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9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高二《高中生物》刊期末复习必刷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4014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96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19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高二《高中生物》刊期末复习必刷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考点19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高二《高中生物》刊期末复习必刷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考点19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高二《高中生物》刊期末复习必刷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考点19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高二《高中生物》刊期末复习必刷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考点19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高二《高中生物》刊期末复习必刷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19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高二《高中生物》刊期末复习必刷题解析版.docx

《考点19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高二《高中生物》刊期末复习必刷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9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高二《高中生物》刊期末复习必刷题解析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19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高二《高中生物》刊期末复习必刷题解析版.docx

考点19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高二《高中生物》刊期末复习必刷题解析版

考点19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多选题

1.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稻飞虱和二化螟都是严重危害水稻生长的常发性害虫。

稻虱瘿小蜂是一种寄生于稻飞虱卵中的寄生蜂,而受二化螟危害的水稻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稻虱瘿小蜂有显著的排斥作用。

稻田中的青蛙可捕食稻飞虱和二化螟。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稻田中青蛙的种群密度

B.一株水稻上的稻飞虱和二化螟存在竞争关系

C.在没有受到二化螟危害的水稻田中稻飞虱密度更大

D.保护稻田青蛙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答案】AC

【分析】

稻飞虱和二化螟都是严重危害水稻生长的常发性害虫,所以稻飞虱和二化螟属于竞争关系,稻虱瘿小蜂是一种寄生于稻飞虱卵中的寄生蜂,所以稻虱瘿小蜂的存在将抑制稻飞虱数量的增长,稻田中的青蛙可捕食稻飞虱和二化螟,即青蛙与稻飞虱和二化螟属于捕食关系。

【详解】

A、青蛙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青蛙的种群密度不能用样方法,需要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

B、稻飞虱和二化螟都是严重危害水稻生长的常发性害虫,所以一株水稻上的稻飞虱和二化螟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

C、由于受二化螟危害的水稻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稻虱瘿小蜂有显著的排斥作用,而稻虱瘿小蜂是一种寄生于稻飞虱卵中的寄生蜂,所以在没有受到二化螟危害的水稻田中,稻虱瘿小蜂更多,则稻飞虱密度会减少,C错误;

D、稻飞虱和二化螟都是严重危害水稻生长的常发性害虫,而稻田中的青蛙可捕食稻飞虱和二化螟,所以保护稻田青蛙可减少水稻受到稻飞虱和二化螟的危害,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正确。

故选AC。

2.野生动物园圈养草食性动物产生的大量粪便,可以用粪食性金龟进行处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粪便的气味吸引粪食性金龟属于化学信息传递

B.金龟的食物来自于草食性动物,处于生态系统的第3营养级

C.金龟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

D.金龟的活动促进了营养物质的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BCD

【分析】

1、生态系统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2、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呢以呼吸作用消耗了,另外一部分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这部分能量有一部分传递给下一营养级、一部分以粪便等传递给分解者,一部分暂时未被利用,粪便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详解】

A、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属于化学信息,因此粪便的气味吸引粪食性金龟属于化学信息传递,A正确;

B、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草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粪食性金龟以草食性动物的粪便为食,属于分解者,不构成食物链,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任何营养级,B错误;

C、粪食性金龟捕以草食性动物粪便为食,草食性动物的粪便中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植物,C错误;

D、金龟将动物的粪便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又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营养物质的循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在两个营养级之间一般为10%-20%之间,D错误。

故选BCD。

3.朱鹮是濒危动物。

朱鹮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食物链中,碳以CO2的形式被循环利用

B.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行为信息

C.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7.5kg(干重)

D.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答案】CD

【分析】

1、图中含有两条食物链,即水草→小鱼→朱鹮,水草→泥鳅→朱鹮。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

【详解】

A、在食物链中,碳元素以含碳的有机物的形式被利用,A错误;

B、生态系统的信息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光照属于物理信息,所以,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

C、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1.5÷20%÷20%=37.5kg(干重),C正确;

D、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D正确。

故选CD。

4.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能得到的结论是()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答案】ABD

