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3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1节捕捉动情点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782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第3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1节捕捉动情点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3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1节捕捉动情点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3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1节捕捉动情点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3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1节捕捉动情点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3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1节捕捉动情点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第3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1节捕捉动情点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3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1节捕捉动情点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3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1节捕捉动情点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第3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1节捕捉动情点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3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1节捕捉动情点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

三国时著名作家曹植很有才华,南朝诗人谢灵运说: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结果招致了兄长曹丕的嫉妒。

曹丕称帝后,多次迫害兄弟。

有一次,他威逼曹植在踱七步之内必须做好一首诗,否则就得治罪。

怀才不遇的忧郁,手足相残的悲愤,让诗人灵感迸发,他不到七步就吟出一首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中以豆、萁相煎,比喻骨肉相残。

诗人不是在保命,而是在愤怒地控诉!

曹丕心生惭愧,又一次打消了杀害兄弟的念头。

正是由于曹植机智灵敏地捕捉到“动情点”——“本是同根生”,在他受到兄长的迫害时,以手足之情打动曹丕,才挽救了自己的性命,也留下了一首千古奇诗。

1.根据课文中的例子回答,什么是“动情点”?

“动情点”有什么作用?

                                    

                                    

【答案】

含义

“动情点”即情感的触发点,通过它能够引起我们的种种情思。

作用

(1)“动情点”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2)“动情点”的渲染能在文中形成高潮,给读者留下余味和遐想。

(3)“动情点”决定全文高潮,也牵动全文结构。

2.阅读《噪音的世界》,说说作者的“动情点”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 

(1)作者的“动情点”在于外界环境对心情所产生的影响,即由“闹”而引发一系列的感受和感想。

具体内容就是对现实生活中充斥着钢筋水泥的纷乱嘈杂感到烦躁,转而向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清凉。

(2)启发:

只有捕捉“动情点”,才能创作出让人感动的好文章。

3.如何捕捉“动情点”?

                                    

                                    

【答案】 

4.什么是“横断面”和“纵断面”?

                                    

                                    

                                    

                                    

                                    

【答案】 “横断面”就是从长过程中截取一段,或事物的一个侧面,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或一个场面,一个冲突,甚至一个情节,通过精细描绘更集中地表现中心。

“纵断面”是就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往下写。

5.写作时,如何处理“横断面”?

                                    

                                    

                                    

                                    

【答案】 

(1)“横断面”的截取一般就是写“动情点”及其连带部分。

(2)处理“横断面”的结构基本原则是“动情点”出现在文章尾部。

(3)处理“横断面”的谋篇要领是尽量“动情点”延后出现,并让倒叙、插叙和补叙为之服务。

(4)一般来说,短文宜写“横断面”,长文宜写“纵断面”。

技法一 如何捕捉“动情点”

[技法·点拨]

“动情点”即情感的触发点,通过它能够引起我们的种种情思。

古人见柳思别离、望月念故人、赏秋悲人生、

遇水生愁绪,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在那一刻,柳、月、秋、水就是诗人的“动情点”,就是和心境吻合的情感触发点。

很多观众对有的节目主持人产生了审美疲劳,不是他们主持的不好,而是他们习惯于只把握一种“动情点”——落泪。

单一的动情形式演变成固定的煽情方法,看多了自然就会失去兴趣。

实际上,人在不同事物面前会产生不尽相同的“动情点”,即使是在同一事物面前,不同的人有时候也会有所不同。

有时候一个人在类似情况面前也会因为年龄的变化、经历的增多、立场角度的改变而触发不同的“动情点”。

人有喜怒哀乐愁很多种感情,当你看见沿街乞讨的人会心生怜悯,当你遇到儿时伙伴时会喜出望外,当你听说坏人坏事时会义愤填膺,当你面对挫折时会沮丧彷徨。

更深一步,只是一个“哭”,失去亲人时是伤心欲绝地哭,久别重逢时是喜极而泣地哭,身陷困境遇人帮忙时是感动地哭,有时候甚至是含泪的微笑,那到底是笑呢还是哭?

为什么笑,又为什么哭?

哭哭笑笑里面蕴涵的是什么?

