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教学平台之合作式学习团队管理和评价.docx
《做中学教学平台之合作式学习团队管理和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中学教学平台之合作式学习团队管理和评价.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做中学教学平台之合作式学习团队管理和评价
“做中学”教学平台之合作式学习团队管理和评价
摘要:
本文以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倡导和实践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做中学教学课程—互联网应用软件工程为例,阐述了基于做中学的学生合作式学习团队组织原则、评价机制等指导思想和具体实施方法,并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衡量评价分数的相关性,特别是侪辈评分与教师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侪辈评分的数据与最终成绩的相关性比较强,侪辈评分可作为软件工程专业基于做中学的合作式团队的成员评价。
关键词
本文来自:
计算机毕业网:
软件工程,合作式学习,侪辈评分
做中学(Learnbydoing)是一个从古代的智者到现代的教育家都推崇的教学理念。
早在2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提出:
“如果一件事情要经过学习才能知道怎么做,那么我们在做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美国当代著名计算机教育家RogerSchank,中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韦钰,也都在不同的学生层次主张和实践做中学。
1合作式学习团队
在软件工程中,做中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生以项目为驱动组成团队进行软件工程的全过程实践,并通过团队的合作式学习提高能力、培养工程素质。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式学习中心(CooperativeLearningCenter)”的约翰逊兄弟(Johnson,D.W.和Johnson,R.T.)认为合作式学习的5个基本要素为:
1.积极的相互依赖(PositiveInterdependence),在协作学习环境中,需要发挥小组的作用,学习者之间是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
2.面对面的促进性交互(Face-to-FacePromotiveInteraction),通过积极的相互交流达到相互促进作用;
3.个人责任(IndividualAccountability),在小组中需要充分发挥个人责任,除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以外,还需要注意单独测量个人行为的效率和效果,单独测量使人们保持了足够的被评价焦虑,因而行为的动机得到激发;
4.社交技能(SocialSkills),社交技能是维持协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5.小组过程处理(GroupProcessing),小组过程的目的是提高小组成员工作的有效性,从而达到小组目标。
上述五个方面能否达到良好效果,关键在于能否建立公正、有效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卷面考试很难反映学生真实的合作学习能力,因此必须建立一套针对合作式学习的评价机制。
国外在这方面已有比较多的研究,特别是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甚至有专门的合作式学习研究中心,相关的研究成果值得借鉴。
但是由于合作式学习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其理论如不在中国学生的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和修正,其效果很难保证。
本文介绍了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开设的一门做中学软件工程课程——“互联网应用软件工程(SoftwareEngineeringofWebApplication)”的合作式学生团队的组织管理与评价的原则和实践,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并对效果进行分析。
2团队组建原则和实践
我们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在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开设了两期以做中学为教学模式的“互联网应用软件工程”创新课程,实施对象为软件工程专业三年级学生。
它的目的是在软件工程教学中体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实践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合作式学习的相关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团队成员的合作,完成课程的学习和能力的锻炼。
根据北卡州立大学RichardM.Felder和RebeccaBrent提出的原则,组建学生团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成员的现有能力和学习风格应不同;
2.成员的MBTI人格类型应不同;
3.成员的兴趣和习惯应不同;
4.成员有相同的课外时间。
由于确定MBYI人格类型需要人格类型量表进行分析、修正,过于复杂,因此我们没有采纳第二个原则。
根据其他三个原则,我们把自然班根据学号顺序分成三个组,每组约10人,并根据原有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进行适当调整,调整的主要方面有:
1.假如某个组学习成绩平均分偏离全班2分以上的,偏高的组调出高分的人给偏低的组,偏低的组调出低分的人给偏高的组,直到相对平衡;
2.在可能的情况下,保证每一组中至少有2人的编程能力比较强,不够的情况下,平均分配编程能力强的学生到各个组;(担任开发和测试Lead,见图1)
3.在可能的情况下,保证每一组中至少有1人的管理能力比较强。
(担任PM,见图1)
不让学生自主组成项目团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免成员一边倒的情况:
很有可能强的学生组成一个队,弱的学生被迫组成另外一个队。
或者男生和男生组成一个团队,女生与女生组成一个团队。
这样,无法体现不同团队分配相同任务时评价的公平性。
学生可能抱怨他们不能和熟悉的、合得来的同学组成团队,但是实际上在公司工作时不可能让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组成团队。
本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学习如何与人沟通的技能,而与不熟悉的队员交往是很好的实践机会。
实际学生团队的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中PM主要负责制定项目的整体开发计划,承担项目的需求分析及项目的原型(界面)开发,并负责Dev和Test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带领整个团队按时保质地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
DevelopLead主要负责制定开发小组的开发计划,负责所承担功能模块的任务分配,组织developer的详细设计,组织开发小组完成项目的开发工作,并作为developer参与开发。
TestLead主要负责制定项目的测试计划,将测试任务进行合理分配,按软件工程的标准组织本测试小组进行软件测试,并作为tester参与测试。
Developer按时完成所分配的模块开发任务,包括:
详细设计文档,编码,单元测试,所分配的bug修复。
积极与本组成员开展代码评审,共同协作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
Tester按照测试计划安排进行各项测试,提交测试用例和测试报告,协助开发人员进行充分测试及软件Bug的管理,以实现高质量软件的开发。
3学生团队评价办法
