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结构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352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室结构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下室结构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下室结构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下室结构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下室结构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室结构设计.docx

《地下室结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室结构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室结构设计.docx

地下室结构设计

1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找一找王铁梦写的《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参考参考;

时间紧的话,还是设缝和后浇带吧。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

著译者:

王铁梦

版次:

第一版 出版时间:

1997年08月

开本:

16开 页数:

611 装帧:

精装

标准书号:

ISBN7-112-03237-7

定价:

72.00

出版单位: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在大量工程实践基础上,对结构物由于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作了系统的论述。

其中包括许多新的观点、分析和处理方法,特别对近十年来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作了详细的分析。

作者提出的有关伸缩缝计算公式已成功地处理了我国许多重点建设工程的裂缝问题。

书中还重点介绍了作者最近提出的有关“后浇带”的经验及许多城市结构裂缝控制实例,并首次发表了作者有关现场结构温度收缩应力的实测研究成果。

【读者对象】土建工程广大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师生。

【目录】1工程结构裂缝的基本概念;2混凝土的某些基本物理力学性质;3温度应力理论的若干问题;4对荷载裂缝的若干探索;5混凝土的应力松驰与裂缝的若干特点;6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7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实践;8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措施;9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10排架及框架结构的温度应力与温度伸缩缝;11特殊构筑物的裂缝;12民用建筑物的裂缝;13低温条件下混凝土工程的裂缝控制;14荷载裂缝分析;15结构物裂缝的修补;16工程结构裂缝控制新发展。

加强带设置给各位参考:

1.底板:

原后浇带处改用膨胀加强带,其宽度2m,带的两侧铺设密孔铁丝网,并用立筋(%%c10@50)加固,目的是防止混凝土流入加强带。

施工时,带外用掺10%~12%UEA的小膨胀混凝土(膨胀率约2~3/万),浇筑到加强带时,掺14%~15%UEA的大膨胀混凝土(膨胀率约4~6/万),强度等级C30。

到另一侧时,又改为浇筑掺10%~12%UEA混凝土。

2.墙体:

由于墙薄,面积大,养护困难,受到风速和大气温度影响比较大,容易出现收缩裂缝。

因此建议采用后浇加强带(2m宽),即分段浇筑掺10%~12%UEA混凝土,养护14d后,用掺14%~15%UEA混凝土回填。

此方法同传统后浇带发一样,要设钢片止水带,不同之处,在于带宽2m,回填用大膨胀混凝土,回填缝时间为14d。

设缝与否看需要

设缝的理由:

     规范要求,怕裂,漏水,可分段施工

不设逢的理由:

      地下结构可突破规范,地下温度变化比较小

      可以采用设后浇带,保证分段施工,并释放部分收缩应力

      如果整浇以后开列,堵漏也没几个钱,而且现在堵漏的技术相当高,完全可以信任.

      不设缝可以为上部建筑提供一个完整的地下室顶板,可满足上部建筑的嵌固要求.

我的经验:

      厦门某地下车库,12000平方米,60x200,冲孔桩,设三道横缝,每块再设后浇带一道,底板底面无建筑防水层,位于潮位变动区,每日潮差数米.完工后,底板有一处漏水,一堵就行.伸缩逢有两处漏水,橡胶止水带接头漏水,花了一点功夫才堵住.侧墙裂缝不少,98年6月施工,太热,养护困难.

      乌鲁木齐某地下室,20000平方米,72x200,筏基,设三道横缝,一道纵向后浇带,上部有十八个塔楼,算到顶板还是底板,实在是头痛.

我的建议:

      可以少设缝,加大缝间距,加设后浇带,外墙每20~30米设墙体后浇带,

地下结构可以突破规范要求,因为他的温度应力比较小,可是问题就在这里,因为地下室顶板往往就是屋面了,它的温度应力可是比较大的啊。

这种情况才是实际施工中最难解决的了。

我正在作的工程,地下两层,30X140米,拟不设缝,混凝土C30,粉煤灰15%,用60天强度,缓凝,加膨胀剂,适当加温度筋,30米一道后浇带,不做膨胀带,对水泥量,含泥量,塌落度,养护等再提些要求;

当然,要有思想准备,一点不裂是不现实的,个别地方可以修补一下

我目前碰到一个工程地下室是200米长,我们单位3年前做了一个工程地下室是130米没有留缝,但每30米设立了后浇带,60天以后后浇,同时在地下室顶板加了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没0。

