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苏教版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2870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苏教版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一年级苏教版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一年级苏教版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一年级苏教版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一年级苏教版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苏教版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新.docx

《一年级苏教版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苏教版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新.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苏教版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新.docx

一年级苏教版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新

第一单元:

数一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

2.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

3.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自主探索,体验领悟初步感知。

(1)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

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总结方法。

二、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1.按顺序数数。

谈话:

你能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吗?

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数一数。

反馈:

指名数一数。

2.谈话:

刚才我们数出了儿童乐园里事物的个数,并且用圆点图表示了这些事物的个数。

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自己身边事物的个数吗?

如第一小组有6位同学……

组织交流。

三、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谈话: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数,你们学得开心吗?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第二单元:

比一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

说明:

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

揭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

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

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2.比高矮。

3.比轻重。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

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

学生自由交流。

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第三单元:

分一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但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问:

图中有几个货架?

第一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

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

你们能说一说这些物品属于哪一类吗?

2.学生同桌讨论,并组织反馈。

3.谈话:

刚才同学们都说第一个货架上的物品是玩具,是卖给小朋友们玩的。

那么第二个货架上有些什么物品呢?

属于哪一类?

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

(指名回答)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动物的分类(想想做做1)

2、交通工具的分类(想想做做2)

师:

让我们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厅看一看吧。

点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

师:

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

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你知道吗?

和你的同桌依次说一说。

指名汇报小组交流的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师:

同学们认为可以按树叶的颜色分类,也可以按树叶的形状分类。

下面请每位小朋友自选一种分类标准给树叶分类。

指名请用不同标准分类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分类结果,让全班评议。

四、实际运用,总结全课

 

第四单元:

认位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2、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教学重、难点:

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比出来的,是相对的。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游戏一。

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指,再摸后脑勺。

先由教师示范做,再请学生起立,师生一起做。

提问:

谁来说一说,哪边是上,哪边是下,哪边是前,哪边是后。

(先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说)

2、谈话:

上课时想发言怎么办?

(要举手)想发言,举哪只手?

(举右手)哪只手是右手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

观察主题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们举起的是哪个手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分别是小明、小红、小刚和小芳。

2、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

3、图中人和人及物和物的位置。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1、“想想做做”第3题。

1、“想想做做”第4题。

2、“想想做做”第5题。

请一组小朋友(6人)起立。

四、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上下,还有?

你能用上下说句话吗?

你还能用前后、或左右再说句话吗?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作业:

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第五单元:

认数

(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数数以及相应的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有学习的教育,初步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写1-5各个数字,特别是3和5。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1、你会数数教室里哪些东西,能数给同桌听吗?

2、在我们的生活中呀,经常需要数数,还需要把数记下来,你能告诉同学和老师一些你认识的数字吗?

(绝大部分学生已知道,让他们充分说)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看图中有什么,再数一数。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看第一格,上面写的是几,下面涂了几个圆?

你能看着每一格里上面的数,再在下面涂出几个圆吗?

自己涂一涂。

四、总结全课

1、这节课我们写了哪些数?

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几个数。

2、回家用1—5这五个数和爸爸、妈妈各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写1-5各个数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2、范写1-5各数,同时介绍书写时的注意点,提出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的不足。

3、检查回家练写情况,指名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评议。

二、进行练习

1、练习写1-5各数,写在田字格中,每个写一行。

2、完成第4题。

同桌开展活动,先按顺序排一排1-5这五张数字卡片,再按从小到天和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3、完成第5题。

三、总结全课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上、下、前、后、做、右”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区分和理解几、第几的不同含义,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提问:

图上有几个人在买票?

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

(2)提问:

从前往后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

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2、“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

小明、小丽要进动物园要做对点灯笼的游戏才行?

你想试一试吗?

(1)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2)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3)书上练习。

3、小结(板书:

几和第几)

二、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2、“想想做做”第2题。

三、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5题。

四、总结全课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0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讲述: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四只小兔约好了到野外去采蘑菇,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采了多少个蘑菇。

(出示例1图)

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兔采的蘑菇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

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3、2、1、0。

教师在写0时,注意动作慢一点,让学生看清楚0是怎么写的。

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教学例2及0的写法。

3、教学例3。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小猴摘桃”的故事)。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其中0所表示的意思。

3、“想想做做”第3题。

四、总结全课

1、(出现0的卡通形象)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吗?

