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245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版含答案

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

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

1.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

“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

”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

A.社会上层未能警醒B.中国社会和平繁荣

C.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D.士大夫醉生梦死

2.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根本原因是(  )

A.阶级基础不同B.时代背景不同

C.国际环境不同D.目标不同

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调和与附会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表现了传统文化面对着激烈的中西矛盾冲突而力求保全自身优越性的意向。

它带着守旧性,然而它又攀结于民族感情的大树上,容易使人动情。

因此,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力倡新文化的人们也未能全然脱却此境此情。

”下列解析符合作者思想的()

A.新文化运动具有创新性

B.中西思想的结合具有合理性

C.新文化运动具有保守性

D.中体西用思想是当时的主流

4.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

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

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敬告青年》

C.《庶民的胜利》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5.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

“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

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一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

二者缺一,时乃无功。

”在此梁启超强调了()

A.新文化的民族性B.新文化的排外性

C.新文化的创新性D.新文化的差异性

6.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

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7.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到:

“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须经历一番痛苦,必须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

”这些文字发表的背景是()

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

C.十月革命D.五四运动

8.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变革的高潮之一。

与以往的近代思潮相比,它的突破在于()

①提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反对专制

②要求发展实业,以强国强民

③批判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旧伦理道德

④倡导文学革命,改用白话文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质问:

“今日本行之,亦勃然兴起,而犹谓议院不可行哉?

而犹谓中国尚不可亟行哉?

”下列对郑观应这一观点论述错误的是()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突破了“器物”变革的限制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D.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10.“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

”而“去塞求通”的好办法是办报刊,基于这一认识,知识分子创办的是()

A.《时务报》B.《民报》C.《新青年》D.《新华日报》

1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

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平?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B.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C.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D.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12.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维护孔子的地位,把孔子尊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却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①前者是在民族危机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刚刚产生的情况下出现的

②后者是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背景下发生的

③前者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④后者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其目的是打破封建思想束缚

A.①②③④B.①④

C.②③④D.②③

13.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是()

A.全盘否定B.全盘接受C.毫无关系D.继承与发展

14.“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15.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

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

A.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D.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16.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名列前茅,究其原因主要有()

①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②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7.美国哲学家杜威在1919年访问中国时评论道:

“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

”据所学知识,“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的核心是()

A.马克思主义B.白话文学C.民主和科学D.三民主义

18.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与维新派兴民权思想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A.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国家的阶级实质不同

C.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不同 D.要不要推翻清政府

19.新文化运动是近代前期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图片反映的史实与这次运动的爆发无关的是:

()

20.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对中国民主革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们的相同点是()

A.主张社会革命B.建立劳工社会

C.实现三民主义D.主张三大政策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

”“衣食之源不以地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力为界。

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机器……一人所作工,能给百日食。

”“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人之所藉以自存也。

故言理财之学者,当并国之差别限界而无之。

——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材料三“生产之要素三:

日土地、曰劳力、曰资本。

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若乏资本。

……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

”“(对外资)欢迎与反对,要以政治组织能否改革为断……苟政府财政之基础固,而所以运用三者适其宜,则外资之必不足为国病明矣。

”(外资)用之于生产者,往往食外资之利;用之于不生产的,势必蒙外资之害。

——梁启超《利用外资与消费外资之辩》

请回答:

(1)在上述材料中梁启超提出了哪些经验?

(2)简析梁启超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因素。

(3)简要评价梁启超经济思想的积极意义。

22.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

概括指出在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中,中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构成以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23.(26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宋代以来,市民群体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清时期市民群体的形成,给小说创作和思想领域带来了哪些共同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变化?

(6分)

(2)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为何日本成为中国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

(6分)

(3)结合20世纪20年代左右的史实,推断这些留学生可能如何影响对中国的历史进程?

(4分)

(4)近代以来,各国推动近代化的领导力量是哪一群体?

分析二战后主要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销售人员构成的新中产阶级崛起的原因及积极意义?

(10分)

24.根据图片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历史人物是近代中国第一批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

该人物是谁?

其代表作是什么?

书中的哪一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

(3分)

 

(2)图二所示的这本著作的作者是谁?

属于哪一派别?

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4分)

 

(3)图三所示人物是谁?