5米左右加了一束,并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提出了要求,水灰比不能大,骨料粒径不能太小,石子和沙子要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清洗,这个工程没有用商品混凝土,是现场搅拌的,目前没有发现肉眼可以看到的裂缝,现在地下室摸灰已经做完,没有看到裂缝,还比较理想。

目前使用商品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比较严重,现在地商品混凝土其实应该叫粗骨料水泥砂浆,沙子和石子也不清洗,水灰比又比较大,骨料小,所以很容易开裂

不设,采取构造措施解决就行了,没有问题。

以前有两个工程:

一个是著名的红石公司的现代城建外SOHO地下工程; 另一个是世纪城二期和三期的地下工程,每个都是两三百米,根本不设缝。

现把其中一个的简图传上来,这个要小一点,将近两百米。

其他的由于没有找就不传了。

1.可以50m左右留一道缝。

2.不留也可以,建议在四十米左右留一米的后浇带.

3.不留缝也不后浇,建议考虑一下新型材料,就相当于在后浇带那里塞进一些材料.

2

现将本人从事地下结构设计一年多遇到的常见错误做法总结于下,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讨论。

1.  暗梁当楼面梁使用。

这是最常见的错误。

暗梁之所以不能当楼面梁是因为其刚度不够,荷载不能按自己设想的方式传递,即楼面荷载—板—暗梁—柱的传递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样将大大低估板的内力。

我个人认为,根据内力按最短距离传递的原则,用暗梁代替梁只有在板受集中力时,在集中力处沿板的最短方向(双向板沿两个垂直方向)设置暗梁,可以认为集中力由暗梁承受以满足抗弯强度和裂缝要求,此时板的计算跨度绝对不能按支承于暗梁来考虑。

但很多时候,这种做法也没有必要,直接加大板的受力钢筋即可,除非因抗剪(冲切)需要箍筋而使用暗梁。

2.  与上一个问题相对应的是,在刚度发生较大突变(增加)处,应视为梁。

典型的问题是不同高程的板之间出现的错台,错台本身平面外刚度比较大,而板的平面外刚度较小,不管你是否愿意,板上的荷载都要传递到错台上,因此应当按梁来设计,尤其是抗剪钢筋应满足要求。

地下通道、车站遇到的这种情况较多,其荷载又比较大,但大多数人对错台的处理却非常草率,这很令人担忧。

3.  框架结构形成事实上的铰接。

最常见的是梁刚度比柱大的多,使柱对梁的约束作用较弱,形成事实上的铰。

这样减少了超静定次数,于抗震不利,也难以形成“强柱弱梁”。

日本坂神地震时,地铁车站柱的破坏相当严重,也提醒我们不能忽视这个问题。

地铁车站顶底板可看作筏板,其梁的刚度当然大于柱,但中板处不宜将梁的刚度做得较大。

另外,地下工程如通道、涵洞、地铁车站等,有时不小心也容易作成刚度较大的顶底板和刚度较小的侧墙,这样横剖面就形成铰接的四边形,两侧墙土压力相差较大时很容易失稳,也不利于抗震。

4.  板墙受力钢筋置于分布钢筋的内侧。

很多人总把分布钢筋想象成类似梁的箍筋,因此配筋不小心就这样倒置。

分布钢筋的作用在于固定受力钢筋位置,传递受力及防止温度收缩裂缝,它不需要象梁柱箍筋那样外包以防止钢筋受压向外鼓出,更重要的是,板墙截面高度较小,为增加有效高度发挥受力筋作用,一般情况下应当外置受力钢筋。

