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反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4408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反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反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反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反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反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反省.docx

《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反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反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反省.docx

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反省

中國哲學的基本哲學問題意識反省

 

摘要:

本文是針對當代中國哲學研究的方法論問題進行探討,文中提出一套方法論分析架構以為詮釋與理解中國哲學理論作品的分析工具,藉由這套分析工具而得以疏理各學派理論重點的同異之辨,作者所提者即以「宇宙論、本體論、功夫論、境界論」的四方架構作為分析中國哲學的方法論架構,這四方架構即是四個中國學的基本哲學問題,這一套架構必須有著體系性的融通,即其中任一基本哲學問題皆得以貫通至其它三個基本哲學問題上,並且四組問題形成一個義理分析的互動網絡,作者以此四方架構已進行多次的中國傳統哲學作品的理論研究,本文之作乃將研究過程中涉及的方法論問題本身的若干要義再予解明,期使其得以成為一更具解釋效力的中國哲學方法論分析架構。

文中說明本體論哲學與宇宙論哲學在中國哲學研究中的問題意識,並將本體論哲學區分為研究價值關懷的實存性體之學,及研究道體自身的抽象性徵之學,而實存性體即作為功夫哲學的入手,抽象性徵即落實為實踐者的境界,至於宇宙論知識即負責說明功夫進程中的階次歷程,並強調在道教及佛教哲學中的世界觀中,因為有著它在世界的認知,因此有著不同的本體論的實存性體的觀念,因此宇宙論知識在中國哲學體系建構中是一不可遺漏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

方法論﹔本體論﹔宇宙論﹔功夫論﹔境界論﹔基本哲學問題﹔實存性體﹔抽象性徵﹔牟宗三﹔佛教﹔儒家

一、前言

本文將以中國哲學之「基本哲學問題」為研究對象,為當代中國哲學詮釋體系的建構,建立更進一步的方法論視野。

本文之進行,首先已預設中國哲學乃是探究人生真義的哲學,中國哲學總是提出一套價值系統,以為人生問題確定方向,然而價值系統必須有理論根據,理論體系的建構即是中國哲學的哲學活動,中國哲學的哲學活動中的理論建構在傳統上是表現在幾個基本哲學問題的建構中,包括本體論、宇宙論、功夫論、境界論等等,這幾個「基本哲學問題」之間的架構性問題,一直以來並未為當代中國哲學界所共同確認,本文之作即欲將之明確揭出,揭出之後並對其架構關係進行若干討論,以使其得以成為分析中國哲學理論作品的適當的理解及詮釋的架構。

中國哲學領域中所探索的價值問題,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系統下是分屬於儒釋道三大價值系統中,更嚴格地說,是表現在儒家、道家、道教、佛教四個價值系統內,當然如果要再作更細的分野,那就可以無窮盡地分辨下去,則非此處所當論矣。

有了價值系統即可給出理想人格,即說出君子、聖人、神仙、菩薩、佛等理想人格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者,理想人格理論的提出即是中國哲學的最終目標,[]中國哲學的理想人格的理論有所不同,關鍵則在形上學、世界觀的體系差異上,而中國哲學的形上學世界觀的體系研究,則正是中國哲學方法論的討論對象,它本身即涉及更基礎的「基本哲學問題」。

當代中國哲學的研究現況,可以從學派研究的角度來探討、也可以從研究方法及工作方式的角度來探討,但是最根本的研究還是從方法論的進路作探討,[]在方法論的探究中,要追問的是中國哲學是問了什麼樣的問題?

是提了什麼樣的主張?

是使用了什麼樣的推論過程?

是不是有一套普遍性較高的共同的思考架構可以從外部來言說各家的哲學?

要如何判定各家哲學是否已經合理地論證了它自身的命題?

