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联合考试理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2581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8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联合考试理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联合考试理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联合考试理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联合考试理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联合考试理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联合考试理综.docx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联合考试理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联合考试理综.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联合考试理综.docx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联合考试理综

抚州一中赣州一中

吉安一中九江一中

萍乡中学新余一中

宜春中学上饶县中

2013年江西省联合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命题人:

九江一中郭腾金刘曼珍况淼滚抚州一中刘根泉艾胜华邓长华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lC-12N-14O-16Si-28S-32Cl-35.5P-31Fe-56Mn-55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蛋白

B.小肠绒毛细胞膜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载体蛋白

C.线粒体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有利于附着更多的有氧呼吸酶

D.叶绿体类囊体结构增大了膜面积,有利于附着更多的光合色素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受精作用分别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A.①②,③④B.④,②③

C.①,②   D.②,③

3.下列关于科学史中所用的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叙述,不正确有几项

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化学反应过程——同位素标记法

萨顿假说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的都是类比推理法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演绎法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构法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

细胞器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都可用差速离心法

A.二项B.三项C.四项D.五项

4.下图为某自然生态系统一年中部分能量流动分析的数学模型,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

①生产者呼吸散失的能量;②分解者呼吸散失的能量;③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总太阳能。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的量越小,可能该生态系统土壤中的腐殖质越多

C.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物群落还未演替到顶级状态

D.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对

无影响

5.甲、乙、丙及NAA等四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模式如下图,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皆为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

B.甲乙皆可促进果实成熟

C.乙丙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D.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6.图一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二表示该动物细胞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一中②

为次级精母细胞,

中A和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

B.图一中

都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C.图一细胞中处于图二CD段的有

D.若该动物产生一个Aab的配子,则发生分裂异常的时段应为图二的DF段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沟油”是指从泔水中提取的油脂,它也是一种资源,但不能食用,可用于生产燃料油或用于制肥皂。

B.媒体曝光的制造问题胶囊的工业明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塑化剂DEHP是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二酯,对人体无害可用作食品添加剂。

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10-6m的颗粒物(气溶胶),可通过加水吸收后再用半透膜渗析的方法分离PM2.5微粒与可溶性吸附物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18种元素

B.吸热且熵减的非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发生

C.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够溶解铁

D.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除去MnCl2溶液中混有的Cu2+,说明MnS的溶解度小于CuS

9.甲苯与过量H2催化加成的最终产物,其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

A.3B.4 C.5 D.6

10.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完成的是()

①非金属置换金属的反应 ②弱酸可以生成强酸的反应 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⑤铜置换出氢气的反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1.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用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可证明氧化性H2O2比Fe3+强

B

在0.1mol/L的NaHCO3溶液中,加2滴酚酞显浅红色,微热,溶液颜色加深

验证盐类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C

将适量一定量的NaNO3和KCl的混合液加热并浓缩至有晶体析出,趁热过滤

得到NaCl晶体

D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产生浑浊

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

12、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

,原子序数之和为16。

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右图所示变化,其中B和C均为10电子分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元素位于ⅥA

B.A不能溶解于B中

C.A和C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B的沸点高于C的沸点

13、常温下,0.1mol·L-1的HA溶液中c(OH-)/c(H+)=1×10-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0.01mol·L-1HA的溶液中c(H+)=1×10-4mol·L-1

B.PH=3的HA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a+)>c(A-)>c(OH-)>c(H+)

C.浓度均为0.1mol·L-1的HA溶液和Na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则c(OH-)-c(H+)

D.PH=3的HA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按体积比1:

10混合后所得溶液中

c(OH-)+c(A-)=c(H+)+c(Na+)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5、16、18、19、21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4、17、20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关于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物理规律以及物理量的单位等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用“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B.从牛顿第一定律可演绎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的结论

C.库仑最早引入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D.T·m2与V·s能表示同一个物理量的单位

15如图所示,用三根轻绳将A、B两小球以及水平天花板上的固定点O之间两两连接。

然后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作用于A球上,此时三根轻绳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绳恰好处于竖直方向,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三根轻绳的长度之比为OAABOB=345,两球质量关系为mA=2mB=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B绳的拉力大小为2mgB.OA绳的拉力大小为10mg/3

