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复习参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2146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田水利学复习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农田水利学复习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农田水利学复习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农田水利学复习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农田水利学复习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田水利学复习参考.docx

《农田水利学复习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田水利学复习参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田水利学复习参考.docx

农田水利学复习参考

第一章

1.我国35年来水利建设的主要效益是什么?

(1)提高了江河防洪能力,初步控制了普通洪水灾害,保障了农业生产、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提高了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为农业丰产创造了条件。

(3)提供了大量水资源,全国修建了很多高灌站、排灌站、蓄水池和其他水利工程,解决了边远山区和水源困难地区的几千万人饮水困难和千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4)农村小水电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地方工业和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农田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增产。

(5)初步治理了水土流失,发展了牧区的水利建设等。

2.农田水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一、调节农田水分状况二、改变和调节地区水资源不平衡状况

3.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措施有哪些?

(一)灌溉措施即按作物的需要有计划地将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

(二)排水措施即借修建排水系统将农田内多余的水分(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排入承泄区(河流或湖泊),使农田保持适宜的水分、养料、通气和热状况,以适应农作物的生长。

在平原低洼和易盐碱地区,排水系统还同时具有降低地下水位和排除盐分的作用。

4.改变和调节地区水资源不平衡状况的措施什么?

(一)蓄水措施

主要通过水库、河网、湖泊洼淀、地下水库以及大面积的田间蓄水措施拦蓄当地径流和河流来水,改变水量在时间上(季节或多年范围内)和地区上(河流上下游之间、高低地之间)的分布状况。

通过蓄水措施可以减少汛期洪水流量,避免暴雨径流向低地汇集,可以增加枯水时期河流流量以及干旱年份地区水量的贮备。

(二)引水、调水措施

引水、调水措施主要是通过引水渠道,使地区之间或流域之间的水量互相调剂,从而改变水量在地区上的分布状况。

第二章

1.什么是水资源?

一般将天然水中可供利用的部分称为水资源。

它主要包括可更新的淡水水体,即地表水(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潜水、承压水、自流水)、土壤水、冰川水、大气水等。

2.什么是水体?

水体是以一定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水(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地球表面的江河、湖泊、沼泽、冰川、海洋以及潜藏在地下的地下水等)的总称。

3.什么是农田水文学?

农业水文学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业措施、农业工程方面各种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一门学科。

4.什么是水分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从海洋表面上蒸发的水汽,有一部分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水汽凝结后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上,这些降水除一部分蒸发外,一部分汇流入江河,然后注人海洋,一部分则渗入地下而以地下水的形式注入海洋。

这种海陆间的水分循环称为大循环。

小循环——海洋的水从海面蒸发上升至空中,水汽在空中凝结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回海洋,或陆地上的水经蒸发上升至空中,经凝结又以降水的形式返回陆地。

这种局部的水分循环,称为小循环。

5.什么是水量平衡?

对于某一地区来说,在任意时段内,来水量等于出水量与该区域内蓄水变量之和。

这种来水量和出水量的关系称为水量平衡。

6.在选择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水源时,必须考虑哪些原则?

1.不传染疾病

2.控制水中有毒物质及其浓度

3.适于人体需要的化学成分

4.感官性状良好

7.灌溉用水水质标准是什么?

灌溉用水水质,应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不破坏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状,不产生土壤污染及污染地下水质并使农产品质量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要求。

具体要求有下列各项:

(1)灌溉水中的泥沙在粒径大于0.2mm的泥沙含量大于15%时即不宜进行灌溉;

(2)灌溉水的含盐量灌溉用水的允许矿化度应小于1.7g/L;

(3)灌溉水温应根据作物各个生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可利用水温来调节当地当时的气候状况,或对水温进行处理(如用迂回渠道或用晒水池以提高水温)。

(4)污水水质按照全国通用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

8.灌溉用水的矿化度应小于__1.7g/L___?

矿化度大于__5g/L___的水,不能用于灌溉。

9.什么是降水?

什么是降水总量?

