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200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docx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docx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

 

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为例)

开题报告

厦门市《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

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

——以高中地理科目为例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㈠.课题研究的目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将推进和深化我市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并达到以下目的:

1.深化对高中课程性质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目标。

有利于落实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切实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高中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学校课程与国家课程相互补充,有助于普通高中课程的实施与改进。

根据厦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满足地方、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学校课程,它与国家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帮助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提倡把学校课程资源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在促进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元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更主动的发展。

也有利于建立更加科学、多样,能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

4.促进我市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和学校文化的建立。

加强课程与地方社会发展、学生社会生活的联系,优化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使学校课程的设置与厦门市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形成我市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5.提高我市高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进而,推动我市基础教育课程研究、课程管理队伍和课程研究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㈡.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校等发展需要,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实现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实验的重要任务。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校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开发相互补充,探究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各校开发、开设出1~2个高中地理的学校课程模块,诸如《厦门的旅游》、《厦门海洋地理》、《厦门环境保护与防治》、《厦门城乡规划》《厦门的自然灾害》、《厦门的天文探究》……,形成具有我市各校特色的高中地理选修Ⅱ模块系列。

2.实施教学实验,探究高中学校课程资源与国家地理课程教学整合的策略。

3.通过课题研究,调查、掌握我市各校的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逐步建设地理课程资源库和研究性学习基地。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学校课程开发与教学策略的研究,由来已久。

20世纪60年代末期,伴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兴起,发达国家教育界出现对国家课程开发策略进行的反思与批判,形成较大规模的课程改革与探索,推动了学校课程开发策略的兴起,并于20世纪80年代达到高潮。

由此历经全盛时期、回落时期和成熟转型时期三个阶段,形成了一系列的课程理论和学校课程开发与教学的策略。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一套高度集中统一的课程制度,这种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同具体学校的多样性、差异性相矛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状况,一直为社会和教育界所困惑和关注。

本世纪初开始,国家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要求学校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学校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这一课程管理制度的出台,是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作出的明智决定,与世界各国课程发展的基本趋势、本质是一致的。

但是,由于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国情,决定了学校课程策略与西方具有明显的不同,学校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没有现成可资借鉴的经验和照搬的模式,特别是有关普通高中课程中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学整合的研究基本处于起始状态,对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学整合进行研究,既是教育理论问题,更为当前高中新课程实验实践所急需。

日前,厦门市教育局下达文件,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厦门实验区教育科研2006年课题计划。

由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科申请的课题《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以地理科目为例)》经评审,立项并确定为市级重点课题,同时报送省教育厅,推荐立项福建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

我们认为,《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以地理科目为例)》课题研究,是我市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系统工程之一。

厦门市作为新一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学实验区,为了实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目标,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的需要,各校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6个选修Ⅱ模块,供学生选择。

为了满足学校的课程要求,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对学校课程(选修Ⅱ)资源的开发和教学整合的研究,按照标准开发出各校适用的学校地理课程并实施教学实验,是当前摆在各校地理教研组和高中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任务,对落实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具有现实的意义。

本课题组此前通过对《厦门市初中地理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乡土教育》的研究,获得一系列省、市级科研教学成果奖项,为本课题研究积累和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开展对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整合的研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本课题所涉及的“学校课程开发与教学整合”,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方案,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适合学校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教学的策略研究,包括学校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标准的编制、课程材料的选择和组织、课程的教学实施与改进等一系列的课程行为。

因此,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

中共中央、国务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厦门市《普通高中课程实验实施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行)》等。

2.课程理论

如钟启全的《现代课程论》、吴刚平的《校本课程开发》及《校本行动研究》等。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如布鲁纳《教育过程》的课程结构理论和学习建构主义。

4.地理教育、教学理论。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㈠.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在我国高中新课程实验背景下,本课题研究应承担并完成三项任务:

知识性任务——确定学校课程设计的基本问题和设计课程的基本原则;