要探究這些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問題,則必須要重返中國哲學的「基本哲學問題」研究,才能使學院的學術研究與文化的真實情況獲得有機的結合,也才能有研究成果的創造性發展。

本文之研究則將集中地從中國哲學方法論的詮釋架構上構思,對於中國哲學的「基本哲學問題」作為一套分析的架構,表現在「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如何與「本體論及宇宙論哲學」的有機結合,進行觀念闡述。

對於中國哲學研究,作者曾提出「以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為中心」的思考,[]中國哲學之哲學理論化工程固然起於「功夫哲學與境界哲學」問題意識的建構,但是其形成哲學理論系統則是完成於「本體論哲學及宇宙論哲學」的建構,因此作者亦於多次學術論文中提出「以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為中心的基本哲學問題研究法」為方法論架構,內涵「宇宙論、本體論、功夫論、境界論」四方架構為中國哲學作品解讀的基本哲學問題,本文之作即將以此一架構為對象進行若干方法論反省的工作,企圖將此一方法論架構的使用更予明析化。

二、當代中國哲學理論研究的工作目標

當代中國哲學理論研究的工作目標,應針對文字性理論作品找出適當的理解及詮釋的架構,從而使其價值命題得以理論體系化地被理解及詮釋。

作者之所以要提出這個簡單明白的工作目標,是因為當代中國哲學理論工作者對於中國哲學的理論研究方式仍有著多方的分歧,傳統義理內涵的解讀固然仍是重點,但是在面對西方哲學強勢的論證型態之挑戰下,建立中國哲學價值命題的論證系統才是當前更重要的工作,並且在建立論證系統的過程中也才有傳統義理內涵被更清晰理解的可能。

以下即針對此一目標進行說明。

哲學是一種追求智慧的活動,智慧則是對準宇宙人生真相的探求,探求的結果則以真理的姿態言說,而哲學作品則是為著這樣的真理言說進行理論的反省,從而以理論建構的形式來表達。

針對理論的建構則又發展出關於理論建構的方法的反省,然而關於理論建構的方法反省又常與真相的探求匯為一事。

就當代中國哲學工作而言,反省傳統哲學思想的真義之成立以及詮釋傳統思想的義理之工作將成為同一件事,這就是對於中國哲學詮釋體系的建構的方法論工作。

它一方面必須究明中國傳統哲學所已究明之宇宙人生之真相,它另方面必須為此一真相之成立建立證明的言說系統。

言說系統的採納決定於真相的情態,中國哲學是一種論說宇宙人生真相的思想,藉由主體的實踐,而追求人生理想,從而成就理想完美人格的理性活動。

面對這樣多層次義涵的理性活動的哲理作品之理解與詮釋,首先必須對於一切作品的言說進路以及問題意識進行釐清,這一個釐清的理論工程最終將落實在建立一套可被共同使用的且具普遍解釋性的詮釋架構上,亦即找出中國哲學的「基本哲學問題」詮釋體系上。

當代中國哲學研究的創造與發展,與其說問題的關鍵在於理解傳統中國哲學的價值主張,毋寧說問題的關鍵更在於釐清價值主張背後的問題意識及思維脈絡,唯有問題意識及思維脈絡之疏解得以清晰,才有價值主張之成立與否之可以探究的可能。

這也就是我們一再強調「基本哲學問題」研究的重要性之所在。

可探究性是理論活動是否為哲學活動的重要判準,而還原價值命題於基本哲學問題意識背景下的思考過程則是可探究性的落實點。

中國哲學傳統價值關懷之理解與詮釋的根本目的,仍在證說其為宇宙人生之真相,並依為世人所據以言行的標的,這個證說其為真相的理論工程,即必須提出證說的方式,從而可以被效學者檢證並重新探究,甚而付諸實踐。