降水是指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的水,亦称为大气降水,如雨、雪、冰雹等。

而更广义的降水,还包括地面水汽凝结物——露、霜等。

降水总量是指在一定的时段内天空下降的水量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在下垫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其单位为mm。

10.什么是降水历时?

什么是降水时间?

降水历时是指一次降水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

降水时间则是对应于某一降水量所经历的时间(如日、月、年),在降水时间内并不一定是持续降水。

11.什么是降水强度?

其表达单位和计算公式是什么?

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以mm/min、mm/h计,可用下式表示:

12.什么是降水面积?

降水面积是指降雨所笼罩的水平面积,以km2计。

13.什么是分水线?

分水线是指地形的最高点的连线,起着分水的作用,称为分水线或分水岭。

包括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两种。

14.流域和集水面积的概念。

流域是指汇集地面来水和地下来水的区域叫做流域。

即指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

集水面积是指分水线所构成的集水区域。

15.径流植物,截留,填洼,下渗,径流损失,地面径流量的概念。

径流是指降水自流域内汇集到河网并沿河槽下泄的水流称为径流。

植物截留是指雨水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称为植物截留。

填洼是指雨水被地面洼凹地(包括水库及塘堰等)拦蓄的现象叫做填洼。

下渗是指降水从地面渗入土壤中的过程。

径流损失是指降水消耗于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不产生径流的部分称为径流损失。

降雨损失=植物截留+填洼+下渗

地面径流量是指降雨量减去降雨损失部分即为地面径流量,或称净雨量。

降雨量一降雨损失=地面径流量=净雨量

16.地面径流形成过程是什么?

在流域内开始降水时,首先消耗于植物截留、下渗、填洼这一部分为径流损失。

当降水强度大于下渗强度,并满足下渗、填洼等以后,雨水开始沿坡面流动,形成坡面漫流。

坡面漫流形成无数股不大的、时分时合的细小股流,最后经过进一步汇集,进入河槽,形成径流。

17.坡面漫流和河槽集流概念。

坡面漫流是指当降水强度大于下渗强度,降水满足下渗和填洼以后,雨水沿坡面流动,称为坡面漫流。

河槽集流是指流域坡面径流的水经过坡面漫流而注入河槽,并沿着河槽向下游流动的过程叫做河槽集流或称做河网汇流。

18.流量和平均流量的概念。

流量(Q)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称流量,以m3、亿m3等表示。

把一定时间内的流量按时间不同求平均值,可得到某时段的平均流量,如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等。

19.径流总量的概念及表达公式。

20.径流深的概念及表达公式。

21.径流模数的概念及表达公式。

22.径流系数的概念及表达公式。

径流系数(α)是指某时段内的径流深与同一时期的降水量之比。

23.什么是蒸发?

蒸发:

水由液态或固态变成气体状态的过程称为蒸发

根据蒸发面不同可分为水面蒸发、地面蒸发、土壤蒸发、冰雪蒸发、植物的腾发等等。

24.水面蒸发有两个过程,水分汽化过程与水分扩散过程。

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有哪些?

1.饱和水汽压差决定水面蒸发强度的最重要因素是水面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蒸发面上空实际水汽压之差,简称饱和水汽压。

饱和水汽压差愈大,蒸发作用愈强。

2.温度水温决定水分子活跃程度、水面饱和水汽压大小、空气里水汽压的大小与水汽扩散的快慢。

蒸发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3.风风起着促进水汽交换,加强紊流扩散,增加水面蒸发的作用。

风速愈大,水分子扩散愈快,蒸发速度也愈大。

4.气压其他因素不变,蒸发量与气压成反比。

5.水质水所含盐分有吸水力,使水面蒸发减少,在同一环境下,海水的蒸发比淡水要小2%~5%。

浑浊的水比清水蒸发快。

25.确定水面蒸发的方法有器测法、水量平衡法、热量平衡法、经验公式法等。

26.什么是土壤蒸发?

土壤蒸发分为哪三个阶段?