应用性任务——阐明学校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行动性任务——建议或提出学校课程改革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途径。

为此,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整合的研究,既应有理论建构,又应有影响课程改革实践的可操作性的方案,本课题以高中学校地理课程研究和教学实验为案例,确定:

1.研究重点:

⑴厦门市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选修Ⅱ)的开发

⑵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选修Ⅱ)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Ⅰ)教学整合的策略(难点)

2.基本内容:

⑴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

①构建一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教材体系;

②以中学教育、教学骨干为依托形成一支善于攻坚、结构均衡,既有课程学术视野,又有本土实践经验的课程理论研究队伍;

③构筑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学校课程实验网络。

⑵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策略的研究(创编、改编、整合、拓展)。

1如何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

2发挥师生主体作用

3丰富学生学习方式

4考虑学校实际可能

5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6课程资源开发方案的研究(学校层面的开发方案;教师层面的开发方案;形成学校课程系列)。

⑶课程资源与教学整合的研究

①课程目标的陈述(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目标与学习水平);

②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突出重点,从易到难,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③课程实施(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④课程评价(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方式、成绩来源等)。

⑷现代信息网络条件下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支持的研究

①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呈现课程内容,整合课程资源,创设教学环境;

②根据各门课程所具有的不同特质以及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形有机地组合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建立课程资源信息共享机制。

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具有不同认知水平和风格的学生创设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开发个性化的学习工具;

④加强教师、学生和信息技术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⑤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思维工具的作用。

3.难点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资源的整合与衔接:

①对科目课程内容和学习经验进行横向的组织(研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整合)。

②研究科目内容与学习单元的顺序关系,课程资源与科目内容中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水平关系。

㈡.研究本课题的方法、手段

1.文献研究法

应用建构主义理论、现代信息传播理论和自主学习等相关教学理论,了解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各种课程理论、教学模式的特点,整理、收集已有的地方课程开发资料,批判和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2.研究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分析、了解高中学生课程学习现状、学习能力,并针对他们既有课程、学科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寻求相应的对策,途径和措施。

3.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教学研究(选择少数学校进行教学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方法、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4.经验总结法

总结本市及外地的经验,揭示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的规律、原则和方法。

六.研究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由市教科院地理科牵头,各校子课题组长组成本课题领导小组,实施和协调课题研究工作。

领导小组组成:

李依铭、李智、陈聪颖、姚培泰、杨思窍、林楠、林惠兰、周玉容、陈庆军、陈绍锋、邵国平、黄慧娟、陈文魁、马海英、陈丽松、陈秋萍、吴丽华、陈群莹、黄俊辉、朱长江、陈丹娜(不分先后)

2、加强子课题组建设

使参与课题研究的课题组和教师,成为课题研究、实施的主体,充分发挥子课题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好资料的收集、课程开发和教学实验、整理成果,实现课题研究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3、培训课题研究队伍

开展课程教育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教师的学校课程开发和试验能力与水平。

4、聘请有关专家担任课题研究顾问,加强专家引领和专业支持

5、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

坚持每学期一小结,每学年一总结。

全体参与课题研究和实验的教师都要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总结,推广经验,进行个案研究。

6、及时做好课题结题和科研成果申报。

七.研究工作的步骤

课题研究参加者、各主要研究阶段、时间安排、最终成果形式

阶段

时间安排

课题研究任务

最终成果形式

第一

阶段

2006年9月

举行开题报告会,启动课题研究

1.厦门市《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总报告;

2.厦门市《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论文集(总报告、各校子课题报告、各课题老师论文);

3.厦门市高中地理选修Ⅱ系列(每校1~2个模块,各18课时课程方案和教学策略)。

4.厦门市《普通高中地理学校课程资源库》、(数据库、研究性学习基地)。

第二

阶段

2006年9月~2007年8月

1.进行《高中地理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课题现状分析、资料收集。

2.实施高中地理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编写厦门市高中地理选修Ⅱ系列课程方案和学生读本(每校1~2个模块);

