个项目在内容和措辞不偏不倚的控制之后:

“你会说态度是倾向于稳定或者不稳定的事情吗?

”及“你会说态度是容易或者很难改变的事情吗?

”回答,假如在1(非常不稳定/非常简单)至9(非常稳定/非常困难)的范围内变化,结果是平均的(r=.60,p<.001)。

较高的值反映较强的ITAS。

Attitude(态度)

然后将介绍给参与者标可选的准化测试结果报告的问题作为一个招生政策——在该研究进行时在参与者的学校的有争议的话题。

像在Study1中,用一个单一的九点语义差别来评估态度。

Perceivedattitudestability(可感知的态度稳定性)

在态度措施之后,参与者在四个项目上汇报他们的态度的稳定性,采用九点响应规模(1代表确定变化,9代表确定保持不变)。

并且对这些项目平均(α=.90)

Attitudecertainty(态度确定性)

然后参与者要在三个项目上汇报他们的态度确定性。

参与者使用九点规模法(1代表一点也不确定,9代表非常确定)回答每一项目。

并且对这些回答进行平均(α=.92)

Behavioralintention(行为意图)

最后参与者将被问到他们是否愿意支持促进可选标准化测试结果汇报的新政策的校园团体。

回答者使用九点规模进行回答(1代表一点也不,9代表非常)。

Study3

参与者和设计

128个IU的本科生参与了课程学分。

参与者被任意分配接收强或者弱的说服性消息。

他们也汇报他们对于该信息的可感知的态度变化并且完成ITASscale。

方法

这个实验是作为对学生对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的反应的研究而引入。

参与的本质和Studies1and2类似。

参与者被引导相信他们的学校最近开始实施高级综合考试作为毕业的要求。

参与者被告知为了毕业所有的学生都要通过这个考试,并且失败意味着在被授予学位前补习课程。

在这个介绍之后,向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有说服力的包括赞成政策中的几个参数的呼吁。

根据情况的不同,参数的强度也不同。

在这个信息之后,参与者对包括针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态度确定性,及可感知的态度稳定性做出回应。

最后,参与者在完成ITASscale前完成一个十分钟的个性项目填充任务。

Argumentstrength(论点有效性)

参与者被随机分配接收强或者弱的综合考试参数。

在强的参数情况下,参与者收到为实施这个政策的一系列的令人信服的理由(例如,综合考试增加了在另一个学校的GPAS)。

在弱的参数情况下,参与者接收到为实施这个政策的不那么令人信服的理由(例如,实施综合考试将会帮助该大学进入一个全国性的趋势)。

Study3主要对4个变量进行了研究及控制.

1Attitudes(态度)

2Attitudecertainty(态度确定性)

3Situationalperceptionofstability(情境稳定性的感知)

4Implicittheoryofattitudestability(态度稳定的内隐理论)

下面对这四个变量的控制进行具体分析:

Attitudes(态度)

在接收信息之后,参与者汇报他们对于综合考试政策在单个规模上的态度(1代表反对,9代表支持)。

Attitudecertainty(态度确定性)

在汇报态度之后,参与者完成态度确定性测量,汇报他们对于高级综合考试的态度的信息,在从1(一点也不自信)到9(非常自信)的规模上。

Situationalperceptionofstability(情境稳定性的感知)

接着,要求参与者在接收到说服性的信息后汇报他们的态度的稳定性。

特别地,参与者被问到:

“在赞成高级综合考试的提议上,你在何种程度上被说服?

”答案在单个维度上收集(1代表一点也不,9代表非常)。

这个反向打分的项目已经在以往的实验中使用过以用来在接收说服信息之后评估人们的态度变化的感知程度。

Implicittheoryofattitudestability(态度稳定的内隐理论)

最后,参与者完成同Study1一样的填充任务及ITASscale(α=.87)。

七、研究结果

study1

ITAS与参与者对公交系统的态度不一致。

为测定感知稳定在ITAS与态度确定性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本文采用一系列的回归分析。

当ITAS与态度确定性进入一个同时回归模型,该模型预测态度的确定性感知稳定性作为一个显著预测量,而ITAS则不作为显著预测量。

得出的结果与在一般的态度稳定性理论理论中,个人是自然变化的一致,并且这些变量对态度的确定性有重要的意义

study2

Manipulationcheck

thehighITAScondition

thelowITAScondition

F(1,46)=5.60,p<.05

Manipulationcheck

M=6.72,SD=1.55

M=5.71,SD=1.37)