說清楚所有價值命題的問題意識、思維脈絡、及最後觀點主張的論說系統,這是目前主要在學院從事中國哲學研究的工作者群應有的努力焦點。

   就傳統哲學作品之研究工作而言,傳統哲學的義理展現是表現在文字作品中的,因此一切當代的哲學活動也必須求得在文字表現上的成果,文字展現其義理內涵,展現的形式中扥出了體系化的架構,唯有經過體系化論證的解析,才有義理的真正鋪陳,因此我們永遠必須在學院的哲學活動形式上認清文字表現的哲學活動形式是其標準形式,此一形式中必然需要體系化,從而經由這一個標準形式的體系化架構來發展出各種理解觀點下的理論型態。

當我們認清了學院的哲學活動必須是透過文字的表現之時,我們便更加認清了建構理論是哲學活動的定然形式,在這個定然形式中我們奮力務求的是理解的深化與表達的清晰,理解的深化與表達的清晰最終即表現在各個詮釋體系的建構中。

詮釋體系的建構又即顯現為基本哲學問題意識的掌握及最終的哲學判斷觀點。

而從個別的哲學作品所展現的思考進程來看時,後者更是決定了前者。

我們從當代幾位重要中國哲學理論工作者的思想性文字作品的詮釋觀點中可以看到他們各自的詮釋體系[],從他們各自的詮釋體系中可以看出他們的基本哲學問題意識,從他們的基本哲學問題意識出發則進入了當代中國哲學方法論的思考層次,從當代中國哲學方法論的思考中我們勢必又要直接回到傳統哲學原典所展現的理論觀點,從各家各派的理論觀點又讓我們意識到其觀點背後的基本哲學問題意識之理論系統,就在此處,可以看出當代中國哲學各個理論工作者獨到的理解判斷之特色與詮釋體系之差別,在這些特色與差異的表面衝突中,亦正是我們對於中國哲學義理解析工作的關鍵下手處。

這就是要對中國哲學基本哲學問題意識作檢討。

經由原典解讀的體系鋪陳以及當代詮釋的術語整理,我們可以不斷地追尋這個決定中國哲學理解與詮釋的哲學工作的根本要害問題,就在這個哲學活動的追問中,我們勢必需要重新發展一套專屬當代中國哲學理論工作者可以清晰使用的基本哲學問題分析架構。

當然,這個基本哲學問題分析架構的建立與使用,本身又是一個繁複的哲學問題。

三、基本哲學問題意識的問題定位

  「基本哲學問題」指得是一切哲學活動最終探求的根本問題,並且以「基本哲學問題」的形式顯現為一普遍共通的哲學問題。

在所有哲學作品中,無論任何的名相使用、命題主張、及體系建立,最終必須尋求出發生在各個專家各個學派的終極問題的共通格式,這是一套普遍共通的問題,一套抽象度最高的基本共同問題形式,它本身僅僅是一個問題意識,而不挾帶任何主觀的判對觀點。

當然,「基本哲學問題」本身也是一個哲學問題,它作為一個哲學問題是站在當代研究的方法論課題下而成為的哲學問題,這也是本文正在探究的哲學問題,但是方法論是為詮釋傳統哲學典籍而使用的理論體系,如果傳統理論所關切的哲學問題是第一序的哲學問題,那麼方法論所關切的哲學問題則是第二序的哲學問題,於是就第一序的哲學問題所要追問的觀點而言,第二序的作為方法論意義的基本哲學問題便將不表現出任何的哲學觀點,它將僅僅作為第一序的哲學觀點藉以表達的路徑,它只是一個題目,在這個題目下傳統典籍中的所有理論觀點各自表述。

於是我們便在一個詮釋傳統典籍中的理論觀點的工作需求下,要求給予一個普遍共通的基本哲學問題意識,使得一切理解與詮釋的工作得以方便而且準確地進行。

四、基本哲學問題意識的哲學判斷

基本哲學問題作為一切傳統典籍理論觀點所闡述而出的路徑,它本身當然在哲學理解的層次上也是一個哲學問題,這就是一個方法論的問題,是一個明確地發生在學院中進行當代哲學活動的理論建構需求下的方法論理論問題,它因此本身成為了中國哲學的基本哲學問題這個哲學問題的哲學判斷的對象。