学生能不能体会到其中的千差万别直接影响到他对“动情点”的捕捉。

同样是看一部电影,观众会出现多次的高潮反应,一方面是因为电影本身创设了多个“动情点”,另一方面,每个人的“动情点”又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欣赏电影《孔雀》,有的人受到女主角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感染,有的人感动于哥哥虽然傻乎乎却很是善良的性格,而有的人却一面唏嘘弟弟的堕落,一面感慨生活可以无情地改变一个人,还有的人无法完全理解妈妈对于智力低下的哥哥的极度关爱,以至于导致弟弟妹妹对哥哥的仇恨。

那么,这里面就有激励、感动、愤慨、无奈和茫然很多种感情。

我们都很熟悉每年的“3·15”晚会,面对揭露出来的质量问题,受害群众觉得无比气愤,没遇到此事的群众也担心不已,而制假、售假者却害怕自己被暴露。

他们的“动情点”一样吗?

发现“动情点”,捕捉“动情点”,都是为了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素材库,使写作时情感的流淌更加真实自然,从而更好地与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凸显“动情点”,增强文章的力度。

一、细节渲染“动情点”

叙事类的文章要截取人物的动作、心理、肖像、语言等细节,并将这些微小的细节生动的描述出来,打造真实而感人的“动情点”,才能使文章真实感人。

如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夏家家规》中的片段:

放着周杰伦的《牛仔很忙》,媳妇嗑着瓜子在沙发上看电视。

“天啊!

亲爱的,你怎么了?

”丈夫回家惊呼。

只见地上拖鞋东一只西一只,桌上零食堆成小山似的,厨房里碗没洗,洗衣机里衣服没晾,走道还有水渍。

“呵呵,我好像把家弄得太乱了?

”巧儿看着自己的杰作,还有丈夫生气的表情,心想,家规果然不能犯啊。

王婆婆出门,“王阿姨,你可真有福气,娶了个这么懂事的儿媳。

现在的年轻人啊,整天只知道网购啊、刷微博啊,吃饭也不叫老人,上回我坐公交车,还听见一姑娘在车上高声大叫呢。

你们家媳妇就不同,平时见着也会打招呼,这孩子好!

”婆婆听着邻居这番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时光荏苒,那些年提过的老规矩被“高富帅”、“拼爹”等网络新词冲击着,逐渐被遗忘。

我们的心灵被名誉、物质等绑架,像漂在大海的浮萍,打扫记忆的房子,才发现岁月如泥沙,而一些老规矩却如磐石。

一个静谧的黄昏,儿子把媳妇巧儿发在微博上的帖子抄下来读给母亲听。

“我们夏家也有家规的……要不,人家会夸我有个懂事的好儿媳吗?

“妈,看来这些老规矩很实用啊!

”儿子见母亲很是自豪,忍不住笑了。

【评析】 这一个片段写夏家的媳妇巧儿嫁到夏家后,婆婆要求她遵守夏家的家规,开始时她不适应,后来一步步适应了,原来家规也有宣扬和继承的必要。

第一段对家里凌乱的布置的描写,细化了生活中的情景,显现出了巧儿懒散的生活习惯,与下文的转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后面婆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很是自豪”等细节中,可以看出夏家家规所产生的作用。

这样就抓住了文章的“动情点”,达到了感人的目的。

二、对比凸显“动情点”

对比显示差异,差异打破平衡,情感的起伏也在所难免了。

今昔对比、贫富对比、美丑对比、顺逆对比等,都可化为文章的“动情点”,引起情感的波动。

如重庆高考优秀作文《救赎》:

望闻问切,我看见祖父微眯着眼睛,用一只布满皱纹的手轻按着病人的脉搏,像是把握住了五千年中华之脉,延绵至今。

祖父说:

“这是在救人,也是在自救。

我被祖父的话深深打动,看着底部泛着煤黑的药罐被明火温柔地舔着。

里面的药汁咕噜咕噜地冒着泡,升起袅袅的药香。

我想,这用三碗水熬成三口的药汁,正是中医珍贵精华所在:

救赎与自我救赎。

中医在救人的同时,也洗涤了自我的良心。

祖父说:

“如今的社会人情淡漠,在那些西方的医院里,医生与护士戴着口罩,病人好像从不曾见过他们的面容。

他们的仪器固然先进,但却冷冰冰,不也少了点人情味吗?

