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测试三.docx
《中国地理测试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测试三.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理测试三
中国地理测试三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
甲>乙>丙;降水:
甲<乙<丙
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
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
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下列3~4题。
3.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为( )
A.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B.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
C.自A到B降水逐渐减D.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
4.A、B、C三地的农业生产状况正确的为( )
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
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D.三者A地的单产效益最高
2009年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从振兴农业做起”。
并在《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也特别强调了对农业的支持。
据此完成5~7题。
5.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B.便利的交通条件
C.农业生态环境较好D.城市和工矿业发达
6.目前不属于影响黑龙江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 )
A.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D.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7.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
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省2009年制定了一项庞大的粮食增产规划。
黑龙江省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包括( )
①耕地面积广阔 ②粮食单产高 ③土壤肥沃 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8.进一步发展东北农业经济,搞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是关键。
对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 )
A.突出粮食种植业的优势地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发展以粮为主的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C.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养殖业
D.发挥原料充足的优势,加强大豆榨油业和甜菜制糖业
9.大兴安岭林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为( )
A.充分利用林区的资源优势,加大对林区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力度
B.改单一林业经济向多种经济发展,如旅游业、养殖业等
C.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等各业,实现全面发展
D.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
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10~11题。
10.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
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
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配套加工业
11.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有效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
C.反映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
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二、综合题
1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
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的发展策略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区域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
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于缓解我国粮食不足有着重要意义。
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0年广州模拟)东北黑土区现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黑土区每年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损失的粮食高达40多亿公斤。
鹤山农场处于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的地带,嫩江沿岸,坡长而缓,耕地坡度多在1~4°之间,是典型黑土区。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与建设,已发展成为拥有耕地46.2万亩,草原10万亩,水面0.45万亩。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鹤山农场土地利用结构看,本地农业类型主要以__________为主,主要农作物有____________,耕作制度(熟制)为____________。
(2)试分析鹤山农场大力发展该农业类型的有利区位因素。
(3)简要分析鹤山农场的黑土水土流失(如沟蚀)的成因和危害。
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沟蚀治理的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地理测试三
1.[答案] C[解析] 东北地区河流的补给以春季的积雪融水和夏季降水为主,因此一般有两个汛期;自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会出现凌汛现象。
2.[答案] B[解析]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一年只能一熟,热量不足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3.[答案] C[解析] 结合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东北地区地形状况和图中等值线分布可以判断出B、C两地的降水量都低于400毫米,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自B到C降水先增加后减少。
4.[答案] C[解析] A地位于长白山,为林业生产基地;B地位于松嫩平原,为粮食生产基地;C地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5.[答案] C[解析] 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因而生态环境相对较好,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6.[答案] A[解析] 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人均耕地较多。
7.[答案] A[解析] 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小,因而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8.[答案] D9.[答案] B[解析] 大兴安岭林区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以保护森林资源为核心,开发多元特色农产品,实现立体开发。
10.[答案] B[解析] A选项是东北平原区农业发展的方向;C选项中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推动退耕、退牧工作的顺利实施;D选项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配套加工业是东北山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11.[答案] A[解析] 此耦合发展模式可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相互协作,发展专业化生产;反映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密切协作的关系,有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12.[解析] 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
[答案]
(1)夏季高温多雨,土壤肥沃
(2)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科技含量,改良作物品种等(3)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于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4)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粮食产量;实行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科技兴农,控制人口增长等。
13.[答案]
(1)种植业 小麦或大豆或甜菜(任答一种) 一年一熟
(2)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无霜期较长,可一年一熟;紧临嫩江,灌溉水源丰富;土地连片且坡度小,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黑钙土肥沃;东北重工业基础好,可提供生产资料;交通发达;人少地多,人均耕地较多。
(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3)成因:
人类高强度开垦和不合理的耕作,使黑土失去植被的保护;降水集中在7、8月并有一定强度;耕地有一定坡度(1~4°) 危害:
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土地生产力下降;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沟谷的发育会破坏农田、道路和建筑,降低机械化效率等;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答出任意三点即可)(4)①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②植树种草,适度恢复植被,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③平整土地,完善排水系统;④兴修水库;⑤沿沟壑打坝淤地(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中国地理测试四
一、单项选择题
2005年至2010年广东省规划投资1800亿元,重点新建、扩建5个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并在沿海地区集中布局建设5个石化基地,进军亚洲石化生产中心。
据此回答1~3题。
1.广东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有( )
①市场广阔 ②资源丰富 ③海运便利 ④技术先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广东将建立石化、化工园区,实行炼化一体化,引导产业向园区、沿海石化基地集聚。
其主要目的是( )
①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应 ②便于污染物集中控制 ③减少运费,降低成本 ④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广东实现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采取清洁生产技术 ②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加强航空港、高速公路建设 ④建立原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据此完成4~5题。
4.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5.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现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重为3.5∶50.7∶45.8。
2005年我国GDP中三大产业的贡献率分别是6.3%、54.7%、39%。
结合下图回答6~7题。
6.到2020年左右,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将基本完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工业占GDP的比重也将稳中趋升
B.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显著下降
C.届时经济增长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将会提高
D.第一产业比重将有所提升
7.对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升级
B.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矛盾仍很严重
