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八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17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900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24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初中八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17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浙教版初中八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17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浙教版初中八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17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浙教版初中八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17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浙教版初中八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17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初中八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17页.docx

《浙教版初中八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1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初中八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17页.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初中八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17页.docx

浙教版初中八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17页

课题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日期

教学目标

1、体验使用符号、建立模型的思想.

2、能用物质粒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重难点

体验使用符号与建立模型的思想

【引入】回忆以前学习中,曾用用过的符号(略).

【讨论】为什么要使用这些符号?

用这些符号来表示实物?

板书一、符号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引语】除了符号,我们还使用模型,请举例.如地球仪、细胞模式图、眼球模型等.

【讨论】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模型呢?

1、因为地球太大,难以认识,所以人们常用地球仪.因为细胞太小,难以观察,所以人们画出了细胞模式图.由于眼球构造太复杂,难以表达,人们制造了眼球模型.

2、读图:

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通过读图,可知:

一、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

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4、模型的不同表示方法:

【练习】

【补充】元素符号的记忆和书写.

【引入】在我们已经学完的三册科学书里,我们接触了很多新的东西.

例如:

运动学:

vts电学:

RIU单位:

m/ssm单位:

ΩAV

请同学用一个次来概括一下以上的内容,可见这些都是一些符号

【新授】一、请同学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符号

二、请同学门讨论为什么要使用这些符号?

讲解:

例如时间,不同国家用不同的文字表示,为了减少这种语言文化带来的差异,我们就用T来表示时间,再如一些复杂的事物,如电路图中的元件,如果都要用实物表示,那么电路图会变的十分复杂,所以我们就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可见

符号的作用:

1、简单的表明事物2、避免混乱

三、模型1、请同学描述一下对地球的认识2、请同学在地球仪上找到一些相应的位子,并描述一下.3、同学们都知道,任何生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请同学说一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画出细胞模式图再请一位同学根据细胞模式图来分析一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4、眼球的结构很复杂,所以我们通常用人们制造的眼球模型来认识其结构5、请同学们填写书本第二页的填空

地球仪、细胞模式图、眼球模型就是用模型来表示一些我们通过肉眼直接很难观察很难认识清楚的对象时采用的方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符号也是一种模型.

四、请问同学水有几种状态?

水用符号表示为“H2O”也就是说它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用模型表示水分子

从三态说明三种模型(略)请同学在书上填空

通过模型,我们可以直观的区分出水的三态,从模型中我们也可以知道水在三态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分子间的距离,需要强调一点,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张图,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对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如光合作用,我们将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概括的写成一个简单的表达式就是一个模型,包括我们以后要学的化学方程式都是模型.

五:

综述通过学习同学们应该建立一种使用符号和模型的思想,它可以帮我们形象的认识事物的共同点,免去一些外因的科学研究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符号和模型就是中间的纽带,所以我们建立了模型和符号的概念对我们以后学习科学,研究科学是很有利的,同学们通过学习后经常去使用一些符号和模型,也可以去设计一些符号和模型,只要方便使用就可以.当然你设计的符号如果没有经过有关机构的认同,千万不要公开发表!

包括你的作业和试卷.

反思

课题

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日期

教学

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物质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

2、知道原子组成分子时结构和种类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

3、认识分子微粒的大小、质量的数量级.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知道物质的不同构成:

分子、原子和离子.知道物质构成与性质的关系.

难点:

认识微粒的数量级的大小.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用橡皮泥和牙签让学生制作分子模型

实验:

称量米的质量

【复习】你对分子的了解有多少?

--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引入】分子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

【分析】水电解实验:

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水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原子构成.

由这个实验还可以知道: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介绍】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历程.(资料打印)

【读图】我们用模型来认识分子、原子,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结论】

一、物质--分子--原子

宏观--微观----物质组成的层次性

【了解】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

金属由原子构成;石墨由碳原子组成;

--说明哪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金属和固体非金属

二、不同种类的物质

【读图】【思考】不同物质的模型

(1)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2)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成网状,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成层状,足球烯中碳原子的排列成球状.

