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市届高三二模考试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29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安庆市届高三二模考试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安庆市届高三二模考试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安庆市届高三二模考试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安庆市届高三二模考试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安庆市届高三二模考试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安庆市届高三二模考试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安徽安庆市届高三二模考试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安庆市届高三二模考试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安庆市届高三二模考试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安徽安庆市届高三二模考试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安庆市2018届高三二模考试理综物理试题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017年9月29日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一“京沪干线”正式开通,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世界上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

下列有关量子化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爱因斯坦根据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B.库仑通过对油滴实验的分析,发现“电荷是量子化”的

C.汤姆逊根据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提出了“原子轨道量子化”的假说

D.卢瑟福根据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原子能量量子化”的假说

【答案】A

【解析】

爱因斯坦根据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选项A正确;密立根通过对油滴实验的分析,发现“电荷是量子化”的,选项B错误;玻尔根据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提出了“原子轨道量子化”的假说,选项C错误;玻尔根据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原子能量量子化”的假说,选项D错误;故选A.

2.小型手摇发电机线圈共有N匝,每匝可简化为矩形线圈abcd,磁极间的磁场视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线圈中心轴OO′,线圈绕OO′匀速转动,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b边和cd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都为E0,该发电机外接负载电阻,则(  )

A.当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时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

B.线圈从中性面位置转过180°过程中,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量为零

C.线圈转动过程中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NE0

D.线圈转动过程中电动势的最大值为2NE0

【答案】D

【解析】

【详解】A.当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时磁通量最大,磁通量

变化率为零,选项A错误;

B.线圈从中性面位置转过180°过程中,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量为2BS,选项B错误;

CD.矩形线圈ab边和cd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都为E0,所以矩形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是2NE0,根据正弦交变电压电动势最大值与有效值的关系得,发电机输出电压有效值

,则选项C错误,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交流电产生的原理和最大值、有效值的关系,知道整个矩形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ab边和cd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之和.

3.[安徽安庆2018二模]如图所示,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内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因前方有障碍物,为避免相撞,小车刹车制动,在小车整个运动的过程中,

两物体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且随小车一起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小车匀速运动过程中,

两物体间存在摩擦力

B.在小车匀速运动过程中,

物体相对小车有向右运动的趋势

C.在小车刹车制动过程中,

相对

一定有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趋势

D.在小车刹车制动过程中,

两物体间一定存在着沿斜面方向的摩擦力

【答案】A

【解析】

在小车匀速运动过程中,A物体有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选项A正确;在小车匀速运动过程中,对AB的整体受合力为零,则B物体相对小车没有运动的趋势,选项B错误;在小车刹车制动过程中,加速度向左,则当A与B物运动趋势时,此时AB的摩擦力为零,则此时存在一个临界加速度值,

,当a>a0时A相对B有向上的运动趋势,此时B对A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当a

4.如图所示,正方形虚线框ABCD边长为a,内有垂直于线框平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正电粒子从AB边中点P垂直AB边以初速度v0射入匀强磁场,不计粒子重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v0的大小合适,粒子能从CD边中点F射出磁场

B.当

时,粒子正好从AD边中点E射出磁场

C.当

时,粒子将从CD边射出磁场

D.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为

【答案】C

【解析】

带正电的粒子进入磁场后,受到向上的洛伦兹力,则粒子不可能从CD边中点F射出磁场,选项A错误;粒子正好从AD边中点E射出磁场时,此时r=

a,根据

可知,

,选项B错误;当粒子恰好从D点射出时,则

,解得

,则此时

,则当

时,粒子将从CD边射出磁场,选项C正确;粒子从PA间射出磁场时,运动的时间最长,此时

,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粒子在有边界磁场中运动的问题,除掌握粒子的轨道半径公式及周期公式的同时,关键是采用图示法画出临界轨迹进行分析,作图是关键.

5.如图所示,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分别位于P、Q两点,P、Q两点在同一竖直线上,水平面内有一正三角形ABC,且PQ连线的中点O为三角形ABC的中心,M、N为PQ连线上关于口点对称的两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C三点的场强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

B.A、C两点的电势相等且大于B点的电势

C.M点场强小于A点场强

D.将一正点电荷从N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

【答案】B

【解析】

设AC与PQ连线的交点为D,B点关于O点的对称点为B′,则根据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线的分布可知,B点的场强等于B′点的场强,B′点的场强大于D点的场强,而D点的场强大于AC两点的场强,则B点的场强大于AC两点的场强,故选项A错误;AC两点的电势为正且相等,而B点的电势为负,则A、C点的电势相等且大于B点的电势,选项B正确;M点场强大于AC中点的场强,而AC中点的场强大于A点的场强,则M点场强大于A点场强,选项C错误;NB间的电场线从B指向N,则将一正点电荷从N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选项D错误,故选B.