C.F的大小为4mg/3D.AB绳的拉力大小为mg

16.一长轻质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上放质量分别为mA=1kg和mB=2kg的A、B两物块,A、B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素都为μ=0.2,水平恒力F作用在A物块上,如图所示(重力加速g=10m/s2)。

则:

()

A.若F=1N,则物块、木板都静止不动

B.若F=1.5N,则A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5N

C.若F=4N,则B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4N

D.若F=8N,则B物块的加速度为1.0m/s2

17.图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2:

1,现在原线圈两端加上交变电压U=220sin(100πt)V时,灯泡L1、L2均正常发光,电压表和电流表可视为理想电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示数为110V

B.该交流电的频率为100Hz

C.若将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滑动,则L1亮度不变、L2将变亮

D.若将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滑动,则原线圈输入功率增大

18.空间有一沿x轴对称分布的电场,其电场强度E随x变

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带电粒子在此空间只受电场力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x1处释放一带负电的粒子,它能运动到x1处

B.带正电的粒子以一定的速度由-x1处沿x轴正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C.带负电的粒子以一定的速度由-x1处沿x轴正方向运动到x1处,它在x1处的速度小于在-x1处的速度

D.带正电的粒子在x2处的电势能比x1处的电势能大、与x3处的电势能相等

19.一辆额定功率为20kw、质量为1500kg的汽车,从静止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若汽车运动过程所受阻力恒为1000N,则汽车启动后3秒时的瞬时功率为()

A.6kwB.18kwC.20kwD.24kw

20.如图甲所示,MN左侧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现将一边长为L、质量为m、电阻为R的正方形金属线框置于该磁场中,使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且bc边与磁场边界MN重合。

当t=0时,对线框施加一水平拉力F,使线框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t=t0时,线框的ad边与磁场边界MN重合。

图乙为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

由以上条件可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及t0时刻线框的速率v为()

 

 

 

A.B=

B.B=

C.v=

D.v=

21.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有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圆平面(未画出)。

一群相同的带电粒子以相同速率

,由P点在纸平面内向不同方向射入磁场。

当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时,所有粒子出磁场的区域占整个圆周长的

;当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时,这些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是

则磁感应强度B1、B2的比值(不计重力)是:

()

A.1︰

B.2︰

C.3︰

D.4︰

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6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将光电门固定在长

木板上的B点,用不同重物通过细线拉同一小车,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

 

 

(1)若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所示,则d=cm;

(2)平衡摩擦力后进行实验,实验中可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与重物重力大小相等,

则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重物重力与AB的距离的乘积;测出多组重物的质量m和对应遮光

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处理数据时应

作出_____图象。

A.∆t-mB.∆t2-mC.

D.

23.(9分)测量电源的电动势E及内阻r(E约为4.5V,r约为1.5Ω)。

器材:

量程3V的理想电压表V,量程0.5A的电流表A(

内阻RA=4Ω),滑线变阻器R,电键K,导线若干。

①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

图中各无件需用题目中给出的符号或字母标出。

②实验中,当电流表读数为I1时,电压表读数为U1;当电流表读数为I2时,电压表读数为U2。

则可以求出E=,r=。

(用I1,I2,U1,U2及RA表示)

24.(14分)土星周围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颗粒,其绕土星的运动可视为圆周运动。

其中

有两个岩石颗粒A和B与土星中心距离分别为rA=8.0×104km和r B=1.2×105km。

忽略所有

岩石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⑴求岩石颗粒A和B的线速度之比。

⑵求岩石颗粒A和B的周期之比。

某同学的解答为:

因为岩石颗粒在做圆周运动,可知线速度v=ωr。

所以

=

,然后根据圆周运动中的关系式求出周期之比。

你同意上述解答吗?

若同意请列出主要运算步骤求出结果;若不同意,则说明原因,并求出正确结果。

25.(18分)如下图,在

区域内存在与xy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在t=0时刻,一位于坐标原点的粒子源在xoy平面内发射出大量同种带电粒子,所有粒子的初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180°范围内。

已知沿y轴正方向发射的粒子在

时刻刚好从磁场边界上

点离开磁场。

1求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速率v0

(2)假设粒子源在t=0时刻发射的上述粒子在0~180°范围内均匀分布,求

时刻仍在磁场中的粒子数与粒子源发射的总粒子数之比(3)若t=0时刻发射出的上述大量同种带电粒子的速度介于零与

之间,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180°范围内,则

时刻粒子所到区域的面积为多少?