【分析】

1、由图分析可知,能量①④为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同时伴随中二氧化碳的释放,能量②③为食物链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能量;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循环往返。

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包括三部分:

生产者自身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详解】

A、据图分析,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通过物质循环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A正确;

B、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B正确;

C、图中生产者还有一部分能量未被利用的,图中没有表示出来,且②中的能量已经包括了③以及④中的部分能量,所以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不等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错误;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D正确。

故选ABD。

5.如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P为生产者,Q2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

现对图甲中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注:

图乙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的能量。

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c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C.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是包含在c中的

【答案】ABC

【分析】

分析图甲:

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

分析图乙:

图乙是将甲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生物进行分类剖析,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c、c1、c2表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b、b1、b2和d、d1、d2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详解】

A、由图可知,b+c+d+e代表的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正确;

B、c代表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1代表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B正确;

C、图中a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表示呼吸消耗量,那么b和d中的一个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一个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C正确;

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不在c中,应该属于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部分,在b或d中,D错误。

故选ABC。

6.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

B.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

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沼蟹数量亦增多

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

【答案】ACD

【分析】

分析题图:

图中共有3条捕食食物链,即藻类→海螺、藻类→线虫→沼蟹、藻类→细菌→线虫→沼蟹、大米草→食虫草→蜘蛛。

【详解】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被线虫捕食的细菌属于消费者的食物,A正确;

B、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海螺、线虫和食草虫均能以生产者为食,故三者应为第二营养级,B错误;

C、大米草与藻类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大米草死亡会导致藻类数量增多,还会使细菌数量增多,细菌和藻类数量增多会导致线虫数量增多,进而导致以线虫为食的沼蟹数量增多,C正确;

D、杀虫剂只能杀死食草虫,会导致蜘蛛的食物减少,进而导致蜘蛛数量减少,D正确。

故选ACD。

二、单选题

7.由于环境变化,2004年后某湿地自然保护区水质逐年变差,生物种类减少,鸟类生存受到影响;保护区在2007年开始加强生态修复,环境改善。

在1996~2009年间科研人员调查了该保护区内某种珍稀候鸟的数量变化,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2004~2007年间,该种候鸟种群的K值下降

B.2004~2007年间,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C.1996~2004年间,该种候鸟的种内斗争逐渐减弱

D.统计繁殖成鸟的数量可以研究出生率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答案】C

【分析】

1、在种群生态学中,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

环境容纳量的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详解】

A、题干信息可知,2004年后某湿地自然保护区水质逐年变差,再结合曲线分析可知,2004~2007年间,该种候鸟种群的K值下降,A正确;

B、2004~2007年间,生物种类减少,故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下降,B正确;

C、1996~2004年间,该种候鸟种群数量逐渐增加,环境资源有限,导致种内斗争逐渐增强,C错误;

D、统计繁殖成鸟的数量可以研究出生率对种群数量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8.某个沼泽以网茅属植物和藻类为其主要的自养生物,下图是这个沼泽每年每平方米能量流动的数据(单位:

kJ)。

如下的数据支持下面说法中的()

A.网茅属植物大约固定了入射到那里的太阳能的2%

B.网茅属植物体内积累的能量为每年每平方米144898千焦

C.藻类在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转化为自身物质方面比网茅属植物效率更高

D.大约40%的太阳入射能量被反射了

【答案】C

【分析】

图中有两种生产者,即网茅属植物和藻类,它们都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两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详解】

A、如图所示太阳能总量为2514000,网茅属植物固定的能量为144898,所以网茅属植物大约固定了入射到它们那里的太阳能的144898÷2514000≈5.8%,A错误;

B、图示网茅属植物体固定的能量为每年每平方米144898千焦,其中有117299千焦呼吸散失了,还有流入初级消费者、分解者分解的等能量,所以网茅属植物体内每年每平方米积累的能量远小于144898千焦,B错误;

C、藻类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转化为自身物质的比例为(7542-754)÷7542≈90%,网茅属植物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转化为自身物质的比例为(144898-117299)÷144898≈19%,所以藻类在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转化为自身物质方面比网茅属植物效率更高,C正确;

