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上绪言教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2549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九上绪言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化学九上绪言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化学九上绪言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化学九上绪言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化学九上绪言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九上绪言教案新人教版.docx

《化学九上绪言教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九上绪言教案新人教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九上绪言教案新人教版.docx

化学九上绪言教案新人教版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此部分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许多饶有趣味且又带有一定想象力的美好愿望,指出这些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从具体事例出发,先是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展示等,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重点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 了解什么是化学。

多媒体、NaOH溶液(用啫喱水瓶盛装好)、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大世界”字样的纸(表面为白纸)。

一、导入新课

请三名学生分别上台表演:

甲:

(展示A、B两种无色液体)请大家猜测,如果把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

甲:

[向盛有A液体(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B液体(AgNO3溶液)。

]

(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

甲:

我表演的节目叫“清水变牛奶”,可是不能喝!

乙:

这有什么稀奇,我也会表演(展示C、D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混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

乙:

[向盛有C液体(NaOH溶液)的烧杯内,逐滴滴入D液体(无色酚酞)。

]

(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

乙:

我的节目叫“我为液体添色彩”。

丙:

我是一个制造商,产品是什么呢?

(展示蓝色的E液体和无色的F液体)

丙:

[向盛有E液体(CuSO4溶液)的试管中倒入无色的F液体(NaOH溶液),倒出试管上层清液后,将蓝色沉淀物移到一个小果冻盒内。

]

丙:

同学们,我的产品是什么呢——“果冻”,但这种假果冻是不能吃的。

师:

谢谢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同时感谢所有同学的积极参与。

这些有趣的现象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将啫喱水瓶内液体向一张白纸喷去,白纸显示出红色的“化学大世界”字样)。

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神秘的“化学大世界”。

二、推进新课

1.介绍什么是化学

教师播放课前制作的有关化学的一组图片。

让学生边欣赏图片边思考问题:

什么是化学?

(针对上面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课本1—2页内容,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尝试能否做出比较科学的解释。

教师给出准确定义: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教师简单介绍化学的发展史

(1)古代:

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学科。

(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学科。

(3)元素周期律(表):

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可循。

(4)纳米技术:

标志着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5)绿色化学:

化学发展的趋势、方向。

3.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展示图片: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4.组织活动

(1)小组竞赛

①列举生活、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②说出你所知道的化学家。

③展示搜集的相关资料。

(2)图片展示

①印度漏油造成孟买海岸污染。

②一些尾气排放不达标的巴士,成为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③泰国首都曼谷拥挤的汽车排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④堆积如山的工业有害废物。

⑤工业废料“红尘”滚滚。

教学意图:

通过化学对环境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

未来化学将是朝着“绿色化学”的方向发展,同时树立社会责任感,立志学好化学造福人类。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衣料需经过化学处理和印染

(2)粮食、蔬菜的丰收需要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合理使用

(3)水泥、钢材、玻璃、塑料等化工产品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4)汽油、柴油是许多现代化交通工具的燃料

本节课是化学的起始课,知识性不强,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通过学习化学的发展史和重要作用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多多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来展示化学对人类社会的重大作用,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和研究产生无限的向往。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化学的资料,进行网上自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本单元是学习化学的开端。

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但对于化学及其特点和应用并不太熟悉,只是感性的、表面的认识。

针对这一情况,教材编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范围和特点,体会学习化学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生活中的典型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识别哪些是化学性质,哪些是物理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并能够运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化学实验为媒介,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的现象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重点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分。

难点 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一、导入新课

师:

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

正确认识物质的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

下面我们来观察几个小实验。

二、推进新课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1

(2)

首先展示胆矾,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然后进行实验。

[演示]实验1-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

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1(4)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师:

实验1-1(3)、1-1(4)有什么共同特征?

[结论]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师:

刚刚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1—1(3)、1—1(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

(比较各物质性质的异同,归纳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概念)

[结论]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

蜡烛(纸张、木材)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等。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自学课本第8页关于物理性质的内容)

教学意图: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规范表达的能力。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眼:

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

(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3.实践活动

[演示]实验1-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结论]物理性质:

两者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一般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

[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怎么区分它们,并将自己的看法和同学进行交流。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归纳总结是非常有效的促进知识内化的方式。

下列总结中正确的是()

A.油在锅内燃烧用锅盖盖灭和木材燃烧用水扑灭——灭火原理相同

B.水沸腾有气泡冒出与电解水有气泡冒出——变化的原理相同

C.自行车车架喷漆和链条涂油——防锈原理相同

D.洗洁精除油污和汽油除油污——去污原理相同

2.氨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

3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3.对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A.O2和O3化学性质不同,因为O2和O3分子结构不同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填,因为H+和OH-能结合生成H2O

C.水银温度计能指示温度,因为汞原子间的距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因为水分子的体积受热变大了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C.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划,黄铜片上留下明显的痕迹

D.铁锈在稀盐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5.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

8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四种物质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可以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C.氨态氮肥与碱(氢氧化钠)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产一种白色固体

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所以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8.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

A.柠檬汁

B.苹果汁

C.纯净水

D.石灰水

9.把金属X放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若放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则X、Ag、Fe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Ag、X、FeB.X、Fe、AgC.Fe、Ag、XD.Fe、X、Ag

