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914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写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写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写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写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字.docx

《写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字.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字.docx

写字

《写字•毛笔字》

教材介绍与教学参考资料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于志强

 

《写字·毛笔字》说明

《写字·毛笔》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及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编写的,旨在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训练,掌握毛笔书写的基本功,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各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激发学生对汉字、书法的兴趣,使学生“爱写字,写好字”,受到中华传统书法艺术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写字(三年级上)·毛笔字》编写说明

本册教材供三年级上学期使用。

为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特作如下说明。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和描红的练字方法;

2.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了解写字用具的初步知识,爱护写字用具;

3.初步掌握正确的用笔方法;

4.学习横(长横、短横),竖(垂露竖、悬针竖),点(右点、左点),撇(平撇、斜撇、短撇、竖撇),捺(斜捺、平捺),提(斜提、平提、竖提),折(横折、竖折、撇折、撇点、横撇、竖弯),钩(竖钩、弯钩、卧钩、斜钩、竖弯钩、横折钩)”八种基本笔画的写法;

5.了解有关写字、毛笔书法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毛笔书写的兴趣;

6.初步培养学生感知毛笔书法美的能力。

二、教材编排及特点

本册教材主要安排了五方面的内容:

读一读,写字小百科,课堂练习

(一)、

(二),评一评,作品欣赏。

此外,在封二安排了一幅写字姿势图,封三安排了书法家的故事。

1.读一读。

每课学习书写四种笔画。

为了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各种笔画的写法,每种笔画都画出了外形轮廓和对每种笔画起笔、行笔、收笔的全过程配以简明扼要的运笔方法提示、说明。

2.写字小百科。

每课安排一则,内容涉及字体知识、写字知识、古代书法家练字故事、文房四宝介绍等方面,力求体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3.课堂练习

(一)、

(二)。

两个练习共安排写四个字,这四个字中包含本课学习的四种笔画。

每个字写四遍,都是采用描红的方法练习书写。

4.评一评。

评价形式有学生自评和他人(同学、教师)两种。

评价方法有画卡通图、小星星和语言等三种。

目的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提高书写水平,增强练好毛笔字的积极性、主动性。

5.作品欣赏。

本册教材在课堂练习中编排了三个“作品欣赏”。

内容为当代著名书法家任政楷书、颜体楷书和柳体楷书部分范字。

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毛笔书写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情操的陶冶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写字(三年级上)·毛笔字》各课教学参考

第一课准备课

一、教学目标

本课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写字姿势,认识米字格,了解描红的练字方法,尝试用毛笔描红。

二、教学资料

【毛笔的执笔方法】

学习写毛笔字首先要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

如何正确执笔是能否正确用笔的前提,是能否把字写好的一个重要环节。

执笔得法,写字时才能运用自如;如果执笔不当,养成不正确的习惯,纠正起来会很困难,也不利于把字写好。

执笔方法被历代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所重视。

只要我们翻开古今书法理论的典籍,关于执笔方法的探讨比比皆是,如握管法、单钩法、双钩法、握管法、撮管法、捻管法、拨镫四字法、回腕法等等。

这些方法中有的言之成理,有的则是故弄玄虚。

执笔方法要解决的就是五个手指如何合理地安排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保证顺利地书写。

要根据手指的生理特点,使手指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执笔。

历来比较普遍运用的是“五字执笔法”。

当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对五字执笔法极为推重,他在《书法论丛·书法论》中说:

“书家对于执笔法向来有种种不同的主张,我只承认其中之一种是对的,因为它是合理的,那就是由二王传下来的,经唐朝陆希声所阐明的:

擫、押、钩、格、抵五字法。

下面我们对擫、押、钩、格、抵五字的含义作一简明的解释,以帮助大家了解这种执笔方法的特点。

擫,是按、抵的意思,是指用拇指的第一节紧按笔管的左、后侧,力量由内向外。

押,通压,是指食指第一节压住笔管的右、前侧,力量由外向内,与拇指相对捏住笔管。

钩,是弯曲、钩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弯曲如钩,用第一节指肚前端钩住笔管外侧,力量从外向内,中指与食指合力,对着拇指,以更稳地控制笔管。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无名指用甲肉相连之处顶住笔管的内侧,力量从右内侧向左外侧推出。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紧靠无名指而不接触笔管,以增强无名指向外的推力。

五字执笔法是用擫、押、钩、格、抵五字来概括说明五个手指的作用,它强调五指各司其职,又通力配合,执笔稳健,使笔能上下左右灵活运动。

五指执笔法的要领是:

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

指实,就是手指执笔要有力量,要实实在在地执住笔管,外侧四指相互靠拢,骨节向外,密实而不松散。

内侧拇指中部骨节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圆如马镫形,这样五指一齐用力,执笔既坚实有力,又有助于运笔。

执笔要松紧适度。

太紧,运转不灵;太松,使不上劲。

指实,才能做到“毫无虚发,墨无旁溢,力聚管心,执笔稳定。

掌虚,就是执笔时掌心要虚空,不能曲指塞掌,无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贴到掌心,好像手心里握着一个鸡蛋。

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要张开大些。

这样,运笔就能稳实而灵活。

掌虚的目的是使手掌的筋骨肌肉放松,否则手指和腕部就会僵直、紧张,不利于运笔。

掌竖,就是执笔时手掌要尽量竖起来。

掌竖才能笔直,笔直才能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运转自如;否则,就会导致笔管歪斜,笔锋不正,笔画易成偏锋病笔。

腕平,是指手腕与桌面要平行。

康有为说:

“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竖其锋”。

因为写字时是通过腕部将力量传送到笔锋,为了便于运腕,所以要腕平。

腕平和掌竖二者是互相关联的。

管直则锋正,这与运腕、掌竖有密切关系,掌竖、腕平、管直、锋正,加之悬肘用笔,既灵活又有力。

因为运笔的关键在于腕力。

管直,执笔写字时要尽量保持笔管纸面垂直,使笔画容易保持中锋。

但在具体的运笔过程中,笔管有时要有俯仰倾斜的情况,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稳。

需要说明的是;教材上执笔方法的图,笔管略微倾斜。

因为在用毛笔写字的时候,笔管不是始终保持正直的,要随着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不断变换方向。

【运腕的方法】

腕法就是以指执笔、运用腕力写字的方法。

宋代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中指出:

“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

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

”这说明手指的力量有限,书写过程主要运用腕力来完成。

运腕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枕腕:

就是写字时将腕贴在桌面上,或用左手背、其他东西垫在右手腕下书写。

枕腕的缺点是使手腕的运动受到限制,转动的半径最小,臂、肘的力量到了腕,就不容易顺当地传到笔端。

学生初学写毛笔字,执笔容易颤抖,可以用此法。

而且这种方法书写小楷尚可,稍大的字笔力就不够了。

枕腕时要注意不要使执笔的手腕靠桌面或手腕太紧,使腕关节在有支撑的情况下,仍可运动,同时要注意保持掌心的空虚。

2.悬腕:

就是肘部着桌面,而将腕部提空。

在字形不大的情况下(字形一至二寸左右),运用悬腕的方法转动半径大些,可以运腕自如灵活。

悬腕的难度要比枕腕大一些。

3.悬肘:

就是整个手的腕部、肘部都离开桌面而悬空来书写。

此法运转的幅度很大,悬肘的转动半径最大,是凌空取势,凭虚而运,能写很大的字(二寸以上),可以使臂、肘、腕、指的力量达到毫端。

像教材中的描红例字就应该逐步做到悬肘书写。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始就要求他们悬肘写字,一定会出现发抖等现象,不要操之过急,可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逐步提高要求;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根据前人的经验,悬肘书写并不是什么高难的要求,只是一种习惯而已,习惯就会成为自然。