基本哲學問題的功能在於對所有傳統的哲學觀點進行理論的解析與詮釋的建構,因此對於傳統哲學問題的終極理解本身成為了對於基本哲學問題理解的關鍵問題,也就在此處顯現了所有當代哲學工作者的個別差異,表現出各個詮釋體系的各種型態,顯現了當代哲學工作者的根本理解。

這個根本理解就是要去進行對於中國哲學各大傳統的終極主張究竟在主張關於什麼問題的理論觀點,究竟他們經過了什麼樣的理論思考與實踐而提出了什麼樣的特殊理解下的真知灼見。

這個根本的判斷的困難度的關鍵當然在於中國哲學的義理特質的掌握上,這個義理特質的掌握又決定於個別哲學工作者個人的人格特質與思想習性,這當然是和中國哲學基本上都是人生哲學的型態有關,個別哲學研究者當然是站在自己相信並接受的價值觀念的基礎上來進行中國哲學終極義理真相的理論判斷,於是要去進行這個判斷的終極根據正是研究者自己的深度信念。

但是哲學的活動終究必須是理論性的,是理論性的也就是一種理性的客觀,理性的客觀就必須有理論的架構來證說這個客觀的真理,雖然理論的起點來自於主觀的信念,但是理論的完成卻必須是基於普遍命題的嚴整建構,這個普遍命題的嚴整建構當然又是一個中國哲學詮釋體系的建立的問題,這就是一個針對整體中國哲學普遍命題之建構的哲學判斷。

這個詮釋體系的尋找就決定於作為普遍命題證說根據的基本哲學問題的詮釋架構。

五、基本哲學問題意識的體系性需求

  基本哲學問題意識的顯現必須是體系性地顯現的,因為我們要建立的是一套詮釋的架構,藉由一套詮釋的架構以收攝所有的哲學問題,因此必須追索出一個有體系性的詮釋架構。

一個符合在基本哲學問題意識下的詮釋架構,必須在所有哲學問題意識中發展出互為詮解的架構關係,建立一個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關係網絡,從而作為一切答案的分疏排比的定位空間。

當然這一個體系一致性的需求是一個理論上的需求,也可以說是一個中國哲學的形上學體系建構的理論需求,是一個對準形上學思維的需求。

形上學這個哲學詞彙在中國哲學研究者的使用中已經成為了對於整體存在界的研究的學問,對於整體存在界的研究有幾個基本面向的切入,這些基本面向在中國哲學理論關懷中顯現為宇宙本體功夫境界四個面向,這是作者的意見,也是本文要闡述的目標,這幾個面向的共構才形成完整的體系,才是中國哲學理論關懷的哲學建構應該顧及的總面向,在各個學派的哲學史傳承中,這幾個基本哲學問題的求索不斷地出現,不斷地透過這幾個面向的基本哲學問題的理論建構而共同維護該學派的價值命題。

這個體系性架構對於分析中國哲學史上的個別理論對象是極有意義的,但是它通常並不是以整體的面貌表現在哲學史上的所有個別理論作品中,哲學史上的理論性作品是以哲學家自己的生命歷程與思維脈絡而建構的理論,故而將有著在這個基本哲學問題意識的總體架構上的或偏或全的展現之差異,哲學家各以他自身所關切的基本哲學問題為理論建構的切入角度而發表論點,各自在「功夫、境界、宇宙、本體」幾個問題上的多重層面的不同層次來思考問題並提出觀點,因此展現出理論內涵的多重差異,各競勝場,是故其同異高下之間難以判斷,此時唯有藉由一套方法論的詮釋架構方能進行這種判斷的活動,當然這一套方法論的判斷架構必須是一個適合於中國哲學共同問題意識的普遍分析架構,由其抽象層面的廣泛籠罩,而得以將中國哲學史上各家各派的哲學觀點適予分疏評析,進而提供整體理解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基礎。