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影响土壤蒸发的因素是什么?

土壤蒸发是水分自地表散失,土壤由湿变干的过程。

根据土壤蒸发率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1.定常蒸发率阶段:

降水或灌溉刚刚停止,地表含水量尚处于饱和时期。

该阶段特征是:

(1)土壤较湿,导水率较大,下层土壤水分能及时补充蒸发耗损掉的水分,蒸发率不变,蒸发量数值与自由水面蒸发值很接近;

(2)受大气蒸发力控制的影响较大;

(3)饱和含水量只能持续很短的一个时段,水量散失速度最快。

2.蒸发率下降阶段:

当蒸发速率小于大气蒸发力时,进入该阶段。

该阶段特征是:

(1)蒸发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减少而下降;

(2)蒸发量小于自由水面蒸发量,而且随着导水率的降低而减少;

(3)蒸发速率受土壤剖面水分传导的控制。

(4)持续时间较短,水分散失速度较快。

3.蒸发率微弱阶段:

当土壤表层出现干土层时便进入这个阶段。

该阶段特征是:

(1)剖面导水率继续减少,表土变干,干土层的导水率接近为零;

(2)干土层下面湿土水分首先汽化,而后通过干土层进入大气。

(3)蒸发量受干土层水汽扩散率和土粒表面对水汽吸附力的影响。

(4)持续时间最长,水分散失速度最低。

影响土壤蒸发的因素有土壤因素和气象因素两种。

土壤因素是内在因素,是决定蒸发发展的根本原因;

气象因素是外部因素,是决定蒸发变化的条件。

(1)土壤因素

①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水分蒸发的最主要因素。

土壤含水量高时,土壤蒸发接近自由水面蒸发,蒸发率比较稳定。

随着土壤含水量减少,非饱和导水率随之降低,补给蒸发的水亦相应减少。

当土壤含水量减少至非饱和导水率接近于零时,土壤蒸发全以水汽扩散方式进行。

②地下水埋深

地下水埋深愈浅,土壤蒸发量愈大。

地下水位如经常保持在毛管作用范围以内,土壤蒸发保持比较均匀。

流域地下水位很低,土壤蒸发量在雨后很大,到了干旱季节又接近于零。

③土壤质地及结构

土壤质地和结构关系到土壤孔隙的数量、体积及其连通性,也影响非饱和导水率。

各种土壤的非饱和导水率的大小顺序为:

黏土>轻黏土>细砂壤土>砂土。

④土壤色泽及下垫面特性

土壤色泽影响土壤吸收太阳辐射热,因而影响土壤温度和水分的蒸发。

土壤颜色愈深,蒸发量也愈大。

高地的蒸发量较谷地和盆地为大,粗糙地面的蒸发量较平滑地面的大。

(2)气象因素

①辐射和温度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辐射平均值大者,土壤蒸发量也大。

气温决定着空气里饱和水汽含量和水汽扩散的快慢。

地温决定着土壤中水分子的活跃程度。

②湿度

在大气中水汽接近饱和时,土壤蒸发很小。

当湿度梯度愈大,土壤蒸发也愈强烈。

③风

风使土壤表面的空气连续不断地被扰动,将接近饱和的空气带走而代之以干燥的空气。

风速愈大则蒸发作用也愈强。

④降水方式

降水量多,蒸发量大。

同样的降水量降水次数多的蒸发量比降水次数少的多。

27.入渗的概念。

试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

表征入渗的参数。

入渗是指水分自地表进入土壤的过程。

在较平坦的农田上土壤水的入渗状态取决于供水强度和土壤对水入渗能力两个方面。

当供水速度超过土壤入渗能力且地面积水不深时,则渗吸情况决定于土壤入渗能力,入渗率开始很高,但当土壤饱和后,入渗率下降,直到数值等于饱和导水率。

当供水速度小于土壤入渗能力,土壤入渗过程决定于供水强度,入渗率等于供水速率并保持常数,导水率和水力梯度在早期阶段都在改变,但随时间的增长,水力梯度变成1,而导水率则达到相应于剖面上含水量的值。