3.建成厦门市高中地理地方学校课程资源库和研究性学习基地(每校若干)

第三

阶段

2007年9月~2008年6月

实施教学实验:

结合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进行高中课程资源与教学整合策略的课堂教学研究,探究论证。

第四

阶段

2008年8月

厦门市《高中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

1.审定、印制厦门市高中地理选修Ⅱ系列;

2.整理和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论文,出版论文集;

3.厦门市《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市级验收。

八.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

㈠.本课题主持人

本课题由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科主持,具有从事中学教育和地理教学研究工作的实施条件:

1.组织我市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有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教研经验。

主持完成市级教育研究课题《厦门市初中地方课程开发与乡土地理教育研究》,该课题作为我市新一轮初中课程改革实验的组成部分,在各级领导和广大初中地理教师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依据教育部新颁《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开发出地方课程《厦门地理》,并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在全市实施教学实验,效果显着,受到领导和师生的好评和欢迎。

课题研究《地方课程<厦门地理>开发与乡土地理教学的探讨》2005年获厦门市初中课程改革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厦门市教育局);同年获福建省初中课程改革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教育厅)

教学论文《厦门市初中地方课程开发与乡土地理教育研究》2006年3月获厦门市第七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厦门市教育局)

多媒体教学课件《厦门地理》教学系统2005年获厦门市教学课件创新大赛二等奖(厦门市教育局)

2.在厦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准备和启动阶段,本课题主持人承担《厦门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题研究,先后主撰3个市一级文件:

《厦门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厦门市中小学地方课程管理办法》、《厦门市中小学学校课程管理办法》,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研究取得进展。

㈡.课题研究分工和参加者

本课题研究的主体由市属高中和省级高中新课程实验示范学校组成,由本课题组组织参加。

课题组欢迎本市各校有志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究的地理老师踊跃参加,每个区属学校可设一个子课题组,由校地理教研组,或教师个人(一个或几个地理老师)承担,各区教研室的地理教研员直接参加,并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和提供专业支持。

学校课程

主要内容

学校

课题组

主要研究成果

厦门天文探测

双十中学

主持人

陈聪颖,福建省特级教师,教研组长,厦门市学科带头人,全国天文科学青少年科普先进工作者,编著、出版高考教辅《地理学霸》等3本、发表教学论文7篇。

成员

刘建辉、林秀莲、蔡艺慧

风水文化与地理

《风水与地理》的开发与教学尝试

厦门一中

主持人

 姚培泰,一级教师,教研组长  

成员

熊永良、陈德榕、陈春敏、陈丽芳、陈惠卿、刘健辉、贾慧娟

厦门海洋地理

开发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研究教学策略

外国语学校

主持人

杨思窍,高级教师,副校长,《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获厦门市首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十五”市级课题结题

成员

王俊、林华

厦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现状调查与建议以员当湖和厦门西海域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案例

厦门六中

主持人

林楠

成员

李纲

厦门的天文观测

以星座知识、厦门的星空、行星辨认、校天文台望远镜的使用为主

厦门六中

主持人

林惠兰

 

厦门环道路旅游

对于环道路旅游资源和配套设施的现状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

科技中学

主持人

周玉容,高级教师,案例教学:

<<角色扮演,让学生当小老师>>;学校课程<<福建旅游地理>>

成员

张文娟

厦门的自然灾害

搜集编撰典型案例,突出如何防灾减灾,引领学生关注观察影响厦门的各种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过程、影响,学会避险减灾。

集美中学

主持人

陈庆军,高级教师,教研组长,CN专业论文两篇(其中核心刊物一篇) 全体教师

成员

集美中学地理组、叶细柳、姚艺苹、刘玉颖

厦门环境保护

厦门的环境特点、主要环境问题,厦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厦门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保护,污染与防治,环境管理,教学策略。