C.第二、三产业开放程度差异大,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D.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
下表是1995~2000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比较表,阅读表中数据回答8~9题。
比较项目
长江三角洲数据(以珠江三角洲为100)
1995年
2000年
人均GDP
73.9
73.6
科学家与工程师占从业人员比例
128.2
157.3
出口依存度
24.8
35.5
实际利用外资占固定资产投资
51.7
48.7
8.从表中可以看出1995~2000年期间( )
A.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GDP增速超过了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增速低于珠江三角洲
C.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珠江三角洲少
D.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力量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
9.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低于珠江三角洲,可能的原因有( )
①受地形影响,珠江三角洲的国内市场比长江三角洲狭小
②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实力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
③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比珠江三角洲地区薄弱
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政策存在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010年广东六校联考)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10~11题。
10.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B.经济腹地较小 企业间过度竞争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D.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11.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
二、综合题
12.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1985年到2005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较快。
其城市化过程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城市化过程本质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城市化过程的动力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越来越密集,并逐步形成了城市群的规模。
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3)珠江三角洲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在人口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请简述其变化。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
―→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了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三角产业升级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1)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2)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世界出现了企业倒闭的浪潮。
珠江三角洲在这次浪潮中倒闭的企业大多属于________。
A.市场导向型工业 B.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工业 D.技术导向型工业
(3)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原因。
(4)珠江三角洲地区印刷工业的生产能力已超过美国东北部。
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造纸业时应采取的措施。
中国地理测试四
[答案] 1.C 2.B 3.C[解析] 本题组考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发展及措施。
第1题,广东地区无石油资源分布,与其他几个工业区比较技术力量也不突出。
第2题,考查工业集聚的效应。
第3题,实现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应有充足的原料保障,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4.[答案] A[解析]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第一阶段主要指1979年至1990年,这一阶段主导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阶段指1990年以后,产业升级,主导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
5.[答案] C[解析] 城市化的三个标志是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6.[答案] C[解析]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占GDP的比重将稳中有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将逐步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将不断下降。
7.[答案] B[解析]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已基本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8.[答案] D[解析] 结合表中数据及选项内容进行对应分析即可。
9.[答案] C[解析] 珠三角受北部南岭的影响,国内市场比长三角小,同时珠三角以出口加工业为主,因此①④正确。
10.[答案] B[解析] B地位于福建南部、C地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B地受地形的影响,经济腹地较小;C地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企业众多,相互间存在过度竞争现象。
11.[答案] C[解析] 根据题中对“内含式”发展模式的解释可知,这样发展主要是考虑用地紧张的状况。
12.[解析] 由图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也会上升。
珠三角地区地形、气候、位置和国家政策都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答案]
(1)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现象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生产力的发展
(2)珠江三角洲地形平坦;临海,水陆交通便利;毗邻港澳,地处我国的南大门,历史上有对外开放的传统,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扶持;港澳、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工业产业的转移。
(3)人口规模扩大;外来人口不断增多;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因工业结构偏轻,女性人口偏多。
13.[解析] 第
(1)题,要根据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
第
(2)题,倒闭的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和出口导向型工业。
第(3)题,要注意珠江三角洲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土地等价格的上涨,某些中小企业失去了成本优势,再加上受产业转型、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开始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
第(4)题,造纸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要加强对污染的治理力度,实行清洁生产。
[答案]
(1)有利:
地势低平;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网密度,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不利:
多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
(2)B (3)原材料、土地、劳动力、能源的紧缺和涨价,人民币升值等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土地资源紧张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政府对一些污染重、耗能多的企业进行控制等;
外需求减少。
(4)工厂实行清洁生产;禁止排污和砍树;回收废纸等。
中国地理测试五
一、单项选择题
(2010年无锡质检)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
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据此完成1~3题。
1.对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的条件,描述正确的是( )
A.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一般B.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增,市场广阔
C.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交通条件较差D.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2.关于山西省煤炭基地的建设,叙述正确的有( )
①把山西省建成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 ②有利因素之一是交通发达,水资源丰富 ③新建铁路大秦线,目的是为了增加煤的外运量 ④扩大煤田面积,提高煤炭开采量
A.①② B.①③C.③④D.①④
3.右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2010年广东质检)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
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4~5题。
4.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技术工业
5.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
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体现了扩大再生产过程 ③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扩大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读我国某工业基地主导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有关该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避免了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
B.优化了产业结构
C.提高了经济效益,保护了生态环境
D.减少了就业机会
2008年9月16日~19日,第二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在山西太原召开,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本届大会的议题之一。
据此回答7~8题。
7.目前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包括( )
①资源回收率低 ②转换和消耗效率低 ③煤炭勘探大大超过开采步伐 ④煤炭生产、转换和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速快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下列措施不利于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增加原煤的开采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
C.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D.缓解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
(2010年梅州模拟)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据此回答9~11题。
9.以下城市可能会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是( )
A.大庆、西安、玉门、克拉玛依B.大庆、抚顺、阜新、匹兹堡
C.多特蒙德、伊春、郑州、长沙D.玉门、抚顺、郑州、西安
10.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11.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二、综合题
12.读山西省能源基地(1996~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西省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
(2)山西省电力投资比重接近了煤炭投资,有何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