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翻译训练110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790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63 大小:19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翻译训练11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初中语文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翻译训练11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初中语文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翻译训练11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初中语文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翻译训练11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初中语文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翻译训练11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翻译训练110题含答案解析.docx

《初中语文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翻译训练110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翻译训练110题含答案解析.docx(1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翻译训练110题含答案解析.docx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翻译训练110题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翻译训练110题(含答案解析)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晓雾将歇歇:

消散

B.沉鳞竞跃沉鳞:

潜游在水底的鱼

C.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D.盖竹柏影也盖:

遮盖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

B.自非亭午夜分自康乐以来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何陋之有实是欲界之仙都

3.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无所事事的人罢了。

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洒入窗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到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D.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乱叫声。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本文是他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书,即书信,是古代一种应用性问题,本文句式以散句为主,间用骈句。

B.“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跃,写出热闹活泼的场景。

C.《记承天寺夜游》所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抒情、议论。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蕴含了贬谪的悲哀、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庭院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解缙尝从游内苑。

上登桥,问缙:

“当作何语?

”对曰:

“此谓一步高一步。

”上大说。

及下桥,又问之。

对曰:

“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

”上大说。

一日,上谓缙曰:

“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

可作一诗。

”缙方吟曰:

“君王昨夜降金龙。

”上遽曰:

“是女儿。

”即应曰:

“化作嫦娥下九重。

”上曰:

“已死矣。

”又曰:

“料是世间留不住。

”上曰:

“已投之水矣。

”又曰:

“翻身跳入水晶宫。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①解缙:

明朝人。

②内苑:

御花园。

③上:

指明成祖朱棣。

5.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解缙∕尝从游内苑B.解缙尝从∕游内苑

C.解缙尝∕从游内苑D.解缙尝从游∕内苑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上大说___________

(2)深叹其敏_______________

(3)上谓缙曰____________(4)解缙尝从游内苑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8.缙方吟曰:

“君王昨夜降金龙。

”中“降金龙”是什么意思”

9.短文反映了解缙怎样的特点,哪个词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课内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有仙则名:

________________有龙则灵:

________________

斯是陋室:

________________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

谈笑有鸿儒:

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

可以调素琴:

________________阅金经:

________________

无丝竹之乱耳:

____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

1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的“上”、“青”二字用得生动传神,分析其表达作用。

1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哪方面反映了陋室主人的什么特点?

1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反映了陋室主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1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6.作者将自己的陋室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并论的用意是什么?

17.文章结尾的“孔子云:

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18.从文章的相关内容看,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19.本文体裁上属于流行于汉末到中唐的骈体文,请根据本文的语言特点,说说骈体文最突出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肢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

“女忘会稽之耻邪?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选自《史记》,有删改)

20.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舜发于畎亩之中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

②吴既赦越(______________)

③与百姓同其劳(_____________)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女忘会稽之耻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的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

24.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25.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

“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

27.28.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百姓多闻其贤B.其如土石何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D.其一犬坐于前

29.30.依据括号内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

太宗(益)刻意临学。

(__________)

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__________)

31.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以问著,对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34.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哪里可以看出?

3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______________)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

(3)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

(4)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______________)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

文侯将出,左右曰: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②期哉!

”乃往,身自罢③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文侯:

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

虞人:

管理山泽的小官。

②一:

当初。

会:

约定。

③罢:

取消。

36.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文侯与虞人期猎(___________)

(2)是日与群臣饮酒(___________)

(3)而天雨(___________)

(4)命驾将适野(___________)

3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往,身自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

(可用文中词语回答)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孙权劝学》,完成后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_)

(3)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

4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和“蒙辞以军中多务”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为师矣B.以刀劈狼首C.东临碣石,以观沧海D.以我酌油知之

4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2.下列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详写孙权劝学及劝学的结果和吕蒙的学习过程,说明了学必有得,秉烛未晚的道理。

B.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被吕蒙的才略折服,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也从侧面进一步表现了吕蒙的惊人长进。

C.文章主要是运用直接描写,表现吕蒙的才略大进,突出吕蒙的自信。

D.本文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就学大有长进的故事,说明了只要学习就可以广交朋友。

43.孙权是怎样说服吕蒙学习的?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江水又东,径西陵峡。

《宜都记》曰: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聊城热线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①,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停。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

常闻同伴中水疾,书记②及品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聊城热线。

仰瞩俯映,弥习聊城苍生网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聊城热线返。

目所履历③,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不雅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选自《三峡》)

【注释】①形容:

形状。

②书记:

书籍所记载。

③履历:

亲身经历过。

4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_________)书记及品传悉以临惧相戒(________________)

及余来践跻此境(_____________)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_________________)

4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A.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    自三峡七百里中

B.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D.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6.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47.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8.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相与步于中庭。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0.试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1.“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2.翻译下列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世说新语·荀巨伯探病友》

5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B.太丘舍去舍弃

C.吾今死矣,子可去离开D.友人有疾生病

54.下列“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相委而去B.而入有义之国/人不知而不愠

C.而敢独止/温故而知新D.遂班军而还/不义而富且贵

55.用现代文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的主要内容,【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元方和荀巨伯什么样的性格品质。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日: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①,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②复如初。

母日:

“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④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⑤若不见。

(《王冕读书》)

【注释】①已:

止,罢。

②已而:

过后。

③曷:

何,怎么,为什么。

④依:

投靠。

⑤恬:

安然。

5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

(2)辄默记(________________)

(3)期日中(_______________)(4)执策映长明灯读之(_______________)

5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5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听诸/生诵书

60.【甲】文主要表现元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乙】文主要表现王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61.找出下列语句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

(2)回清倒影(_______________)

(3)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

(4)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6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尊君在不    不:

(2)太丘舍去    舍:

(3)去后乃至    乃:

(4)入门不顾    顾:

6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64.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6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_____)(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

6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湖、山、游人等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从听觉方面写景,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表现出作者孤寂的情怀。

C.作者以议论的表达方式收束全文,画龙点睛。

舟子的喃喃之语是引俗人之见,以正面描写表现“相公”之痴。

D.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6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__________)

(2)方磨铁杵(____________)

(3)始一反焉(__________)(4)媪自言姓武(___________)

70.【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无陇断焉

B.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应

C.惧其不已其如土石何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71.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____________。

73.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74.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

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75.【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