2、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你们还能看到0。

(0、1、2、3、4、5以卡通形象在电脑上出现)小朋友们拍手齐唱数学歌。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和<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诱发参与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

  讲述:

刚才有小朋友说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是不是这样的呢?

让我们将它们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2、教学“>”。

 讲述:

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松鼠队和小熊队的情况。

 指名贴出松鼠的只数,再一一对应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松鼠队比小熊队多;小熊队比松鼠队少等)

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清是谁和谁比的,联系比的结果,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学生练习,交流校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初步体验结果的不确定性。

(学生先思考,再组织交流)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提问: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呢?

和它们在一起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5以内数的认识、几和第几的认识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5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数数和数的大小的比较。

2、训练学生应用数数的知识收集相应的信息,应用学过的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请同学们将我们学过的0-5按顺序从前往后顺数一便,再倒数一遍。

二、进行练习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

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让学生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读一读,体会这些数的顺序。

根据其中的某个数,摆出学具来表示,加深对数的基本含义的理解。

2、第2题:

谈话:

我们用你学过的知识帮这些小动物好吗?

说说图意,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在比赛?

先让学生数出每个小动物套中了几个,并在相应的□里填一填。

再比较填出的数,确定每个小动物的名次。

3、第3题:

观察图,说说图中画了一些什么?

三、总结评价

说说练习后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并会读写6~9,掌握6~9的顺序。

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6-9各数的含义,并且能够正确的书写各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谈话: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瞧,它是谁?

(电脑演示可爱的动物“狗贝贝”及带来的数字娃娃)数字娃娃依次出示,并让学生根据出示的数练习认数、读数。

2、瞧,这些数字娃娃多粗心呀!

连队伍都没有排好,谁能把它们从小到大排排队?

引导学生复习5以内数的顺序。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认识6~9。

2、学写6~9。

  提问:

我们认识了6、7、8、9这4个好朋友,你觉得它们像什么?

怎样把它们写好呢?

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独特的记忆方法。

教师重点指导写数的方法,先讲清起笔、运笔,再临摹写在21页的田字格里。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四、总结评价,归纳学法

提问: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

你们每个同学都很认真。

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同伴给你什么帮助?

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数学学习素材和前面学习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6~9,加强6~9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练习,掌握6~9的顺序。

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6-9各数的含义,并且能够正确的书写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数字?

学生:

6、7、8、9

2、教师板演写6-9各数,并相机强调每个数的书写要点。

3、在田字格上练习写6~9。

二、进行练习

1、填一填、读一读。

(“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说说已经填了哪几个数,还有哪几个数没填?

学生在书上□里填数,填好后组织反馈。

 按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读一遍。

 回答比8小的有哪几个?

比7大的有哪几个?

体会直线上的数,越往左越小,越往右越大。

2、“想想做做”第5题。

3、“想想做做”第6题。

4、“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三、总结评价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产生数数的欲望,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了解10的实际含义,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数字10,并了解10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提问:

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

数给同桌听。

让一个学生上台数,其他学生对此作评价。

2、实物操作。

二、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认数、数数)。

 讲述:

这儿有把尺子,试着把这些数读给同桌同学听一听,好吗?

说说你有几种读法。

学生读后讲述:

数数可以顺着数,倒着数。

检查顺数、倒数的情况。

2、“想想做做”第2题。

 讲述:

翻开书第24页,看看辣椒哥哥叫你们干嘛?

学生按要求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互相检查后,教师讲述:

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

10个一就是1个十。

再出示一捆铅笔,问有几枝,让学生当众数数。

三、总结评价

谈话:

怎么样?

唱歌、跳舞、玩游戏、做智力题、吃水果,开心吗?

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你是怎么想的?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回顾10以内的数,着重在6—10的数。

让学生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完成第1题。

二、进行练习

1、第2题:

学生独立填数。

填好后,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提问:

比6大的数有哪些?

