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番茄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19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室大棚番茄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温室大棚番茄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温室大棚番茄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温室大棚番茄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温室大棚番茄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室大棚番茄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温室大棚番茄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室大棚番茄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室大棚番茄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温室大棚番茄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4座温室大棚优质加工型番茄育苗基地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24座温室大棚优质加工型番茄育苗基地建设项目。

1.1.2建设地点:

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康尔莱生态园区。

1.1.3承办单位:

内蒙古屯河河套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1.1.4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

1.2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1.杭锦后旗“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

2.陕坝镇“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

3.项目区耕地利用勘察报告。

1.3项目提出的背景。

杭锦后旗具有种植番茄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土地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降水少,空气相对湿度低,雨热同季,非常有利于番茄的生长。

本地区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茄红素含量高于新疆番茄酱茄红素的含量,生产的番茄酱酸甜适度、口感好。

杭锦后旗番茄原料生产具有严格的技术规程,有黄河水自流浇灌土地,旱涝保丰收,产量高、质量好,原料生产条件有良好的保障;杭锦后旗现有耕地面积132万亩,约有100万亩适合种植番茄,按照四年轮作倒茬,每年可安排25万亩左右。

2010年番茄种植面积8.02万亩,只占可利用面积的1/3,因此,杭锦后旗番茄种植面积发展空间是很大的;番茄制品主要销往国外市场,和新疆相比离口岸近,运输成本低,有着区位优势;本地区土地肥沃,技术成熟,种植番茄比较效益好,农民种植番茄的积极性高。

这就为发展番茄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地利条件。

内蒙古屯河河套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是内蒙古番茄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日处理番茄原料3000吨。

但由于当地番茄上市时间集中,对企业加工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也给农户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番茄育苗移栽面积过小,露天直播面积过大,番茄交售时间错不开。

因此,扩大番茄育苗规模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之举。

1.4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设计建设番茄育苗温室大棚共24座,占地面积约33亩。

同时在基地内配套供电、供水和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

1.5、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453.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40.6万元,科技投入及其他费用13万元。

申请国家财政补助2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50万元,企业自筹203.6万元。

1.6、效益分析

1.6.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当地优质番茄种苗240万株,蔬菜供应量100吨,实现产值76万元,实现利润19万元。

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如下:

1.财务内部收益率:

15%

2.财务净现值(i=8%):

209.5万元

2.全部投资回收期:

6.4年(含建设期)

3.全部投资利润率:

16.8%

4.年上缴税收4.7万元。

1.6.2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提供番茄种苗240万株,约供应1040亩番茄育苗移栽。

每亩可增收1吨,价格每吨提高40元,每亩可增收590元,总计可增收613.6万元,扣除购买种苗成本费36万元,尽增收583.6万元。

企业可增加原料1040吨。

1.7、结论与建议

发展高效蔬菜种植既是增加城市蔬菜供应的有效途径,也是保证蔬菜加工企业原料供应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发展方向。

项目区处于杭锦后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陕坝镇的近郊,具有发展蔬菜种植的区位优势。

该区域已有一定规模的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农户已经积累了保护地蔬菜种植经验,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同时,农户从经营温室大棚中认识到了发展高效农业的好处和丰厚的回报,对于进一步扩大蔬菜生产规模有很高的积极性。

项目的提出,正是针对当地番茄种苗供应不足、蔬菜市场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和当地人民政府要求扩大蔬菜生产规模的实际,按照农业产业化的思路,在扩大蔬菜生产规模的同时,筹建蔬菜批发市场,采取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方式组织项目运行,农户按照企业订单和市场需求安排蔬菜品种,形成高效蔬菜生产利益共同体。

项目设计的技术方案切实可行,所采用的技术比较成熟,通过财务分析,该项目风险小,见效快,农户增收效果显著,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强,蔬菜批发企业也有客观的经济收入。

建议审批后实施。

第二章市场分析及建设规模

2.1市场需求现状及预测

2.1.1市场需求现状:

根据杭锦后旗统计局统计,2010年全旗加工型番茄种植面积8.02万亩,总产约42万吨。

2010年杭锦后旗已经开工生产的企业有8家,包括内蒙古屯河河套番茄制品公司、中粮屯河小包装、中粮沃得瑞番茄制品公司三家大公司,和中河番茄制品公司、利丰果蔬食品有限公司、福华元食品有限公司、坤源工贸有限公司、二道桥金山元番茄酱厂,五家小公司。

这8家企业的生产达到日处理原料9500吨。

其中中粮集团三家大企业屯河河套日处理番茄原料3000吨、屯河小包装日处理原料800吨、沃德瑞公司处理原料2300吨,五家小企业利丰果蔬公司日处理原料1500吨,中河食品公司日处理原料500吨、福华元日处理原料500吨、坤源工贸公司日处理原料500吨,二道桥金山元番茄酱厂日处理原料400吨。

加工时间约50天,加工总量约50万吨。

2010年,杭锦后旗番茄育苗面积约80亩,提供育苗移栽种植面积约1.6万亩。

2.1.2市场需求预测

杭锦后旗番茄年加工能力约50万吨,需要番茄种植面积约10万亩,育苗移栽面积应达到5万亩以上,旗内育苗面积应达到250亩以上。

2010年育苗移栽面积4.8万亩,除旗内供应1.6万亩以外,约3.2万亩均从境外购入。

由于种苗来源混杂,育苗技术不规范,品种质量差异很大,带病种苗比例高,给番茄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

旗内规范化番茄育苗面积小,与实际需求量仍有很大的差距,市场前景广阔。

2.2建设规模

2.2.1主体工程

项目区占地约33亩,拟建温室12栋,每栋平均0.853亩,共计10.3亩。

每栋温室前建大棚1.33亩,共计15.96亩。

2.2.2配套工程

建缓冲间12座,4米宽小油路1500米,衬砌灌水渠1500米,架设低压电路500米,机电井1眼及井泵、输水管道等。

第三章生产技术及生产安排

3.1生产技术

3.1.1种子来源

由内蒙古屯河河套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蔬菜品种,公司直接发放到育苗农户,或指定专门蔬菜种子门市部供应,由农户按要求的蔬菜品种到指定种子门市部购买。

3.1.2种植管理

本地区农户种植蔬菜历史较长,有较为丰富的番茄育苗经验。

根据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管理方法,育苗的科技含量较高,种苗单位面积产出数量和产品质量均高于其他地区。

项目区已有一部分温室大棚,对于日光温室、大棚番茄育苗,经过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陕坝镇农科站技术人员的多次反复的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农户基本上掌握了该项技术的要领,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

针对旗内番茄生产的要求,育苗技术管理拟采用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和绿色食品蔬菜种植技术规程,并聘请旗农业技术推广站提供技术支持,以番茄种苗产品质量。

3.2技术保证体系

为确保项目建成后发挥最大的效益,达到预期目标,建立一支由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队伍,负责指导农户番茄育苗种植。

同时,邀请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内蒙古农业大学高级技术专家对农户进行培训和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在当地农户中选择一批文化水平较高、育苗技术较好的农民,组成农民技术骨干,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其他农户。

3.3生产计划安排。

本项目产品分两类,一类是日光温室、大棚番茄育苗,一类是蔬菜种植。

3.3.1日光温室番茄育苗及蔬菜种植

一年安排二至三茬,第一茬安排繁育番茄种苗,二茬和三茬由农户按照市场需求自由安排蔬菜种植。

3.3.2大棚蔬菜种植

一年安排两茬,第一茬安排番茄育苗,二茬由农户按照市场需求自由安排蔬菜种植。

第四章建设条件

4.1自然条件

4.1.1地理位置。

项目区选在陕坝镇中南渠村二社,距陕坝镇城区3km,距陕磴二线公路1km,距陕磴一线公路1km,有小油路与主干线相通,交通十分方便。

4.1.2自然环境

1、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中南渠村二社东南部,在康尔徕生态旅游区东部,地势平坦,海拔高度1038m,地理位置:

北纬40°50′33.06″,东经107°08′18.31″。

2、气候情况

项目区所在地杭锦后旗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0--7.6℃,≥5℃的活动积温为2593--3527℃,平均3200℃。

≥10℃的活动积温为2371.3—3184.4℃,平均3030℃,无霜期129—142天。

平均135天。

日极端最高气温37.9℃,日极端最低气温-28.4℃,绝对值温差:

86.3℃,冻土层厚度:

78cm,平均风速28m/s,最大风速:

28m/s,,2003年沙尘暴天数:

11天,地震裂度:

8度,地质构成:

黄河Ⅲ级阶地。

太阳总辐射量全年为6278.25—6603.04兆焦耳/m2,主要集中在4—9月份农作物生长季节,在这段时间内太阳总辐射量为3766.95—4185.50兆焦耳/m2,占全年总辐射量的65%左右。

农业用地光能利用率0.1—1.0%。

日照时数为3184.6—3221.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72—76%。

年降水量139.6—177.1mm,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

相对湿度47—54%,全年蒸发量2032.2—2380.6mm。

该地区光照与热量资源充足,光热与降水资源与农作物生长期同步,且昼夜温差大,具有生产优质蔬菜的优越条件。

3、土壤条件。

项目所在地区属于黄河淤积平原的中上游,耕层厚30cm左右,PH值7.0—7.8,有机质含量为1.0—1.7%,土壤容重1.1-1.41,土壤全氮含量920ppm,有效磷含量27.2ppm,速效钾含量177.8ppm。

4、水质条件。

项目区所在地区农田为引黄自流灌溉区,灌溉用水来自黄河。

黄河在巴彦淖尔市境内流经段长340km,年过境水量300亿立米。

在磴口县黄河段建有黄河三盛公水里枢纽工程,设计引水量565立米/秒,实际最大流量470立米/秒,年灌溉水量930立米/亩,可以保证农作物生长季节灌溉用水。

黄河水水质优良,ph值6.9—7.1,含盐量0.029%,农作物生长季节水体质量指标总体评价为3级以上,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5、防洪、防潮、排涝条件。

项目区所在地年降雨量仅130多mm,特大山洪暴发为50年一遇,淹没农田面积不超过15万亩,占巴彦淖尔市耕地总面积的1.7%,且集中在沿山低洼地带,均未波及到陕坝镇地域。

黄河自建国以来,出现过5次决口,每次淹没农田面积不超过3万亩,且集中在沿河一带,未到达过陕坝镇地区。

自1960年以来采取了有效的防洪措施,黄河未发生过大的决口。

项目区所在地境内建有排水干渠,设计流量60立米/秒,实际流量57.6立米/秒,可以实现在发生内涝后48小时内排除内涝。

项目区内排水沟渠健全,有南园支沟、三排干两条排水干沟与总排干相通,即使有大的暴雨,也不会形成内涝。

6、环境保护条件。

项目区属于农业经济区,没有工业企业。

由于当地人民政府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了关闭和控制发展,对农业生态环境加强了监管和治理,项目区内基本没有环境污染。

4.2其他配套设施条件

4.2.1供电条件

项目区内已有150千伏变电站一座及380伏低压线路,可满足项目用电需要。

4.2.2供水条件

项目区已水质经检验可满足农作物生用水标准,同时有黄河水灌溉渠系配套,项目区可实行井渠双灌,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区农作物全年用水需求。

4.2.4交通条件

项目区紧靠陕磴一线、二线公路,项目区内小油路与之直接接通,项目区繁育的番茄种苗随时可以运往全旗各村社。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工艺设计

5.1具体建设内容

5.1.1项目总体设计

项目拟建设温室12栋,大棚12栋,占地面积33亩。

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

5.1.2主体工程设计

每栋温室占地0.853亩。

温室平均长74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