正说着,祖母从里面端出来一碗刚熬好的中药,递到一位病人手中,满脸是关怀的微笑。

我失神,那一刻如沐春风。

是啊,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欠缺,人们之间少了那份原始纯朴的人情味,好像世界都暗淡无光了。

有人说,是良知的缺席,让我们变得如此孤单与孤寂。

中医仿佛就是这样一个民族的救赎者,在人与人之间,以一碗满是药香的中药传递着,解救灵魂,在救赎别人的同时,一颗医者救济苍生、悬壶济世的悲悯之心也被救赎。

【评析】 作者通过祖父母的动作、神情以及“我”的心理等来表现中医的温情,通过医生冷漠的表情和冰冷的仪器来写西医的冷漠和无情,通过对比,彰显文章的“动情点”,凸显作者对中药的特殊情感。

三、景、物寄寓“动情点”

若一味地直接抒情,则会显得空洞、外露、直白,巧妙地运用“此景”或“彼物”设置文章的“动情点”,使景或物与内心融合,借景抒情或寄情于物,就能加强文章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文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使文章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如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锦绣》片段:

这幅锦绣在墙上挂了很久,远远望去便只见一片混混的黑。

我把它浸入水中清洗,红的、蓝的、金的色彩,一点点溢出,流入我的眼睛,幻化为一段难忘的记忆。

不曾想到,这幅小小的锦绣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阻拦了我与外婆相见的念头达十年之久。

八岁以前,父母因忙于事业,把我托给外婆抚养。

在外婆家寄养的还有我的表哥、表姐。

我年纪最小,平日颇受外婆宠爱。

外婆的绣活在村中是数一数二的。

那年,外婆从镇上买回了新的绣线,给即将结婚的小舅绣了两条鸳鸯被面后,又用余下的绣线绣了一幅锦绣,藏蓝的底,青绿的叶,大朵大朵的向日葵用金色的绣线细细地勾出,铺展开一片灿烂。

小小的锦绣,大大的魅力。

我们三个孩子心里痒痒的,个个都想将锦绣占为己有。

手心手背都是肉,外婆只得承诺,期末考试,谁的成绩最好,锦绣就归谁。

年幼的我多么喜爱那幅锦绣啊!

每天我都踏着山鸡清亮的鸣叫,来到村口的老槐树下,背诵一段段的课文。

心中对那幅锦绣的渴望,硬生生地让我将枯燥的课文背出一股甘甜,背出一股“少年有志觅封侯,手持鲲鹏万里游”的豪情,带着露水的晨风拂面却没有半点寒意。

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我全班第一。

当我兴冲冲地跑到家时,那幅锦绣却不见了。

原来是远嫁的小姨带着小表弟回来,小弟一眼就看上了那幅锦绣,抱着死活不肯撒手,外婆只得将锦绣给了他。

……

这篇文章借物发挥,借写一物来写情,意蕴丰富,“小小的锦绣,大大的魅力”,小小的锦绣具有阻隔并又拉近作者与外婆情感的力量。

文章构思巧妙而机智,以“锦绣”为动情点,借对锦绣喜爱、期盼、失去的描写,感情真诚而朴实,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这种借用一种道具来表现情感的方法,比直接写更有意蕴,更有文采。

四、巧妙裁剪凸显“动情点”

通过调动各种不同的叙述顺序、加强细节描写等方式来“浓缩”文章的结构,使情感更加集中、动人,“动情点”更凸显。

如《父亲的布底鞋》讲述了一个寓意非常深刻的小故事,父亲当年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到村里带领大伙儿开办企业,后来成了“响当当的人物”,但他“向来穿着一双布底鞋”,其目的就是不忘根本,“不能只图自己过得好,还要多替别人着想”。

[真题·验证]

一、真题再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写作提示】 作文材料由两则言论组成。

第一则言论实际上是从两个角度说的:

从肉体上、生理上来看,所有生命都会朽去;从精神上、文化上来看,青春是不朽的。

第二则言论由三个短句组成,第一句说青年人不相信自己的容颜、身体会老去;第二句是对前面一句话的评说,指出这种感觉很天真;第三句则由青年人扩大到所有人,指出妄图“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

