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审会发言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086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称评审会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职称评审会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职称评审会发言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职称评审会发言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职称评审会发言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称评审会发言稿.docx

《职称评审会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称评审会发言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称评审会发言稿.docx

职称评审会发言稿

职称评审会发言稿

 

职称评审会发言稿

25日-26日,XX年度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会议在京举行,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出席会议并讲话,职称评审会发言稿[专题]。

柳斌杰指出,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是提升我国新闻出版传播力的重要保障,是推动新闻单位深化改革的关键举措,是选拔行业高级人才的重要手段。

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中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快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端新闻传播人才。

会上,柳斌杰为第八届全国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颁发了聘书。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在总结“xxx”时期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时柳斌杰说,“xxx”以来,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人才建设总体部署,根据新闻出版业“人才兴业”战略规划,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评审导向、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原则,建立健全评审导向、人才评价、合理流动、激励保障、科学管理等“五大机制”,遴选出一大批德才兼备、学识能力俱佳的高层次人才,这些高端人才在各自新闻工作岗位上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有许多同志已经成为新闻行业的领军人才。

他指出,5年来,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在发现人才、选拔人才、推荐人才过程中,评价方法日趋完善、评审程序不断规范和完善、评审质量逐年提高、评审机制建立健全,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推动了新闻专业高级人才队伍建设,而且为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积累和储备了宝贵的高端人才资源。

谈到“xx”时期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重要意义时,柳斌杰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明确了目标。

为适应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闻出版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新需求,着眼于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实际,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新闻出版业“xx”时期人才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将重点扶持300名新闻出版名家、培养1000名新闻出版领军人才、1000名具有战略思维和国际眼光的行政管理人才、5万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万名外向型国际化人才、18万名战略新兴产业人才、40万名高技能人才和100万名专业技术人才。

这一目标为进一步做好“xx”时期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建设好新形势下新闻专业高级人才队伍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柳斌杰对本次评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要求各位评委,要严格标准,规范做好高级人才评审工作,评出理想信念坚定的新闻高端人才,评出学识能力俱佳的优秀新闻高端人才,评出善于创新的新闻专业高技能人才,评出有崇高职业精神的新闻高端人才。

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做好各项评审工作,尤其是要进一步提高评审工作质量,在严谨细致中努力打造“阳光职称”。

柳斌杰还就新闻工作如何积极应对新媒体新技术挑战,大力提升媒体的公信力,以及如何改进职称评审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李东东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各位评委本着对我党新闻事业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遵照评审工作规则、程序的要求,体现出了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坚持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这三个突出特点,保证了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参评人员,保证了评审工作的质量。

可以说,这次职称评审工作,很好地发挥了选拔人才、评价人才、鼓励人才的重要作用,为促进新闻队伍结构优化,提高新闻队伍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本次参评人员共有126名,经过客观、公平、公正的评议和无记名投票等。

职称评审会发言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部署2009年全市教师职务评审工作。

教师职务评审工作一年一度,事关教师队伍建设大局,事关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事关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

下面,我代表市教育局,就我市2009年度教师职务评审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今年职务评审工作做好准备

近年来,我市教师职务评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初步建立了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重在业内认可、科学合理的相对完整的人才评价机制,吸引了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市教师职务评审工作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据统计,去年我们共查出使用伪造职称计算机证书5宗,受理各类举报和反映情况12宗,共涉及8个区市38人,经调查落实后,有5人被取消了参评资格,11人在评审中被一票否决,20人在公示期被取消了资格。

所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职务评审范围控制不严。

根据规定,申报对象必须是在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少年宫、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在岗教师和教研员。

然而,去年经举报查实弄虚作假的人员达23人,这其中,大部分是抽调在教体局机关帮忙人员,也有学校中不任课的职工。

2、评审材料审核把关不严。

对申报人员提交的材料真伪进行甄别、严格把关,是各级单位必须履行的职责。

去年经市人事局评前的审核共查出使用伪造职称计算机证书的5人,经举报查实伪造教学工作经历的8人,均被评审会一票否决或取消了评审通过的资格。

3、职称推荐程序不规范、推荐办法不合理。

职称推荐工作有着十分明确的程序要求,这些程序是依法治教的反映,必须认真遵守。

绝不能仅仅为了方便操作,或为了便于集中管理而擅自简化、更改程序,更不能搞暗箱操作。

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

今年的职称申报工作,由于受到岗位设置的影响,有的学校指标有所减少,教师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矛盾也更加突出。