【执笔的高低】

总的原则是,写小字执笔低,写大字执笔高。

以三年级小学生的手掌大小为准,枕腕直至时,无名指离笔毛锋尖大约一寸到一寸半之间,悬腕执笔可以在二寸左右。

【写字姿势】

学生初学写毛笔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十分重要。

如果姿势不对,久而成习,不但不雅观,影响写字效果,而且不利于身体发育。

书写时,臀部要坐满,胸离桌边大约一拳远。

写字时要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八个字。

“头正”指头要端正,稍微向前,做到视线正,两眼注视纸面,眼与笔尖的距离大约在一尺左右。

头不要歪斜,也不要低下。

“身直”指腰部挺起,胸张背直,两肩平稳,关键在于脊骨要挺直。

这有利于学生肺部的呼吸和骨骼的正常发育。

“臂开”指两臂要自然撑开,不要拘谨,左手按纸,右手执笔。

“足安”指两脚自然地平放在地上,使下肢舒展,保持全身稳定,不要交叉、蜷腿或两脚距离太远。

【写字用具的摆放】

教材上画出了写字用具的摆放位置。

初学毛笔字,要让学生学习严格按照一定的位置摆放写字用具。

这不仅便于学生写字,不至于弄脏纸、手、桌面、衣服,利于建立写字课堂教学常规,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做事有条不紊、细致认真的态度很有好处。

【米字格的结构和作用】

练习写毛笔字的格通常有四种:

空心方格、九宫格、田字格和米字格。

空心方格和田字格适于对于字的点画、结构已经基本掌握的人练字用,而九宫格一般是作为放大用的。

学生初学毛笔字,用米字格最合适。

米字格由四条边线、两条直线、两条斜线构成。

四条边线分别为上边线、下边线、左边线、右边线。

正中间的横线叫横中线,正中间的竖线叫竖中线,从左上角向右下角的斜线叫右斜线,从右上角向左下角的斜线叫左斜线。

竖中线,可以用来作为写竖笔时的参照,更重要的作用是检查每个字左右是否对称,中心是否平稳;横中线,可以用来作为写横画时的参照,以及字的上下部分安排是否合适。

右斜线,主要用来作捺画、提的走向的参照;左斜线,主要用来作为撇画走向的参照。

从整个米字格来看,一个方格被划分为八个三角形,更容易看出每一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便于练习写字。

【描红的要求】

描红指的是在学生练习毛笔字的纸上,预先印上红色的字,要求学生使用毛笔按照印好的笔画书写。

这里的“描”与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描不一样。

一般所说的描,可以是好几笔,可以不断修补。

而写字练习中的“描”要求的是一笔将红色笔画填满,不应修修补补。

当然,对于刚刚学习写毛笔字的小学生来说,一开始就要求完全达到这一要求是不太可能的,需要有一个过程。

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循序渐进。

【毛笔的种类与选用】

毛笔的种类很多,按照性能大致可以分为硬毫、软毫和兼毫三类。

所谓硬毫笔,是指用紫色的野兔毛、鼠须、狼毫、鹿毛、猪鬃、豹毛等制成的笔。

特点是:

锐利坚挺,富于弹性,顿之曲而散,提之则直而聚。

硬笔容易控制,笔画棱角分明。

所谓软毫笔,是指用羊毫、雄鸡毛等制成的笔。

特点是:

毫端柔软,弹性较差,不易控制,价格低,笔画圆润丰满。

所谓兼毫笔,是指用软性的羊毫与硬性的紫毫或狼毫相配制成的笔。

特点是:

刚柔相济,属于中性笔。

依软硬毫二者的比例不同,往往在笔管上标有“五紫五羊”“七紫三羊”等字样,以表明软硬程度的不同。

一般而言,人们往往认为小学生初学毛笔字应该选用中性的兼毫笔,有人还主张初学要用羊毫笔,用以锻炼笔力。

我们认为,对于小学生而言,初学毛笔字选用羊毫,不利于他们控制毛笔,写出比较像样的字来,这样会挫伤学生学习毛笔字的积极性。

建议开始选用偏硬的毛笔,减低学生控制毛笔的难度。

随着学生年龄、书写水平的增高,再渐渐过渡到使用偏软的毛笔。

关于毛笔的使用与保养,请见教材中地26页“写字小百科”中的《毛笔的挑选与使用》。

第二课笔画

(一)