综合来看,第一则言论,强调了“精神”,故曰“青春不朽”;第二则言论,强调了“身体”,故曰“青春亦朽”。

故只要抓住“朽”或“不朽”,从“青春”“生命”等话题入手,进行记叙或议论,均属切题。

但是只写“青春”,不写“朽与不朽”;或只写“朽与不朽”,不写“青春”都属于偏题。

不能任意发散,假如去写“多角度看问题”“爱的不朽”“尊重客观规律”“正确认识自我”“勇敢面对现实”“做人不要天真”等均属跑题。

另外,对“青春”的界定是否恰当是区分作文切题与否的关键。

“青春不朽”或者“不朽青春”的判断,均建立在精神层面的“青春”上。

因此,所写内容要体现“精神青春”的特质,如“靓丽”“朝气”“纯真”“冲动”“张扬”“青涩”“梦想”“好奇”等。

如果全文没有关于“青春精神特质”的描述或诠释,则犯了概念模糊、判断失当的错误。

对“不朽”的理解也很关键,应体现出以下主要意思:

永不磨灭的抽象事物,存在于人类的记忆或记载中。

假如能得出“不朽的是沉淀在人类心灵中不会消失的东西,不朽的青春是一种根植于心灵的东西”之类的结论,这样的见解就显得独到而深刻。

两则言论虽然看起来对立,实际上却不是简单的对立,这就给了考生很大的写作空间,聪明的考生应该明察秋毫,找到能使自己施展才华的“余地”。

立意角度

写作点拨

从青春不朽(心态、人生价值、精神等方面)的角度立意

相对于写身体的青春,写青春的心、写青春的精神,立意较有深度。

可以写不服老、不服输的精神,可以写对青春责任的坚守,可以写乐观心态让人焕发青春活力等。

写作中要注意,青春不以年龄为限,青春不单属于年轻人,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青春。

从青春会腐朽(年龄、容貌、体态、生理等方面)的角度立意

以青春会朽为前提,可以谈珍惜时光,可以谈把握今天,可以写奋斗拼搏,也可以分析如何使有限的青春过得更有意义等。

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可以写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批判妄求青春不朽的徒劳等,但不能宣扬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从身体青春与精神青春之间关系的角度立意

身体的青春可以朽,精神的青春可以不朽,可以将两者统一起来,写人老心不老的故事,也可以写虽然身体的青春不在了,但仍然会坚守青春时就已经坚守的责任,或者,其人青春已逝去,但在别人的心中不朽。

二、三管齐下

病文示例

①不朽的青春

②“丫头,把红头绳给我拿来!

奶奶急切地喊道,我忙不迭递上一根,③瞬时呆住了:

早已苍白的头发稀稀疏疏,半长的头发扎起小辫,只有寸把长,再绕上红头绳整个一个“冲天炮”。

“丫头,好看吗?

“好看……”④奶奶顿时笑得像个小姑娘,突然听见有人唤,就匆匆走了。

⑤看着远去的奶奶,早已发福的身躯,斑白的头发,却扎着红头绳,裹着短裙,迈着小碎步,顿时脑海里闪过两个字:

青春。

带着好奇,尾随着奶奶一路走到公园广场,到底是什么让奶奶如此兴奋?

⑥当夜晚的灯光亮起,高亢的音乐响起,原本零散的人群神奇地“列队”,有模有样地摆出几个方阵,竟似训练有素。

⑦周围花花绿绿的服饰,有的亮片光芒四射,各种吊带连衣裙、热裤、黑丝袜,定眼一看,却几乎个个头发花白,都是些退休的老头老太。

十几岁青春四溢的孩子也不过如此。

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竟不输一分,若不注意,竟是一个青春派对。

⑧看,当音乐响起,他们额上沁出的汗水闪闪发亮,脸上的笑容多么灿烂,这就是青春!