如果不能按照程序规范操作,或是对政策宣传不够造成不公开、不公正、不公平,将有可能引发矛盾,造成举报、上访事件增多,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影响稳定,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二、理清思路,准确把握职称改革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新阶段,这就是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新阶段,由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有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新阶段。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教育人事工作也必须要认清形势,趋利避害。

1、要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在我们教师的职称评审上,就是要坚持以教师为本,要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教育人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师职称制度应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更加符合教师成长规律,更加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真正发挥对教师的激励与导向作用,真正做到有利于考察出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业绩和能力,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教师的师德水平,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要与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紧密衔接。

今年,我市教育人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岗位设置。

通过岗位设置,由人的管理,转变到岗位管理,职称评审将成为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而职称评审也必须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进行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不再搞所谓的评聘分开。

要通过评审、聘用到相应岗位,兑现相应待遇。

3、要创新评审机制,提高评审结果公信力。

教育部正在潍坊搞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未来几年,将会打通正高之路;将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突出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导向,彻底扭转职称重论文、轻业绩,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将会创新评价方法,通过多种方式,采用各种有效手段,实行多元评价,提高评审结果的公信力。

三、明确思想,抓好重点,努力做好今年的职务评审工作

今年教师职务评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精神,进一步完善评审办法,严格评审标准,规范工作程序,加强民主监督,减少人为干扰,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重在社会、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

为做好今年的工作,我提六点意见。

1.要严格执行职称推荐的工作程序。

各单位要依法组织实施推荐工作,确保工作环节完整,工作步骤准确,反对程序简单,草草走过场。

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让职称推荐在阳光下进行,反对暗箱操作。

市教育局要求面向全体教师做到六公开,即:

公开职称岗位数额,公开任职条件,公开推荐办法,公开进行申报人述职,公开申报人的评审材料,公开被推荐申报人员名单。

要做到使全体教师对职称工作心中有数,要使职称的申报、推荐工作公开、透明。

各单位在材料上报前,要将个人申报材料中的《一览表》在本单位明显位置张贴公示,经公示无异议方可推荐上报。

各区、市经初评后的推荐结果也须在本地区公示。

2、要密切结合岗位设置工作。

今年是我市实施岗位设置工作的第一年,各单位要依据市人事局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方案,按照岗位数量和岗位需求组织申报。

有空岗的学校,可在空岗范围内组织申报推荐。

市教育局今年仍将对局属单位下达职称申报数额。

按照空岗补缺的原则,在各单位空岗范围内下达高级职称限额不超过3人,中级职称限额不超过6人。

对于今年没有空岗的单位,将不再下达申报数额。

3.要继续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

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放在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从今年开始,一是降低论文在职称评审中所占比重。

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今年不再把论文获奖作为评审依据,不再受理申报人员提交的各种论文获奖证书。

对于参评人员提交的论文、著作,也需交由相应专业的专家评委评鉴,评鉴意见作为评审依据之一;二是要提高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比重,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加大对班主任工作的倾斜力度,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承担班主任工作;三是凡申报晋升高、中级教师职称的人员都需要参加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说课评估,说课评估的意见将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从而引导广大教师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4.要加强呈报单位的管理职能,严格掌握申报范围,规范材料填报。

一是要严格范围。

不直接从事教学、教研工作的人员不能申报中小学教师职称,各级各类学校、教研室、电化教育馆和少年宫之外的其他单位均不能申报中专、中小学教师职称;二是要严格把关,严查假证明、假材料、假证书、虚假评价意见。

多年来造假行为一直没有完全杜绝,我们认为这是态度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只要认真负起责任,严格履行职责,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杜绝造假现象的发生。

5.要充分发挥好评审会的作用,继续改进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

要充分重视评审委员会的建设,认真推荐、选拔思想、业务突出的人员组织评委会。

要注意评委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和层次分布。

评委会要坚持每年调整补充一次,各单位应积极推荐适当人选,确保评审的质量。

要继续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发挥职称评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作用。

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在职称评审的各个环节上严格执行标准,任何单位、任何个人都不能放宽标准要求,确实把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推荐出来。