例如在王陽明哲學的討論中,如果我們聚焦於功夫理論的建構,則陽明學清晰可解,又如傳統儒學在孔孟庸易的發展也似乎展現為論語中的境界哲學、孟子中的功夫哲學、中庸裏的本體論哲學、及易傳中的宇宙論哲學的不同重點,在同一學派立場內,後者預設了前者的成果,但把重點方在自己的基本哲學問題意識的建構中。

[]

六、中國哲學的基本哲學問題意識之尋找

  當代幾位重要的中國哲學家都明確指出中國哲學面對的是終極真相以及人生意義的哲學問題,[]強調中國哲學的活動最終在找出人生努力的方向,以及運用修養的方法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關於終極真相在哲學問題上即是一個形上學的哲學問題。

形上學語義分歧,我們且以整體存在界的總原理說之,此義亦渾淪,再細說之,即有在宇宙論脈絡下的知識建構以及本體論脈絡下的觀念建構之兩路。

而關於人生的努力即有功夫哲學的建構以及境界哲學的說明,這就建立了一個「宇宙、本體、功夫、境界」四方架構的中國哲學的基本哲學問題詮釋架構,這也是中國哲學的形上學的一個方法論體系,我們即以之為中國哲學的基本哲學問題的初步架構[]。

就中國哲學的傳統哲學作品的理論研究而言,這是一套關於中國哲學的題目之學,而不是答案之學,在這個意義下,它是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哲學。

1、本體論與宇宙論的基本哲學問題意識

首先,本體論及宇宙論這一對基本哲學問題的概念義涵是取它在中國哲學裏的一般使用意義,即本體者乃一終極意義之學,宇宙者乃一時間空間之學。

本體論哲學是就著整體存在界在於主體的整體性關照下的意義攝取之觀念內涵,再細究之,本體論哲學思考著作為整體存在原理的道體本身的各種情狀,我們給它一個名稱叫作道體的「抽象性徵」。

這一個意義的本體論哲學思考著作為總原理的道體自身的各鍾情狀,當道體只是一個原理時它是道體的原理義的「抽象性徵」,當道體也具備了宇宙論的存在始源的身分意義時它是道體的「存在特徵」,這個特徵其實仍然是抽象的,因為在這個意義上的始源義的道體都仍然不具備具體存在的形象,因此只能在抽象的意義上討論這個存在始源的特徵,這是本體論哲學在道體對象上的第一種思路,在這個思路下展開了關於性徵之學的多種觀點的鋪陳。

本體論哲學的第二種思路是思考著經由人智而確斷的道體的終極意義,我們給它一個名詞叫做道體的「實存性體」,以有別於道體的「抽象性徵」,這一個意義下的道體問題是思考著主體所確斷的價值意義性問題,是就整體存在界的存在意義及價值關懷進行發言,就方法論的反省而言,它當然是主體自身的主觀賦予,但就理論建構的目的而言,它是提供功夫修養哲學的價值目標的理論根據,因此將在現實人生上興起直接立即的價值影響,我們稱之為「實存」之意者即此義,言其實存於存有者的價值生活中。

這一個思路的「性體」之學也是儒釋道三學的不可融通之關鍵處,即其價值關懷的各自有別之處,這個價值上的確斷可以說是三學心靈的根本立場,是一種獨斷的判斷。

當然,在長遠的哲學史發展中它也進行了理論的鋪陳以展現此價值要求的必然性,只是這樣的理論建構是否可以成立就需要方法論的檢證,至於是怎樣的方法論才可以作為檢證的判準呢?