⑨是啊,年龄不会停止增长,人不可能不会老,但心却可以不老,心永远可以装着青春,活得青春。

⑩看到这样的青春热血,又想起正值青春的我们,突然觉得是否少了几分激情,竟不如这些老人。

陪伴着身旁的老人,伴着他们的舞步,踩着青春的舞步,学着他们扬起灿烂的笑容,夜色下格外美丽动人。

⑪青春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正如人所言,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看,那红头绳上下翻飞,是舞动的青春,是不朽的青春。

考场得分:

内容20+表达19+发展17=56

病文点评:

本文能够从熟悉的生活取材,写奶奶的青春不朽,融入了广场舞等现实生活的元素,通过与奶奶头扎红头绳跳广场舞,追逐年轻的梦的激情做对比,让正处在青春的“我们”相形见绌,也使“我”明白“人不可能不会老,但心却可以不老”的道理。

另外,文章构思较巧妙。

奶奶花白头发上扎着的“红头绳”,既是贯穿文章的线索,也是抽象青春的具象。

它把我们好奇的视线,吸引到一群跳广场舞的老人身上。

把广场舞比作青春派对,勾连“老年”与“青春”,加上一些细节描写,情感丰富。

缺点在于发掘“动情点”不够,如细节渲染不细致等,语言表达偶尔有不够准确之处。

诊断与修改

①“不朽的青春”这个标题扣题准确,主题鲜明,但略显直露。

②这句话显得有些“霸道”,不符合人物身份特征。

③此处细节描写较为细致传神,“呆住了”不符合当时的情景,语言上不够简洁,削弱了表现力。

④“笑得像个小姑娘”写出了奶奶可爱的神态,只是细节刻画还不够,“奶奶”的神韵未表现出来。

⑤“斑白的头发”与“红头绳”,“发福的身躯”与“短裙”、“小碎步”相对比,落差极大。

“顿时脑海里闪过两个字:

青春”点明主题。

⑥“夜晚的灯光”“高亢的音乐”是背景,也是环境描写,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生的故事更耐人寻味。

⑦写了参加广场舞的人的打扮、年龄,暗中蓄势,为下文抒情做好铺垫。

只是表述上有些啰唆,衔接也需注意。

⑧此段缺乏与上一段的呼应,细节描写不够充分,“动情点”体现不够。

⑨以上都是“面”的描写,缺乏具体的“点”,来强化心中的情感。

⑩将“我们”与“老人们”对比,突出了“青春”关键在于心态的主题。

⑪最后两段点明了主旨,但显得有些“刻意”,意蕴不够丰厚。

升级处方:

1.题目可联系文章的线索来修改,做到含蓄有意蕴。

2.第二段的细节描写可以进行调整,使之表述条理简洁,重点突出。

3.丰富④处的细节描写,表现出“奶奶”的“青春”神韵。

4.删除第七段“有的亮片光芒四射”这句话,这段的表达有些啰唆,注意语言的逻辑性、条理性。

5.丰富第九段的细节描写,注意“动情点”的发掘。

6.改写最后两段,联系“红头绳”“广场舞”进行修改,力求做到含蓄蕴藉,情感丰富,主旨鲜明。

升格作文

广场舞·红头绳

“丫头,给我拿一根红头绳!

奶奶的呼声急切地传来,我忙不迭递上一根,瞬时惊住了:

奶奶早已苍白的头发稀稀疏疏,掬成一小束,再扎上红头绳,整个一个“冲天炮”,我忍不住抽搐嘴角。

“丫头,好看吗?

“好看……”奶奶顿时笑得像个小姑娘,竟有些害羞,动作也不似平时泼辣,有几分忸怩。

这时,突然听见有人唤,顿时眼神一亮,小碎步迈得生风。

看着远去的奶奶早已发福的身躯,斑白的头发,却扎着红头绳,裹着短裙,迈着小碎步,顿时脑海里闪过两个字:

青春。

带着好奇,尾随着奶奶一路走到公园广场,到底什么让奶奶如此兴奋?

当夜晚的灯光亮起,高亢的音乐响起,原本零散的人群神奇地“列队”,有模有样地摆出几个方阵,竟似训练有素。

他们穿着花花绿绿的服饰,各种吊带连衣裙、热裤、黑丝袜……我定眼一看,却几乎个个头发花白,都是些退休的老头老太。

我突然想起以前同学过生日开个小舞会,十几岁青春四溢的孩子也不过如此。

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竟不输一分,若不注意,竟是一个青春派对。

不,这就是青春派对,看,音乐响起,那一致的步伐,飘舞的裙摆,飞扬的头发,伸展到极致的身体,额上亮亮的汗水,脸上灿烂的微笑,这就是青春!