比6小的数有哪些?

2、第3题:

给学生读题,再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独立完成,再交流。

3、第4题:

读一题,做一题,注意分清第几盆花与第几盆有几朵花。

三、总结评价

说说练习后有什么收获。

 

第六单元:

认物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来辨认物体,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2、使学生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感受平面与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

故宫、赵州桥、东方明珠电视塔、凯旋门、世贸大厦。

2、讲述:

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工人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

二、动手探索,体会领悟

1、搭积木。

 讲述:

取出你们的积木,小组合作搭一搭。

注意哪些容易搭牢,哪些不容易搭牢。

 小组完成后推荐一个展示作品,并说说用了怎样的积木块拼搭的。

2、分一分。

3、识形体。

 引导:

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积木,(一起感知长方体)我们把这一类形体叫做“长方体”,(出示立体图形)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积木。

三、巩固认识,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

南瓜博士觉得小朋友非常聪明,给我们带来了一道题,就是书上“想想做做”的第1题,请你帮它们找朋友,连一连。

另外,南瓜博士还提了一个问题:

“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2、“想想做做”第2题。

四、总结全课

今天大家的设计非常棒!

将来肯定会是个好建筑师。

请你谈谈这节课又知道了什么新知识,增加了什么新本领,好吗?

学生交流懂得的知识和自己的心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球、圆柱,感知这四种形体的特征。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师:

在“认物体”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4个好朋友,它们分别是:

(教师出示模具,学生说出它的名称: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引入

二、活动安排

1、滚一滚

师:

老师这儿有个滚板,如果让这4种形体同时从上滚下来,小朋友们猜猜看,哪个会滚得快些?

哪个会滚得慢些?

2、堆一堆

三、总结全课

统计各组得分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综合性评价:

 

第七单元:

分与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4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4。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吗?

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

来,表示一下。

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生:

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二、展开

1、(将左手的大拇指弯曲,伸直其余四指,手背对着自己)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竖起你的左手,现在有几个手指竖着?

(齐答4个。

2、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

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

(师边说边在相应的手势图下板书)

3、现在请小朋友将左手反过来,手掌心对着自己再看一看,刚才是4分成了3和1,那么现在你看到4分成了几和几了?

(4分成了1和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6和7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知道6和7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6和7。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和综合思维方法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掌握6和7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6和7。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

1、教学6的分与合。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6个大苹果,老师想把他们放在两个篮子里,可以怎么放呢?

请同学们用圆片摆摆看。

(2)发表意见。

如:

6个苹果可以分成左边2个,右边4个。

(3)教师板书:

也就是说6可以分成2和4。

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2、完成第2题。

提问:

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叙述:

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茄子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能用手势在背后把6、7中的一个数分成几和几,让你同桌来猜,猜对了你们就可以高高兴兴地下课休息了。

(教师先与学生猜,同桌之间再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数的分与合的理解,帮助学生记忆2-7各数的分与合。

2、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加深理解2-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前两节课,我们学了哪些数的分与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分别说说这些数可以分成几和几?

几和几可以合成这个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与合的情况。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第2题。

(1)出示第2题图。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风筝后面的每一节都要合成7)

(3)学生在书上填写。

2、“对口令”游戏,完成第3题。

(1)学生拿出准备的数字卡片。

(2)组织游戏活动:

3、完成第4题。

三、总结评价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8和9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知道8和9各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或9。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继续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和对立与统一观点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掌握8和9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和9。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谈话:

我们已经学过了2-7的分与合,谁能说一说7可以分成哪两个数?

哪两个数能合成7?

(指名回答)

二、新授

1、教学8的分与合。

2、教学9的组成。

三、巩固新知

1、完成第5题。

2、完成第6题。

(1)让学生拿出硬币代替贝壳。

(2)每次翻一个,说说9可以分成几和几?

边摆边说。

要求说完整话:

“9可以分成2和7,2和7组成9。

3、完成第7题。

四、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得出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及哪两个数能合成10,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10的分与合,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数的组成。

2、对口令,如师:

4和4组成几?

生:

4和4组成8。

   5和几组成9?

生:

5和4组成9。

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

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

二、新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