重点讲解:

金刚石和石墨在性质上的区别:

物理性质上:

硬度、导电性、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上:

一样.【举例】科学家做过的实验:

在密闭的容器中充满氧气,分别放入金刚石和石墨,结构都生成唯一的产物--二氧化碳.

三、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

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

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认识】不同的分子和原子质量.

【学生活动】感受10-27千克质量大小.称量1克米,数出米的粒数.

课后

反思

 

 

课题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日期

教学

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说出1-2项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3、知道物质也可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重点

难点

重点:

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难点:

对原子结构知识的初步了解

【引入】1、练习:

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判断)

2、复习:

物质的构成、电流的形成

【新授】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

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

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

电子绕原子核运行

【介绍】实验:

α粒子轰击原子

4、波尔--“分层模型”:

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5、“电子云模型”--电子在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就象“云雾”一样笼罩在核的周围.

【小结】建立模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学习科学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

二、原子的结构:

1、原子:

原子核:

带正电

(不显电性)核外电子:

带负电

2、原子核大小与核外电子运动范围(原子大小)的比较.

三、揭开原子核的秘密1、原子核是由更小的两种粒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核电荷数: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读表】思考:

在原子中哪些数目总是相等的?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2、质子、中子核电子的质量比较质子、中子的质量大小几乎相等.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所以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读图】一杯水的微观层次分析

3、一杯水--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夸克

四、原子的“孪生兄弟”--同位素

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如:

氧元素就是所有氧原子的总称.同种原子的原子核内核电荷数、质子数与中子数是一定的.

但有的原子其核内的中子数会发生变化.

【举例】氧的三种原子的原子核:

核内都有8个质子,但中子数分别是8个、9个、10个.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2、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

氧的同位素原子是氧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思考】氧的3种同位素其核外电子应各有几个?

--8个.

如:

氢有3种同位素原子:

氕、氘、氚.汞有7种同位素.

3、同位素元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化学分析、消除细菌、医学诊断等.

【阅读】利用碳-14同位素测定年代

五、带电的原子--离子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现象:

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

所以,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学生实验】估计高锰酸钾离子的大小

说明:

这是一个思想实验.

目的:

让显示感受到离子的存在,利用简易可行的实验估计构成物质的粒子--离子大小的数量级.

基本操作技能:

固体药品的取用;毫米刻度尺的使用;液体体积的测量;振荡.

主要科学方法:

估计方法、观察实验方法、对比方法.

实验设计思路:

已知经过多次按1/10稀释后,最后能看到的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中,每100毫升大约存在1000个高锰酸钾离子.根据稀释的次数克推算出高锰酸钾晶体中含有的高锰酸钾离子数为N.溶解前,先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并估算出离子的大小,这是一种通过宏观现象推测微观世界的思想方法.

课后

反思

 

 

课题

第4节组成物质的元素

日期

教学

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出发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

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重点难点

重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

区别单质、化合物、混合物

【引入】讲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历史

【新授】

一、元素的种类

1、110多种,包括人造元素.

元素分类: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

在自然界含量极少,性质非常稳定)

2、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

氧气、金属铁等.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

二氧化碳、水等.

【注意】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及分类依据

【阅读】元素名称的由来:

进一步来了解元素的分类

二、元素的分布

1、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2、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

【阅读】人体种元素的作用

【校本课程】营养与各元素的摄取;广告与生活

3、在海水中除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外,含量较高的是氯元素和钠元素(氧85.5%,氢10.7%,氯2.0%,钠、镁等1.5%),还有贵重的金属等--海洋是资源宝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课外探究】海水中氕、氘、氚的利用

4、生物所含的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血糖、植物纤维主要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5、人造元素通过核反应制得的,其中一部分人造元素核天然元素具有放射性.有利有弊:

对人体有害;利用放射性可以治疗一些疾病.

课后

反思

 

 

课题

第5节表示元素的符号

日期

教学

目标

1、认识常见元素符号(H、0、C、S、Si、Na、Fe、Cu、Cl、Ca、Ag、Al、I、K、P),会查阅元素符号.

