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牛站起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3705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牛站起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牛站起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牛站起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牛站起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牛站起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牛站起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牛站起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牛站起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牛站起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牛站起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牛站起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牛站起来》原文

一只乌龟看见了,笑着说:

“算了吧,牛娃,站不起来不要紧,像我这样在地上爬,多好呀!

小牛说:

“妈妈告诉我,她小时候也是跌了许多跤才站起来的,谁怕跌倒,谁就永远站不起来。

第二天,乌龟慢慢地爬到那片草地上,想看看小牛摔坏没有。

乌龟大吃一惊,只见小牛站得稳稳的,正在练习走路呢!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牛站起来》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来、还、闪、样、时、坏”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

懂得只有战胜困难,才会有所作为。

重点难点

1、掌握6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2、体会小牛妈妈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小朋友,在体育课上,老师让我们练习跳高,你跳了好几次都跳不过去,这时你会怎么办呢?

你们都必须是一群不怕困难的孩子!

你相信吗?

小牛一次一次地跌倒了,他也一次一次地站起来呢!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小牛站起来》。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三幅挂图,仔细观察,每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2、听课文朗读录音,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标出生字、生词,多读几次。

4、把你标出的生字读给同桌听一听,并提醒他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要注意读准。

5、卡片检查生字、生词的认读

6、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轮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7、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自主读书,深入探究。

1、研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围绕“小牛站起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4)小黑板出示句子,比较异同。

站起来不容易。

站起来真不容易啊!

(听教师读,体会语气和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男女生对比朗读。

(5)练习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牛很吃力的样子。

(6)自主学习2、3两自然段⑺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进一步领悟道理。

三、续编故事,拓展想像。

四、总结课文。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了课文,你想对小牛说点什么?

想对自己说点什么?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来、还、闪、样、时、坏”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

懂得只有战胜困难,才会有所作为。

重点难点

1、掌握6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2、体会小牛妈妈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把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

2、卡片抽读生字生词。

指导学生识记生字字形。

3、出示6个生字。

4、学生边读边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A:

我发现“时、坏、还、样”都是熟字加偏旁组成的。

学生B:

我发现“来”字是在“米”的上面加一横。

二、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指导学生书写。

次:

认识新偏旁“”(两点水),(学生边书空边念三次)左右结构。

时:

左右结构。

日——寸。

坏:

左右结构,土——不。

样:

左右结构,木——羊。

来:

独体字,笔顺是:

书写时注意第二横在横中线上,竖写在竖中线上。

还:

半包围结构,笔顺:

注意写好走之儿的最后一笔捺要顿笔。

3、学生描红。

4、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书写,教师辅导评价。

三、用生字口头组词、造句。

【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牛站起来》教学反思

(一)借助视频播放,深化学生感受。

在学习第一段小牛为什么站不起来时,我首先让学生借助文本找到,“它的四条腿很软”,“它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还没站稳就倒下了。

”学生借助自己的体验理解很软,学生能理解到没有力气,但不是很到位。

在学生通过学一学,做动作后,还是不能准确地理解小牛一次次站起来又摔倒的艰难。

在学生有所感悟时,为了使学生更深的感受到小牛练习站起来的`艰难,老师将刚出生的小牛练习站起来的视频画面呈现给学生,拉近了学生与小牛的距离,仿佛学生也和小牛在一起经历着练习站起来的过程,在深化理解的同时,强化了情感,实现了情感朗读。

老师适时插入旁白——“它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还没站稳就摔倒了。

第二次,第三次,它还是刚站起来又摔到了。

”此时学生们都在聚精会神地看。

虽然这段视频只有短短的几十秒,但已经让孩子们体会到刚出生的小牛想站起来有多难,感受到小牛的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又不但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充分读书,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听说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比如在学习第二三段,在引出小牛的话之前,屏幕出现一直乌龟图以及它说的话,此时需要老师的导读——“小牛娃,算了吧!

站不起来不要紧,像我这样在地上爬,多稳当啊!