集美中学

主持人

陈绍锋,一级教师,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有较深入的研究,已发表CN论文2篇,完成了题为《中学地理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策略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共计有5万多字的论述;主编新高中地理必修

(一)教辅用书,共计21万字,已出版。

成员

王宝国、蔡一健

同安地理

同安地理、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城乡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环境保护

同安一中

主持人

邵国平,高级教师

成员

柯朝阳、颜天来、姚无微、吴慧玲、陈慧莹、陈燕惠、黄松明

厦门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厦门海洋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海域开发的途径和具体措施、海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保护措施

松柏中学

主持人

林亨生,高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学地理教育和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教研经验,在松柏中学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地理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

成员

黄惠绢、王峰洋、柯旺花、雷贤英、戴永萍、付院莲

厦门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影响及如何防灾减灾

华侨中学

主持人

马海英,地理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成员

刘东星吕美德

厦门市房地产业区位研究

1、区位及房地产区位概念2、房地产区位调查方法3、房地产典型案例分析4、房地产区位典型案例研究

厦门二中

主持人

陈文魁

成员

许向阳、谢东星、陈梅婷

应用地理学

以同安乡土地理为例)地理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何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为生活生产服务

启悟中学

主持人

成员

陈丽松

厦门的旅游

厦门市旅游资源的调查及合理规划

英才学校

主持人

程久毅,高级教师,教研组长,市级教学能手,《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发表论文多篇。

成员

秦厚斌、林红兵、范铁刚、陈国华、李色裕

厦门海洋地理

  

厦门的海陆位置优势,海岸带类型,海沧海岸带开发状况及前景;厦门海洋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厦门的海洋灾害和环境问题 

海沧实验中学

主持人

陈秋萍,高级教师,海沧区教研员,主持研究校级课题《新课程与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验收并结题。

所写论文《创建地理课讨论学习模式的几点思考》获《地理教育》杂志社举办的“创新杯”论文评奖二等奖;论文《循循善导切实转变地理学习方式》收入《创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ISBN论文集汇编。

成员

吴丽华、王德政、李家萍、陈新珠、林春树、邹受体、陈群莹、赖淑瑾、陈静

厦门灾害地理

 

厦门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等分布、成因、危害、防灾减灾措施以及遇到该灾害应如何生存

海沧实验中学

主持人

吴丽华,中学二级,论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收入厦门市地理论文集汇编;论文《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获区二等奖并收入《学校教育教学论文汇编》。

 

成员

魏观红、陈新珠、李家萍、王德政

海沧的环境保护

区重点课题《海沧环境保护》的主要成员

新阳中学

主持人

成员

陈群莹,中学一级教师,与选修二第七模块结合重点研究海沧中学周围环境问题及其综合治理。

厦门的旅游

旅游区规划及旅游路线设计

禾山中学

主持人

黄俊辉

成员

李俊毅、曾国静

厦门台风灾害

1.台风的有关理论知识2.学生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3.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诗坂中学

主持人

朱长江

成员

柯小梅、叶丽梅

同安农村环境与发展

同安区农业特产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同安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探讨;海湾型城市建设对同安农业的影响

五显中学

主持人

陈丹娜,中学二级教师,组织编撰以乡土地理为主要内容、以指导探究性学习为目的的校本教材《地理探究性学习指导》

成员

洪艺红

九.经费的估算、来源、管理

㈠经费估算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时间安排和成果要求,经费估算17500元:

1.开题报告会和结题专家鉴定会:

3000元

2.课题研究过程(报告、讲座、研讨、实验):

3000元

3.手段及资料准备:

1500元

4.结题报告、论文集、高中地理选修Ⅱ系列印制:

10000元

㈡经费来源

1.市级重点课题经费拨助

2.高中新课程实验专项经费支持

3.请求出版社赞助

㈢经费管理

依据有关规定使用,纳入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财务统一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