2、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

3、阅读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及应用的地形、典型历史事实,体会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

重点

难点

重点:

认识常见元素符号

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和简单运用

【复习】元素的种类、分布以及与物质、原子、分子间的关系

【新授】

一、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是国际上统一采用的符号,通常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当元素的第一个字母与其它元素重复时,克写上该元素名称的第二个字母以示区别.

2、元素符号一般表示:

⑴一种元素

⑵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

⑶这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

【练习】“2N”等的意义;与“N2”的区别

二、元素周期表

【介绍】简单介绍元素周期表

7个周期(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

16个族(7个主族、7个副族、0族、第8族);

112种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

【探究】寻找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性质上;

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种类上;

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质量上;

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质子数上;

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中子数上;

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发现史上;

3、设计方案:

研究课本上的元素周期表

4、记录考察结构

5、验证假设

6、交流

【小结】

课后

反思

 

 

课题

第6节表示物质的符号

日期

教学

目标

1、会查元素的化合价,会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

2、能解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能根据化学式区分单质和化合价、金属和非金属.

3、能用;表示离子或带电原子团.

重点

难点

重点:

会查元素的化合价,会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

难点:

会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

【复习】

1、默写元素符号2、说明符号的意义

【新授】一、化学式

1、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称化学式

2、化学式的确定依据:

由实验测定组成,如水的电解实验测定水的组成.不能凭空想象,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

3、化学式的书写原则

⑴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双原子分子:

稀有气体:

多原子分子:

固态非金属(结构复杂,习惯上用元素符号表示):

金属(同上):

⑵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一定顺序:

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左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写在右边.

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的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例】【练习】

4、化学式的读法:

一般从右向左读做“某化某”;或者要指出一个分子里的个数.

5、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⑴表示某种物质(纯净物)⑵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⑶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⑷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⑸表示分子的质量

【例】【练习】【补充】

1.化学式能代表某种质,如CO2这个化学式就代表二氧化碳.因为一种物质只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2.化学式能表示物质组成.如H2O这个化学式能表示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化学式能表示物质中原子或离子个数比.如NaCl这个化学式表示在氯化钠中氯离子和钠离子的个数比为1∶1.

  4.通过化学式可计算式量.如水的化学式是H2O,H2O的式量=1×2+16=18

  5.通过化学式可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如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等于:

32:

16×2=1∶1

  6.通过化学式可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二、离子的符号

【引入】当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成为离子时,怎样用符号来表示呢?

1、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2、离子符号的意义:

3、常见的离子(包括原子团所带的电荷数)

三、化合价

1、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用化合价来表示.

2、常见化合价: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氢、氧元素的化合价规律;

常见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3、原则:

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4、单质的化合价为零.5、标价方式与离子表示方式.6、应用:

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推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例】

课后

反思

 

课题

第7节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日期

教学

目标

1、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

2、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3、能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含量、所含元素质量比.

重点

难点

重点:

能解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的了解及查阅;

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的质量比.

难点:

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的质量比.

【引入】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元素符号表示的量,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C”表示的意思

表示碳元素

C表示一个碳原子

表示碳元素的质量

关于前面两层意思我们已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其中的第三层含义

【新授】

我们知道“C”这个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且由相关的表中可以查得C:

1.993×10-26千克H:

1.674×10-27千克O:

2.657×10-26千克

由此可见,原子的质量非常小,所以直接用它的真实质量会使计算复杂,且数据不容易记忆,所以我们取他们相对的值.在取这个相对的值之前我们必须先有一个标准.就像画地图时用的比例尺,我们就可以把一个国家按比例缩小画到一张纸上,现在我们的原子质量太小了,所以我们要让它按比例扩大,而且扩大后的数值要尽可能易记,实际上这就是建立原子质量模型.找出了原子质量的标准,我们就把其它原子的质量与之相比,把比值就定义为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面就来规定这个标准

C-12(提问:

12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12,由于碳有两种同位素,即C-12,C-14,所以必须指明是哪种碳原子.)