一个团队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公正、及时、有效的评价机制。
根据北卡州立大学RichardM.Felder和RebeccaBrent的相关讨论和中国教育的实际,我们提出了以下评价机制:
1.团队分为主、个人分为辅的考核方式;
2.侪辈考核和教师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3.稳定和淘汰相结合的流动机制。
评分有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由指导教师与PM一起评定,占最后成绩的50%。
另一部分为侪辈评分,即成员为同组的成员评分,也占最后成绩的50%。
指导教师与PM一起评定成绩时团队分占70%,个人分仅占30%。
国外实施合作式学习时,个人总分一般在团队分的基础上作调整(adjustment),即强调团队工作(teamwork)的同时不忽略个人的努力,但是调整的力度很小(1%左右)。
考虑我们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的经验很少,个人调整力度过小不利于个体任务的分配和完成,我们采取团队分为主、个人分为辅的方式进行考核,即团队分占70%,个人分仅占30%。
团队分比例较重的用意是在团队其他成员遇到困难时,鼓励成员积极主动地提供帮助,否则,只要团队中一个人的任务没有完成,整个项目就不可能完成,团队分也就会很低,个人总分也就会受影响。
但是由于团队分高于60%,那么会出现即使个人分为0分,即某个成员一点事都不做,团队分如果大于等于87分(100分制),乘以70%后,团队分折算成总分大于等于60分,所以总分也会及格。
为避免这种情况,实际操作时,如个人分低于60分(100分制,折算成总分为18分),则视为该同学对团队的贡献为0,不能享受团队分,即个人分是多少分,总分就是多少分。
侪辈评分主要是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管理。
教师评分主要根据学生提交的周计划、周任务完成总结、完成的文档、代码质量和里程碑评审的情况来定。
侪辈评分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分配任务的完成情况(根据周计划和周任务完成表判断);
2.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
3.和其他人合作时的努力程度;
4.参与会议的出勤情况(每次会议都有考勤记录)。
上述4项按照百分制进行评比。
最后得分为4项的平均分。
一般来说,国外高校在实行侪辈评分时采取面对面的做法,即你给别的成员打分,必须告诉他为什么某个项目打了这个分,被打分者可以申辩,但是最后有打分者自己决定打多少分。
但是,考虑中国学生的实际,如果是面对面,很多学生为避免矛盾会打高分。
因此,我们采取背对背的方式进行侪辈打分,但是打分理由必须和GroupManager(即指导教师)说明。
另,国外有关研究表明,对于自己给自己打分会夸大成绩的说法是不可信的,只有6%的学生给自己打的分高于侪辈打的分。
但是考虑到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学生自己给自己打的分没有计入最后的总成绩,仅作为后面数据分析的参考。
另外,实际情况是总有团队成员习惯性的不合作。
对这些队员,先召开全组大会,提出书面警告,2周内没有改观,即令其退出该团队,即被淘汰,被淘汰的队员另组成一个团队,任务另行分配。
但这个比较难操作,实际上仅在第二期的课程中有一个学生被淘汰。
4评分数据分析
表1是其中一个组的学生侪辈评分、自己评分及教师评分结果。
我们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product-momentcorrelation)来检查侪辈评分与教师评分的相关性、教师评分与自己评分的相关性,以及侪辈评分与自己评分的相关性。
以第二期学生为例,学生总人数为190人,其中侪辈评分与自己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448,侪辈评分与教师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10,自己评分与教师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417。
侪辈评分与教师评分的相关系数大于0.6,属于强相关。
自己评分与教师评分、侪辈评分与自己评分的两个系数在0.4-0.6之间,为中等程度相关。
5结论与下一步工作
侪辈评分与教师评分属于强相关,说明了侪辈评分
摘要:
为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后续课程的顺利学习,本文对网络技术分别从讲授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更新和实验的精心设计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提出了优化组合、启发式、类比和网络化方法等具体可行的措施。
这些措施通过实际授课验证,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应用能力;优化组合
摘要:
高职教育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求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目前的高职教育方式还存在不足,并没有真正凸显出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还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本文针对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探讨在计算机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实施的步骤以及对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实施的体会与思考。
关键字:
高职;应用型;行动导向;任务驱动
1高职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具有一定的职业技术能力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行动导向思想的出发点。
然而,从现实来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过于依赖传统的学科体系教育模式。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仍然沿袭“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和应试教育的方式,没有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从而难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动性认识和针对性的思考,忽略和忽视了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学习。
很多职业教育因经费薄弱或对实践课缺乏重视,造成技能实训软硬件配套差,难以在实践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学生的学习场所与现实生活严重分离。
加之教学过程进行闭锁式小循环,导致课堂生态个体、群体的创造性、求异思维能力、生存能力被削弱,实践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被压制。
鉴于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存在的不足,我们应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寻求创建一个以行动为导向的“内外和谐的课堂”。
2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介绍
目前行动导向教学有一套可单项使用,也可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使用。
举例如下:
目标单一的知识传授与技能教学方法,如:
谈话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六阶段教学法。
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的教学方法,如:
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
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如:
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案例教学法、项目与迁移教学法。
这些教学方法在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经过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在多媒体技术教学中创建以行动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课程具有以理论作为指导,以实践为主的特征。
结合前几年的教学经验,我们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新思维,研究了行动导向的主要教学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采用了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3.1谈话教学法
谈话教学法是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进行教学的方法,适合个体化教学辅导。
这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受动者。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谈话首先表现在谈话教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上。
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应当让学生详细了解这一学习目标。
在行动导向的教学中,教师还常常与学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这是自我管理学习的重要特征。
在多媒体技术教学实践中,谈话教学法常在一学习单元中的特定教学阶段采用,用于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资料和交流学习工作经验等。
如音频、图像、视频制作时,学生分组的形式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常见音频、图像、视频具常用文件格式,有什么特点,自己找一些素材,这是我们进行项目制作的第一步,由学生自己去动手准备,自己定计划,然后小组同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
3.2六阶段教学法
以“示范——模仿”为核心的六阶段教学方法的教学阶段划分如下:
第一阶段:
激励。
教师唤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明目标和学习任务。
采用讲解、提问或启发式教学。
当我们讲到图像、音频、视频压缩编码的内容时,由于学生从来没有接触此类知识,自然会产生一些迷惑,这时就要鼓励学生让他们自信起来。
从他们熟悉的文件开始,如JPEE静态压缩图像是采用JPEG压缩编码算法、MP3音频压缩编码等。
第二阶段:
遭遇困难:
学生学习教学内容,了解学习中的困难。
教师发现学生错误。
常采用展开式或自学式。
在多媒体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是进入学习的关键一步,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第三阶段: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找出或由教师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采用传授式、展开式和自学式。
第四阶段:
实验。
这一过程可通过“思维想像”实现,但最好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
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是很关键、很重要的。
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有大量的知识点都是实践操作知识。
首先教师下达的实验任务,比如手机铃声的制作(要求学生自己录制音频素材,降噪处理,进行音频合成,添加音频特效等),我们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组长,由组长组织实验练习,任务完成后,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各组作品评价,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
这样大大提高所有同学的主动性,也体现出协作性。
第五阶段:
记忆与掌握。
所学内容应被长期保留。
适合采用练习式教学。
第六阶段:
运用。
学生把所学知识、技能或行动方式运用到日常的职业行动中。
常采用练习和展开式教学。
3.3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是聚合思维训练的一种好办法。
在多媒体技术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总称为建议集合)。
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发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3.4项目与迁移教学法
项目与迁移教学法是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和导向,以迁移和应用为目的,通过项目方法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系统方案。
项目与迁移教学法把关键能力分成五大类,即:
组织与完成生产、练习任务;信息交流与合作;应用科学的学习与工作方法;独立性与责任心;承受力。
以及再现、重组、迁移和应用等四个等级,再按照一定的模式和程序,以小组作业或独立工作的方式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关键能力的培养。
3.5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制作一个混响的音频效果。
在这个混响的音频效果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
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教内容的案例的话,他还要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
就学生来讲,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
并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
学生一方面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同时也及时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
在这种情景中,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设置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同时,案例教学为教师与学生提供的是同样的决策信息,从这些信息出发,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课堂上交锋,虽然最终也没有确切的结论,但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性及障碍已经被师生充分地预见和了解到了,而且还得到了大家认真的分析与揭示,并展示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技术及对问题解决的思路等。
4结束语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应用,将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全面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高职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熊发涯.促进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四个原则[J].计算机教育,2006,
(2).