可见高ITAS情况比低ITAS情况的态度更稳定,更难改变

Attitudes,perceivedattitudestability,andattitudecertainty

ThehighITAScondition

thelowITAScondition

Attitudes

M=6.08,SD=2.75

M=6.87,SD=2.18

F(1,46)=1.19

perceivedattitudestability

M=7.58,SD=1.75

M=6.48,SD=1.98

F(1,46)=4.22,

P<.05

attitudecertainty

M=7.76,SD=1.53

M=6.65,SD=1.89

F(1,46)=6.01,p<.05

态度在高低ITAS情况下无差异;可感知的态度稳定性及态度确定性在高ITAS情况下比在低ITAS情况下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及确定性。

Mediation(调节)

ITAS控制所起作用并不显著。

从ITAS到通过可感知的稳定性到确定性的间接结果很显著。

Behavioralintention(行为意图)

我们对于行为意图数据的分析在高低两种ITAS情况下并没有区别。

然而,我们的假设关注的是差分的态度——意图一致性。

再次的,我们希望高的ITAS情况比低的ITAS情况有更强调的一致性。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分层回归分析模型,该模型将态度(连续的,中心平均的)及ITAS情况(虚拟编码:

0=低,1=高)作为行为意图的预测。

这一分析揭示了态度的重大影响,β=.39,t(45)=2.61,p<.02;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有利的意图相联系。

Attitudes在高低两种ITAS情况下没有差异

Study2为ITAS可以有一个态度明确的因果关系的影响提供了证据,并且因此证明了态度——行为的一致性。

study3

我们把态度及态度确定性数据提交至使用论点有效性的层级回归分析(虚拟编码:

0=弱,1=强),感知的稳定性(连续的,中心平均的),及ITAS(连续的,中心平均的)作为预测变量。

Attitudes(态度)

态度数据揭示了对于综合考试,作为他们自己的态度改变增加的知觉,参与者更多的反应了赞成的态度,β=−.63,t(123)=−8.40,p<.001。

其它的结果并不明显。

由于这个主要的结果,我们在随后的分析中把参与者的态度作为控制。

Attitudecertainty(态度确定性)

情境态度稳定性感知与确定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

八、结论

Study1强调了人们在他们的一般态度稳定性理论中不同,并且这些理论——对于具体问题的态度稳定性知觉不同——影响了态度的确定性。

Study2是通过将ITAS控制为高而不是低的时候显示出不断增加的态度确定性进而进一步推进了这些结果。

Study3本文探索了一般态度稳定性理论及感知情境稳定性理论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当人们为了回答一个说服性的信息,而感知态度稳定或者态度变化的时候,这种知觉就是值得注意的当它违背内隐理论时。

我们认为这种背离或者不一致值得注意并且促使人们反思他们的态度并且因此调节他们的态度确定性

本文的研究探索了作为态度确定性源泉的感知的态度稳定性。

本文发现个人在他们认为态度在本质上是稳定的程度上存在差异,这些信念可以被控制,并且这些信念影响态度的确定性。

因而,我们已经确定了可以认为既是个人的差异又是环境的变量的新的确定性因素。

我们相信,态度内隐理论的考虑——及更广意义上的可感知态度稳定性——可以对既是前提又是确定性后果的稳定性角色提供新的视角。

我们希望其他的研究者在他们未来的工作中会进一步考虑这些问题以帮助扩大我们对于在态度领域的一般变化及稳定理论角色的理解。

我们也希望本研究会燃起确定可以帮助预测态度确定性,或者更广的强度及特定的态度问题上一般个人差异变量。

 

九、局限

本文的研究对于注意机制并没有获得直接的证据。

未来的研究应该注意这种潜在的差异。

它可能是在解释不同的结果范式之间的实质性分歧。

人们处理关于自己的信息及对处理别人的信息存在不一致,以后的研究要考虑到这一点。

研究的范围较窄,只研究了校园问题,并不具有代表性。

研究的参与者只有学生,且学生数目较少,所以限制了本文研究结果的可用范围,因而得出的结果也可能不具有普遍性意义。

十、国内相关研究

通过文献查找可以得出,国内学者对于内隐理论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内隐理论的研究综述;2)内隐态度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3)内隐理论在具体问题上的应用。

搜索发现国内对于内隐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04年及2005年,所以最新的综述及实验研究很缺乏,加之以前的研究由于新的理论的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