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地域联系课时2学案 中图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2507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地域联系课时2学案 中图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地域联系课时2学案 中图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地域联系课时2学案 中图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地域联系课时2学案 中图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地域联系课时2学案 中图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地域联系课时2学案 中图版.docx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地域联系课时2学案 中图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地域联系课时2学案 中图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地域联系课时2学案 中图版.docx

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三节地域联系课时2学案中图版

课时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学习目标定位] 1.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1.水路交通与城市的兴起

2.铁路、公路使城市沿交通轴发展

(1)城市区位:

⑤车站成为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核心,催生了新一代城市。

(2)形态:

使城市沿⑥交通轴发展,对城市形态的变化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改变了城市沿⑦江河单一扩展的形式。

3.综合交通使城市多方向分散扩展

(1)集中式的⑧团块状向⑨分散的形态发展。

(2)城市形态从⑩单一到⑪多方向、从⑫内聚到⑬沿轴放射状发展。

思维活动

1.我国南方历史上以水运为主,城镇多沿河、沿海聚集,是否河流沿岸都有利于城镇的发展?

答案 河口、干支流交汇处、航运起止点由于货物的转运和集散而容易发展为城镇,但并非河流沿岸都适于城镇的发展。

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与商业网点的形成

(1)商业网点:

“点”是指能够聚集⑭人流、⑮物流的各种“节点”。

可以是大、中、小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部具有聚集人流、物流功能的⑯商业中心。

(2)商业中心城市的形成

a.帆船、马车运输时代,城市出现在河流、大道的⑰汇合处。

b.公路、铁路运输时代,城市主要建在公路、铁路⑱沿线和交通枢纽处。

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与商业网点的发展

(1)便利的⑲运输条件和相应规模的⑳运输活动,是商业活动的必要基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布局变动,将直接影响商业中心的

兴衰。

(2)随着

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城郊快速道路网的形成,现代大型商业网点多配置在城市

边缘交通条件优越的地方。

(3)随着现代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在

外围空间,传统中心商业区出现衰落。

a.城市中心商业区建筑

密集、道路

狭窄、汽车通行能力受到很大的

限制,驾车购物极不方便。

b.城市中心商业区用地

紧张,缺少必要的

停车场。

c.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人口和企业向大城市郊区

集聚。

思维活动

2.批发市场建在市中心是否合适?

为什么?

答案 不合适。

批发市场往往占地面积大,运输量大,而市中心地租较高,道路狭窄、缺少必要的停车场,不适宜建设批发市场,而应布局在市区环路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

探究点一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探究活动

 读“某历史名城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2)你认为旧城区中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时间较早?

请说明你的理由。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新城区发展向什么方向延伸?

(4)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答案 

(1)河流;煤、铁资源。

(2)①区域。

因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3)交通(铁路的兴建)。

新城区沿铁路伸展南北方向。

(4)河道淤积导致航运能力下降;铁路出现,河流运输地位下降;煤、铁资源枯竭等。

反思归纳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1)聚落的形成与交通运输关系密切,具体如下所示: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探究点二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某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图

(1)A、B两个商业中心中,哪一个是该市的传统商业中心?

其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2)A、B两个商业中心中,形成较晚的是哪一个?

其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3)近年来,该市传统商业中心发展变慢,原因是什么?

(4)以上海为例,从交通的角度分析上海为什么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答案 

(1)A。

地处城市中心,是城市的繁华地带,交通的通达性好,具有集聚人流和物流的功能,市场条件最优越。

(2)B。

靠近交通干线,交通便捷。

(3)随着私人小汽车的普及,驾车购物已经成为顾客商业行为的主要方式。

传统商业中心地处城市中心,建筑密集、道路狭窄,汽车通行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再加上用地紧张,缺少必要的停车场,严重影响驾车购物,因而发展缓慢。

(4)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运的中心位置;位于长江入海口,京沪铁路和沪杭铁路在此相交,可以实现江海联运、水陆联运,优越的海陆交通位置,对促进上海的商业乃至整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反思归纳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形成的影响