[3]孙玉国.创建高职教育的和谐生态课堂[J].教育教学研究,2006,(6).
[4]郭福洲.以行动为导向,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堂教学组织如何凸现[J].计算机教育,2007,(18).
摘要:
本文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例,首先分析了开展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然后给出了北方工业大学保障数字媒体设计竞赛顺利开展采取的措施,接着阐述了数字媒体设计竞赛所促进的实验教学改革工作,最后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本文来自:
计算机毕业网:
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室
1引言
截止到今天,国内招收数字媒体专业本科生的高校还不是很多。
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在北京市教委重点扶持下申请成功的新专业,于2006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
目前该专业第一批本科生已经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
众所周知,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
《高等教育法》[1]第五条规定: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同样,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明确要求“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是高等学校办学的根本宗旨。
实践证明,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形式[3-5]。
因此,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积极组织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即“卓立杯”校园原创数字媒体设计竞赛。
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已连续主办三届“卓立杯”校园原创数字媒体设计竞赛。
竞赛作品形式多样,分为设计类、艺术类、策划类及其他类。
设计类包括游戏设计、计算机动画、DV制作、电子报刊、网页制作等;艺术类包括绘画、雕塑等;策划类包括各种创意新颖的游戏、动画作品及稿本;其他类包括有代表性的调查或论文等。
“卓立杯”竞赛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业余生活,激发了大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同时,“卓立杯”竞赛的开展,也促进了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
2开展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必要性
2.1满足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
相关资料表明,我国数字媒体、动漫、游戏等专业人才奇缺。
针对当前的形势,国家、北京市相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成立了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发展网络游戏、动漫制作、数字影视、网络文化传播、现代文化服务业等文化产业及衍生产业。
而北方工业大学是石景山区唯一的一所高等学府,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北京市、特别是石景山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业余生活,激发了大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输出优秀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做好准备。
2.2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在参加数字媒体设计竞赛过程中,既加强了专业技术培训,又参与了竞赛。
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大学生学习了新知识,掌握了实用技术。
而竞赛过程比较复杂,要经过选题、分析、查找资料、浏览文献、确定方案、设计、编程、测试、调试、撰写论文、答辩等若干步骤和过程。
复杂的过程考验了大学生的耐心,提高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2.3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开展竞赛时,我们鼓励指导教师提出企业实用课题供学生选择,使得竞赛内容趋于实用化。
同时,我们还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竞赛成果评审专家,使得企业了解我们的竞赛水平。
企业在招聘本科实习生或者本科毕业生时,首选竞赛获奖的学生,其次是参加过竞赛的学生。
因此,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开展,增强了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4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
大学生参加数字媒体设计竞赛,促进了我校在教学计划中设立专业设计竞赛学分的人才培养机制。
北方工业大学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专门设立“专业设计竞赛”学分。
参加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学生可以取得2个学分,该学分可以替代公共选修课或专业选修课的学分。
实施专业设计竞赛学分制度,表明北方工业大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已经发生重大转变,培养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是学校最终的培养目标。
3开展数字媒体竞赛的有利条件
3.1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人才培训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