一、教学目标

本课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笔画长横、短横、垂露竖、悬针竖的写法,描写含有这几个基本笔画的字。

二、教学资料

【运笔的过程】

每个基本笔画都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头部、身体和尾部。

其中头部与尾部的运笔,称为起笔和收笔,身体部分称为行笔。

写任何一种笔画,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而且这三个过程是连贯的,一气呵成的。

学会了用笔,也就掌握了写毛笔字的关键。

  1.起笔:

也称下笔或扎笔,即笔锋接触到纸面上的起笔,也叫落笔,一般落笔要轻。

有藏锋(逆锋)起笔和露锋起笔(平起)两种方法。

为什么起笔要用逆锋呢?

首先用逆锋写出的笔画显得既内含筋骨,又方整俊健;其次,汉字笔画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内在联系,表现在书写上就是取逆势。

汉字的书写规则是:

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

这种规则本身,有逆锋取势的原因在。

如数横并列,写完第一横,就要把笔锋从右移到左,即形成“欲右先左”,再写第二横,这就自然地要用逆锋。

再如几个竖画并列,写完第一竖,就要把笔从下面提上来,形成“欲下先上”。

可见,取逆势存在于笔画之间所形成的笔势往来之中。

其三,用笔如舞刀出拳,欲使刀、拳有力,须先将刀或拳快速后缩,然后奋力冲出,逆锋起笔与此理同。

唯如此,方可把点画写得遒劲,矫健,气势充足。

但必须注意,这种取逆势的方法,在时间上是很短暂的。

且入笔也是很轻的,须谨防造成粗头、长嘴的病笔。

  

2.行笔:

也叫走笔,是指下笔后到收笔前的笔锋运动过程。

起笔后,随即顺锋或转锋铺毫行笔,必须始终保持笔锋在点画中心线运行,即历来所强调的中锋行笔。

行笔时要根据笔画的不同,该快就快,该慢就慢,该停就停,行笔中略微有提按,笔道粗的地方要下按,笔道细的地方要上提。

行笔要“涩行”,避免流滑。

3.收笔:

收笔,也叫杀笔,是笔画书写将要完成时,笔毫离开纸面前的动作。

一般说来,收笔有两种方法,即藏锋收笔与露锋收笔。

  藏锋收笔:

  藏锋收笔是指收笔时笔锋朝笔画的反方向回收,将笔锋藏于点画之内,所以又叫回锋收笔。

如写横画时,往右写到尽头后稍提,接着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左回锋收笔,让笔锋藏在线条之内;再如写“垂露竖”,书写到收笔时笔锋稍向左复向右下稍顿后,再向内回收。

露锋收笔:

  露锋收笔,即在收笔时将笔毫收拢,把笔逐渐提起以离开纸面,使笔锋外露,其笔画末端呈锥状,如写悬针竖、撇、捺、钩、挑等笔画都要用露锋收笔才能达到效果。

露锋收笔忌飘浮无力,一掠滑过,应将力量贯注于毫端至笔画末端。

有人用四句话概括起笔、行笔、收笔的要求:

逆锋起笔,横画竖落(或竖画横落),中锋行笔,回锋收笔。

【用笔的方法】

1.藏锋和露锋

藏锋(逆锋),是在落笔时用逆锋、不露锋芒的取势用笔方法写成。

如落笔中欲右先左或欲下先上等。

笔锋包藏在笔画内,叫藏锋,亦称逆锋。

藏锋以包其气,这样写出来的笔画浑厚圆润,给人以精神内含、含蓄深沉的感觉。

逆锋在实际书写的过程中,通常表现为两种“逆法”,一是虚逆,一是实逆。

所谓虚逆,就是笔锋在空中作逆锋动作,笔锋在逆的过程中并不着纸,也即是空中取逆势。

所谓实逆,是指笔锋轻轻人纸,向点画的反方向运行极短的一段,然后再调锋运笔。

如下图:

露锋,是使笔画的起处露出笔锋的用笔方法。

露锋用笔,外纵其神,给人一种神情显露的感觉。

2.中锋和侧锋

这主要是针对行笔过程中笔锋主毫运行的轨迹在点画中的位置而言的。

中锋也叫正锋,是指行笔过程中笔锋主毫始终走在笔画的正中。

毛笔的笔头是由兽毛制做的圆锥体,中锋行笔可以使笔毛向两边均匀地铺开,从而使墨水均匀地渗透到纸里,写出的点画边缘光滑,饱满圆浑。

要做到中锋用笔,执笔要正,笔毛要顺,笔毛曲折平铺的方向正好与运行的方向相反。

侧锋,也叫偏锋。

是指行不过程中笔锋主毫偏在点画的一侧,比如写横画,笔锋主毫在上边沿向右抹出去。

偏锋写出的点画轻捷飘逸,活泼洒脱。

偏锋用笔一般要使笔管有不同程度的倾斜。

所以《书法正传·八法解》中说:

“偏锋者不可使其笔正,正锋者不可使其笔偏。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书法家认为偏锋不等于侧锋。

二者的区别在于能否使笔锋归于中锋,能够调整为中锋的叫侧锋,否则为偏锋,而且认为偏锋是病笔的一种,要着力避免。

3.提笔和按笔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写毛笔字的过程就是提按变化的过程。

毛笔在纸上运行时,一直是提和按交替进行的。

所谓提笔,有两种情况:

一是写完一个笔画后再写下一个笔画的动作;二是指在一个笔画的书写过程中,只是将笔稍微提一些,笔锋并不离开纸面。

我们一般所说的都是后一种情况。

提笔是落笔后的第二个动作,因为落笔后、行笔之前,势必要提笔(实际上是提腕的动作)。

提笔的用笔效果是使笔画线条变细。

所谓按笔,也叫顿笔。

与提笔正好相反,把笔按下并停驻,就是按笔。

按笔的用笔效果是出现粗的笔画线条。

在笔画的起、收、转、折处和行笔过程中,毫锋下按,称为顿笔。

由于下按势态的差异,区分出三种不同的形态:

下按较为急促,称为顿笔;比较缓慢,称为按笔;稍有停顿,称为驻笔。

提笔、顿笔(按笔)是对立统一的两种用笔方法。

其毫锋的运动上提与下按,产生出提笔出轻、顿笔成重的粗细不同的效果。

在点画具体的用笔过程中,常常提、顿(按)相伴而行,不可分割,看似矛盾对立的两极用笔,实则是统一于一体的。

正如清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所说:

“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

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

4.转笔与折笔

 转笔与折笔是笔锋在改变运行方向时的用笔方法。

转的效果是圆,折的效果是方,故有“转以成圆,折以成方”之说。

转笔多用于篆和行草,折笔多用于隶及楷,但楷书中转法并不是不用,只是就总体上使用量的大小有别而已。

  转笔的书写方法是:

起笔裹锋不重按,用指腕的力量将笔锋调顺,心静手稳,中锋运行行笔起伏不大,速度也较均匀,收笔时转绕回锋,也就是说,笔锋起止和改变运行方向时,要圆转取势。

转笔显得圆实厚重,内刚外柔,富有弹性。

  折笔,也叫折锋,是使笔锋断然改变行笔方向的笔法,用折笔写出的笔画显得方棱峻拔,骨力外拓。

折锋时应将提顿笔法结合起来,以求方中寓有圆意。

  转笔、折笔在应用中是互为补充的,要做到圆中有方,方中有圆,转中有折,方圆并用,刚柔相济,才算真正掌握了转笔与折笔的用笔方法。

  5.疾笔与涩笔

  在书写过程中,毛笔运行并非匀速的,它是有快有慢的,快慢交替形成节奏。

行笔快的叫“疾笔”,行笔慢的叫“涩笔”。

  书法中行笔的疾涩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一定的标准,大致是因书体而异,因用墨的浓淡而异,也因人而异。