6.卫星A、B在不同高度绕同一密度均匀的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己知两卫星距行星表面的高度及两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周期,万有引力常最G己知,由此可求山

A.该行星的半径

B.两卫星的动能之比

C.该行星的自转周期

D.该行星的密度

【答案】AD

【解析】

设行星的半径为R,质量为M,则

两式相除可求解R,选项A正确;由于两卫星的质量关系不确定,则不能求解两卫星的动能之比,选项B错误;由题设条件不能求解该行星的自转周期,选项C错误;求得行星的半径R之后,可通过

求解行星的质量M,从而求解行星的密度,选项D正确;故选AD.

7.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一倾角为θ=30°的斜面,一轻质弹簧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的挡板上,上端连接一质量m=2kg的物块(视为质点),开始时物块静止在斜面上A点,此时物块与斜面的摩擦力恰好为零,现用一沿斜面问上的恒力F=20N作用在物块上,使其沿科面向上运动,当物块从A点运动到B点时,力F做的功W=4J,己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100N/m,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

,g=10m/s²,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物块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了4J

B.物块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1.2J

C.物块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D.物块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变化量为0.5J

【答案】BC

【解析】

当物块从A点运动到B点时,力F做的功W=4J,则AB的距离

,此时重力势能增加了

,选项A错误;物块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

,选项B正确;物体在A点时摩擦力为零,则

,解得

,即在A点时弹簧被压缩了0.1m,可知当物块到达B点时,弹簧伸长0.1m,那么在AB两点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则从A到B由动能定理:

,解得

,选项C正确,D错误;故选BC.

点睛:

此题关键是要分析弹簧在AB两个位置所处的状态,要知道弹簧的形变量相等时,弹性势能相等;结合动能定理列式解答.

8.如图所示,有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T,在与磁场垂直的竖直平面内有一如图所示的金属导轨框架ABCD,AB、CD边与BC边的夹角均为53°,BC边水平,且长度L=0.8m,电阻R=4Ω,其余两边电阻不计。

现有一长也为L=0.8m,电阻不计的金属棒,在外力作用下从紧贴导轨BC处以某一初速度

沿框架竖直向上运动,运动过程中栋不脱离导轨,且BC边消耗的电功率保持P=0.16W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金属棒做匀速直线运动

B.金属棒的初速度v0=2m/s

C.金属棒从BC开始向上运动到0.2m时,金属棒的速度v=4m/s

D.金属棒从BC开始向上运动0.2m的过程中,BC中产生的焦耳热Q=0.013J

【答案】BD

【解析】

因BC边消耗的电功率保持不变,可知回路的电流不变,感应电动势不变,根据E=BLv,因向上运动时L减小,可知v变大,即选项A错误;开始时E0=BLv0,则

,解得v0=2m/s,选项B正确;金属棒从BC开始向上运动到0.2m时,由几何关系可知,此时导体的有效长度变为0.5m,则由

解得v=3.2m/s,选项C错误;由上述可知,回路中的电流为

,导体棒的有效长度从0.8m减到了0.5m,则克服安培力的功

,即BC中产生的焦耳热Q=0.013J,选项D正确;故选BD.

点睛:

此题关键要抓住定值电阻上的功率不变的条件进行分析,得出电流不变,电动势不变的结论,然后结合电动势的公式及功率表达式讨论.

三、非选择题:

共174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9.某同学欲采用课本上介绍的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等器材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安装好气垫导轨和光电门,调节气垫导轨

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测得A和B两滑块上遮光片的宽度均为d

③得到A、B两滑块(包含遮光片)的质量m1、m2

④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

⑤利用气垫导轨左右的弹射装置,使滑块A、B分别向右和向左运动,测出滑块A、B在碰撞前经过光电门过程中挡光时间分别为Δt1和Δt2

⑥观察发现滑块A、B碰撞后通过粘胶粘合在一起,运动方向与滑块B碰撞前运动方向相同,此后滑块A再次经过光电门时挡光时间为Δt

试解答下列问题:

(1)碰撞前A滑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碰撞前B滑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2)为了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需要验证

关系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题中物理量表示).

(3)有同学认为利用此实验装置还能计算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请用上述实验过程测出的相关物理量,表示出A、B系统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ΔE=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3).

(4).

【解析】

(1)碰撞前A滑块的速度大小为

,碰撞前B滑块的速度大小为

(2)为了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需要验证的关系式

,其中碰后的共同速度

,带入可得:

(3)A、B系统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带入可得:

10.某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60Ω,现要精确测量其电阻,实验室提供以下器材:

A.电源E(电动势约为4.5V,内阻很小)

B.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约为5kΩ)

C.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约为15kΩ)

D.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为1Ω)

E.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0Ω,额定电流2A)

F.定值电阻R1=12

G.定值电阻R2=62

H.开关S及导线若干

为了精确测量该待测电阻的阻值,要求电表读数不少于量程的

.

(1)在可供选择的器材中,电压表应选________(填序号),定值电阻应选_______(填序号).

(2)请在虚线框中将实验电路图补充完整____________.

(3)若在某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