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5845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928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584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584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584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584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584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5845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584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5845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5845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5845篇

2019年国家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曾有一个全国性调查显示,初中生最不喜欢的课居然包括音乐和语文。

半数以上中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

在沉重的压力下,他们接触的课外书大大减少。

青少年疏远文学艺术和丰富的生活,审美素养、道德修养、创新能力都会受到限制,情感荒漠化倾向终将出现。

结合上文,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教师要加大学生课外读物的检查力度

B、中学生建构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是痛苦的

C、教师要了解中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

D、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给学生减负并合理布置作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3.下列教学概念的活动中,没有使用变式策略的是()

A、教“鸟”的概念时谈到“鸭子”

B、教“液体”的概念时谈到“沙子”

C、教“三角形”的概念时谈到“等腰三角形”

D、教“哺乳动物”的概念时谈到“蝙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所谓变式,就是变换使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属性,使本质属性保持不变而非本质属性或有或无,以便突出本质属性。

B项中,“沙子”属于“固体”,而不是“液体”,属于运用反例的策略。

4.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所谓个别教育是指()

A、班集体中优秀学生的个别教育

B、班集体中后进生的个别教育

C、既包括优秀学生的个别教育,也包括后进生的个别教育

D、包括全体学生的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班主任进行个别教育工作包括班集体中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

5.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A、同等于

B、快于

C、高于

D、不低于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6.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

A、动态性

B、客观性

C、永恒性

D、普遍适应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是()。

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有合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8.“情急生智”所描述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应激是指一种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个体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故选C。

9.针对小学生常见的“言行不一”的问题,德育应()

A、从“知”开始

B、从“行”开始

C、从“意”开始

D、从“情”开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由于小学生道德意志薄弱、坚持性差,因而常“明知故犯”“言行不一”。

有时无法抵制诱惑,有时因战胜不了困难,时常做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

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应从“意”开始。

10.惊奇、兴趣和厌恶属于()。

A、基本情绪

B、与接近事物有关的情绪

C、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

D、与他人有关的情感体验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四种基本情绪为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惊奇、兴趣和厌恶属于与接近事物有关的情绪;害羞、骄傲与自罪是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爱、恨是与他人有关的情感体验。

11.个体的意志行动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预定目标无法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体验。

这就是所谓的()。

A、困难

B、挫折

C、理想

D、信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挫折的定义。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障碍。

挫折是指一个人的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

12.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学生低年级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五年级以上开设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须实施的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利用学科知识综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D、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三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自小学生一年级开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3.在家庭、社会与学校的联系中,起沟通桥梁作用的是()。

A、家长

B、任课教师

C、学生

D、班主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班主任是班级的建设者、组织者和协调者。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由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A、重点教育

B、学前教育

C、初等教育

D、高等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15.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是其主要组织形式。

A、小组活动

B、集会活动

C、竞赛活动

D、文体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

16.学生上课时精神状态欠佳,情绪压抑,注意力分散,是()课堂气氛。

A、积极型

B、对抗型

C、消极型

D、失控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消极的课堂气氛的特征是:

课堂纪律问题较多,师生关系疏远;学生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应付教师的状态;不少学生做小动作,情绪压抑等。

题干所述是消极型课堂气氛的典型特征。

17.提出课程研究的“活动分析法”的是()

A、布卢姆

B、泰勒

C、斯宾塞

D、博比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博比特提出了课程研究的“活动分析法”,即通过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分析,发现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以此作为课程的基础。

18.主张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

B、分组教学

C、道尔顿制

D、个别教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1920年提出的,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19.下列不属于学习策略中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A、记忆术

B、提问

C、做笔记

D、列提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精细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记忆的一种策略。

主要方法有类比法、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

列提纲是组织策略的方法。

20.形式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洛克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英国的洛克和瑞士的裴斯泰洛齐是形式教育论的代表人物。

21.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23.3%。

根据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

A、精英阶段

B、大众化阶段

C、普及化阶段

D、全民化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马丁•特罗认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精英教育阶段,大于15%小于50%的为大众化阶段,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2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

23.以纲要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教案

D、课本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24.教师最基本的形象是()

A、文化形象

B、道德形象

C、人格形象

D、教育者形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教师的道德形象被视为教师最基本的形象。

25.“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体现的师生关系是()。

A、网络信息时代:

师生平等、互为主体

B、工业经济时代:

现实功利、反对权威

C、知识经济时代:

民主互动、共同发展

D、农业经济时代:

师道尊严、学生附庸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26.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

A、是同一种活动

B、方向一致,但课外、校外教育不是一种正规教育活动

C、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但方向不一致

D、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课外、校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同课堂教学一样,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

两者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完成学校的教育任务。

27.根据认知失调理论,要改正一个学生作业潦草的态度,适宜的方法是()

A、坚持严格要求

B、批评作业潦草行为

C、奖励作业认真行为

D、使学生认识到作业潦草的危害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是认知失调。

只有使学生认识到作业潦草的危害性才会引起其认知的失调,因此,D项符合题意。

28.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略。

29.“你要我遵守,你也必须遵守”属于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中的()阶段。

A、前道德

B、他律道德

C、自律或合作道德

D、公正道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

处于这一阶段中的儿童一般都会形成这样的概念:

如果所有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

30.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

A、终身学习

B、和谐教学

C、生态教育

D、以人为本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

31.在编选校本教材时,尚老师一丝不苟地审查每一篇文章,即使插图的一点小瑕疵,她都会改正过来。

这表明尚老师()。

A、诲人不倦

B、公正待生

C、勤恳敬业

D、廉洁奉公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尚老师的做法体现出了对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表明尚老师勤恳敬业。

