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下期数学复习综合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766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四年级下期数学复习综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期数学复习综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期数学复习综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期数学复习综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期数学复习综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四年级下期数学复习综合资料.docx

《西师版四年级下期数学复习综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四年级下期数学复习综合资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四年级下期数学复习综合资料.docx

西师版四年级下期数学复习综合资料

西师版2012年春四年级下期数学复习资料 

老师整理后打印下来,希望同学们认真记一记!

愿孩子们通过认真复习,把这期已学内容掌握牢,不留任何遗憾!

成功完成本期学习,期末取得优异成绩!

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把成功紧紧攥在自己手中!

孩子们——加油!

第一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

复习目标:

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根据运算法则进行正确计算。

复习重点:

正确把握运算顺序

复习过程:

(一)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说说下面各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36-36÷2183-60+4016+64÷16+6427.3+2.7-27.3+2.7

(182+18)÷4×25(153+15)÷(108-94)85+(17×6-86)

[32×(147-58)]÷1615×[42÷(3+11)]28×[(360-140)÷11]

汇报、小结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①只有......;②有小括号的.....;③有中括号的...

2、按要求给算式6×48-12÷4添加括号

(1)减→乘→除

(2)乘→减→除(3)减→除→乘(4)乘→除→减

小结、评议:

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二)、把下面的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1)12×25=300475-300=175175÷25=7综合算式:

(2)128÷8=1625×16=400272+400=672综合算式:

小结评议:

要确定哪些数字应该用分式表示,再根据运算顺序确定怎样添加括号。

(三)、复习列示计算。

(1)80与48的差除它们的和,商是多少?

(2)32加上144与8的商,再乘4,结果是多少?

(3)156除以78与66的差的3倍,商是多少?

汇报,小结:

注意“除”和“除以”,要弄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求什么。

(四)、练习巩固(教材138页6题)

知识点展览:

(一)混合运算

1、括号的作用:

改变运算顺序。

2、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也可以说,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此运算)

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也可以说,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2)在有中、小括号的算式里:

只有小括号的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二)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

a÷0没有意义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

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

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

a-a=0

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

a×0=0

5、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

0÷a(a≠0)=0

补充练习。

1、填空。

(1)、计算62×(442-442÷26)应先算(),最后算()。

(2)、两个数都是3.14,它们的和是(),差是()。

(3)、把综合算式[400-(300+15)]×6=510改写成分步算式()。

(4)、求80.55与79.56的差比1少多少列式为()

(5)、750减去25的差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

(6)、3个工人一共加工288个零件,每个工人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列综合算式是()和()。

(7)、按“减→除→加→乘”来改变算式48-25+32÷4×2的顺序,写成()

(8)、计算60÷(4+2)时,把算式抄成了60÷4+2,这样计算的结果相差()。

(9)、35+18-35+18的结果是(),98×88÷98×88的结果是()

(10)、把算式245+67=312、185-179=6、312÷6=52改写成综合算式()。

2、计算。

(1)1120-(280-96÷16)

(2)(42+38)÷(473-457)(3)8509÷(1720×60-937)

(4)[(125-25×5)+35]×60(5)200÷25+120×11(6)516-(320+320÷40)

(7)2500-1352÷13×8(8)[150-3÷(30-28)]×1(9)(180+160÷20)÷4

(10)78×10+4228÷7(11)1980-(810+380÷19)(12)800÷[25×(26-18)]

(13)324÷9+305÷5(14)75×(700-400÷25)(15)480-(48+48÷12)

(16)[48÷(75-27)+24]×15(17)288+25×27×4(18)(200-1239÷21)×50

(19)(7020+4050÷18)÷45(20)[(512-475)×200-37]÷37

 第二单元: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复习目标:

1、掌握乘除法的关系及个部分间的变化规律,知道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2、理解整除的意义,能判断是否是整除,能正确叙述整除关系。

3、熟练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4、会根据题型特征选用恰当的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复习重点:

乘除法的各部分间的变化规律,正确叙述整除关系。

根据题型特征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一、复习过程:

(一)、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1、计算下面各题,说说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5×4=()()×4=10025×()=100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直接写出得数,说说乘法各部分的变化规律。

25×4=10050×4=()25×2=()5×2=()125×8=()50×2=()

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就.......