D、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占太阳能总量的比例为(144898+7542)÷2514000≈6.1%,所以大约93.1%的太阳入射能量被反射了,D错误。

故选C。

9.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单位:

年),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

下列对该生态系统营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同化固定的能量

体内贮存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15.9

2.8

13.1

870.7

369.4

501.3

0.9

0.63

0.6

141.0

61.9

79.1

211.5

20.1

191.4

A.丁为肉食性动物B.甲随丙的增加而增加

C.乙是能量流动的起点D.戊是丁的前一个营养级

【答案】C

【分析】

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且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表中能量最多的是生产者,消费者随营养级的升高,能量越来越少。

根据题意已知戊为分解者,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能量最多的是乙,所以乙是生产者,其次是丁为初级消费者;然后是甲,为次级消费者;最后是丙,为三级消费者。

【详解】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丁为初级消费者,为草食性动物,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甲是次级消费者,丙为三级消费者,丙捕食甲,丙(捕食者)增加将导致甲(被捕食者)减少,B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乙是生产者,其固定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能量流动的起点,C正确;

D、戊是分解者,不进入食物链,D错误。

故选C。

10.下图是某地区松树的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由此可以预测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A.总能量增加B.种群密度下降

C.环境阻力不变D.营养级能量增加

【答案】B

【分析】

根据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可将种群的年龄结构包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根据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得数量变化情况。

【详解】

ABC、据图可知,该松树种群的幼年个体较少,老年个体较多,属于衰退型的种群,预测其种群数量将减少,因此其总能量将减少,种群密度将下降,环境阻力将减小,AC此外,B正确;

D、松树属于第一营养级,但第一营养级包括多种生产者,因此不能确定营养级能量的变化,D错误。

故选B。

1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坏示意图,箭头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

B.E每增加1kg的体重,最多需要25kg的A

C.一般来说A所在的营养级含碳有机物量最多

D.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及生物群落内部往复循环,这种循环带有全球性

【答案】C

【分析】

生产者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库之间为双箭头,分解者只有一个箭头指出,其它箭头均为指入。

根据图中的箭头方向,可先判断出A为生产者,C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而后推出B为分解者,D、E为不同营养级的消费者。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图中B是分解者,A错误;

B、E为次级消费者,根据一个稳定生态系统中相邻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可以计算其每增加1kg的体重,最多需要生产者(A)为1÷10%÷10%=100kg,B错误;

C、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所以一般来说A生产者所在的营养级含碳有机物量最多,C正确;

D、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而在生物群落内部则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D错误。

故选C。

12.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

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草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兔子同化量的一部分

C.狼处于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也最多

D.狼捕食一只狐狸,可获得该狐狸体内全部的能量

【答案】A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在“草→兔子→狐狸→狼”这条食物链中,草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兔子、狐狸、狼属于消费者,分别是第二、三、四营养级,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

A、草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正确;

B、兔子粪便中的能量是兔子未同化的能量,属于草同化量一部分,B错误;

C、食物链中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该食物链中狼处于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C错误;

D、狼捕食一只狐狸,只能获得该狐狸体内的少部分能量,D错误。

故选A。

13.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食物网,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

B=1:

1调整为2:

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A.1.375倍B.1.875倍

C.1.273倍D.0.575倍

【答案】A

【分析】

据图分析,该食物网中具有2条食物链,即A→C,A→B→C;解题时从高营养级C求低营养级A,则除以能量传递效率,即乘以10,而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进而得出食物比例改变前后的数量关系。

【详解】

解题时应该从C出发,设当食物由A:

B为1:

1时,C的能量为x,需要的A为1/2x÷10%+1/2x÷10%÷10%=55x。

设当食物由A:

B为2:

1时,C的能量为y,需要的A为2/3y÷10%+1/3y÷10%÷10%=40y。

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40y,则y=1.375x。

故选A。

14.为治理蝗灾,古代劳动人民想出了很多办法,如篝火诱杀法和挖卵灭种等。

当代生态学家则提出改治结合的方法,即通过垦荒、修坝改变蝗虫的产卵环境,同时结合化学生物防治等措施,可获得良好的治蝗效果。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篝火诱杀法利用的是行为信息