简要介绍一下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

(举两件事例)(3分)

 

(4)上述三图见证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内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3分)

25.(32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不断激发人类创造出新的文明成就。

人类文明的发展反映了人类历史的演进。

这种演进也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不断发展和变革的过程。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历史现象。

材料一:

(1)上图反映了近代社会的什么历史观象?

据所学知识指出它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6分)

 

材料二: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洋务运动的重大活动。

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

(任意答出两个即可)(2分)

(3)三幅图片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哪三项活动内容?

如果你是从事这些活动的当事人,请你陈述开展这三项活动的理由。

(6分)

 

(4)除上述问题外,请你设计一个与洋务运动有关的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1分)

材料三:

读图并回答:

(5)识读上图后你能联想到哪些历史事件?

请分别为上述事件撰写一句关健词。

(8分)

 

材料四:

民国初期,有人认为:

“吾国自通海以来,自悲观者言之,失地偿金,国力索矣。

自乐观者言之,倘无甲午(中日战争)庚子(八国联军侵华)两次之福音,至今犹在八股垂发时代。

(6)结合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期间的相关史实,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甲午”和“

庚子”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9分)

26.(25分)出版印刷事业被誉为“文明之母”,反映着社会的变迁,促进了人类文化爱展和社会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

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

(7分)

材料二谷登堡的印刷术一经发明,立即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20年间就传遍了欧洲。

l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2000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印刷种类也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1474年,距(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仅30年,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活字印刷版就发行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他生前就有了活字印刷版,他是抚摸着他的著作的印刷本去世的……印刷机的出现,使“危险思想”的传播变得对统治阶级更加危险了。

在欧洲的封建统治者看来,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思想是异端邪说,必须禁止其发表。

(2)与材料一相比,欧洲印刷业的发展有何特点?

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10分)

材料三作为第三次外来文化大输入重要渠道的近代译书,开始于鸦片战争前后,战前为少量译书,战后为大量译书。

近代译书的发展,大体上分别由教会、官方、民间三方面力量相互交替进行,其主次地位,在不同时期依次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前后的译书,基本上是教会出版机构的天下;l9世纪60年代以后,为教会出版机构与官方出版机构并峙,但以官方译书机构为主;l9世纪末开始,民间商办出版机构空前兴盛,私人译书成为主体。

——陈志勇《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变化,并谈谈你对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认识。

(8分)

参考答案

1.A

试题分析:

“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

”可知在经历对外战争失败后统治集团仍然不思进取,因循守旧。

B不对,与题干意思相反,此时民族危机、统治危机严重;C符合史实,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等人提出向西方学习,但与题干不符;D易错选,但仔细分析,也不符合作者的核心观点。

考点: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

材料型选择题没有固定的提示语,随题意而出。

要求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等信息,并对其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再作出判断。

一般认为材料类型选择题是把材料解析题特有的考查功能向选择题的一种延伸。

材料类型选择题不但提供材料,也提出了正确答案,不过这正确答案隐藏在备选项中,需要考生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备选项的基础上去选择。

2.A

两种思想是由不同的阶级提倡的,正是由于他们分别属于不同的阶级,所以他们的思想内容和最终目标截然不同,因此,阶级基础不同是根本原因。

3.B

试题分析:

材料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带着守旧性,所以A项不正确。

C项对材料理解不全面,缺少了作者对新文化运动的民族感情。

D项与史实不符合,中体西用思想在19世纪中期时是主流,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所以D项错误。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4.A

试题分析:

从材料的内容看是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到中国来,第一个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是李大钊,他的文章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敬告青年》是陈独秀的著作。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为庆祝一战协约国的胜利而进行的演讲,不是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文献。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5.A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一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可以看出梁启超主要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性,故选A。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梁启超的思想

6.C

试题分析:

A项为错误项,《时务报》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报纸不是通俗性的报刊。

B项也是错误项,中国最早的报刊出现在1876年。

D项是无关项,故答案选择C项。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时务报

7.C

试题分析: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关注劳工的命运,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

这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后,部分知识分子开始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A是在1911年,B是在1913年,C是在1917年,D是在1919年,时间上看也应该选C。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8.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

依据所学,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领域的解放运动,故③④符合题意。

而①、②分别是政治和经济领域的问题。

所以应选B。

考点: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内容

9.D

试题分析:

由题干中的“郑观应”和“议院”可以看出,郑观应属于早期维新派,他的观点是提出设议院在中国是可以实行的,这本身就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AC正确;因为提倡设议院,即主张民主,就等于其主张突破了“器物”变革的限制,故C正确,D错误,所以选D。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