②两个因数都扩大,积就......,两个因数都缩小,积就......

③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就不变。

(二)、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没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975÷15=()975÷65=()65×15=()

在没有余数的除法里:

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2、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33÷12=(11).....

(1)11×12+1=()(133-1)÷11=()

在有数的除法里: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三)、从“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说明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从()可以说明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

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可以进行验算。

计算并验算下面各题:

15.82+3.6=25-7.85=294÷42=650÷13=48×25=

 

(四)、数的整除。

1、什么叫整除?

一个()除以另一个()的整数,商是()而没有(),我们就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2、a、b、c都是整数,c不为0,如果a÷b=c,我们就说()能被()整除,或者说()能整出()。

二、复习过程:

(一)1、阅读教材17--25页;2、说说在本小节中主要讲了那些简便运算定律?

(二)、指导复习。

乘法交换律:

1、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怎样用字母表示?

(a×b=b×a),

2、讨论:

125×7×8用简便计算应把谁和谁的位置交换,为什么?

3、小结:

乘法交换律的关键是改变了什么?

(因数的位置)。

不论多少个数字,只要它们是相乘关系而没有其他关系,他们间的位置就可以任意交换。

4、引深:

简算125×56、32×25

乘法结合律:

1、什么是乘法结合律?

怎样用字母表示?

a×b×c=a×(b×c)

2、讨论:

乘法结合律关键是改变了什么?

(运算的顺序)

3、小结:

不论多少个数字,只要它们是相乘的关系而没有其他关系,就可以把乘积是整十、整百的两个因数用括号括起来先乘。

乘法分配律:

1、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怎样用字母表示?

a×(b+c)=a×b+b×c或a×(b-c)=a×b-a×c

2、讨论:

乘法分配律在数字和运算顺序方面有哪些特征?

3、游戏:

一个学生在前门或后门当保安,另外两名学生结伴而出,出门时两个学生要分别与保安打招呼,并领取保安名片,保安要分辨他们是不是相加或相减的关系,是才分别给名片,进屋时收名片。

4、小结:

这个游戏要注意些什么?

联系旧知:

你还知道运用哪些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三)、练习巩固(教材138页5、7题)

知识展览:

(一)运算定律和性质

1、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即:

a+b=b+a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即:

(a+b)+c=a+(b+c)

2、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即:

a×b=b×a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即:

(a×b)×c=a×(b×c)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或差)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

即:

(a+b)×c=a×c+b×c(c分配给a、b)(a-b)×c=a×c-b×c

3、减法性质a-b-c=a-(b+c)a-(b+c)=a-b-ca-(b-c)=a-b+c

4、除法性质a÷b÷c=a÷(b×c)a÷b=(a×c)÷(b×c)(c不能为0)

或a÷b=(a÷c)÷(b÷c)

典型例题:

(一)、加减计算:

1)480+325+75   2)137+31+63   3)130-46-34

= 480+(325+75) =(137+63)+31 = 130-(46+34)

= 480+400   = 200+31= 130-80

= 880  = 231   = 50

4)437-64-137 5)256-99  6)795+198 

=(437-137)-64 = 56-100+1 = 795+200-2 

= 300-64  = 156+1  = 995-2 

= 236 = 157= 993

(二)、乘除计算:

1)43×25×42)125×17×8 3)25×16 

 = 43×(25×4)=(125×8)×17= 25×(4×4)

= 43×100= 1000×17 =(25×4)×4

= 4300= 17000= 100×4 

= 400

  4)102×43  5)9×37+9×63 6)420÷28

=(100+2)×43= 9×(37+63) = 420÷(7×4)

= 100×43+2×43= 9×100= 420÷7÷4

= 4300+86  = 900=60÷4

= 4386 = 15

7)35×988)35×99+359)36×101-36

=35×(100-2)=35×(99+1)=36×(101-1)

=35×100-35×2=35×100=36×100

=3500-70=3500=3600

=3430

(二)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减数=被减数-差除数=被除数÷商

被减数=减数+差被除数=商×除数

在有余数的算式里: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补充练习。

1、从7、12、56、84中选出3个数,写出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

2、一个数除以11,商和余数都是3,这个数是多少?