土壤的入渗能力常用入渗速率或渗吸速率表示。

入渗速率是指在地面上保持有处于大气压下的薄水层,单位时间内垂直渗入单位面积土壤的水量。

单位是L3/(L2·t)或L/t,如mm/s,mm/min,或cm/h、cm/d等。

1.最初入渗速率(K0):

为入渗开始时土水势中的基质势梯度驱动下的入渗速率。

故在土壤和供水情况一定条件下,此时的入渗速率主要决定于土壤的湿润程度。

2.最后入渗速率(KD):

在供水充分的条件下,随水分入渗时间延长,入渗速率逐渐趋于并保持于一个比较稳定的数值,该值称为最后入渗速率或稳定入渗速率。

3.入渗开始单位时间后土壤入渗速率(K1):

入渗开始后单位时间通常取lmin或1h,它也常被用作表达土壤入渗能力的指标。

28.灌溉保证率。

灌溉保证率是以灌溉设施供给灌溉用水全部获得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率表示。

29.什么是频率?

什么是重现期?

两者的关系如何?

频率是指变量某值在样本中出现的机会。

重现期就是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或多少年一遇)。

频率(p)和重现期(T)之间为倒数关系

T=1/p

第三章

1.灌溉的意义是什么?

(1)灌溉能够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增加土壤水分,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要,保证作物的高产稳产。

(2)灌溉能够改善田间农业生态气候条件,维持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2.灌溉对作物外界环境及作物的影响表现在几个方面?

(1)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灌溉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3)灌溉对土壤温热状况的影响

(4)灌溉对田间小气候的影响

(5)灌溉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表现在几个方面?

良好灌溉,可为作物创造最适宜的农田水分状况,它可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质,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得到协调。

不良灌溉,破坏土壤结构,抬高地下水位,发生沼泽化或盐碱化;并淋洗土壤养分,使土壤贫瘠,又污染地下水,水体富营养化等公害问题。

4.灌溉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表现在几个方面?

灌水过多,土壤湿度过大,二氧化碳大量积聚,对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灌水量过小,土壤水分不足,就会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和原生动物的繁殖。

5.如何实行合理的灌溉?

①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

②修建完善的灌溉排水工程设施;

③采用良好的或先进的灌水方法、灌水技术;

④实施正确的计划用水;

⑤加强观测、试验研究工作等。

6.什么是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量指作物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包括对土壤水分、肥料的充分供应),正常生长发育达到或接近达到该作物品种的最高产量水平所消耗的水量。

作物需水量是作物在整个生长期中叶面蒸腾和棵间的土面蒸发之和。

7.什么是株间蒸发?

株间蒸发是指作物植株之间土壤(旱田)或水面(水田)的蒸发,它是主要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而变化的物理现象。

8.试述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哪些。

(一)作物种类与品种

不同种类的作物需水量不同:

C3作物需水量显著多于C4作物。

同一作物品种不同需水量不同:

晚熟品种需水量多于早熟品种。

(二)土壤因素

土壤质地:

砂土、砂壤土上的作物需水量大。

土壤颜色:

颜色深的土壤较颜色浅的蒸发量大。

土壤含水量:

土壤水分含量多,蒸发多,作物需水量大;壤水分含量少,蒸发少,作物需水量少。

(三)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是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不仅影响蒸腾速度,也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光照、空气相对湿度、温度、风。

(四)农业技术

农业栽培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水量消耗的速度。

粗放与精细的农业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适时耕耙保墒和中耕松土

种植密度

(五)产量

作物产量是各种因子同时作用的结果,只有当水是限制因子时,增加供水量才能增产;如果是其他因子限制产量的增加的话,盲目增加供水量,反而会招致减产。

9.什么是田间需水规律?

田间需水规律(或需水模系数)是指需水量在作物全生育期内不同时段(或发育时期)的变化和分配规律。

10.什么是需水临界期或需水关键期?

