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测试《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案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224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能力测试《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案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学能力测试《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案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学能力测试《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案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学能力测试《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案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学能力测试《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案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能力测试《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案二.docx

《教学能力测试《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案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能力测试《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案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能力测试《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案二.docx

教学能力测试《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案二

课时教案

(一)

讲授人

赵强

课  时

2

课程名称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

课题内容

绪论

教学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课型

理论√实验□习题□

实践□复习□其它□

教学手段

板书、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人体组织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及分科。

2.掌握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

3.了解学习人体组织解剖学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4.掌握学习和研究人体组织解剖学的基本观点。

5.掌握常用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与面

重点

1.掌握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2.掌握学习和研究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3.掌握常用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与面。

难点

1.掌握学习和研究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2.掌握常用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与面 

教 学 内 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备 注

课程简介及要求

一、人体组织解剖学研究内容、任务、意义及分科

1、研究内容:

组织学(Histology):

镜下观察人体的微细结构。

解剖学(Anatomy):

本意是用刀剪剖开人体进行肉眼观察大体形态结构。

人体组织解剖学:

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2、学习任务:

在学过动物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掌握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位置机能的相互关系的知识。

3、意义:

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为胜任生物课的教学及科研打下基础,为防止疾病、保护健康、增强体质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4、分科:

 细胞学

组织学普通组织学

器官组织学

微视解剖学

胚胎学

    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巨视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10分钟)

细胞——人体内最小的形态功能的基本单位(1800万亿个)

组织——形态功能相似的细胞和间质构成。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构成一定形态的较大功能单位。

系统——完成一种特定生理功能的相联系的器官。

三、发展简史

(一)外国部分

第一阶段:

创史阶段,公元前。

古希腊医生: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对头骨作了描述,但把神经、肌腱混为一谈,动脉里含有空气。

古希腊哲学家、博物学家: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公元前384-322),通过解剖动物,把神经和肌腱分开,指出心脏是循环的中枢。

第二阶段:

停止阶段,公元——文艺复兴。

宗教在西方国家统治一切,禁止尸体解剖。

古罗马医生:

盖伦(Galenus,公元130-200)。

指出动脉里是血液不是空气,脑神经七对,肝五叶。

第三阶段:

发展阶段,文艺复兴之后,15-16世纪。

比利时医生:

安德列,维扎里(AndreasVesalius1514-1564年),第一次对人体进行解剖。

著有《人体的结构》一书共七卷,近代解剖的创绐人。

哈维(W.Harvey,1578-1657),发现了血液循环的原理,指出血液是在闭塞的血管里运行。

19世纪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现,运用进化发展的观点研究人体解剖学,使之有了很大的发展。

19世纪初由于显微镜和切片技术的改进,德国学者施来登(M.J.schleiden,1804-1881)和施旺(T.schwann,1818-1882年)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创立了细胞学说,推动了细胞学的发展,使之从解部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祖国部分:

历史悠久,公元前已有文字记载。

秦汉战国时(公元前6世纪)的《黄帝内经》已有有关人体的论述,其中《灵枢》的“经水篇”中有“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瘘论》中有“心主全身之血脉”等等。

汉代时期的名医,外科大师华佗,已能麻醉进行外科手术。

《齐民要术》(贾思勰,公元533—544年)是一部被完整保存下来的杰出著作,其中就有对家畜的外部形态、内部脏器的结构与机能关系的描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宋代的王维一(1026年)铸铜人,分脏腑十三经,将人体的穴位在铜人模型上表示出来,是我国人体模型制作的创始者。

明代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是一部举世之作,其中对许多动物的外部形态进行了描述。

清代的王清任解剖了大量的童尸,对人的骨骼有了全面的描述,著有《医林改错》一书。

“灵机记性于脑”

 

四、研究方法

尸体研究:

剖查法、腐蚀法、透明法、冰冻切片法。

(一)解剖学研究方法活体研究:

X射线检查法、活体测量法、仪器探测法。

动物实验:

(二)组织学研究方法

1、一般光镜术:

切片法(新组织用石蜡包埋)、非切片法(血涂片)。

2、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术:

是利用化学的呈色反应原理显示组织切片或细胞内某种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及其与功能相关的研究。

例如:

糖经过碘酸氧化,出现醛基,成为多醛。

多醛与无色的Schiff试剂(无色品红)结合,成为紫红色沉淀物,此反应称为过碘酸Schiff反应,简称PAS反应。

PAS反应阳性的部位即表示有多糖存在。

3、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是应用抗原与抗体特异结合的免疫学原理,检测细胞内多肽、

蛋白质及膜表面抗原和受体等大分子物质存在于分布的技术。

4、放射自显影术:

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物质注入动物体内,经过一定时间被细胞吸收后,取某部组织织成切片,如涂以感光乳胶。

放射线作用于感光乳胶,经显影、定影后,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质的的地方出现银粒,在光镜或电镜下观察。

5、电镜技术:

是利用电子发射器代替光镜的光源,电子流代替光镜的光线。

(1)投射电镜术:

是以电子束穿透样品后,使带有样品信息的电子束经聚焦放大而成像的电镜。

(2)冷冻电镜:

是用透射电镜观察组织或细胞断裂面的金属复型模技术。

(3)扫描电镜:

(SEM)是用于观察组织表面立体结构的电镜。

6、组织培养法:

在无菌条件下,将活的组织或细胞放入盛有营养液的培养瓶中,在适当的温度下,使其在体外生长。

对培养的细胞或组织可附加各种条件,进行实验观察,研究它们对细胞的分裂、分化、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可用显微电影记录下细胞的活动。

五、常用术语

(一)解剖学姿势

(二)方位术语

1、上、下、前、后(前为腹侧,后为背侧)

2、浅与深

3、内与外,内侧与外侧

4、近端与远端

(三)基本切面

1、矢状切面(纵切面)2、正中矢状切面

3、冠状面(额状面)4、水平面(横断面)

(四)轴

1、垂直轴2、冠状轴3、矢状轴

六、基本观点

(一)进化发展的观点

(二)形态与机能对立统一的观点

(三)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

七、标线与分区

(一)胸部标志线

1、前正中线:

2、胸骨线:

3、锁骨中线:

4、胸骨旁线:

是在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之间连线的中点所做的一条垂直线。

5、腋前线:

是沿腋前襞向下所做的垂直线。

6、腋后线:

是沿腋后襞向下所做的垂直线。

7、腋中线:

是位于腋前线和腋后线之间的连线中点所做的垂直线。

8、肩胛线:

9、后正中线:

(二)腹部分区

9分法和4分法两种。

1、9分法:

(1)上横线:

两侧肋弓最低点所做连线。

(2)下横线:

通过左右两侧髂结节的连线。

(3)垂线:

经由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所做的2个垂直线。

上述四条线将腹部分为9个区,即:

腹上区、左、右季肋区、脐区、左、右外侧区、腹下区、左、右髂区。

2、4分法:

过脐分别作一条水平线和一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4个区。

本节课小结

思考题

与作业

1、名词解释:

组织、器官、系统、分辨率

2、问答题:

(1)简述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发展阶段

(2)列表说明解剖学的分科

(3)简述石蜡切片法的制作过程。

3、课外操作:

结合自身演练人体解剖学姿势、方位、轴和面等术语。

参考资料

1.段相林、郭炳冉人体组织学与解刨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郭光文.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时教案

(二)

讲授人

赵强

课  时

2

课程

人体组织学与解刨学

课题内容

第二章运动系统

教学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课型

理论√实验□习题□

实践□复习□其它□

教学手段

板书、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骨的构造、结构和类型,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儿童少年时期骨的特征 

重点

骨的构造、结构和类型,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难点

关节的结构和运动

教 学 内 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备 注

第2章运动系统

骨(bone)与骨连结(骨骼)

一、概述

(一)骨

1、骨的形态

2、骨的构造

3、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成人比例

幼儿比例

老人比例

有机物

胶原纤维、粘多糖蛋白

弹性、韧性

3

5

2

无机物

钙盐

硬度、脆性

7

5

8

(二)骨连接

1、骨连结的形式

2、直接连结的区分

纤维连结:

1)韧带连结,2)缝

软骨连结:

1)透明软骨连结,2)纤维软骨连结

骨性结合

3、滑膜关节(关节)的结构:

(1)基本结构

1)关节面→关节软骨

2)关节囊:

纤维层;滑膜层

3)关节腔

(2)辅助结构

1)韧带:

囊外;囊内(髋、膝)

2)关节盘:

下颌、胸锁、膝

3)关节唇:

肩、髋

(3)关节的运动

1)冠:

屈伸(踝关节的跖屈和背屈)

2)矢:

收展(手指中指为中心、足第二趾为中心)

3)垂直:

旋内外(前臂特有旋前后)

4)环转

(4)关节的分类

1)按关节的构成分:

单关节;复关节

2)按关节的运动分:

单动关节;联合关节

3)按关节的运动轴分

单轴:

滑车、车轴

双轴:

椭圆、鞍状

多轴:

球窝(杵臼)、平面

二、躯干骨及其连结

(一)脊柱

1、椎骨的一般形态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3、椎骨的连结4、脊柱的整体观

(二)胸廓

1、胸椎2、肋3、胸骨4、胸廓的整体观

三、颅骨及其连结

(一)颅的组成:

1、脑颅2、面颅

(二)颅的整体观:

顶面观、内面观、外面观、前面观、侧面观

(三)人颅的特点

(四)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的变化

四、四肢骨及其连结

(一)上肢骨及其连结

(二)下肢骨及其连结

第二节骨骼肌

一、概述

(一)肌的形状、构造和起止点

(二)肌的辅助装置

1、筋膜:

(1)深筋膜

(2)浅筋膜

2、滑膜囊

3、腱鞘

二、全身骨骼肌的配布概况

(一)头颈肌

(二)躯干肌

1、背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骶棘肌)、肩胛提肌

2、胸肌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

3、膈

4、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三)四肢肌

1、上肢肌

(1)上肢带肌:

三角肌

(2)上臂肌: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肌

(3)前臂肌(4)手肌

2、下肢肌:

髂腰肌、臀大肌、缝匠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大收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本节课小结:

1、构成人体骨的数量、形态及名称。

2、了解人体骨骼肌的配不规律。

思考题

与作业

1、试述骨的构造和组织结构

2、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各有哪些?

3、脊柱的生理弯曲有哪些?

这些弯曲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4、人颅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5、女性骨盆的特点及与功能的适应性。

6、试以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解释为什么说青少年时期应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势?

7、试述人体适应于直立行走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骨骼、肌肉)?

参考资料

1.段相林、郭炳冉人体组织学与解刨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郭光文.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时教案(三)

讲授人

赵强

课  时

2

课程

人体组织学与解刨学

课题内容

第五章消化系统

第二节消化管

教学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课型

理论√实验□习题□

实践□复习□其它□

教学手段

板书、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消化器官的一般结构和食管、胃、肠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重点

消化器官的一般结构和食管、胃、肠的结构特点

难点

胃,肝脏形态结构,喉

教 学 内 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备 注

第一节概述

一、组成

1、消化管(alimentarycanal):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2、消化腺(alimentarygland):

肝、胰、唾液腺、管壁上小腺体。

二、消化方式

1、物理性消化:

由大块→小块;由干→湿;通过咬切、磨碎、吞咽、胃肠蠕动运送下行→排出。

2、化学性消化:

复杂的大分子物质(消化)→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三、功能:

消化食物、摄取营养、排除残渣及防御、内分泌。

四、消化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

(一)黏膜(mucosa)

1、黏膜上皮(mucosaepithelium)2、固有层(laminapropria)3、黏膜肌层(muscularis)

(二)黏膜下层(submucosa):

疏松结缔组织,内有小动脉、静脉、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丛。

(三)肌层(muscularis)口腔、咽、食管上部、肛门外括约肌为骨骼肌,其余为平滑肌。

(四)外膜(adventitia):

消化管壁最外层,薄层结缔组织构成。

第二节消化管

一)口腔口腔前庭:

1.上壁:

2.侧壁:

颊(有腮腺管开口)

3.后壁:

咽峡

4.前壁:

1)牙式:

恒牙、乳牙

2)牙的形态分三部

3)牙的构造

4)牙周组织

5.下壁:

1)功能

2)形态

3)乳头

4)舌下面结构

5)舌肌

6.唾液腺

1)腮腺:

位置、导管及开口

2)舌下腺:

位置、导管及开口

3)下颌下腺:

位置、导管及开口

二、咽

1.位置

2.形态

3.分部

1)鼻咽:

2)口咽:

扁桃体(窝)

3)喉咽

4.咽淋巴环

三、食管

1、位置及形态2、组织结构

四、胃

1、位置及形态:

分贲门部、胃底、幽门部、胃体

2、组织结构:

(1)胃黏膜:

上皮、固有层、黏膜肌层

1)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2)固有层:

有大量紧密排列的胃腺,包括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腺体间有少量结缔组织,有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平滑肌细胞。

A、贲门腺:

位于贲门附近,由粘液性细胞组成,分泌黏液。

B、胃底腺:

壁细胞、主细胞、颈黏液细胞、未分化细胞、内分泌细胞

C、幽门腺分布于幽门部,分泌粘液。

3)黏膜肌层:

为薄层平滑肌,排列方式为内环外纵。

(2)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淋巴细胞、肥大细胞、血管、淋巴管、粘膜下神经丛、脂肪细胞。

五、小肠:

长5~7米,分为三部。

(一)小肠的分部:

1、十二指肠:

长25~30cm。

呈“C”形弯曲,包绕胰头。

上部:

有十二指肠球。

降部:

有十二指肠乳头。

是胆总管的开口。

水平部:

升部:

十二指肠空肠曲与空肠分界。

2、空肠与回肠:

空肠:

上2/5,位左上腹部,腔大壁厚,血管多呈红色,运动快,内容物少。

回肠:

下3/5,右下腹部,腔小壁厚,血管少呈淡红色,运动慢,内容物多。

(二)小肠的结构特点

1、粘膜层:

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成半环状的皱襞,称环状襞。

表面布满细而密的指状突起,称小肠绒毛。

绒毛是上皮层和固有膜组成,上段多而密,下段稀而低。

①上皮层:

吸收细胞:

有微绒毛,1~2亿个/mm2。

杯状细胞:

单细胞腺。

②固有膜:

伸入绒毛内,形成中柱,内有一条盲端的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

乳糜管周围有毛细血管网和纵行的平滑肌。

③小肠腺:

固有膜有大量的单管状腺,开口于绒毛底部之间。

细胞成分有:

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帕内特细胞(Panethcell),未分化细胞、嗜银细胞。

2、粘膜下层:

十二指肠有十二指肠腺,粘液腺。

3、肌层:

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

4、外膜:

十二指肠为纤维性外膜,其余为浆膜。

六、大肠:

长1.5米,分为盲肠、结肠、直肠三部。

(一)结构特点

1、粘膜层无绒毛,大肠腺长而密,上皮层和肠腺中杯状细胞多。

2、有结肠带和结肠袋。

3、肠脂垂。

(二)分部:

1、盲肠和阑尾2、结肠3、直肠4、肛管

2、大肠的组织结构:

粘膜上皮:

为柱状细胞,分泌粘液,无绒毛;固有层有大肠腺;肌层为内环外纵两层总计集中形成3条大肠带。

七、消化管壁的内分泌细胞与APUD系统:

嗜银细胞为内分泌细胞。

机体内广泛区域,消化管、腺。

内分泌腺(如甲状腺滤泡旁细胞,胰岛细胞,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垂体前叶细胞),呼吸管道、泌尿生殖管道等

处,有些细胞具有共同的特性:

细胞内含胺量高,具有摄取胺前体,并进行脱羧基反应产生肽类物质能力。

凡具有这种特性的细胞称为摄取胺前体脱羧细胞,简称为APUD

系统。

能分泌多种激素和组胺及5—羟色胺。

思考题

与作业

1.胆汁是如何排入十二指肠的?

2.试述三大唾液腺的位置和腺管开口。

3.试述胃的位置、形态结构。

4.简述喉腔的分部

参考资料

1.段相林、郭炳冉人体组织学与解刨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郭光文.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