一般说,楷书用笔较缓慢,行草用笔较快;浓墨书写较慢,淡墨书写较快;点画的起收与转折处宜慢,中间正常运行时稍快。

当然,也有追求行笔中间力完气足用涩笔书写的。

总之,要做到疾笔不飘,涩笔勿滞乃佳。

  下面,试以横画为例对用笔进行图解,以收总体认识之效。

【长横、短横】

说明:

考虑到小学生初学毛笔字的实际情况,为了降低难度,教材中给出的笔画图示和说明力求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理解。

而实际书写过程中还要教师详细指导一些教材中没有提到的用笔过程。

此外,每个笔画的起笔教材上标明的都是直接落笔,而没有写出逆锋起笔。

长横:

可以逆锋向左上起笔或直接落笔,向右下写成一点,锋尖在上,笔肚在下,此时已成偏锋,需要调正笔锋,由偏转中,接着中锋向右行笔,到尾部时向右上轻提,再朝右下轻轻顿一顿,再迅速回锋收笔。

古人所说“有往必收”即是此意。

长横的形态是两边稍下垂,中间略微凸起,两端稍粗,中间稍细。

调锋的方法:

提按与衄()挫。

以腕法轻轻将笔锋提起(不离开纸面),利用笔毫的弹性使锋尖收归画内,再按下去笔毫就会平铺开来,同时通过扭曲挫动,将偏侧的笔锋揉入笔画之内(写横画时作前后“s”形扭动)。

短横:

与长横用笔方法大致相同,只是露锋起笔,形态较短,从落笔到收笔提按、粗细不太明显。

横的病笔:

1.平拖:

没有起笔、收笔动作,又没有按、提、顿、转等运笔过程。

2.弯曲:

因执笔不稳导致用笔时发生颤抖。

3.柴担:

起笔、收笔用力过大,中间部分虚弱无力,运笔过快,不够坚实。

4.折木:

收笔处没有提、顿、回锋收笔的动作。

5.长嘴:

起笔时未能藏锋,按笔拖得太长,将锋尖露出笔画之外。

6.锯齿:

行笔时偏锋,笔锋偏在一侧,未能中锋用笔行笔。

7.猪骨:

起笔、收笔用笔过重且没有掌握用笔之法。

【垂露竖、悬针竖】

竖主要有两种;垂露竖、悬针竖。

二者的区别在于收笔处不同。

垂露竖:

收笔处要回锋收笔,尾端形如将要滴下的露水珠;悬针竖:

不用回锋而直接出锋收笔,尾端呈针尖状。

垂露竖:

逆锋向左上起笔,折锋向右下方按笔,随即衄挫笔锋(写竖画时作左右“s”形扭动),调至中锋,引笔下行,中段略细,至尾端向左上略提笔,然后向下顿两顿(两次提按动作),向上疾收。

此即古人所谓“无垂不缩”。

悬针竖:

头、身部分运笔方法与垂露竖相同,至收笔时以腕带动笔尖,微微上下挫动笔锋,边行边提,使笔锋从中抽出,注意锋尖在笔画中间,不可偏侧。

竖要写得直而挺,但又不可过分僵直,要有一种弹性和张力。

竖的病笔:

1.竹节:

两头顿笔过重,形成首尾粗,中间细。

2.锯齿:

行笔时偏锋,笔锋偏在一侧,未能中锋用笔行笔。

3.枣核:

没有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笔法。

4.牛头鼠尾:

起笔用笔含糊、臃肿,身体用笔过轻。

第三课笔画

(二)