(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

地区

不同点

相同点

自然环境

交通

人口

商业网点密度

山区

较差

闭塞

稀少

平原

较好

方便

稠密

都分布在人口稠密、交通相对便利的地区

(3)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发展的影响

对点训练一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读“某聚落形态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聚落发展初期沿运河分布,便于取水和交通 ②从1950年起,该聚落的布局有向北扩展的趋势 ③图中铁路建成于运河挖成之前 ④1950年,该聚落形态呈条带状,主要是受长江的影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早期沿运河发展的城市,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在聚落发展的初期沿河布局,主要是因为河流能提供水源,而且水运便利;1960年之后受铁路的影响,聚落沿铁路布局;1990年以后受长江水运的影响,聚落向长江方向扩展。

第2题,沿运河发展的城市,早期发展是依靠便利的水运,当更廉价的海运和速度更快的铁路运输方式出现后,运河的运输价值会大幅度下降,从而使沿线城市发展速度明显变慢。

对点训练二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

近年,以沃尔玛、好又多(诚达)、国美、苏宁等为代表的大型超市进驻厦门岛内,形成新的商业网点格局。

读图,完成3~4题。

3.在区位选择方面,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的特点是(  )

A.城市交通干道的左侧

B.城市交通干道的右侧

C.城市交通干道的两端

D.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

4.图中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布局的最大优势是(  )

A.商业的信息灵通B.交通的通达性好

C.周围的居民多D.外地的游客多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沃尔玛位于火车站附近,好又多位于嘉禾路、湖滨南路、厦禾路、莲前路干道的十字路口。

第4题,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交通的通达性好。

随着轨道交通和互联网的发展,天津居民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完成5~6题。

5.为了使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间的客运交通更加便捷,该市实现了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连通。

这一变化体现了轨道交通的(  )

A.高速化B.网络化

C.大型化D.专业化

6.随着“网购”的兴起,商品的流通量不断增加。

这促进了(  )

A.商业网点密度的加大

B.商业区的规模扩大

C.商品流通环节的增加

D.地域间的商业联系

答案 5.B 6.D

解析 第5题,题干中强调的“这一变化”指的是“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连通”,所以选B项。

第6题,网购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商业网点,商业网点密度会减小,商业区的规模不会扩大,相对于实体商店,网购的流通环节减少。

综合提升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B、C两商业网点的布局原则分别是什么?

最有可能为商业街的是哪一个?

(2)A、B、C、D四地中商业网点密度最大的是何地?

分析其原因。

(3)对A、B、C、D四地按商业网点经济效益的高低进行排序。

答案 

(1)市场最优;交通最优。

最有可能成为商业街的是B。

(2)B。

地势平坦;人口众多,商品生产能力强,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商品流通速度快。

(3)B>C>D>A。

解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和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等知识点,只要明确商业街的布局原则为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1)题,商业街多分布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市中心。

(2)题,由于市中心人口多,市场广阔,商品生产能力强,商品流通速度快,所以市中心商业网点密度最大。

第(3)题,商业网点的经济效益受市场、交通、地租等因素影响。

[基础过关]

读“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村落按形态而言属于(  )

A.多边形聚落B.带状聚落

C.环状聚落D.团状聚落

2.如果甲聚落为已发展形成的城市,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B.地形C.气候D.矿产

答案 1.B 2.A

解析 聚落的外部形态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地形完整、平坦开阔且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村落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而水源充足的地区,村落沿河道延伸,呈带状分布。

甲聚落沿河流分布,交通和水资源条件好,利于城市形成。

读“北京市建材商城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所示的北京建材商城分布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三环路沿线,接近城区

B.五环路与放射状道路交会处,交通便捷

C.三、四环路沿线,有大面积停车场

D.居民小区内,方便日常购物

4.近年来北京建材商城有向五环路外扩展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分散城市功能B.新建住宅区不断向外扩展

C.缓解市区交通压力D.城市外环道路的不断扩展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的建材商城主要分布在三环和四环路沿线,这是因为建材商城商品的运输量较大,三环、四环离市中心相对较远,土地的租金相对较低,可以建设一些占地面积大的建材市场和配套停车场等。

第4题,由于北京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外环道路的不断完善,五环路附近的交通、购物条件越来越好,北京建材商城有向五环路外扩展的趋势。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布局趋向有较大差异。

完成5~6题。

5.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商业网点,如大型综合商场、超级市场等,不再布局在城市中心商业区,而是配置在城市边缘交通优越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有(  )