3、在7、9、56三个数中,()能被()整除,()能整出()。

4、两个数的积是80,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积是()。

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缩小5倍,积是()。

5、a×b=150,a×(b÷10)=()

6、根据12×25=300,不计算填空:

24×25=(),48×75=()。

7、乘法交换律可以用字母表示为,乘法结合律可用字母表示为。

8、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45×32=32×()

(2)103×42=()×42+()×42

(3)61×43+58×61-61=61×(+-)

(4)8×8×125=8×()

9、先说说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再计算。

25×32×125376×8-176×84600÷25÷4136×101-136102×75

137×19+19×362+1912.6+25.18+77.4+14.2823.44-5.06-7.3884x101504x2578x10278x102178X101-78x101

25x20417×23-23×735×127-35×16-11×35214-(86+14)

787-(87-29)365-(65+118)455-(155+230)3600÷25÷48100÷4÷75

3000÷125÷81250÷25÷599X13+1325+199X2532X16+14X32

78X4+78X3+78X3178X101-17883X102-83X217X23-23X7

5X127-35X16-11X35214-(86+14)787-(87-29)365-(65+118)

 

第三单元:

确定位置

复习目标: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能根据数对确定物体位置和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复习过程:

1、说说我们常用什么来表示人或物体在行列中的位置?

2、游戏:

(1)、教师说数对来表示我们班同学的位置,猜猜他是谁?

(2)、小结:

数对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对象所在的列,后一个数字表示对象所在的行,即先列后行。

(3)、老师说学生名或学生所在的行列位置,学生写数对,强调说时可先说行,记数对必须先写列。

(4)、学生互说互猜。

3、复习平移:

(1)确定平移方向,强调指向标的认识(3)练习平移的操作方法;

(2)计算平移距离,强调每一格表示的距离;(4)能用数对表示平移前后位置。

知识点展览:

1、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1)是用两个数字加小括号表示,两个数中间用“,”隔开;

(2)表示时是“列在前,行在后”;

(3)点在第几列要从左往右看,在第几行要从下往上看。

2、会在方格图上用点表示物体的位置。

3、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补充练习:

(1)小明做课间操时站第3行第9列,数对表示他的位置(,),小英站在正对着小明的后面一行,小英的位置是(,),小华站在小英的左边一列,数对表示(,)。

(2)文文在班上的座位在第3列第2排,用数对表示(,);明明的座位在第4排第6列,用数对表示(,)。

(3)方格纸上一个三角形,他的三个顶点位置分别是(2,2)、(5,2)、(3,4),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3格后三个顶点的位置是(,)、(,)、(,)。

第四单元:

三角形

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征、特性、高与底的关系、边与边的关系、内角和;

2、能按要求给是三角形作高,根据边与边的关系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度范围,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和已知角的度数求未知角的度数。

3、能根据三角形的角的特征和边的特征把三角形进行分类;

4、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复习重点:

根据三角形已知边长确定第三边长度范围,根据已知内角度数求未知度数。

一、复习过程:

(一)、引导复习三角形意义、特征。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看一看,说一说什么叫三角形?

(强调:

线段、围成);

2、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在所画的三角形上标出它的角和边;

3、小结: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4、屋架、自行车座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的?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5、讨论:

一个三角形去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二)、复习三角形的高

1、任意确定一个角,给它对边作高(垂角符号和高是一条线段,有一定的长度,作图时通常画成虚线);

2、三角形有几条高?