一、教学目标

本课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笔画右点、左点、平撇、斜撇的写法,描写含有这几个基本笔画的字。

二、教学资料

【右点、左点】

点可以看作是楷书基本笔画的起点。

点法又称侧法。

执笔时笔杆可略向右后方倾斜,笔锋尖向上翘起,以侧取势;点又以斜侧居多。

点的形态:

头尖、背拱、腹平、尾圆。

要圆润饱满,浑厚有力。

右点:

尖锋如纸,顺势落笔,向右下方落点,然后迅速铺毫,用力偏重于点的右上方,收笔时稍提笔迅速向右下顿挫笔锋二至三次(提按动作),向左上回锋收笔。

右点的病笔:

1.瘦长:

行笔距离过长,用力过小。

2.臃肿:

用笔交代不清。

3.牛头:

起笔过重,转、按之力太大,棱角过多。

4.残缺:

用笔草率,没有收笔过程。

左点:

用笔与右点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平撇、斜撇】

撇的运笔方法与悬针竖大致相同,不同是方向向左斜下。

平撇:

向右上逆锋起笔,由左上向右下落笔,成笔力较重的点,稍作挫动,调锋后中锋向左下撇出,撇尖要尖锐饱满。

平撇常用在字首笔,形态短粗。

斜撇:

用笔方法与平撇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斜撇的方向(左下)、形态(较长)。

写斜撇要注意用笔轻重徐疾、抑扬顿挫的变化,出锋时力量要送到尖端,不要过于轻率。

撇的病笔:

1.僵直:

执笔僵直,指腕运行不灵活,缺少适度的弧形变化。

2.钉头鼠尾:

起笔过重,行笔过于草率,速度过快。

3.锯齿:

行笔时偏锋,笔锋偏在一侧,未能中锋用笔行笔。

4.新月:

起笔没有按顿,缺少形态变化。

5.散尾:

三种原因,一是笔锋没有掭尖;二是收笔时笔锋未能送到尖端,而是随意甩出;三是需要更换毛笔。

6.木棍:

不会提笔、按笔,平均使用力量。

第四课笔画(三)

一、教学目标

本课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笔画短撇、竖撇、斜捺、平捺的写法,描写含有这几个基本笔画的字。

二、教学资料

【短撇、竖撇】

短撇:

用笔与平撇相同,只是倾斜角度大些。

竖撇:

竖撇的上部用笔与竖相同,至三分之二处向左下自然行笔。

【斜捺、平捺】

捺是基本笔画中比较难写的笔画。

平捺:

逆锋向左下轻起笔,向右下作轻点,轻轻挫动笔尖,调至中锋后提运向右上,再向右下,并逐渐加重笔力,笔画由细到粗,至捺脚处稍顿驻,写出棱角,然后向右微微挫动(一进一退地调锋)徐徐推出,出锋收笔。

斜捺:

写法与平捺基本相同,起笔可用顺锋起笔,斜度较大。

有人将捺画喻为波浪,书写时要有起有伏,一波三折。

捺的病笔:

1.颈粗:

起笔时用笔过重。

2.趾尖臃肿:

收笔时没有提笔出锋。

3.脚单薄:

没有按笔,用力过轻。

4.脚短小:

收笔时提笔太快。

第五课笔画(四)

一、教学目标

本课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笔画斜提、平提、横折、竖折的写法,描写含有这几个基本笔画的字。

二、教学资料

【斜提、平提】

提的形态正好与短撇相反。

斜提、平提写法相同,只是角度有所不同。

提的写法是逆锋起笔,向右下顿笔,转锋向右上(右)行笔,边行边挫动笔锋中锋行笔,出锋收笔,要将笔力送到锋尖。

提的病笔:

1.鼠尾:

提笔过早,过快。

2.尖薄:

起笔、行笔轻而细。

3.钝软:

行笔慢而无力。

4.棒状:

不会按、提,平均用力。

【横折、竖折】

横折:

先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