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压轴题之 溶解度曲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943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 溶解度曲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 溶解度曲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 溶解度曲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 溶解度曲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 溶解度曲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 溶解度曲线.docx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 溶解度曲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压轴题之 溶解度曲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 溶解度曲线.docx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

一、单选题

1.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A中混有少量B,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C.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

3

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2.X、Y两种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溶解度比Y的溶解度大

B.t2℃时,X溶液的浓度比Y溶液的浓度大

C.将X、Y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种溶液的浓度相同

D.将t1℃时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X溶液的浓度增大

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下列根据曲线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M点表示t1℃时,物质甲与物质乙的溶解能力相同

B.N点表示t2℃时,形成物质乙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在t2℃时,10克甲溶于10克水,溶液质量是12.5克

D.在t2℃时,配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高是20﹪

4.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将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

D.从含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B,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落溶解度曲线,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B.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c>b>a

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析出晶体最多的物质是a

6.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60℃时,a、b的溶解度相等,此时由a、b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B.80℃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0℃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在37℃时,将30g的a物质投入5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将80℃的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60℃得到的晶体质量相等

7.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4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60℃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10g水,析出甲的晶体质量比析出乙的晶体质量大

C.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D.60℃时,将3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是3:

5

8.某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将80g该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加热充分溶解,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分析正确的是()

A.4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30克/100克水

B.M、N、P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依次增大

C.把溶液从P点降温到N点一定析出晶体

D.M、N、P点溶液中,只有M点溶液一定饱和

9.KNO3的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B.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为11:

21

C.20℃时,10g水中加入5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g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降温至20℃,没有晶体析出

10.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

C.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2℃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1℃时,将等质量A、C不饱和溶液分别用添加溶质的方法形成饱和溶液,所加的溶质质量相等

二、非选择题

11.已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在阴影区域部分,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_____(选填“A、B、C”)。

(2)若饱和A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提纯A的方法为_____结晶,过滤。

(3)P点表示的含义为_____。

(4)在t1℃下,B 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_。

(5)向试管中滴入2mL水后,若X中有固体析出,则X为_____(选填“A B C”)。

1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回答:

(1)0℃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

(2)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

(3)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4)t2℃时,等质量的a和b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_____(填“a=b”或“a>b”或“a<b”)

(5)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填选项序号)。

Ac>a=bBa=b>cCa>b>cDb>a>c

13.用所学知识回答。

(1)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

(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此图回答问题:

①t2℃时,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用“=”“>”“<”符号连接)。

②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_____的方法。

③若c为氢氧化钙,在室温时,向c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室温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14.溶液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依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资料:

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部分数据已做取整数处理)如下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21

32

46

64

86

110

138

(1)农业上,硝酸钾用作水溶性肥料,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

(2)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100g水,在40℃时,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10g、86g、64g、32g硝酸钾,充分溶解,如图所示。

①_____(填字母序号)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使B烧杯的溶液升温至50℃时,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③采用一种方法使A中的固体恰好溶解。

对于最终四个烧杯中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剂质量可能相等B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C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有相等的D烧杯A中的溶液质量分数可能最大

15.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表是NH4Cl和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

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30

50

60

溶解度/g

NH4Cl

33.3

41.4

50.4

55.2

KNO3

20.9

45.8

85.5

110

(1)从上表可知,50℃时,NH4Cl的溶解度为_____g;

(2)NH4Cl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3)60℃时,含有100g水的NH4Cl不饱和溶液,降温到10℃时结晶析出10gNH4Cl晶体,则60℃时,该NH4Cl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16.如图是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1)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时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__。

(2)20℃时,分别向50g水中加入15g氯化钠和碳酸钠,充分溶解后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

(3)将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钠中混有少量的氯化讷,可以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得到碳酸钠晶体

17.试管a、b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甲和乙,再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不含结晶水)。

①t1℃时,甲的溶解度_____乙的溶解度(用“>”“<”“=”填空)。

②p点的含义是_____。

③图2,a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填“甲”或“乙”);

④t3℃时,若将2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质量为_____。

⑤关于图2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t1℃时a和b中溶剂质量相等

Bt2℃时a和b均为不饱和溶液

Ct3℃时a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中溶质质量分数

Dt3℃时若使a和b均恰好饱和,a中加入对应溶质质量大于b中加入对应溶质质量

1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

(1)t3℃时,将60g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2)图中P点所表示的B物质的溶液为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将t1℃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任写一种)。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忽略水的蒸发),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19.如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将25g氯化钠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Cl_____溶液(填“不饱和”或“饱和”或“不能确定”).

(2)将t2℃时饱和的KNO3溶液100g恒温蒸发10g水,可析出KNO3的质量为_____g,剩下的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3)现有t2℃时KNO3溶液中含少量NaCl,若要得到较纯净的KNO3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_____.

(4)你从图中还可获得什么信息(写出一条即可):

_____.

20.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1)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g;

(2)烧杯①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

(3)物质M是_____.