10.A

试题分析:

根据引文“不能告之君”可知,创办报刊的目的是加强君民联系,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A由资产阶级维新派,符合题意要求。

B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C由资产阶级激进派创办,D由中国共产党创办。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时务报》。

11.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梁启超引用这段话不只是单纯地指出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而是为即将到来的戊戌变法做舆论准备。

考点:

本题考查维新思想的意义。

以梁启超《变法通议》中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

关于维新思想,还要注意康有为、严复的思想观点及其代表著作,这也是命题的重点。

12.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产生原因。

本题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期间,而题干是问的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以时间不对,故排除AB;根据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前期知道思想是民主与科学,其有要求实现民主政治的要求,故要选④,所选C。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维新思想内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内容;

13.D

14.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题意,联系教材,此文出自胡适的《文学改良邹议》,主张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文,很明显这是在谈论文学方面,其主旨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所以答案为B。

A、C、D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

15.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思想解放。

依据所学可知,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生技术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甲午战后之所以以此作为创办新式学堂和学会的口号,主要为了减少创办新式学堂和学会的阻力,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故A符合题意。

B的表述不合史实;C、D与题意无关。

所以应选A。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中体西用”

16.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33年,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1933年,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33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所以本体的答案就是选D.①②③④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17.C

18.C

试题分析: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派都主张兴民权、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的含义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不同,故选C。

考点: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派思想的不同。

点评:

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这一时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已经深入到“制度”这一层次。

19.D

20.A

21.

(1)发展工业,以工立国;发展商业;引进外资用于发展生产。

(2)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早期维新派发展商业、保护本国经济的思想;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学、经济学传人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符合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富强;有利于抑制外国的经济侵略,是爱国进步的思想。

本题考查梁启超发展经济的思想,考查对材料的概括、分析能力。

(1)问可直接概括材料。

(2)问结合背景分析。

(3)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

22.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新的阶级;出现了新式学堂;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的能力和运用唯物主义对重要历史事件、事态进行分析的能力。

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这一转变过程,蕴含着既互相矛盾又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中国由一个独立国家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人民遭到侵略者的蹂躏,主权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损害;另一方面,中国由一个封建国家变为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结合使得原有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更加腐朽,但在西学东渐的刺激下,也开始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本题即要求学生对中国近代前期历史的后一方面情况进行综合性、概括性阐述。

回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一分为二地看待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进程,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的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即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较封建主义进步的社会形态,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是一种历史进步。

在此基础上对平时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阶级构成和教育、科技等方面出现了哪些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和近代化意义的变化,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辩证地看待1840-1919年间中国社会变化,既要看到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沉沦”,也要看到这一时期的各种历史“进步”。

23.

(1)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2分)

变化:

①轻商思想淡化,正面肯定商业活动和商人;体现了反封建要求,反对封建礼教甚至君主专制。

②小说创作更加世俗化,通俗化,平民化(4分)

(2)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近代化成为亚洲强国;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推动,留学日本较为便利。

(6分)

(3)领导、参与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发起、参与新文化运动,使中国对西方的学习由制度进入文化思想领域。

(4分,答同盟会成立,五四运动视表述酌情给分)

(4)领导力量:

资产阶级。

(2分)

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的作用。

(4分)

积极意义:

①有利缓和矛盾,促进社会稳定②有利于企业管理的专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4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社会群体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根据所学知识,注意归纳宋代市民阶层的出现对宋代文化艺术的影响:

①轻商思想淡化,正面肯定商业活动和商人;体现了反封建要求,反对封建礼教甚至君主专制。

②小说创作更加世俗化,通俗化,平民化。

(2)本题主要考查社会群体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根据所学知识,应结合明治维新后,走上近代化成为亚洲强国;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推动,留学日本较为便利,说明20世纪初兴起了留日热潮。

(3)本题主要考查社会群体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20世纪20年代左右的中国的历史状况,这些留学生对中国的历史进程的影响:

领导、参与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发起、参与新文化运动,使中国对西方的学习由制度进入文化思想领域。

(4)本题主要考查社会群体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根据所学知识,近代以来,各国推动近代化的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

二战后主要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销售人员构成的新中产阶级崛起的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的作用。

二战后主要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销售人员构成的新中产阶级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