偶然看到一个穿背心的老头也在跳着舞,不禁想问问:

“大爷,跳舞好玩吗?

”“好玩,锻炼啊!

年轻时跳过,现在还能跳,多好啊!

”是啊,年龄不会停止增长,人不可能不会老,但心却可以不老,心永远可以装着青春,活得青春。

看到这样的青春热血,又想起正值青春的我们,突然觉得是否少了几分激情,竟不如这些老人。

陪伴着身旁的老人,伴着他们的舞步,踩着青春的舞步,学着他们扬起灿烂的笑容,夜色下格外美丽动人。

“红头绳”是对那个远去的年代的古老记忆,但却仍然洋溢着青春的气息;那轻快的舞步,和着现代生活的节奏,将青春挥洒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红头绳上下翻飞,舞步激情飘逸,共同演绎着那个叫作“青春”的故事。

模拟得分:

内容24+表达22+发展20=66

升级感言:

写记叙文,要注意发掘文章的“动情点”,细节描写的渲染,对比的运用、景物描写,甚至剪裁处理,都会影响到文章思想感情的表达。

文章着重在细节上对原文进行了细化与修饰,目的是打造更加真实感人的“动情点”,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更好地服务于人物及主旨的表现。

1.站好最后一班岗——刘改玲

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2014年春运是成都五组列车员刘改玲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春运。

还有两趟车就要退休的刘姐最常说的一句话是:

“虽然快要退休了,但是作为一名老职工,我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列车长的工作,用心服务,把好的经验、好的工作作风流传下来,为2014年的春运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工作中她总会手把手地向新员工传授经验,使她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掌握服务技巧,为春运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应用角度】 “奉献”“责任”“服务”“榜样”“生活的意义”等。

2.苦难相守共约捐献遗体

53岁的陈惠芳与袁春生,经历了6年的爱情长跑后

喜结连理。

然而,1999年,丈夫袁春生被诊断为“双股骨头坏死”,由于两人都是下岗职工,女儿又要上学,妻子陈惠芳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家。

9年来,她在地下通道拉小提琴卖艺,为夫筹款治病,每天一拉就是8个小时。

袁春生因病于今年农历正月初七再度入院。

手术前,这对夫妻在红十字会郑重签字,共同承诺去世后将他们所有的器官留给需要的人。

陈惠芳说,我想以这样的方式让女儿知道,父母的生命通过另一种形式,还在人世间延续。

网友“佳佳”说:

“经过地下通道时,总能看到这位大姐满脸笑容地拉着小提琴,虽然苦,但爱却支撑着她一路走过。

【应用角度】 “直面苦难”“人生价值”“活着”“平凡与伟大”“身教胜于言传”“爱的力量”“精神支柱”等。

[片段·练习]

阅读下文,寻找出“动情点”,并做出修改,凸显出一处动情点来。

中午回家,妈妈买了十只才出生一天的小鸡,这些小鸡很可爱。

也许是害怕吧,它们都陌生好奇。

它们的动作也千奇百怪,十分有趣。

第三天,爸爸把它们搬出屋子晒太阳。

这些小鸡吃饱了,喝足了,都快乐地玩了起来。

它们与前两天不大相同。

一个星期过去了,可以喂一些杂食了。

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我特别爱看这一饶有兴趣的镜头。

啊,多可爱的小生命啊。

我真盼望它们快快长大。

【写作提示】 首先要找出文段中的“动情点”,再选择一处进行描绘即可。

如小鸡“可爱”,怎样可爱,是形态可爱,动作可爱,还是色彩可爱;如小鸡动作“十分有趣”,“趣”在哪里,是叫声有趣,行走有趣,还是其他有趣;如“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如何热闹,文中只字未提。

这些都是本文最为关键、最为精彩、最为动情的内容。

                                    

                                    

【参考例文】 

该段的动情点有这么几处:

“也许是害怕吧,它们都陌生好奇”“这些小鸡吃饱了,喝足了,都快乐地玩了起来”“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等三处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