B.挖卵灭种的主要目的是改变蝗虫种群的性别比例

C.改治结合治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蝗虫种群的K值

D.生物防治会对蝗虫种群的抗药性进行选择

【答案】C

【分析】

对农业害虫的防治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为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

其中生物防治是最常用的一种防治手段,其优点也最明显。

对害虫防治手段之一是降低害虫种群K值。

【详解】

A、篝火诱杀成蝗主要利用了光这种物理信息,A错误;

B、挖卵灭种并不能针对雄性或雌性,没有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而是采用人工方法降低蝗虫成活率,B错误;

C、垦荒、修坝改变蝗虫的产卵环境可以影响蝗虫生存的环境,降低种群的K值,C正确;

D、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来治理害虫,不会用到杀虫剂等药物,因此不会对蝗虫的抗药性进行选择,D错误;

故选C。

15.在水稻生长期间,需要施肥、拔草、治虫,有时还需要排水进行晒田(亦称“烤田”)。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输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水稻固定的太阳能

B.水稻、杂草和稻田中的虫,构成的食物链为水稻→杂草→虫

C.有机肥经土壤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可为水稻生长提供含氮的无机盐

D.晒田可使土壤的水分减少,促使植物的根向土壤深处生长

【答案】B

【分析】

1、农业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离不开人的作用。

农民拔草、治虫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最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农作物,最终流向人类。

2、晒田时排出的水可能会含有农药和化肥等物质,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晒田使稻田中水分减少,根系为吸收水分会向土壤深处生长,缺水也会使水稻纵向生长减慢,均利于抗倒伏;

焚烧稻秆可加速物质循环(比由微生物分解稻秆的速度快),提高土壤肥力,但这种做法并不能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能量在焚烧中以热能形式白白散失,没被利用,若将之投入沼气池,通过微生物分解产生沼气供人类利用,才有提高能量利用率。

【详解】

A、流经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外,还包括杂草所同化的能量、有机肥中的能量等,A正确;

B、水稻、杂草和稻田中的虫,构成的食物链为水稻→虫和杂草→虫,B错误;

C、有机肥经土壤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可产生含氮的无机盐,供水稻生长时吸收利用,C正确;

D、排干田面水层进行晒田,可使土壤水分减少,促使植物的根向土壤深处生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B。

16.“菇一菜”立体栽培(如图)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温度环境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X可代表CO2,Y可代表O2B.该生态系统中食用菌属于分解者

C.菌渣作为有机肥为蔬菜提供了能量D.该模式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等生态工程原理

【答案】C

【分析】

分析图解:

蔬菜属于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将它们进行立体栽培,它们之间互为有利。

在蔬菜大棚中,增施有机肥也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一种有效措施。

【详解】

A、蔬菜属于光能自养型生物,食用菌属于异养生物,蔬菜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可以供给食用菌有氧呼吸,食用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供给蔬菜光合作用,Y可代表O2,X可代表CO2,A正确;

B、在该生态系统中,蔬菜属于生产者,食用菌属于分解者,B正确;

C、菌渣作为有机肥的优点有两个:

一是菌渣在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供给蔬菜进行光合作用,另一方面菌渣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盐又可以作为蔬菜的肥料,但其不能为蔬菜提供能量,C错误;

D、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菌渣等废弃物,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等生态工程原理,D正确。

故选C。

17.下列关于人与自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必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大力植树造林是目前解决温室效应的根本措施

C.发展生态农业可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群落演替的方向

【答案】D

【分析】

1、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3、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详解】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导致生物入侵,本地物种被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A错误;

B、解决温室效应的根本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B错误;

C、发展生态农业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改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

D、人类活动可以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并且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

故选D。

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B.流经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三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

C.生态系统的能量随着物质循环被循环利用

D.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答案】A

【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等。

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详解】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正确;

B、流经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次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并同化了的能量,B错误;

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

D、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下一营养利用,分解者不进入食物链,D错误。

故选A。

19.下列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一般情况下)()

【答案】A

【分析】

抵抗力稳定性:

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

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详解】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