”。

而学生在看到画面后,都是情不自禁地和老师读了起来,那种感觉是很自然的。

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参与其中,既指导孩子读书,又使孩子们就有了读书的愿望,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三)用文本的想象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指导学生朗读。

(四)总结不足。

本节课上完后,也存在着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对有些环节设计的欠细致,比如在小乌龟对小牛说“小牛娃,算了吧,站不起来不要紧,像我这样在地上爬多好啊!

”此处,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说说乌龟话的意思,通过对比,为下文进一步理解小牛不怕艰难,最终站起来做更全面的铺垫。

课上,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尽人意,感情体会和朗读有些不一致,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大教师的示范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使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有了“亲密接触,”实现了教学目标,使学生学得真实、学得有效、学得有情趣。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完整」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完整」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一

(1)班数学,本班共有学生36人,其中有11人是住宿生。

由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学习生活,孩子们短时间内还不是很适应,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

如:

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老师指挥;读、写方面的要求等。

还有,本班有近1/3的住宿生,这些孩子在7、8岁就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更是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

具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

知识与技能:

认识20以内的数。

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

解决问题:

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知识与技能:

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问题:

简单几何体的分类。

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知识与技能:

物体的简单分类。

象形统计图。

简易统计表。

解决问题:

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

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

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不仅"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许多变化,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各项规定,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作了精心的安排,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使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教材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二个单元进行教学。

其中"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三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数数、比较和分类;"数和运算"的内容分六个单元,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以及认识钟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两个单元,分别让学生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简单的几何体;"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主要教学收集、整理简单的数据,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

另外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对于内容结构的安排,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有较大的改变。

首先,对于数数、比较和分类,不再作为"准备课"来教学,而是作为正式内容让学生学习。

它不仅让学生学习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体会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和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接触一些数学思考的方法。

其次,对于数和计算,10以内的不再把认数和计算穿插进行,而是先认数,主要让学生学习认数、写数和大小比较,并重视通过认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再单独安排"分与合",让学生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以便学生自己探索加与减的含义、计算方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后采用相对集中、分段安排的方法教学加和减。

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只分为三段进行教学。

第三,对于"空间与图形",教材先安排认位置,让学生认识前后、上下、左右,并能用它们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再安排认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对于"统计与概率",则通过对有效信息的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

第四,把"解决问题"贯穿于教学内容四个领域的全部,使数学学习和数学活动本身成为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

一方面,教材不再出现"应用题",而是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具体实际问题,作为学习计算的题材,使解决问题融于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在认识图形、统计等内容的教学中,都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另一方面,增加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性地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加深对不同领域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

教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

例如,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家庭客厅、厨房这样的场景,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场景的物体,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并建立相应的观念;选择让学生整理自己的学具和文具,学习"分一分",认识分类的意义,学习分类的思想和方法;组织学生自己通过搭积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种几何体,并通过"有趣的拼搭"进一步感受这些几何体的一些特征。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题材,促进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

又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以学校生活里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浇花、游戏、游泳和踢足球等活动,以及生活里常见的栽树、运南瓜等劳动的现实场景为题材,或创设动态变化的情景,或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体会数学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再如,教材在选取童话题材方面,以"森林运动会"的场面为题材,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学习"等于"、"大于"和"小于"的含义及表示方法;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通过动物到大象家做客的情境,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材还注意从学生身边选取一些有价值、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来解决。

例如,应用分类的思想整理日常用品和食品,在上下楼梯的情景中找出"都靠右走,谁走错了",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你在哪儿见到过0",针对钟面上表示的时刻说说不同时间的钟面上"怎么都是10时",分清有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

又如,让学生根据"你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用统计的方法描述问题的结果。

3.重视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本册教材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

首先,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一般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

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例题中先呈现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接着采用卡通图片结合语言表达的方式,充分展示学生思考、探索、交流的活动,在学生的交流中呈现各自的算法,让学生在感受不同的算法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接着在"试一试"里让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不再统一给出某种算法,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算法作出必要的解释。