 

26.(13分)铁的化合物在化学研究中受到广泛重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种光敏材料的化学式是KxFe(C2O4)y·3H2O(Fe为+3价),为测定其组成,称取一定质量的晶体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和稀H2SO4,将C2O42-转化为H2C2O4后用0.1020mol/L的KMnO4溶液滴定,当消耗KMnO4溶液24.48mL时恰好完全反应;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还原剂,恰好将Fe3+完全转化为Fe2+,用相同浓度的KMnO4溶液继续滴定,当Fe2+完全被氧化时,用去KMnO4溶液4.08mL。

通过计算确定该材料的组成。

(写出简要计算过程)。

(2)在Fe2+、Fe3+的催化作用下,可实现2SO2+O2+2H2O=2H2SO4的转化。

已知含SO2的废气通入Fe2+、Fe3+的溶液时,其中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则另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纳米级Fe3O4是磁流体中的重要粒子,其制备原理可简单表示如下:

①将化合物NH3通入等物质的量的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中生成两种碱,写出该反应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②上述反应生成的两种碱继续作用,得到Fe3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复合氧化物铁酸锰(MnFe2O4)可以用于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利用MnFe2O4热化学循环制氢的反应可表示为:

MnFe2O4

MnFe2O4-x+

O2↑MnFe2O4-x+xH2O→MnFe2O4+xH2↑,

若MnFe2O4-x中x=0.6,则MnFe2O4-x中Fe2+占全部铁元素的百分率为_______。

27.(15分)菠菜营养丰富,长期以来民间流传着“菠菜不能与豆腐同食”的说法。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拟通过实验探究:

菠菜是否含有草酸类物质?

草酸又有哪些性质?

通过上网查询,获得以下资料:

草酸又名乙二酸,其酸性比乙酸稍强,草酸及其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草酸晶体(H2C2O4·2H2O)熔点100.1℃,在175℃时受热分解,草酸钙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他们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1.将菠菜在少量开水中煮沸2~3min,冷却后滤去菠菜,得滤液(含有少量CO32-杂质)。

向滤液中加入足量Ca(OH)2溶液,然后再加入足量CH3COOH溶液,观察现象。

2.用草酸晶体(H2C2O4·2H2O)做以下实验: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步骤1中加入CH3COOH溶液的作用。

(2)A处应选择(填“Ⅰ”或“Ⅱ”),在做实验之前,应先。

⑶实验2过程中观察到C、E装置中的溶液均变浑浊,且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写出A中草酸晶体(H2C2O4·2H2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B的作用是。

(4)为使实验结论更加严密和安全,在以上所连接的装置C、D间还需依次添加装有、、(液体试剂)的洗气瓶,此外指出上述装置中的不足之处还有。

28.(15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解答以下问题

(1)已知:

①CO(g)+2H2(g)

CH3OH(g)△H1=-91kJ·mol-1

②2CH3OH(g)

CH3OCH3(g)+H2O(g)△H2=-24kJ·mol-1

③CO(g)+H2O(g)

CO2(g)+H2(g)△H3=-41kJ·mol-1

且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依次为K1、K2K3

则反应3CO(g)+3H2(g)

CH3OCH3(g)+CO2(g)△H=,

化学平衡常数K=(用含K1、K2、K3的代数式表示)。

(2)一定条件下,若将体积比为1∶2的CO和.H2气体通入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3CO(g)+3H2(g)

CH3OCH3(g)+CO2(g),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CO和H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d.CO的消耗速率等于CO2的生成速率

(3)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

在25°C下,将xmol·L-1的氨水与y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中显中性,则c(NH

)c(Cl-)(填“>”、“<”或“=”);用含x和y的代数式表示出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

(4)科学家发明了使NH3直接用于燃料电池的方法,其装置用铂黑作电极、加入电解质溶液中,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NH3。

其电池反应式为:

4NH3+3O22N2+6H2O,电解质溶液应显(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29.(11分)在番茄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连续阴雨天气候,光照弱,易导致温室大棚内的番茄减产。