需水临界期或需水关键期是指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中对缺水最敏感、需水最迫切以至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生育期。

11.作物需水量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一)作物田间需水量的直接测定

1.旱作物需水量的测定

2.水稻田需水量的测定

(二)田间需水量的估算1.经验公式法2.能量平衡法

12.熟悉彭曼法计算过程。

(附件)

13.什么是灌溉制度?

灌溉制度是指在一定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下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使作物获得高额而稳定的产量所制定的一整套向田间灌水的制度。

灌溉制度包括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等方面.

14.什么是灌溉定额?

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叫做灌溉定额。

15.制定灌溉制度有什么意义?

灌溉制度是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

是已成灌区编制和执行用水计划、合理用水的重要依据;

关系到灌区内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产量、品质的提高;

灌区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灌溉工程设施效益的发挥。

16.如何确定正确的灌溉制度?

灌溉制度随作物种类、品种和自然条件及农业技术措施的不同而变化。

灌溉制度是在尚未建成灌区的规划、设计阶段或在已成灌区的管理工作的灌水季节之前加以确定的;要“看天”(气候条件)、“看地’’(农田水分状况)、“看庄稼”(作物生长状况和需水特征)并进行修正。

必须以作物需水规律和气象条件(特别是降水)为主要依据,从当地具体条件、多年气象资料出发,针对不同水文年份,即按作物生育期降雨频率,拟定湿润年(频率为25%)、一般年(频率为50%)和中等干旱年(频率为75%)及特早年(频率为95%)四种类型的灌溉制度。

一般在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中多采用干旱年的灌溉制度作为标准,但在灌溉管理工作中则应根据中、长期气象预报选用相应的灌溉制度。

确定灌溉制度的方法

1.总结群众丰产灌水经验;

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

3.按“灌溉模式”确定最优灌溉(包括灌溉制度及灌排技术措施等在内)方案;

4.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灌溉制度.

17.什么是有效降雨量?

有效降雨量是设计降雨量减去地面径流量与深层渗漏量之后,保持在土壤计划湿润层内可为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

18.什么是地下水补给量?

地下水补给量系指地下水借毛细管作用上升至作物根系活动层内而被作物利用的水量。

19.试述拟定灌溉制度的方法步骤。

在确定了上述各项参数后,就可应用图解分析法拟定作物生育期的灌溉制度,其方法步骤如下(图3-8):

(1)在方格纸上,以横坐标表示时间,按作物生育阶段内的旬月划分;纵坐标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表示水量(降雨量、田间需水量),下部表示土壤储水量,均以m3/hm2表示。

(2)将设计年降雨量,逐时段绘于图的上部。

(3)绘制作物田间需水量(E)的累积曲线和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获得水量(WT)的累积曲线及地下水补给量(K)累积曲线。

再绘出净耗水量(E—WT—K)累积曲线。

(4)根据各旬的计划湿润层深度(H)和作物所要求的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含水率上限βmax和下限βmin求出H层土层内允许最大储水量Wmax和允许最小储水量Wmin,并将各值绘于图的下部。

(5)自作物播种后土壤计划湿润层储水量W0开始,逐旬减去(E-WT-K)值,亦即从A点引曲线平行于(E-WT-K)曲线,当遇有降雨时应加上有效降雨量P0,即得计划湿润层土壤的实际储水量变化曲线。

(6)当W曲线接近于Wmin时,即进行灌水,灌水定额值也象有效降雨量一样加在W曲线上。

(7)如此反复直至生育期末为止,即可得到全生育期的灌水定额、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及生育期内的灌溉定额M2=∑m。

按上述原理,也可采用列表计算法,计算时段常用一旬或五天。

旱作物总灌溉定额M是播前灌水定额M1与生育期灌溉额M2之和,即M=M1+M2

按水量平衡原理估算的灌溉制度,如果气象、作物田间需水量、灌水技术等资料较充分、可靠,则计算结果就比较接近实际情况。

对较大灌区,因自然地理条件差异较大,应分区制定灌溉制度。

并应与前述调查和试验结果相互核对,以求更切合实际。

20.如何确定水稻的灌溉制度?

