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选修六教学案第三章 第三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3735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选修六教学案第三章 第三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选修六教学案第三章 第三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选修六教学案第三章 第三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选修六教学案第三章 第三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选修六教学案第三章 第三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选修六教学案第三章 第三节.docx

《学年高中地理选修六教学案第三章 第三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选修六教学案第三章 第三节.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选修六教学案第三章 第三节.docx

学年高中地理选修六教学案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情景导入先思考———————

思考探究:

该图反映了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是什么?

解决措施有哪些?

提示:

主要反映了水资源短缺。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提高用水效率;重视节约用水;注重水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和利用。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措施

内 容

开源

修筑水库

开渠引水

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

废水处理再利用

海水淡化

人工降雨

节流

农业

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

工业

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

 二、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1.开发水源:

科学地修坝蓄水,修渠调水,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

2.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3.采取全面节水措施。

———————重点难点掌握好———————

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措施

主要方面

具体措施

开发水源

修坝蓄水

修渠调水

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

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退田还湖

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全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

退耕还林

退牧还草

采取全面节水措施

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依法)

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农业节水)

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工业节水)

加强宣传,节约生活用水(生活节水)

———————应用体验不可少———————

由于世界人口继续增长,经济持续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世界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

有必要通过开源和节流措施逐步解决缺水问题。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不属于开源措施的是(  )

A.海水淡化       B.修筑水库

C.改进灌溉技术D.人工降雨

2.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我国解决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主要措施的是(  )

A.海水淡化B.开发水源

C.进行生态环境建设D.采取全面节水措施

解析:

1.C 2.A 开源是开辟水源,主要包括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改进灌溉技术属于节流措施。

因为现有技术条件下实施海水淡化成本太高,不是我国解决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主要措施。

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工农业生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人们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地下水枯竭的现象。

据此回答3~5题。

3.我国工农业生产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D.华北地区

4.针对上题的选项,该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是(  )

①跨流域调水

②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高水价,强化节水意识

③缩小工农业生产规模,减少耗水量

④科学种田,实施节水新技术

⑤改造自然,实施人工降雨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①③⑤D.③④⑤

5.下列不属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潜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引起地面下沉,建筑物塌陷

C.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造成土壤盐渍化

D.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质变坏

解析:

3.D 4.A 5.C 第3题,我国华北地区因降水量较少,人口众多,工农业发展对水的需求量大,加上人们对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因此华北地区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

第4题,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措施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

开源措施有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海水淡化等,节流措施有提高水价,推广农业新型节水灌溉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第5题,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潜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引起地面沉降,建筑物倒塌,沿海地区会导致海水入侵,地下水质变坏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盐渍化是由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的。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情景导入先思考———————

思考探究:

该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

耕地污染。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耕地的利用与保护

1.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具体措施

二、土地退化的防治

1.概念

土地退化是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2.表现

(1)土壤侵蚀、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2)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

(3)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3.防治

(1)原则:

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

(2)具体措施:

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牧业措施。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和解决措施

现 状

耕地不足

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

措 施

 

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高耕

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二、土地退化及其防治

土地退化的概念 

是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防治的原则

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强调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栽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水利工程有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如增施有机肥、适时耕作等

[拓展提升]

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不同

(1)西北地区:

以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为主。

(2)北方地区:

以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和土壤侵蚀为主。

(3)南方地区:

以土壤侵蚀和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

(4)青藏地区:

以寒漠化(两极、高山或高原等寒冷气候下的荒漠)为主。

———————应用体验不可少———————

(海南高考)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1~2题。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104hm2)

沙地

468.7

草地

58.8

盐碱地

32.1

耕地

16.6

沼泽地

10.7

建设用地

1.4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

2.该区域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

解析:

1.B 2.D 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以沙地为主,其次是草地,植被稀少,且草地减少最快,耕地增加,说明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退耕还草是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首要选择。

第2题,该地区以沙地为主,其次是草地,植被稀少,可知该区域可能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

3.(山东高考)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单位:

km2)

年份

类型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重度盐渍土

153

425

755

中度盐渍土

133

219

293

轻度盐渍土

952

801

694

合 计

1238

1445

1742

(1)分析该区域1990~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

(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表格数据的含义。

从表格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不同程度的盐渍土面积变化不一样,总体上盐渍土面积是增加的。

防治土壤盐渍化的关键是做好合理灌溉、做到有灌有排,并注意保护地表植被。

答案:

(1)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小;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

(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

(答对两点即可)

一、选择题

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质性缺水;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资源型缺水。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城市中,资源型缺水最严重的是(  )

A.杭州        B.广州

C.南昌D.石家庄

2.我国目前重点治理的“三湖”(江苏太湖、安徽巢湖、云南滇池)地区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其污染物来源不包括(  )

A.化肥农药残留物B.生活污水

C.原油泄漏D.工业废水

解析:

1.D 2.C 第1题,石家庄位于华北地区主要是水资源数量较少,属于资源型缺水,其他三城市属于水质型缺水。

第2题,“三湖”地区的水污染现象与原油泄漏无关。

3.下图“节水曲”反映了(  )

A.工业节水B.农业节水

C.家庭节水D.水资源的浪费

解析:

选C 从图中可以看出“节水曲”中有洗衣、拖地、冲厕,这属于家庭用水。

下表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读表完成4~5题。

年代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km2/年)

1560

2100

24600

4.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全球气温升高,地面植被死亡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5.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合理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解析:

4.D 5.C 第4题,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加快主要是由人为原因(破坏植被等)导致西北地区生态恶化,而自然因素影响相对较小。

第5题,A项会加剧土地沙化程度;B项可在相对较为湿润的地区发展,但对整个干旱区而言,也会加大环境压力;D项不现实。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读图,回答6~7题。

6.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

7.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解析:

6.A 7.D 第6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地形结构与农业用地结构的关系。

由左图可知,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对应的农业用地应为林果业,但右图中显示此地种植业比重过大,林业、牧业比重偏小,即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

第7题,丘陵地区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选项,大牧场放牧业适宜在地广人稀的草原地区发展;B选项,该地种植业比重过大,不应继续扩大种植业面积;C选项,该地人口压力大,若全面封山育林,尽管可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但会降低经济效益。

二、综合题

8.(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

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

(1)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用水量加大,同时工农业的发展使水污染加重,水质越来越差,水源地不得不往上游水质更好的地方迁移。

(2)题,保护水源地是保证水质的重要举措,必须从立法的角度加大保护力度,同时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监督,杜绝企业等生产活动随意排污行为,有效控制污染源。

答案:

(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9.下图为我国化肥消费量与谷物单产变化图及我国某地区农民生产施肥习惯图,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资料,说明该地区谷物单产与化肥消费量的关系。

(2)若该地区农民施肥习惯不变,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今后生产中应采取什么措施?

解析: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谷物单产也在增加,由此可知增加化肥使用量是提高谷物单产的重要手段。

(2)题,若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耕地质量下降,同时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是合理使用化肥,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等措施。

答案:

(1)随着化肥消费量的增加,谷物单产提高;增加化肥消费量是提高谷物单产的重要手段。

(2)耕地质量下降(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污染地表及地下水。

措施:

控制化肥使用量,适量施肥;增施有机肥;提倡秸秆还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