這就又是方法論本身的問題了。

例如牟宗三先生的「道德形上學」的方法論建構就是在這一套方法論的判準下而論斷儒家的德性本位的形上學是形上理論的終極型態,我們如果使用牟先生的方法論就會得到和他一樣的結論,我們如果不同意他的結論就必須另外建立方法論以為判準。

我們所建立的「基本哲學問題的方法論分析架構」就是另外的一套方法論,不過這一套方法論建立的目的並不在透過它可以獲得儒釋道中的哪一家的價值目的可以成為系統推理下的終極真理,而在於透過它可以更清晰地見出各家學派的義理推理進程,從而建構各家理論的明確型態,而使得當代中國哲學的學術成果可以提供給廣大的知識界各種型態的價值體系,並將之交由知識份子自作價值選擇,選擇的依據乃可回歸於個人自己的信念與與實踐的願望,因為儒釋道各家的功夫修養哲學都是可實踐的哲學,實踐者的主觀意願才是實踐可以成功的真實動力來源,成聖成仙成佛各依其趣。

就宇宙論而言,整個宇宙論的知識建構,則在建立一個經驗現象義的世界觀的知識系統,以及人存有者的人體學的精氣神形的存在實況之解說體系,它包括了對於經驗現象世界的始源、發展歷程、存在結構,以及它在世界的知識間架,以及整體存在界的結構圖式,並在此中建立存有者類別之學,以及人存有者的人體學。

中國哲學中的宇宙論知識系統在中國哲學的價值推理中是特別地重要的,如果我們僅在儒家哲學系統內論究價值,那麼宇宙論的知識系統是不太重要的,因為儒學的世界觀主要是眼見所及的家國天下,至於易傳中所論的鬼神參與之事在宋儒中即未被強調,而董仲舒的論於「天者百神之大君」的神學天說法亦被宋儒排斥。

[]時至今日,勞思光先生亦謹守孔孟的心性論中心,儒學以道德意識的功夫修養為其全義。

而牟宗三先生論於儒家的形上學時,亦不取有它在世界的形上天之義,其道德形上學者乃論說此一世界之實有及德性本位之本體論哲學者。

即便在宋儒也談陰陽五行的氣化世界觀的理論時,其作用的原理仍是德性的本體論原理,而非宇宙論的客觀規律性知識。

這就是我們說宇宙論知識系統在儒學價值命題中是不太重要的理論之意義,但是在中國哲學中的道教哲學及佛教哲學的哲學知識世界中,宇宙論的知識建構卻是體系中與本體論的價值意義問題同等重要的基本哲學問題,除非我們直接排除道教的修鍊功夫與佛教的輪迴世界觀也是中國哲學的領域中事,否則我們就必須對於這些知識命題在宇宙論知識體系中的理論建構問題有所交代,這就是要清楚地賦予宇宙論哲學作為中國哲學的基本哲學問題的核心地位的需求。

我們說宇宙論是一種知識性的哲學、而本體論是一種觀念性的哲學的意思是說,宇宙論哲學是要清楚交代現象世界的生滅變化的知識以及人體結構的知識,藉由這些知識的陳述從而提供人存有者追求理想境界的知識性根據,因此它的知識性性格是一個明顯的要求,在宇宙論的基礎上所展開的功夫活動就有了明確的歷程階次。

而本體論哲學所論說的意義、目的、關係、原理等含帶著主觀價值判斷或抽象意義釐清的概念者,確是經由人智的賦予而有之觀念,觀念是攜帶著態度的看法,態度形成特定的思維模式,觀念總在思維主體的主觀態度中運作,知識卻具有普遍的客觀性。

依據本體論而得的觀念需要主體的態度的配合才有成為現實的可能,依據宇宙論而來的知識卻更具有對於所有人都有效的知識的客觀性。

如果要操作宇宙論的知識就必須有明確的步驟,而要推行本體論的觀念則取決於主體心性的意願即是。

這樣的分辨是對於在功夫哲學中的理論根據的分辨,功夫哲學在儒釋道中有著許多差異,其理論根據即在本體論及宇宙論中,不同體系的功夫的差異可以在其自身的所依據的宇宙論及本體論的差異中見出,此義於論功夫時細說。

2、功夫論與境界論的基本哲學問題意識

  「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在中國哲學的理論建構中其實是作為理論建構的最終目標,中國哲學的儒釋道三學既然以解明人生的真相以提供理想的趣向為目的,當然就要將如何實踐及追求什麼說清楚。