10.最近,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蔓延的禽流感疫情已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达菲作为应对可能的禽流感大流行的储备用药.达菲的化学式为C16H28N2O4•H3PO4.下列关于达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达菲中含有16个碳原子、31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1个磷原子和8个氧原子

B.每个达菲分子中含有1个氮分子

C.达菲是由五种元素组成

D.达菲中碳、氮、磷元素的质量比是16:

2:

1

11.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

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所取NaCl的质量/g

15

20

25

30

剩余NaCl的质量/g

0

2

7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5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

25

D.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12.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点燃

C

鉴别H2O2溶液和H2O

加入二氧化锰

D

检验H2中混有CO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A.AB.BC.CD.D

1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制品和化纤制品

B.利用厨房中的食盐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可利用硝酸铵制作简易冰袋

D.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14.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Fe3O4→FeB.CO2→H2O

C.NaNO3→NaClD.H2SO4→HCl

15.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都等于60%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

C.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乙

D.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乙析出晶体比甲析出晶体多

二、填空题

16.在C、H、O、S、Na、Ca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要求的物质,并将其化学式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1)金属氧化物_____;

(2)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盐_____;

(3)硫酸根离子_____;

(4)土壤酸化后需要加入的物质_____。

17.探秘反物质

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他们跟通常说的电子和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称为反物质。

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十分可观。

(1)已知α粒子是质量数为4,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据此回答:

若存在反α粒子,它的质量数为_______,电荷为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信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做出相应的预测。

你认为下列四位同学的预测中,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_,一定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___。

甲:

氧原子呈电中性,反氧原子带电

乙: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反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16

丙:

氧气能供给呼吸,反氧气不能供给呼吸

丁:

氧气能支持燃烧,反氧气不能支持燃烧

(3)假设存在反氧气,请对反氧气能否支持燃烧设计实验验证,其实验操作、预测现象及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宣布,在长岛上演的一次微型“大爆炸”创造了一种新型反物质。

这种新发现的粒子被称之为“反超氚”,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的反物质。

“反超氚”这种反物质的发现表明(________)

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B.物质是无法被感知的客观存在

C.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18.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___;在尿素、氯化钾、磷酸钙三种化肥中,属于有机肥的是_____;用熟石灰治理浓硫酸厂的污水的原理_____。

三、简答题

1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市场上出售的补血麦片含微量颗粒细小的还原铁粉,铁粉与人体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一种铁的化合物,起到补血的作用,写出其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注明反应的类型(置换或分解或化合)]____________

⑵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一种治理方法是在400℃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用氨气把NO还原为氮气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

(不用注明反应类型)

20.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在t1℃<t<t2℃之间时,A物质与C物质___(填“能”或“不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2)t1℃时,若要将210克B物质的饱和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

(3)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关系是___;若要从B溶液中得到B晶体,最好采用的方法是___;

(4)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___(填序号)

①A最多②B最多③C最多④A、B、C一样多⑤无法确定

四、实验题

21.根据以下装置进行回答。

①写出仪器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

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固体之前,水槽里导管的位置较合理的是_________(填“B”或“C”)。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_(填“甲”或“乙”)端通入。

③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简便、快速的特点,设计如下环保实验探究燃烧条件。

I.小烧杯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II.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

五、流程题

22.40%的甲醛(HCHO)溶液被称为福尔马林,用于生物标本保存。

工业上可用甲醇(CH3OH)氧化得到,其生产过程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洗池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氧化室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请在空白□内画出生成物,使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完整。

(3)蒸馏室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4)生产50吨福尔马林,其中含有甲醛_____吨。

六、计算题

23.毒品危害生命。

“冰毒”是毒性极强的毒品之一。

“冰毒”(C10H15N)里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4.某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碳酸钠,未经处理,会造成污染.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废水处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试计算:

(1)反应生成CO2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七、探究题

25.灰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

(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水生成。

(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提出质疑:

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__________,析出了氢氧化钙。

同学们又用右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

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____________。

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

(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氧化铜与水调和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

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D

D

A

D

C

C

D

C

A

C

B

C

B

二、填空题

16.CaONaHCO3SO42﹣Ca(OH)2

17.4-2乙甲丙、丁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满反氧气的容器中,如果木条复燃,则表明反氧气能支持燃烧,如果木条熄灭则表明反氧气不能支持燃烧D

18.氧;尿素;污水中的硫酸与熟石灰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

三、简答题

19.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4NH3+6NO

5N2+6H2O

20.不能390gC<A<B蒸发结晶⑤

四、实验题

21.铁架台导气管2KClO3

2KCl+3O2↑B甲2H2O2

2H2O+O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五、流程题

22.2NaOH+CO2====Na2CO3+H2O

物理变化20

六、计算题

23.10:

15:

1

24.

(1)2.2

(2)解:

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1744

x2.2g

x=5.85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7%。

答: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

七、探究题

25.烧杯内壁有水雾CO2+Ca(OH)2=CaCO3↓+H2O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或水蒸发)碳黑阻挡炭黑,防止炭黑与氧化铜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