6.要严格工作纪律,严肃处理违纪行为。

请各单位认真学习好、领会好、掌握好、执行好职称评审的各项政策规定,严格按政策规定办事。

要进一步建立和强化监督机制,积极主动地争取纪检、监察部门、社会监督员以及广大教职工对职称评审工作的监督,将工作的各项程序都置于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之下。

对违反政策规定,擅自删减工作程序、营私舞弊的单位和个人,不论什么情况一经查实,决不姑息迁就,严肃查处。

要严格执行省纪委、省监察厅和省人事厅下发的《关于处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违反政策纪律问题的暂行规定》,对弄虚作假,提供假材料的个人,要取消其申报晋升的资格,五年内不准再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对有关组织和个人擅自扩大评审范围,把关不严,甚至为申报人员提供假证明材料的,对负有责任的单位在全市教育系统内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同志们,今年全省职称评审工作比往年延迟,市教育局虽然对日程安排作了适当调整,但仍感时间紧迫。

今天会议后,请抓紧落实会议精神,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切实加强领导,委排专人负责,做好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把今年职务评审的精神传达到每一位教师,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评聘工作的始终,保证职称评聘工作健康顺利地进行,圆满完成我市今年的教师职务评审任务。

谢谢大家!

职称评审会发言稿

同志们:

这次全省职称评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去年职称评审情况,研究部署2010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

会前,专技处在认真分析评估去年评审工作的基础上,分别召开了6个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各市和部分省直部门、单位的意见建议,形成了今年职称评审工作的意见,学人智库《职称评审会发言稿》。

刚才,济南、烟台、经信委、山科大等四个单位交流了本地、本单位职称评审工作的具体做法,各有特色,很值得学习借鉴。

做好职称评审工作,对于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09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成效显著

2009年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的重要一年。

全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创新,精心组织实施,不断完善专家综合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机制,职称评审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一)创新完善评价方式,职称评审逐步实现多元化、规范化。

一是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

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了会计、统计、经济、审计、卫生、出版、翻译、计算机技术与软件等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考代评,通过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资格。

二是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

高级统计师、高级审计师、高级会计师、质量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实行考评结合,先考后评。

三是不断完善评委会评审。

组织由业内专家组成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对专业技术人员是否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目前,评委会评审仍是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业绩、能力进行评价的重要方式。

去年,全省评审通过副高级以上资格人数16124人,正常申报的通过率为56,85%,破格申报的通过率为28.25%,全省破格申报通过人数占总通过人数的1.71%。

四是探索试行直接竞争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自2001年始,先后批准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8所高校和省科学院进行试点,不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评审,由单位根据核定的岗位,直接竞争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这项改革正在继续深化过程中。

五是潍坊承担的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已顺利完成人员过渡、岗位竞争聘用和资格评审工作,正在进行总结完善。

(二)实行授权评审与加强管理监督相结合,职称评审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一是完善了授权评审的管理体制。

根据我省职称评审工作需要和《山东省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组织办法(试行)》(鲁人发[2002]26号),全省目前共设立高级评审委员会103个,其中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直接组建的评审委员会52个,授权设区的市、省属高校和科研单位组建的有51个。

对授权组建的高评委,每年都根据评审工作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明确授权评审范围和权限。

二是实行评审工作方案备案制度。

为统筹安排和规范评审工作,明确规定在高评委评审前20天,由评委会办事机构提交评审工作方案,经审核同意后组织评审,强化了评前监督。

三是严格评审结果核准制度。

评审环节结束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按照规定组织人员对各市、各高评委评审结果进行审核,对贯彻执行政策规定、组织评审、来信来访办理等情况进行审查评估,符合评审条件和评审程序的,公布评审结。

(三)按照岗位需求和专业特点组织申报评审,努力促进职称评审与人员聘用的有机结合。

适应企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需要,不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职称评审与人员聘用相衔接的办法和措施。

一是强化岗位意识和专业要求。

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要与所在专业技术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系列(专业)相一致,本单位未设置相应专业技术岗位的,不得申报评审相应系列(专业)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二是事业单位实行按岗推荐申报。

事业单位按照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要求,根据岗位设置的数量和专业需求组织推荐申报。

其中,实行评聘分开的事业单位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数已超过按规定设置的相应岗位数15%的,除引进急需的特殊人才和业绩贡献特别突出的,不再推荐申报。

