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原理课后习题标准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20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6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通信原理课后习题标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数字通信原理课后习题标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数字通信原理课后习题标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数字通信原理课后习题标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数字通信原理课后习题标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字通信原理课后习题标准答案.docx

《数字通信原理课后习题标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通信原理课后习题标准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字通信原理课后习题标准答案.docx

数字通信原理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数字通信原理》习题解答

第1章概述

1-1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答:

模拟信号的特点是幅度连续;数字信号的特点幅度离散。

1-2数字通信系统的构成模型中信源编码和信源解码的作用是什么?

画出话音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答:

信源编码的作用把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即完成模/数变换的任务。

信源解码的作用把数字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即完成数/模变换的任务。

话音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模型为

1-3数字通信的特点有哪些?

答:

数字通信的特点是:

(1)抗干扰性强,无噪声积累;

(2)便于加密处理;

(3)采用时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

(4)设备便于集成化、微型化;

(5)占用信道频带较宽。

1-4为什么说数字通信的抗干扰性强,无噪声积累?

答:

对于数字通信,由于数字信号的幅值为有限的离散值(通常取二个幅值),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噪声干扰,当信噪比还没有恶化到一定程度时,即在适当的距离,采用再生的方法,再生成已消除噪声干扰的原发送信号,所以说数字通信的抗干扰性强,无噪声积累。

1-5设数字信号码元时间长度为1

,如采用四电平传输,求信息传输速率及符号速率。

答:

符号速率为

信息传输速率为

1-6接上例,若传输过程中2秒误1个比特,求误码率。

答:

1-7假设数字通信系统的频带宽度为

,可传输

的比特率,试问其频带利用率为多少

?

答:

频带利用率为

1-8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

数字通信技术目前正向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小型化、智能化,数字处理技术的开发应用,用户数字化和高速大容量等。

第2章数字终端编码技术

——语声信号数字化

2-1语声信号的编码可分为哪几种?

答:

语声信号的编码可分为波形编码(主要包括PCM、ADPCM等)、参量编码和混合编码(如子带编码)三大类型。

2-2PCM通信系统中A/D变换、D/A变换分别经过哪几步?

答:

PCM通信系统中A/D变换包括抽样、量化、编码三步;

D/A变换包括解码和低通两部分。

2-3某模拟信号频谱如题图2-1所示,

(1)求满足抽样定理时的抽样频率

并画出抽样信号的频谱(设

)。

(2)若

画出抽样信号的频谱,并说明此频谱出现什么现象?

题图2-1

答:

(1)

∴此信号为低通型信号

满足抽样定理时,应有

抽样信号的频谱(设

)如下图所示。

(2)若抽样频率为

,抽样信号的频谱为:

此时抽样信号的频谱产生了折叠噪声。

2-4某模拟信号的频谱如题图2-2所示,求抽样频率并画出抽样信号的频谱。

题图2-2

答:

∴此信号为带通型信号

满足抽样定理时,应有

2-5均匀量化时量化区和过载区的最大量化误差分别为多少?

答:

均匀量化时量化区和过载区的最大量化误差(绝对值)分别为

(量化区)

(过载区)

2-6均匀量化的缺点是什么?

如何解决?

答:

均匀量化的缺点是:

(或

)大小适当时,均匀量化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太小,不满足要求,而大信号的量化信噪比较大,远远满足要求(数字通信系统中要求量化信噪比

26dB)。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若仍采用均匀量化,需增大

(或

),但

过大时,一是使编码复杂,二是使信道利用率下降。

所以要采用非均匀量化。

2-7画出

时的

曲线(忽略过载区量化噪声功率)。

答:

2-8实现非均匀量化的方法有哪些?

答:

实现非均匀量化的方法有两种:

模拟压扩法和直接非均匀编解码法。

2-9非均匀量化与均匀量化相比的好处是什么?

答:

非均匀量化与均匀量化相比的好处是在不增大量化级数

的前提下,利用降低大信号的量化信噪比来提高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大信号的量化信噪比远远满足要求,即使下降一点也没关系),使大、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均满足要求。

2-10非均匀量化信噪比与均匀量化信噪比的关系是什么(假设忽略过载区量化噪声功率)。

答:

非均匀量化信噪比与均匀量化信噪比的关系是

为信噪比改善量

2-11对于A律压缩特性,求输入信号电平为

,非均匀量化时的信噪比改善量。

答:

对于A律压缩特性(一般

):

当输入信号电平为

时,信噪比改善量为

当输入信号电平为

时,信噪比改善量为

2-12设

,试画出

律压缩特性的非均匀量化信噪比曲线(忽略过载区量化噪声功率)。

答:

2-13为什么A律压缩特性一般A取87.6?

答:

律压缩特性的直线段小信号

段的斜率为

律13折线第1段、第2段(属小信号)的斜率为16,为了让

律13折线逼近

律压缩特性,令

得出

,这就是

的原因。

2-14A律13折线编码器,

,一个样值为

,试将其编成相应的码字,并求其编码误差与解码误差。

答:

段落码为011,样值在第4量化段,

码字为10111000

编码电平:

编码误差:

解码电平:

解码误差:

2-15某A律13折线编码器,

=8,过载电压

,一个样值为

,试将其编成相应的码字,并求其编码电平与解码电平。

答:

段落码为101,样值在第6量化段,

码字为11011000

编码电平为:

解码电平为:

2-16逐次渐近型编码器,假设已编出

,正准备编

码(要确定其判定值),此时串/并变换记忆电路的输出

分别等于多少?