(任何三角形都有3条高,高与底是一一对应的)

(三)、复习三角形边与边的关系。

1、出示三根分别常5cm、6cm、15cm的小棒,把它围成三角形,发现问题:

15cm的太长了或5cm、6cm的太短了。

2、算一算,如果短的两根不变,长的那根最多只能是几厘米?

最少呢?

3、小结: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通常把最短的两边相加的和同最长的一边进行比较)。

4、出示5根小棒,想一想最多能围成几个三角形?

为什么?

围围看。

(四)、复习内角和

1、根据教材64页2题图1进行不断变换已知角和未知角进行练习;

2、小结:

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二、复习过程:

(一)、按角的特征分类。

1、一个三角形至少有几个锐角?

(两个)

2、一个三角形除了两个锐角外,另一个角有哪几种情况?

3、根据三角形的特征,我们把三角形分成哪几类?

4、什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

不同点呢?

(相同点:

都有两个锐角,不同点:

另一个角不同)

5、分别画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二)、按边的特征分类。

1、按三角形的边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

2、什么叫等腰三角形?

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3、小结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讨论: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

4、什么叫等边三角形?

有什么特点?

(三)、三角形的对称性。

1、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呢?

2、讨论:

怎样根据图形的对称性画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四)、内角的度数的计算。

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1)顶角=180°-一个底角度数×2;

(2)一个底角度数=(180°-顶角)÷2;(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顶角就是直角,每个底角是45°。

2、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是60°,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五)练习巩固:

教材135页7——9题。

知识点展览:

(1、意义: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围成三角形的条件: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判断方法:

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最长边。

2、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1)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3、特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

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4、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三类:

(1)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两个锐角的和等于那个直角。

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3)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两个锐角的和小于那个钝角。

5、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1)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最大的一个角一定不小于60度。

6、三角形按边的长短分两类:

(1)任意三角形

(2)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

等腰三角形两条腰相等,两个底角也相等。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7、三角形中度数计算

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

8、两种特殊三角形:

(1)等腰直角三角形:

底角等于45°,顶角等于90°。

(2)等边三角形:

每个角都是60°。

补充练习:

1、用一根长15dm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围成的三角形三边分别是3cm、7cm和()。

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36°、54°和(),它是()三角形。

3、一个直角三角形有()条高。

4、有长为2cm、3cm、5cm、7cm的四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是(),

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cm。

5、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42°,另外两个角可能是()°和()°

6、因为三角形具有()性,所以把自行车架做成三角形。

7、三角形两边之和()第三边,两边之差()第三边。

8、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5cm和8cm,另一条边至少是()cm,最长是()cm。

9、判断:

(1)、锐角三角形有3条高,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只有1条高。

()

(2)、小宁画了一个边长分别是3cm、6cm、2cm的三角形。

()

(3)、三角形越大,它的内角和就越大。

()

(4)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相加是180°

(5)、4根分别长4cm、5cm、6cm、7cmd的线段可以围成3个三角形。

().

(6)、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

(7)、三角形的高是一条直线。

()

(8)、三角形至少有一个锐角。

()

10、填空。

(1)、按角分,三角形可以分为()、()和()三类。

(2)、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个锐角,最多有()个钝角。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三角形。

(4)()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形式。

(5)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对称轴。

(6)顶角是40°的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是()°;按角分,它也是()三角形。

(7)一个底角是45°的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是()°,它也是()三角形。

(8)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按角分它也是()三角形。

(9)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

(10)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

(11)要围成一个一条腰是6dm,底是5dm的等腰三角形至少要()dm长的绳子。

(12)边长是4cm的等边三角形,周长是()cm。

11、判断:

(1)、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2)、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一个锐角。

()

(3)、顶角是锐角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4)、把一个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分成的直角三角形的有一个锐角是30°。

()

(5)、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

()

(6)、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就是它的高。

()

(7)、按边分,三角形只能分成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两类。

()

(8)、用20cm长的绳子围成最大等边三角形,围成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只能是6cm()。

(9)小明画了一个底是8cm,腰是3cm的等腰三角形。

()

(10)顶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

第五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自主复习教材6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