①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②城市快速道路网的形成 ③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缺乏停车场 ④城市边缘环境优美⑤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⑤D.③④⑤

6.在我国一些村镇地区,为满足购物需求形成周期性集市,分析这些地区不能每天都有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

A.供选购的商品种类少B.流动商贩的冲击

C.各集镇之间的交通不便D.当地居民的购买能力不足

答案 5.A 6.D

解析 第5题,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中心区道路拥挤,地价昂贵,城市人口向郊外扩散,加之私人小汽车的普及,造成大型市场向城市边缘交通便利之处迁移。

第6题,乡镇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人口稀少,购买力较低,对商品的需求数量少,不需要天天有集市。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7~8题。

7.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8.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答案 7.C 8.B

解析 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通过读图,理解高速公路对城区的影响。

第7题,从图中看,甲模式高速公路从城区穿过势必会占用城市建成区空间和用地,且会给市区环境和景观建设带来更大影响,A项错误,C项正确。

而乙模式没有从城区经过,不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较小,B项和D项错误。

第8题,在城市化初期,城市规模较小,高速公路建设一般会给城市建设留出空间,会采用乙模式,A项错误。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已建高速公路可能会被城市包围,出现甲模式这种情形,B项正确,C项错误。

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也可能由于历史的原因会同时存在甲、乙两种模式,D项错误。

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A与B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B与C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城市中的商业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3)在C城市的①②③④四处,布局工业区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B 位于两河交汇处,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交通便利 B 铁路交通的建设晚于水运

(2)位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交会,交通便利,能够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3)③ 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河流下游,对城区污染小;有公路、铁路经过,靠近河流,交通便利。

解析 

(1)影响图中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交通,而铁路的出现要晚于水运。

(2)在C城市的放大图中,最主要的商业区位于多条道路交会的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口多。

(3)相对其他三处,图中③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河流下游的郊外,对城区污染小;有公路、铁路经过,靠近河流,交通最为便利,最适合布局工业区。

[能力提升]

古扬州城因大运河的兴起而兴起,因大运河的衰落而衰落。

21世纪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扬州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读图完成10~11题。

10.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  )

A.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贯通B.宁启铁路替代长江航运

C.铁路沟通扬州与长江三角洲D.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1.图中城市地域扩展的方向及其影响因素是(  )

A.南北扩展——平原地形B.东西扩展——铁路线

C.向南扩展——京杭运河D.向东扩展——绕城公路

答案 10.D 11.B

解析 第10题,由题干“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可知,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11题,由图可知该城市东西扩展是受宁启铁路影响,南北扩展是受长江润扬大桥和高速公路影响。

读“位于平原地区的我国南方某城市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2010年与1980年比较,该城市(  )

A.交通发展促使城区面积向东大规模扩展

B.城区发展和交通建设不受河流影响

C.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尚未形成

D.老商业中心服务范围变小

13.2010年,该城市新建商业中心(  )

A.沿河流两岸分布B.沿环线高架路分布

C.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交会处D.围绕老商业中心均匀分布

答案 12.A 13.C

解析 第12题,读图可知,2010年与1980年相比,首先城区面积扩大;其次,在交通方面出现了地铁,发展了立体交通。

因此A项正确。

第13题,依据图例准确读图可知,新建商业中心皆分布在交通干线的交会处,布局于城市的东部、北部和南部。

14.读“某地区聚落及商业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聚落空间形态各有何特点?

(2)图中C、D两区域商业网点的密度有何差异?

试分析其成因。

(3)图中E处河港曾经是该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枢纽,盛极一时。

后因泥沙淤积和公路发展,该河港最终废弃。

试述该种变化对E地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答案 

(1)A处聚落空间形态沿公路线扩展,B处聚落空间形态沿河流扩展。

(2)C处商业网点的密度大于D处。

 C位于平原,D位于山区。

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点很难伸展到那里。

(3)E地聚落空间形态将保留沿河流伸展的特点,其商业网点密度将会减小。

解析 图中A位于平原,公路交通发达,聚落沿公路线扩展;B处位于山区,靠近河流,聚落沿河流伸展;同理C位于平原,商业网点密集;D位于山区,商业网点稀疏。

交通运输兴衰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也会引起商业网点的密度发生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