如何實踐即功夫,儒家的格致誠正慎獨等是,道家的無為心齋者是,道教的鍊氣鍊神者是,佛教的禪定持戒者是。

追求什麼即境界,境界即理想人格,孔孟的聖人,老子的聖人,莊子的真人,道教的神仙,佛教的菩薩與佛者即是各體系中最終要追求的理想的人格境界。

功夫與境界既然是中國哲學理論建構的真正目的,那麼「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當然要在中國哲學的形上學思考中有一明確的理論地位。

這就是我們要提出中國哲學的形上學思考應該將「宇宙、本體、功夫、境界」四方架構聯成一氣的原因。

聯成一氣即是將此四方架構的推理進程形成一套關係網絡,而由其中任何一個基本哲學問題的進路作言說時,則皆可以言說至其它三個基本哲學問題中,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理論體系。

功夫是一個人性主體的活動,境界是人性存有者的存在狀態,一種功夫達到一種境界,一種境界是一組本體論與宇宙論共構的知識間架在人身上的落實,最高境界是最理想的人格型態,它是交由形上學的終極原理來說明,亦即交由本體論及宇宙論的知識間架來說明,唯有先兩分宇宙論與本體論的知識間架方才能將中國哲學的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說清楚,因為不只境界的說明要區分從本體論說及宇宙論說,功夫的說明也要區分從本體論說及從宇宙論說的脈絡差異。

3、本體論的實存性體與抽象性徵和功夫境界哲學的互動關係

首先,就本體論的進路來說明其與功夫境界哲學的互動關係。

這個說明的脈絡要先分本體論的實存性體及抽象性徵兩路,理論上說,我們可以以這個道體的抽象性徵即落實為最高境界存有者的存有情狀,後者是前者的人性位格化。

而道體的實存性體則是功夫蘄向的直透道體的一貫原理,因此也是最高境界者的實證內涵。

這一個理論上的分析其實正是從傳統哲學理論作品的解讀中見出的。

中國哲學理論建構的一般格式即此,即以道體的實存性體義作為實踐者的功夫入手,例如中庸講道體是「誠者天之道」,功夫即「誠之者人之道」。

而實踐者的最終境界的內涵即是道體的抽象性徵義的人性位格化,如老子講道體「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即講道體的抽象性徵,「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即講聖人的境界,道體既然不可捉摸,聖人亦不可捉摸。

此即本體論的兩路思維與功夫境界哲學的互動關係。

  實存性體是一個智的直覺的獨斷,獨斷地判斷整體存在界的終極意義,或是道德或是無為或是自然無目的或是逍遙無待或是苦或是空,這個終極意旨確定之 後即作為功夫活動的蘄向,蘄向只是一個入手,有入手就要有進展,有進展就要有說明的架構,在功夫中進展的意義都需要藉由宇宙論的知識間架來說明,由宇宙論配合本體論來展現一個有階次的成長的境界來說明,境界之說明則落在一套宇宙論間架之基礎上而展開為對於本體的型態解析的抽象性徵中,終極境界等同於道體的抽象性徵,亦是最理想人格情狀的存有境界。

本體作為任一哲學體系的最高概念範疇,它的抽象性徵義是不作為功夫的入手的,但是它是人存有者的最高境界的同義描寫,因此它是功夫的結果,拳守於功夫的結果,即是拳守於境界,如果仍以之為功夫,則是境界進路的功夫說。

這就通常是最高智慧者的作為,是頓悟者的功夫境界,是頓悟者直接將境界展現而證說功夫與本體的進路。

4、宇宙論與功夫境界哲學的互動關係

  本體論提供功夫入手及究極最高境界,而宇宙論則說明存在結構,也說明人存有者在功夫提昇歷程中的存在情狀之變化。

如宋儒張載要講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講變化氣質,這就是在以道德意識的實存性體作為本體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