32.若有人给你起绰号,你不做任何反应,绰号就不会流传。

这符合操作性行为的()

A、正强化规律

B、负强化规律

C、消退规律

D、惩罚规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消退是指条件刺激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的现象。

题干所述即是消退规律的表现。

33.我国目前主要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责任的主体是()。

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34.人将出现在自己生活中的致命打击主动遗忘的防御机制称为()

A、否认

B、压抑

C、遗忘

D、幻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冲动、观念或情感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35.“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36.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求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语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

这是对感知规律中强度律的运用。

37.品德必须以()或道德观念的指导为基础,这样才能做出(),产生道德情感和()

A、道德意识、道德判断、道德行为

B、道德伦理、道德判断、道德行为

C、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判断

D、道德伦理、道德行为、道德判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品德是以道德意识或道德观念的指导为基础,并在这个指导基础上进行道德判断,产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38.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题目中,“功=力×距离”涉及功与力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39.有位教师在讲授完峻青的《秋色赋》后,将欧阳修的《秋色赋》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也一同发给学生,引导学生比较、思考和讨论。

这种结课方法叫()。

A、归纳式

B、比较式

C、悬念式

D、回味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40.下列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是()。

A、分析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

B、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环境

C、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外界客观实践内化为学习者内部的认知结构

D、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包括分析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

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环境,人们行动的结果影响着后续的环境。

二、多选题

1.关于情绪与情感的联系,正确的有()。

A、情绪是情感的基础

B、情感离不开情绪

C、情感在情绪稳固的基础上发展

D、情感通过情绪表达

E、情感是情绪的具体表现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表现在:

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2.下列属于班级的个体化功能的主要表现的是()

A、促进发展功能

B、满足需求的功能

C、诊断功能

D、矫正功能

E、指导生活目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班级的个体化功能主要表现在:

(1)促进发展功能;

(2)满足需求的功能;(3)诊断功能;(4)矫正功能。

3.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下列属于教学媒体的有()

A、幻灯片

B、录像带

C、黑板

D、挂图

E、计算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E

【解析】:

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物质工具,如挂图、幻灯片、录像带、录音带、新闻图片、实验仪器、计算机、网络等。

按感官来分主要包括听觉媒体、视觉媒体、视听型媒体和交互型媒体;按媒体的表达手段可分为口语媒体、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

4.与他人有关的情感体验包括()。

A、惊奇

B、兴趣

C、厌恶

D、爱

E、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E

【解析】:

根据价值的目标指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对物情感,对人情感,对己情感和对特殊事物情感四大类。

对物情感包括惊奇、兴趣、厌恶等,对人情感包括仇恨、嫉妒、爱戴等,对己情感包括自卑、害羞、骄傲等。

5.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体现在()

A、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着学校的德育工作

B、教师职业道德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风气、礼仪

C、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D、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评职称的决定性因素

E、对教师修养具有引导作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E

【解析】: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

(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4)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6.一位老师让全体学生在上周五列出班上其他学生的优点。

到了周一.老师把写有学生优点的表格发给了学生,全班同学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有人在小声地说话:

“真的吗?

…‘我从来都不知道别人怎样看我”“没想到别人这么喜欢我!

”这位老师的做法遵循的德育原则有()。

A、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D、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E、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D,E

【解析】: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也被称为“长善救失原则”。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是指教师通过集体来教育个别学生,又通过个别学生的教育来影响集体。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

7.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

A、家庭教养方式

B、道德认知

C、社会风气

D、态度定势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

【解析】:

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有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和同伴群体.内部条件则包含认知失调、态度定势和道德认知。

8.总结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有()

A、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B、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

C、强化学生的学习

D、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E、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E

【解析】:

C项属于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功能,D项属于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

9.针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策略主要有()

A、认知策略

B、模式识别学习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动作步骤学习策略

E、组织策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E

【解析】:

B、D两项是针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10.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主要有()

A、教育目的

B、社会

C、教师

D、知识

E、儿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D,E

【解析】:

总的来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1.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动力,表现为学习愿望、学习动力等,对学生的学习起启动定向、维持调节的作用。

中学教师应当了解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

其特点表现为()。

A、内部动机占优势

B、获得地位是高中生的主导动机。

是其成就动机的体现

C、长期动机占主导地位

D、正确动机成为主流

E、学习动机的稳定性增强.动机持久、深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E

【解析】:

12.教师高尚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集中表现在()。

A、忠诚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B、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C、言传身教,以理服人

D、结合实际谈古论今

E、有较高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机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13.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是()。

A、民主平等

B、友爱互助

C、尊师爱生

D、教学相长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

【解析】: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14.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包括()

A、分析和准备阶段

B、搜索阶段

C、加工阶段

D、整理阶段

E、理解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和准备阶段(明确检索主题)、搜索阶段(搜索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加工阶段。

15.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或教案编制时,必须要()。

A、合理设计和科学表述教学目标

B、全面分析教学的起点即学习者的情况

C、吃透体现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的教学内容

D、选择并灵活运用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媒体

E、分析并反思教学的效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教学编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的因素也多种多样。

教师要想编制出高质量的教案.必须具有良好编制技能。

教案编制技能的形成需要教师不断地尝试与练习,在实践中积累编制经验。

教师了解和把握教案编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之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能够加速教案编制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一般来讲.教案编制涉及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

①研读课程标准;②详细研究教材:

③确定教学目标;④了解教学情境;⑤选择教学策略;⑥准备教学媒体;⑦设计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