某些特殊情况,如地下连续墙,由于施工方便原因可牺牲板有效高度,将受力钢筋内置。

5.  在紧靠柱的位置框架梁上搭梁。

由于紧靠柱支承的位置,框架梁的转动受到约束,当其上所搭的梁荷载较大时,将产生很大的扭矩,使框架梁的配筋变得困难。

某些设计人员将此处框架梁与搭接梁的连接看作铰接,这是很不安全的,因为梁的塑性变形能力有限。

6.  板钢筋不伸入上翻梁受力钢筋之上。

这在地面上结构中还不容易出现,但在地下工程中,由于结构形式不够直观,稍有疏忽就会犯错。

最常见的是通道入口处顶板有一道收口的横梁,其底部顺板向下倾斜,形成不规则的梁。

多数人配筋将此梁受力钢筋仍然沿水平方向布置,板的纵向钢筋则从下侧锚入梁内。

地下工程没有完全的分布钢筋,在这个横梁处,板的纵向钢筋实际上是受力钢筋,不但要按受力钢筋锚固,还应当在梁受力钢筋之上。

另外,很多人认为此梁受力小,因而配筋马虎。

实际上,此梁由于单边受力,有一定的扭矩,配筋应考虑板上荷载传递到此梁上。

7.  地铁车站不计中板开洞。

由于开洞的影响比较难算,也由于部分人对开洞影响没有当成一回事,因而计算时都加以忽略。

当开洞较小时,这样也许没有多大影响,但地铁车站有时在中板沿横向平行布置三排楼、扶梯,严重削弱该处楼板刚度,虽然洞边有加强的梁,但梁高受到限制,中板厚度通常都为400~500,因此不足以弥补其刚度的损失。

至于加暗梁来加强洞口,更不能弥补计算模式与实际不符的不足。

鉴于加强梁高度受限,建议采用通用软件计算时按空间结构预先计入这一不利影响,否则应加强该处侧墙抗弯、剪能力,并加强该处楼板配筋。

问题5.在紧靠柱的位置框架梁上搭梁。

由于紧靠柱支承的位置,框架梁的转动受到约束,当其上所搭的梁荷载较大时,将产生很大的扭矩,使框架梁的配筋变得困难。

某些设计人员将此处框架梁与搭接梁的连接看作铰接,这是很不安全的,因为梁的塑性变形能力有限。

是的,一般结构软件如果将该处认为是固端肯定算不下梁的配筋,但建筑师的意思我们不能更改,我的习惯做法是当绞接算被搭接梁,而搭接的梁我取出当固端计算时的弯矩和剪力,手算配筋

3  1、个人认为地下室外墙应按上下均固定的板计算(至于是双向板还是单向板好说),理由如下:

地下室底板和顶板都很厚,下面一般是筏板,顶板厚度要能够起到嵌固作用(是规范要求的),所以.......

  2、地下室在输入时最好输能够计算你的土体侧压力....

  3、一般设计原则:

竖向构件(墙、柱)混凝土标号同:

平面构件(板、梁)同。

要不就看你的高招和挨骂的本领。

当然实际中设计成不一样的也很多....

  高人总有办法,我不学....

我作过十多个地下室,当C30外墙与C50柱相遇时,有三种处理方案:

1.C30与C50混凝土之间用钢丝网隔离;2.提高墙的混凝土等级,但这样作墙易开裂;3.增大柱尺寸,减低柱混凝土等级,控制轴压比,并考虑墙与柱连在一起的有利作用。

具体工程具体处理。

     地下室外墙及外墙柱取同标号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较好,如地下室以上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较高,在地下室墙顶处须进行局部受压验算.由于柱进入墙体后形成壁柱,其轴压比及承载力一般也能满足要求.

     1)SATWE建模时可输入(不输入时不考虑其共同作用)

2)既然建模输入外墙,配筋按计算结果

3)先浇C50柱及部分C50墙,再浇C30墙

是否可按悬臂构件计算,取1米宽板带,荷载按梯形分布。

如果顶端有支撑(顶盖或连梁),则可在顶端加一弹性支座。

挡土墙与柱与梁相连的话按连续板模式计算,不与柱相连但与梁相连的话按单向板模式计算,也不与柱也不与梁相连的话按楼上说的取悬臂板,或规范中的挡土墙模式计算

要注意与梁柱相连时,梁柱要考虑挡土墙的侧向作用

对于连续板模型,其跨度方向为水平向,柱为支撑。

柱可按单跨受弯构件计算,两端支撑由构造而定,一般低端为固定端,顶端视支撑梁或板的刚度而定,刚度大、近似固端,刚度很小、视为自由端。

按单向板算则是指竖向为跨度,顶板边梁与底板作支撑。

此种方案要求顶部的梁板刚度大。

如果侧向土压力及地下水压力较大而顶板刚度较小,建议将墙加厚或做成变截面,可按悬臂构件计算,同时考虑顶板影响,采用双向配筋,这样较为安全。

地下室外墙的设计如何设计,计算土压力时,要否考虑室外堆载,如何考虑?

请各位大侠指教!

谢谢!