溶解度曲线

一、单选题

1.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A中混有少量B,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C.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

3

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答案】C

【解析】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能确定,故A错误;B、A、B的溶解度都温度的降低而降低,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B错误;C、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50g水中最多溶解25g的A,所以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

75g=1:

3,故C正确;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B的溶解度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A、B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

,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所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故D错误。

故选C。

2.X、Y两种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溶解度比Y的溶解度大

B.t2℃时,X溶液的浓度比Y溶液的浓度大

C.将X、Y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种溶液的浓度相同

D.将t1℃时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X溶液的浓度增大

【答案】C

【解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t2℃时,X、Y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浓度的大小无法确定,故B错误;C、X、Y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将X、Y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种溶液都有溶液析出,仍为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

,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种溶液的浓度相同,故C正确;D、X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t1℃时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中溶质和溶剂都是没有改变,X溶液的浓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下列根据曲线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M点表示t1℃时,物质甲与物质乙的溶解能力相同

B.N点表示t2℃时,形成物质乙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在t2℃时,10克甲溶于10克水,溶液质量是12.5克

D.在t2℃时,配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高是20﹪

【答案】B

【解析】A、M点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M点表示t1℃时,物质甲与物质乙的溶解能力相同,故A正确;B、N点在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上方,所以表示t2℃时,形成物质乙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C、在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10克甲溶于10克水,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2.5克,故C正确;D、在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20%,所以配得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高为20%,故D正确。

故选B。

4.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将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

D.从含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B,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答案】C

【解析】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不符合题意;B、将 t2℃的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所以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C、t2℃时,A、B两种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符合题意;

D、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从含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 B,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落溶解度曲线,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B.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c>b>a

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析出晶体最多的物质是a

【答案】D

【解析】A、t2℃时,a、c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所以t2℃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选项正确;B、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选项正确;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选项正确;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由于不知道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析出晶体最多的物质是哪种,选项错误,故选D。

6.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60℃时,a、b的溶解度相等,此时由a、b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B.80℃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0℃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在37℃时,将30g的a物质投入5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将80℃的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60℃得到的晶体质量相等

【答案】C

【解析】A、60℃时,a、b的溶解度相等,此时由a、b所配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若不是饱和溶液不能确定,故不符合题意;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80℃时饱和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0℃时饱和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是饱和溶液无法判断,故不符合题意;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37℃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将30g的a物质投入50g水中,只能溶解15g,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符合题意;D、由于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不同,将80℃的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60℃得到的晶体质量不相等,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7.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4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60℃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10g水,析出甲的晶体质量比析出乙的晶体质量大

C.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D.60℃时,将3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是3:

5

【答案】C

【解析】A.4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4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里分数相等,此选项正确;B.60℃时,由于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60℃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10g水,则析出甲的晶体质量比析出乙的晶体质量大,此选项正确;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小,此选项错误;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甲,所以将30g甲物质放入50g水屮,甲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是3:

5,此选项正确。

故选C。

8.某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将80g该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加热充分溶解,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分析正确的是()

A.4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30克/100克水

B.M、N、P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依次增大

C.把溶液从P点降温到N点一定析出晶体

D.M、N、P点溶液中,只有M点溶液一定饱和

【答案】D

【解析】A.4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60克/100克水,故A错误;B.M点溶质质量为100g-50g=50g、N、P点溶质都为80g,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N=P>M;故B错误;C.把溶液从P点降温到N点溶液质量不变,没有析出晶体,故C错误;D.M、N、P点溶液中,只有M点有固体剩余,故溶液一定饱和,D正确;故选D。

9.KNO3的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B.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为11:

21

C.20℃时,10g水中加入5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g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降温至20℃,没有晶体析出

【答案】D

【解析】A、从表格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因此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为110g,对应的溶剂就是100,则溶液为210g,因此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00g:

210g=11:

21,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因此10g水中加入5g硝酸钾充分溶解只能溶解3.16g,再加入5g水,可以继续溶解1.58g的硝酸钾,形成的溶液仍然是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

,因此20℃时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因此会有晶体的析出,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0.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

C.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2℃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1℃时,将等质量A、C不饱和溶液分别用添加溶质的方法形成饱和溶液,所加的溶质质量相等

【答案】D

【解析】A、t1℃时,由图像知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正确;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的是A,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正确;C、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2℃时C得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D、不知A、C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无法判断添加溶质的质量,故描述错误;故选:

D。

二、非选择题

11.已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在阴影区域部分,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_____(选填“A、B、C”)。

(2)若饱和A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提纯A的方法为_____结晶,过滤。

(3)P点表示的含义为_____。

(4)在t1℃下,B 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_。

(5)向试管中滴入2mL水后,若X中有固体析出,则X为_____(选填“A B C”)。

【答案】B降温t1℃时B,C物质溶解度相同B>CC

【解析】

(1)溶解度曲线上及上方的点表示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不饱和溶液,图中阴影区域部分在曲线B的下方,故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B;

(2)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若饱和A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提纯A的方法为降温结晶;(3)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P点表示的含义为t1℃时B,C物质溶解度相同;(4)在t1℃时,B、C的溶解度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至t2℃,C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分数减小,B溶解度增大,溶液质量分数不变,故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C;(5)氧化钙和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C会有晶体析出,故选C。

1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回答:

(1)0℃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

(2)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

(3)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4)t2℃时,等质量的a和b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_____(填“a=b”或“a>b”或“a<b”)

(5)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填选项序号)。

Ac>a=bBa=b>cCa>b>cDb>a>c

【答案】c ;c ;75a<bD

【解析】

(1)0℃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c;

(2)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有晶体析出的是c,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