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695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雅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雅安市2018-2019学年(上期)期末检测高中二年级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编号。

3.回答第Ⅱ卷试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内。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说:

“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说:

“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

A.墨家的兼爱思想

B.法家的法治思想

C.儒家的仁政思想

D.道家的无为思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墨子的“兼爱”思想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爱有差等”的观点,积极倡导“爱无等差”是一种博爱思想,受到当时儒家和法家的攻击,所以答案选A,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点评:

解答此类题型的一般思路是,先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在大体明白材料的主要涵义的情形之下,在联系诸子百家的主要主张进行仔细对照比较即可快速找出答案。

在诸子百家中儒家主张仁爱,忠孝和积极入世,道家则主张顺从自然,无为而治,法家强调依照严刑峻法来约束人的行为,墨家则反对不义的战争和强调无差别的爱护别人。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墨家思想

2.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

这种变化表明编者

A.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

B.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

C.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

D.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

【答案】C

【解析】

【详解】《国语》记载了各国公卿之“语”,侧重公卿的言论,《战国策》主要记载游士之“策”,主要是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由于士阶层的崛起,侧重点由公卿转向游士,体现了社会权力由贵族向士阶层转移,即社会权势的变动,故C正确;《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史书体例的创新,《战国策》仍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已经不能算是创新了,故A错误;两本书不是法家思想家著作,不能体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故B错误;两本书主要记载的是言语而不是各国历史风貌,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强调由公卿之“语”到游士之“策”的变化,是由于士阶层的崛起,记载对象由公卿到士的变化。

3.下表是与汉代海昏侯刘贺有关的历史材料。

据此可知

A.刘贺昏庸无道不重礼制

B.当时皇室重视儒学教育

C.汉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

D.刘贺以皇帝的身份下葬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汉书·武五子传》记载刘贺“终不见仁义……失皇帝礼仪,乱汉制度”,从《汉书·儒林传》和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中也可以看出汉室对儒家思想的重视。

结合所学,刘贺是汉武帝刘彻之孙,此时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当时的皇室重视儒学教育,B选项正确。

A选项未全面反映材料内容,只有《汉书·武五子传》与之符合,排除。

材料不涉及汉代“四书”与“五经”地位的比较,C选项排除。

从表格中只能看出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中出土的竹简,无法看出刘贺的下葬身份。

且结合所学可知,刘贺于元康三年(前63年)被废为海昏侯,他的陵墓属于西汉列侯墓园,D选项排除。

4.儒教、佛教、道教从相互攻伐到相互吸取,由三教鼎立到三教合流,从而产生了宋元时期十分精致的官方哲学。

这种官方哲学

A.属于主观唯心论意识

B.强调个性和个体的发展

C.强调行先知后的观念

D.以孔孟学说为理论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流”“宋元时期”“官方哲学”可以分析出,题干中“官方哲学”是指理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是以儒家纲常伦理为核心内容,以精巧的哲学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佛老思想而建立起来的学说,D选项正确。

理学的代表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A选项错误。

理学反对个性和个体发展,B选项错误。

在知行关系上,朱熹说要“先知后行”,王阳明则要求人们“知行合一”“致良知”,C选项错误。

【点睛】理学又名为道学,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  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末期 被采纳为官方哲学。

5.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

宋以后,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

这反映出

A.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B.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

C.社会的价值观念趋于一致

D.民族融合推动了民间信仰变革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当时宋金对抗的时代要求,统治者借助民间信仰,融合了理学对人格的塑造,使关羽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A选项正确。

小说的繁荣在明清时期,与材料宋金时期不符,B选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社会的价值观念趋于一致,C选项错误。

“宋朝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是官方行为,D选项排除。

6.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

王阳明的这一主张

A.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

B.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

C.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

D.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可知,王阳明该主张具有叛逆性,其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即每个人都可以发明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因此也体现了平等,A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体现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B选项排除。

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不符合史实,理学自南宋以后,一直占主导地位,压抑了人性,C选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心学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选项错误。

【点睛】心学强调的是人的一种主观力量,虽然心学也为统治阶级服务,但是心学强调人的主观力量,对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7.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

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B.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C.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D.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可知,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对《夏小正》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故B正确;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并非没有价值,A错误;C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夏小正》研究角度不同产生认识差异,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根据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8.明朝中后期,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文学领域的这种现象表明了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B.社会价值观重新整合

C.文学作品创作贴近生活

D.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答案】C

【解析】

【详解】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为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文学作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塑造为普通人接受的市民阶层的形象,说明文学作品的创作贴近生活。

故答案为C项。

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

【点睛】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新景象,社会生活日趋丰富,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层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传统严谨的文学形式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小说在语言的使用、完整表达及故事性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来满足市民阶层的这些愿望。

明清时期,为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9.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以便稽览”。

这表明魏源

A.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

B.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

C.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D.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依据

【答案】C

【解析】

材料“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反映出魏源一些观念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观念,主张向西方学习,故C项正确;A项是洋务派的观点,排除;B项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排除;D项是维新派的观点,排除。

点睛:

材料“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是解题的关键。

10.1868年,针对倭仁等人抨击学习西法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以“西学中源”回应,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

奕的这一认识

A.固化了中学的正统地位

B.强调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

C.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

D.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

【答案】D

【解析】

固化是指形成了一种固定的不变的看法。

结合材料,奕䜣强调的是要主动求变,承认西学的先进,但同时要以中学为本,即“中体西用”思想,故A、B项错误。

西学东渐早在鸦片战争时期,甚至更早的西方来华传教士中就已经开始了。

例如魏源、林则徐,都是较早对西方进行主动研究的,故C项错误。

奕䜣的这一认识一方面使近代中国人更加愿意接受西学,但另一方面,这一认识是“中体西用”思想的表现,即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无视其社会制度,这在某种意义上又阻碍了西学的传播,因此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故D项正确。

11.“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

“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

B.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

C.将维新思想付诸了实践

D.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这在当时相对封建政治而言明显具有反叛精神,故选B项,其余三项与康有为的思想不符。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2.下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的西学译著表。

表反映了

A.政治运动推动知识分子转型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C.西学传播的片面性和被动性

D.国人对西方文明的了解加深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表格内容可以看出,20世纪初中国学者自己翻译的著作数量相比之前急剧增多,所占比例也不断增加,这是因为更多的中国人掌握了西方语言,说明国人对西方文明的了解加深,D选项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体现出政治运动与知识分子转型之间的关系,A选项排除。

图表没有包含马克思主义的书目,没有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选项排除。

图表反映的是中国人学习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