答:

已经编出

,准备编

码,确定其判定值。

则有:

2-17某7位非线性幅度码为0110101,将其转换成11位线性幅度码。

答:

11位线性幅度码为

00001010100

2-18逐次渐近型编码器中,11位线性解码网络的作用是什么?

答:

11位线性解码网络的作用是将

所对应的权值(恒流源)相加,以产生相应的判定值。

2-19A律13折线解码器中

的关系是什么?

答:

A律13折线解码器中

的关系是

2-20A律13折线解码器中为什么要进行7/12变换?

答:

编码电平等于11个恒流源中的若干个恒流源相加,为了保证收端解码后的量化误差不超过

,在收端应加入

的补差项,即解码电平等于编码电平加

而第1、2两段的

不在11个恒流源范围内,要加一个恒流源

,所以应进行7/12变换。

2-21某7位非线性幅度码为0101011,将其转换成12位线性幅度码。

答:

12位线性幅度码为

000001101110

2-22什么叫话音压缩编码技术?

答:

通常人们把低于

速率的话音编码方法称为话音压缩编码技术。

2-23DPCM的概念是什么?

答:

DPCM就是对相邻样值的差值量化、编码(实际上DPCM是对样值与过去的样值为基础得到的估值(预测值)之间的差值进行量化编码的)。

2-24自适应量化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

自适应量化的基本思想就是使均方量化误差最小,让量阶

随输入信号的方差

而变化,即

,式中

为常数,其数值由最佳量化器的参数来决定。

2-25ADPCM的优点是什么?

答:

ADPCM的优点是:

由于采用了自适应量化和自适应预测,ADPCM的量化失真、预测误差均较小,因而它能在

数码率的条件下达到PCM系统

数码率的话音质量要求。

2-26什么叫子带编码?

答:

把话音信号的频带分割成不同的频带分量(称为子带),然后再分别对这些子带独立地进行ADPCM编码的方式,称为子带编码(SBC)。

这类编码方式也称为频域编码。

它是波形编码和参量编码的结合,属于混合编码。

第3章时分多路复用及PCM30/32路系统

3-1时分多路复用的概念是什么?

答:

时分多路复用是利用各路信号在信道上占有不同的时间间隔的特征来分开各路话音信号的。

3-2PCM时分多路复用通信系统中的发端低通滤波器的作用是什么?

保持的目的是什么?

答:

为了避免抽样后的PAM信号产生折叠噪声,各路话音信号需首先经过一个低通滤波器,此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3.4kHz,这样各路话音信号的频率就被限制在

之内,高于

的信号频率不会通过。

抽样之后要进行编码,由于编码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保证编码的精度,要求将各路抽样值进行展宽并占满整个时隙。

所以要有保持电路,将每一个样值记忆一个路时隙的时间,进行展宽。

3-3什么是时钟同步?

如何实现?

答:

时钟同步是使收端的时钟频率与发端的时钟频率相同。

若收端时钟的获得采取定时钟提取的方式,即从接收到的信息码流中提取时钟成份,便可实现时钟同步。

3-4什么是帧同步?

如何实现?

答:

帧同步是保证收发两端相应各话路要对准。

对于PCM30/32路系统,由于发端偶帧TS0发帧同步码(奇帧TS0时隙发帧失步告警码),收端一旦识别出帧同步码,便可知随后的8位码为一个码字且是第一话路的,依次类推,便可正确接收每一路信号,即实现帧同步。

3-5帧同步系统中为什么要加前、后方保护电路?

答:

由于信道误码使同步码误成非同步码叫假失步。

为了防止假失步的不利影响,要加前方保护电路。

前方保护是这样防止假失步的不利影响的:

当连续

次(

称为前方保护计数)检测不出同步码后,才判为系统真正失步,而立即进入捕捉状态,开始捕捉同步码。

由于信道误码使信息码误成同步码叫伪同步。

为了防止伪同步的不利影响,要加后方保护电路。

后方保护是这样防止伪同步的不利影响的:

在捕捉帧同步码的过程中,只有在连续捕捉到

为后方保护计数)次帧同步码后,才能认为系统已真正恢复到了同步状态。

3-6帧同步同步码型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

帧同步码型选择的原则是由于信息码而产生伪同步码的概率越小越好。

3-7PCM30/32系统中一帧有多少比特?

1秒传输多少帧?

假设

,数码率

为多少?

答:

PCM30/32系统中一帧有256比特

1秒传输8000帧

时,数码率

3-8PCM30/32路系统中,第23话路在哪一时隙中传输?

第23路信令码的传输位置在什么地方?

答:

PCM30/32路系统第23话路在

中传输

第23路信令码的传输位置是

后4位码

3-9PCM30/32路定时系统中为什么位脉冲的重复频率选为

答:

因为PCM30/32路定时系统位脉冲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编码与解码,其重复周期是8比特,即

,所以位脉冲的重复频率为

3-10收端时钟的获取方法是什么?

为什么如此?

答:

收端时钟的获取方法是定时钟提取。

因为数字通信系统要求接收端的时钟与发送端的时钟频率完全相同,且与接收信码同频同相。

为了满足对收端时钟的要求,也就是为了实现位同步,在PCM通信系统中,收端时钟的获得采用了定时钟提取的方式,即从接收到的信息码流中提取时钟成份。

3-11PCM30/32路系统中,假设

,求前、后保护时间分别是多少?

答:

3-12前、后方保护的前提状态是什么?

答:

前方保护的前提状态是同步状态;

后方保护的前提状态是捕捉状态

3-13假设系统处于捕捉状态,试分析经过后方保护后可能遇到的几种情况。

答:

系统处于捕捉状态,经过后方保护后可能遇到的情况为:

(1)捕捉到了真正的同步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