为此,农技人员研究了在不同光照和含水量条件下,对番茄叶绿素a、b含量的和C3的最大消耗速率及有机物含量的影响,获得如下结果。

请回答:

光照强度

土壤含水量(%)

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的含量比值

C3的最大消耗速率(umol·m-2·s-1)

有机物含量(g·L-1)

正常光

80

4.46

31.7

1.9

40

3.97

25.4

1.6

弱光

80

4.07

11.2

1.2

40

3.73

11.8

1.4

(1)实验表明,在弱光条件下,对于吸收光能有更大的作用的是叶绿素__________,C3最大消耗速率较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弱光、土壤含水量为60%的条件下,可以通过适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减少)浇水提高番茄产量。

(2)研究人员还发现,在密闭的温室中栽培的番茄,即使光照、温度及水肥条件均适宜,番茄的光合速率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温度对番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项目

5℃

10℃

20℃

25℃

30℃

35℃

光照下CO2吸收量(mg/h)

1.0

1.8

3.2

3.7

3.5

3.0

黑暗下CO2释放量(mg/h)

0.5

0.75

1.0

2.3

3.0

3.5

①假设呼吸作用昼夜不变,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2h,在上述测定的_____温度条件下,一昼夜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的量最多。

②请推测在上述条件下,若较长时间生活在____温度条件下,番茄将会死亡。

(4)右图T0--T1表示在适宜条件下生长的番茄幼苗叶绿体中某两种化合物([H]、ADP、C3或C5),T1--T3表示改变某一条件后两种化

合物含量的变化,若T1时刻突然降低CO2浓

度则物质A、B分别指的是,

B升高的原因是。

若T1时刻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则物质A、B又分

别指的是。

30.(9分)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倍率和时间的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进入生物群落,图中“   ”表示;生态系统能量不循环流动的原因是;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

(2)由图乙可知,种群密度在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

若要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可通过实现(写出两种措施)。

当种群密度在第10--30年时期内,种内斗争变化趋势是。

(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的能力;同时也使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渐增强。

31.(8分)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体液调节,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调节的甲、乙、丙三种方式。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方式调节的靶腺若为性腺,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激素到达垂体,进而影响和调节相应激素的分泌。

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能通过该图中两种方式调节,使分泌增加,代谢增强,产热增加。

感冒发热患者能在一段后通过大量出汗使体温恢复至正常,这是一种_________调节机制

(2)当人体处于高血糖状态时,除血糖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外,还可通过图中的丙方式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此时靶细胞内有关物质转化的主要过程为;兴奋在A处传递时,信号的转变形式是。

在正常血糖调节中,由机体产生能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的信息分子有。

(3)如果头部受伤导致人体出现多尿现象,则与此有关的是图中的方式调节失控。

32.(11分)棉花的花色由两对完全显性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控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其花色遗传机制如下:

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据棉花花色遗传可以看出,基因通过,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也说明基因和生物性状关系。

(2)一株开紫花棉花的基因型有(填数字)种可能性,现有一株开白花棉花,如果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其基因型,可利用种群中表现型为的纯合子与之杂交:

若杂交后代花色全为紫色,则其基因型为;若既有紫花又有红花,则其基因型为;若后代为,则其基因型为。

(3)已知棉花的抗病与易感病为第3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R和r表示,抗病为显性)控制,用一株开紫花易感病棉花和一株开白花抗病棉花杂交,若统计到紫花抗病占后代比例为3/16,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

若要快速培育出紫花抗病品种最好采用育种。

(二)选考题:

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示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4.[物理——选修3-4](15分)

(1)(6分)在某一均匀介质中由波源O发出的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

如图,其波速为5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P(-2m,0cm)、Q(2m,0cm)两点运动方向相同

B.再经过0.5s质点N刚好在(-5m,20cm)位置

C.能与该波发生干涉的横波的频率一定为3Hz

D.波的频率与波源的振动频率无关

(2)(9分)如图所示,空气中有一折射率为

的玻璃柱体,其横截面是圆心角为900半径为R的扇形OAB.一束平行光平行于横截面,以45°入射角照射到OA上,OB不透光.若只考虑首次入射到圆弧AB上的光,则AB上有光透出部分的弧长为多长?

35.[物理——选修3-5](15分)

(1)(6分)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