外墙考虑竖向荷载.土压力.水压力,土压力有按静止土压力,也有按主动土压力的,考虑堆载,折算成土。

外墙按单向板或双向板,并验算裂缝,如果兼做基础梁(反力较大时)还要按深梁设计。

土压力,参考此贴:

单、双向板考虑时注意:

1)加柱水平荷载;2)墙下部地梁考虑两个方向受弯(宽变高);3)地下室地板宜伸出墙外500左右---墙施工时就必须支外模了

       如果地下室外墙按上端铰接,下端固接的单向板计算模型计算,竖向钢筋为受力钢筋,水平钢筋为构造分布钢筋,那么我认为就可不考虑加载柱上的水平荷载。

如果按双向板计算,墙与框架柱间应保证有一定的刚度差。

不知大家对我这两观点有何看法?

4

提两个问题,抛砖引玉:

1,地下室底板可不可以不设基础梁?

         个人意见:

地下水位低时可不设,最多在柱上板带设暗梁.

2,地下室侧墙下是否要设基础?

         个人意见:

可不设,侧墙可传力给柱(无柱连接时除外).

    1.对于采用桩基的地下室底板:

若地下室底板标高处的土质较坚硬可以做成地模成型时,宜将底板设计成梁板式结构;当地下室底板下标高处的土质较软弱无法挖槽成型时,则将底板设计成无梁楼盖式的平板结构,柱轴方向或设暗梁或纯粹按柱上板带配筋。

对于筏板基础的地下室底板,须注意计算冲切及弯曲。

   2.地下室外墙可以直接放在底板上,其计算简图可根据与底板、顶板及与墙正交或斜交连接的柱墙的相对抗弯刚度确定边界条件,或为胶接或为弹性连接。

一般情况下,底板的刚度比外墙的刚度大,且考虑到防水要求,可按固定端计算,有壁柱或与之垂直的墙体时,墙体间可按弹性固定计算。

5地下室防水渗漏求解!

sanji2001-06-2713:

40

我施工当中有一地下室由于砼浇筑存在严重漏振及卷材也未施工好造成渗漏比较严重,试过多种读漏方法均未奏效。

次工程地下防水简介如下:

1、地下室底板标高为-3.6米,地下水位在3米左右,枯水期盈水期超过此水位。

2、为800MM双向筋底板,且四周为1米高砼墙,砼墙上为490MM红砖。

3、砼内掺如水泥用量的15%的膨胀剂,但振捣存在大问题,严重漏振。

4、底板及外墙均粘贴4MMAPP卷材,在底板与墙处有接槎,未处理妥当,存在带水作业。

5、发现渗漏后在底板上已封压了100MM的砼并有反向配筋,并掺如了类似有机硅防水剂

6、将墙面凿出120MM即一块砖的厚度,抹的砂浆,分5成的活,并掺如了HM1500侵透型防水材料。

现在的接仍存在一定程度慢渗现象,比较头疼,如今此工程以完工两年了,仍在维修,但效果始终不好,先在此发出此信息,请教各位高手给出出主意!

如有详细的施工方案或者新的材料请E-MAIL我!

不省感激!

sanji2001-06-2820:

59

为什么还没有人回答啊!

这叫“出虚汗”,很不好维修,不知地下室为何用?

如地下室通条件较好,可沿外墙做一圈排水构集中排出;如影响使用可沿外墙一定距离再做一圈砖墙,并抹上防水砂浆。

另外有一种外墙挂水工膜的方法,具体可参厂家产品说明。

cjy兄,请把你的书贴上来

另:

地下室通风情况如何?

“渗水”是否为空气冷凝水

我一个工程三层仓库(隔成小间),曾出现类似现象:

墙面、顶板总是有细微渗水,后判断为空气冷凝水,开通风孔,问题解决

我做了好几个地下室的止漏处理,我们采用高压注浆,基本原理在于,采用冲击钻,钻孔,一般孔应深入需止漏的墙(板)体的中部,混凝土是有缝的,会漏水,是因为缝的存在,我们把针头锁入孔内,采用特殊高压设备(可高达70Mpa),将聚氨酯注入孔内,一瞬间,浆液将水排出,并与附着在缝壁的水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混合物,达到止水目的。

当然钻孔位置应靠近渗水部位。

像楼上的兄弟提的那是很容易止的水。

6一地下室,其顶板是马路,由于净高受限制,考虑采用无梁楼盖不知可不可以。

还有如果才用采用无梁楼盖是不是可以象算普通无梁楼盖一样算,上面要重大的消防车荷载应该如何考虑!

荷载规范上面的35是不是考虑了最不利的情况!

谢谢!