又如,在教学统计时,先设计到大象家做客的童话场景,提出不同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分类、整理,用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的统计表表示问题的结果,然后让学生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和说明。

其次,教学内容的呈现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以适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例如,在"认物体"时,让学生自己玩积木,试着把积木块分类,在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进一步联系生活找它们的"朋友",逐步建立这些几何体的观念,同时安排"有趣的拼搭",使学生在"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它们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又如,在"分与合"里教学5以内数的分与合时,例题先提出"把4个桃放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4可以分成几和几,再提出"几和几合成4"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接着提出关于5的分与合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把结论交给学生自己得出,然后让学生独立摆一摆、填一填,完成2和3的分与合。

在加、减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发现或总结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或通过情境变式,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再如统计的学习,则让学生着重通过小组合作,经历和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交流统计的结果。

教材的这些处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提倡算法多样化,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材在计算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索突出算法多样化。

例如,10以内的加、减计算,不再像过去那样先复习数的组成,然后用数的组成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方法,而是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出现算式,让学生来探索、交流计算方法。

这样学生就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算出结果,也可以从图画里数出结果,还可以用"分"或"合"的思想解释结果。

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教材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出现多种算法,使学生在感受、体会不同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这里不强调学生采用同一种算法,也不要求学生几种算法都掌握。

教材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

例如,在认数中,让学生理解所学数的意义,用涂色、画图或用学具来表示数,说出"比8小的数"、"比7大的数","说一说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通过游戏让学生猜数,要求学生用认识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在计算中,让学生"不计算"估计算式的结果,体会估计的方法及其合理性;让学生在探索问题时自己选择适当的方法,也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本册教材还具有落实思想品德教育、落实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序扎实、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等鲜明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并受气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回头混合两步计算。

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近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

(2)空间与图形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在堆、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

初步认识并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经历把物体按种类、形状、颜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类的过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统计数据时的重要方法。

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示分类的结果,会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减的表格,会利用象形统计图和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

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抽象出数,理解数的含义;在操作学具活动中,感受并概括出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习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通过对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发展计算策略,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宜自己的算法;在计算练习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具有初步的发散思维;在教师帮助下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下,应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在教师的组织下,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

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把解决问题寓于认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2.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3.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

4.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5.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较多的用实物、图形、小棒、数字表示数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并用数交流信息。

6.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学生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

教学计划时间安排表: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备注

19/1~9/2准备课2/2

29/5~9/9数一数1/1比一比1/1分一分1/1

认位置1/1机动1/2

39/12~9/16机动1/2认数

(一)4/10

49/19~9/23认数

(一)5/10

59/26~9/30认数

(一)1/10机动2/2认物体2/2

610/3~10/7国庆放假

710/8~10/14机动2/2分与合6/6机动1/2

810/17~10/21机动1/2加和减4/21

910/24~10/28加和减5/21

1010/31~11/4加和减5/21

1111/7~11/11加和减5/21

1211/14~11/18加和减2/21机动2/2期中考试1/1

1311/21~11/25统计1/1认数

(二)4/5

1411/28~12/2认数

(二)1/5认钟表1/1机动2/2

加法1/10

1512/5~12/9加法5/10

1612/12~12/16加法4/10机动1/2

1712/26~12/30机动1/2期末复习4/4

1812/26~12/30综合练习5/8

191/2~1/6综合练习3/8(元旦放假)

201/9~1/13小学期末测试

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的论文

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的论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还具体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了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等。

这些好建议启发我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新教材,赋予课堂活力,树立“以学生为本”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

编排了情景图、短语、句子和儿歌,认识70个常用字。

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

于是,我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

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

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

这种呼读音,虽然能发出响亮的音,方便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

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

如学习g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

从远处飞来了什么?

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

“白鸽”“三只鸽子”。

教师继续引导:

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g”,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三只鸽子ggg”。

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

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音了。

用这种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

有几个声母如d、t、n、l的插图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