(附件)

第四章

1.什么是地面灌溉?

地面灌溉是水从地表进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管作用浸润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

2.什么是灌溉渠道系统?

它有哪几部分组成?

灌溉渠道系统:

指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田灌溉的工程系统。

(一)水源和引水部分

(二)输水配水系统

(三)田间渠道系统(四)排水泄水系统

3.什么是输水配水系统?

输水配水系统是从水源把水按计划输送分配到各个田块的各级渠道系统,这类渠道是常年保存的,称为固定渠道。

并在固定渠道上建筑有调节、控制水流的建筑物来完成输水和配水任务。

根据中国的习惯,渠道一般分为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农渠.

4.什么是排水泄水系统?

通常其组成是什么?

排水泄水系统是排除因降雨过多而形成的积水和多余的灌溉水,以及降低地下水位以保证灌区土地的持续生产能力的沟道与容泄区。

排水泄水系统是由田间排水沟、排水农沟、斗沟等沟道和容泄区组成的。

5.渠系布置应注意什么问题?

(1)渠系的布置必须因地制宜,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区域的综合治理紧密结合以维持和改善生态平衡。

(2)在既定水源水位情况下,尽可能全部自流灌溉。

干渠应布置在灌区最高地带,以便控制最大的灌溉面积。

(3)布置渠道时,应同时考虑内部的排水要求,一般情况下,灌区内应有分开的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

(4)布置渠道时,应尽可能减少工程量和输水损失,力求渠道稳固,施工方便,为此要尽量避免深开挖和高填方,避开渗漏较大或者山坡容易坍滑的地段。

(5)渠系应与土地利用规划结合布置。

既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照顾到发展的前景。

(6)要考虑综合利用,以充分发挥渠系的效用。

如在山丘区渠道的布置中,可集中落差利用水能等。

6.平原地区的输水系统,一般干渠沿等高线、垂直等高线或与等高线斜交布置。

7.干、支渠的布置原则

(1)干渠应布置在高处,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力求控制更大灌溉面积。

(2)尽量使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小。

(3)与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区划、行政区划相结合。

(4)灌排兼顾,统一布局。

(5)确保渠道安全。

(6)考虑综合利用,利用落差发电等。

8.支渠以下各级渠道的布置的原则。

除以上原则外,还要考虑:

与行政边界相结合,减少用水矛盾。

考虑农业生产与农机运行方便。

土地平整工程量小

上述原则要灵活运用,多做方案比较。

9.渠道线路的选定程序是什么?

灌排渠系布置方案确定之后,接着进行渠道线路的选定,一般分四步进行,即:

1.初步查勘

2.复勘

3.初测和纸上定线

4.定线测量和技术设计

10.渠道线路的选定中,初步查勘的步骤是什么?

一般选用l:

10000一l:

100000的地形图,按照渠系布置的原则,作出渠线的大体布置,并邀请熟悉地形的当地群众共同研究,定出几条渠道比较线,然后对渠线的所经地带进行初步查勘。

初步查勘要求用简单仪器测出:

控制点(如渠首、沿线的山垭、跨河点)的相对位置和高程;

支渠分水的位置和支渠渠线方向;

调查各支渠的控制范围,受益田面积和种植比例,记录沿线土壤地质特征;

估计难工和大型建筑物的类型、尺寸,同时调查灌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如发展前景、方向、人口分布、交通条件、当地建筑材料等。

通过初步查勘,以选择1~2条线路作为复勘的依据。

11.田间工程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完善的灌排系统

田间平整;

田块大小合适;

有前瞻性;

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

12.田块的布置的原则是什么?

便利排水要求

适应机耕要求

田间用水管理要求

13.在布置道路时,要注意什么?

在布置道路时,要注意:

①对原有的公路,一般不宜改变线路,在渠系布置时,渠道和排水沟尽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