地下室顶板可以采用无梁楼盖。

柱网不太大时采用等厚加柱帽,柱网较大或荷载较大时采用柱上板带加厚。

至于荷载取值按新的荷载规范。

无梁楼盖的计算可以用等代框架法,也可以用SATWE里的复杂楼板计算,具体做法请搜索相关帖子。

个人认为无梁楼盖适用于跨度和荷载相对较大的情况,这样会比较经济。

消防车区区35KPa的荷载,用无梁楼盖一定可以算下来。

现在桩筏基础中

筏板所受的水浮力往往大于35KPa,而筏板中往往不做肋梁,只做暗梁,相当于无梁楼盖,筏板配筋按无梁楼盖配。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无梁楼盖跨度相近的时候才可以用等代框架法

计算。

如果顶板是马路,并考虑走消防车的话,个人意见不宜采用无梁楼盖,建议顶楼的兄弟找本《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看看。

筏板所受的水浮力不能不考虑,是否考虑采用桩基。

7请教各位:

1.有一个十二层办公楼平面如下图,外轮廓尺寸为110mX88m,

  共设了四道缝,请问地下室是否要分开?

如不分开如何处理?

2.规范规定现浇外露结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米,请问各位

  是怎么处理这类问题的。

地下室可以只设两条竖向的或只设两条横向的沉降缝;如果做后浇带,也可以不设。

1,采用后浇带,不设缝。

从你的贴图看,此时结构平面凹进较大,应该属于平面不规则结构,设计计算时应满足规范对此类不规则平面的相关要求。

2,设由底到上设两道横向缝,按新规范设防撞墙等措施,此时地下室分缝防水较难处理。

3,地下室整体不分缝,地面以上设两道横向缝,此时应加强地下室整体刚度。

伸缩缝均由后浇带代替。

建议采取1或3。

1.留后浇带肯定要,至少一个月(规范说不宜少于2个月),并且断钢筋

2.更关键是要求施工的混凝土(标号不大于C40)水灰比不大于0.42

   并且做良好的养护。

3.如果能够在地下室侧墙和顶板断开伸缩缝(底板不断)就更好!

我们公司做的最好的实例:

170米,没裂。

建模时是不是不用把地下室外墙输入,首先要看你用的计算程序是什么?

它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的?

     比如。

在TBSA6.0以前版本的软件中,没有考虑地下室的影响,如果你把地下室当一层输入了(尽管满足固端要求),但整个建筑物高度增加了一层,风载增大了,地震力增大了,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计算不对了(带来的问题是软件所确定的加强区的构造配筋的范围不对了),而在新的版本中增加了这一功能,把地下室当作一层输入时,以上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另外就是要看你的地下室顶能不能满足作为上部嵌固的要求(具体见高规),

   一般为了设计基础的方便,都把地下室当作一层来输入,但首先要看清楚你用的软件的功能及要求。

地下室外墙应输入,SATWE计算时会将其与上部建筑结构一起考虑。

新规范规定的取嵌固层要求计算上下两层侧向刚度比,建模计算后可以很方便地从总信息里查到这一比值,然后判断嵌固位置。

模型建立的差异对内力作用的影响是不一样的,PKPM软件可以考虑地下室结构,整体计算时应予以输入。

当然对挡土墙,应进行必要的复核计算或单独分离出来手工设计。

但是,把地下室外墙作为梁输入,在模型上似乎就有问题。

1.地下室(层1或层2,3)大都是作为设备层、地下车库、人防平战结合而设置,空间大隔墙少,均满足不了箱基的条件,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嵌固端来考虑,此时计算总层数应填成带地下室的层数,程序会将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共同计算,算得的结构比较真实。

2.当然进行地下室外围墙配筋计算时,还要加上土、水的侧压力影响进行补充计算。

3.如果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墙较多,刚度大,土体提供的侧向约束充分,埋深满足要求,同时又满足规范规定的下层与上层抗侧刚度比的要求时,可将地下室顶板作为底层嵌固点来考虑,但要慎重。

如果是用软件计算的话,软件根据刚度分配自行判断,但是建议手算,手算的时候,可以根据上部结构和土压考虑是按两端固结还是下端固结、上端简支考虑。

通常地下室外围挡土墙按单向板就算就可以,如果没有人防的话,外墙配筋甚至没有必有做成双面一样的,对剪力墙结构可以考虑按双向板计算,但对于内部没有墙直接支承的框架柱(或壁柱)如果按双向板计算,则应就算柱作为板的支承时的抗剪、抗弯以及挠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