C-12M=1.993×10-26千克

1/12C-12M=1/2×1.993×10-26千克=1.661×10-27千克

先留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取1/12C-12作为标准?

找到了标准,我们就可以给出任意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了

例如:

O:

2.657×10-26千克/1.661×10-27千克

一、相对原子质量

以C-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查找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阅读】张青莲教授与相对原子质量--激发爱国热情

二、相对分子质量

1、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题】注意规范及计算方法.

H2SO4、3CO2、CUS04.5H2O等

2、化学式的意义:

5点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5)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讲解】及【练习】

三、元素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确定1、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比

【例题】H2O、NH4NO3【练习】Fe2O3、CO2、H2SO4、NH4HCO3、

2、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题】讲解例题.

 

提醒学生注意:

①各元素的质量比跟原子个数比是不同的.例如NH4NO3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7∶1∶12,而它们的原子个数比是2∶4∶3.②计算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时,

【练习】

【补充】计算5t氧化铁中含铁多少吨.

[解]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2O3

氧化铁的式量是56×2+16×3=160

 

课后

反思

 

 

课题

第1节空气(1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组成空气的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

2、了解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的利用.

重点难点

重点:

空气的成分难点:

用实验证明空气的成分和体积关系

【引入】地球上空气和水等物质一起养育着地球上的生命,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行星.

空气是怎样的物质?

空气与生命,以及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

我们怎样来保护空气免受污染?

【问题】先来谈谈你对空气的了解.

一、空气里有什么空气里有水蒸气--降雨和降雪现象证实了这点.

空气里还有什么?

【实验】1、在呼出的气体和洁净的空气中比较线香的燃烧现象;2、澄清石灰水验证呼出的气体

现象:

1、线香在洁净的空气中可燃烧较长时间.2、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结论:

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2、瓶内水位上升,约有1/5体积的水进入瓶内.

结论:

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介绍】人类认识空气的历程:

1773年瑞典化学家舍勒(Scheele),从碳酸银、硝石、二氧化锰跟砷酸等物质里制出了氧气.但他的实验结果没有及时发表.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Priestley),用分解氧化汞的方法制出了氧气,并研究了它的一些性质.以后,经过拉瓦锡(Lavoisier)的研究,确定这种气体是空气的一种成分.在世界化学史上,一般认为氧气是舍勒和普利斯特列分别发现的.

氧气的发现不仅加深了人们对许多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了解,而且,拉瓦锡在这基础上,利用氧气的性质解释了呼吸和燃烧的现象,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彻底否定了风行一时的曾经在化学理论上占支配地位的“燃素学说”,使化学前进了一大步.

氧气,过去常叫“养气”.这名字是我国清末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取的,意即“养气之质”,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东西.后来为了统一起见,气体元素边旁一律写成“气”,才出现从“养”字演变而来的“氧”字.空气里有氧气、氮气.还有氦、氖、氩、氙等稀有气体.还含有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杂质.

空气按体积计算:

氮气占78%,氧气21%,其它气体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0、03%)

二、空气的利用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有着广泛的应用.

1、氧气的用途:

A.供给呼吸、维持生命和支持燃烧.B.氧气易跟其他物质反应,放出热量,因此用于炼钢、焊接、切割金属,也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等.

2、氮气的用途:

氮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性质较不活泼的气体.

A.灯泡中充氮可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可防腐、保鲜.B.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

C.用作制冷剂

3、二氧化碳的用途:

A.固体二氧化碳称干冰,是致冷剂,可用来保藏食品,也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是一种工业原料,用于制造纯碱、尿素和汽水C.用于灭火

4、稀有气体用途:

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A.在焊接金属时用于隔绝空气;B.充入灯泡时,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各种用途的电光源.C.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用于医疗麻醉等.

【小结】空气的成分和各成分的用途

课后

反思

 

课题

第2节氧气和氧化

日期

教学

目标

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氧气的性质理解氧气的广泛用途.了解氧气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