三是单位推荐程序突出专家作用。

单位组织申报推荐时,须成立7人以上的专家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综合考虑申报人的品德、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学术技术水平等情况,提出推荐名单,确定推荐人选。

(四)突出业绩贡献和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认真研究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特点、成长规律,根据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专业)和岗位特点,按照分类分级管理的要求,积极探索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六个优先”,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一是实行综合评价。

认真贯彻公开、公正和综合评价原则,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评审的主要依据,许多评审委员会结合系列(专业)特点,制定出能反映专业技术人员业绩、能力、水平的要素和标准,引入业务测试、述职、答辩等测评手段,不断改进评委会评审。

如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水利等工程高评委对申报人员进行业务答辩,采用网络化手段,随机编排考场、匿名答辩;高级会计师等高评委评审时实行企业、事业分开评审。

二是突出业绩贡献和自主创新能力。

在综合评价时,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和转化生产力的能力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同时,注重实际工作能力。

中小学教师评委会增加了说课评估,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卫生高评委开展了人机对话的临床案例考试,突出临床医疗能力,测试成绩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

三是注意向基层、一线倾斜。

许多高评委在评审时,同等条件下,企业单位、基层单位、一线工作的给予优先考虑。

(五)强化公开透明和社会监督,评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把职称评审工作置于群众和社会的全面监督之下。

单位组织申报推荐实行“六公开”制度,按规定公布空缺岗位数额、任职条件、推荐办法、个人情况、推荐结果等,对个人申报材料进行公示,未经公示的不得上报。

严格实行评审结果异议期公示制度,对评审通过人员进行为期15天的异议期公示,公示期有异议的,认真调查核实,按规定处理。

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实行信访工作责任制。

对来信来访事项,逐级调查核实。

对违反规定程序及弄虚作假、营私舞弊人员,按规定严肃查处。

2009年,对信访举报查实确属弄虚作假的32人,取消了高评委评审结果,5年内不准申报,并按规定进行了处分,严肃了工作纪律。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省职称评审工作还有许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完善。

主要是:

有些市和评委会申报推荐和评审程序不够严谨,评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些事业单位申报推荐人数远远超过岗位需求;向基层、一线、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倾斜的政策没有落实到位;评审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评委过分强调量化指标,没有充分的体现创新创造能力;仍有少数单位不按规定的评审范围组织推荐,有个别市和评委会没有按照规定的范围受理呈报材料和组织评审;有的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审查不严,成绩证明不符合要求,假证依然存在;有的对来信来访处理不及时,违规违纪行为处理不够有力。

以上这些问题既有执行政策不到位的问题,也有操作不规范、要求不严格的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职称评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今年5月25日至27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会议提出了“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工作24字指导方针,确定了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奋斗目标,并就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作出了部署。

为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省委、省政府在7月17日召开了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中央精神和部署要求上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努力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这对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对今后一个时期的职称评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职称评审面临新的形势。

(一)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是当前积极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今年4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我国人才发展总体目标,即:

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5月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工作的目标,这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这既是新形势下对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努力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人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称最直接的作用有三:

一是使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以来的业绩、水平、能力得到认可。

二是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树立正确的导向。

三是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更好发展提供支持。

通过评价,为专业技术人员确定一个专家和社会认可的位置,为今后更好地发挥潜力提供一个平台。

因此,职称的数量、质量、结构如何,直接影响到专业技术人员潜能的发挥,影响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长远发展。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是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和环境。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包括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使用机制、科学的人才流动和市场配置机制、科学的分配激励机制和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

其中人才评价机制居于基础性地位,是人才选拔、使用、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基础。

因此,要通过建立完善科学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评价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金字塔,把最优秀的人才放在人才金子塔的顶尖上,把各层次的人才分布在合适的位置上,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二)坚持以用为本,创新体制机制,是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

这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措施,其中“以用为本”的提出,是人才理论的重大创新,对于解决人才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把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支持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能成才。

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强调,人才的成长有其自身规律,一个优越的社会制度就是要为所有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让每个人的心智健康成长,让每个人的潜质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努力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让人人有条件成才,让全社会人才大量涌现。

因此,在做好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的基础上评价好人才,使用好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贯彻落实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迫切要求。

(三)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基础,科学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是对职称评审工作提出的新目标。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就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使用上来说,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突出岗位特点,完善专业技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