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1468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4年1月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

历史

说明:

练习满分100分,用时90分钟。

练习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6页,选项按要求涂在答题卡,第Ⅱ卷为第7页至第8页,按要求写在答题纸上规定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周文王曾告诫武王:

“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这说明

①当时的统治者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②周人开始关注天人关系

③两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④荀子思想受到统治者重视

A.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③④

2.《庄子·天下篇》记载:

“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

生不歌,死无服。

……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

”这段话描写的应该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

3.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

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瓦解B.王位继承混乱C.宗法制度松弛D.中央集权确立4.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诗句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人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C.霹雳一声暴动,分田分地真忙D.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5.《后汉书》载:

“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6.某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许多方面“大体接近近代社会价值取向”。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是

A.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C.科举制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D.科举制可提高官员文化水平

7.右图是某位书法家作品,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

这幅作品的作者最可能是

A.王羲之B.怀素

C.颜真卿D.柳公权

8.据《山东东昌府馆陶县志》载:

清中叶“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大布(俗称粗布)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

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

”此记载反映出当地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对外贸易发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9.明清时期山西外出经商者众多,达到“挟轻资牵车四方者,则十室九空”的地步,但是依旧“壮者服贾,老者归田”。

这主要说明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B.重商主义观念盛行

C.重本抑末观念仍影响深远D.社会逐利风气不断增长

10.有学者指出:

“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很容易被冠以赞美之词。

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则往往……遭到严厉的谴责。

”这种对义和团的评价模式也可用于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1.1897年11月4日,为庆祝慈禧六十大寿,上海道蔡钧带头举办了中国官方的第一次大型舞会。

舞会的参加者主要是在沪的外国人,中国官员女眷也循西例参加,陪同西人女眷,尽管她们没有跳舞,只是隔着帘子观看,这在当时实属破天荒之举。

这说明当时

A.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C.中国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12.谭嗣同在《仁学》中说:

“两千年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两千年之学,荀学也,皆乡愿(注:

伪善)也。

唯大盗利用乡愿,唯乡愿工媚于大盗,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

”这反映出谭嗣同

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②反对封建伦理纲常

③彻底地否定传统文化④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3.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称,中国人说的“革命”一词,译成我们的语言为revolution,中华民国时代采用了它,字面意思是“收回授权”。

一位统治者失去了这种不可缺少的保护,就不得不退位。

这里的“保护”指的是

A.君权神授B.三纲五常C.清静无为D.天赋人权

14.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临时约法》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15.1912年,宋教仁以国民党代理事长身份参与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时说:

“我们要在国会里头获得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退而在野,也可以严密地监督政府……”宋教仁试图成立的“内阁”在组织形式上与下列哪个国家相似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16.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的报纸对革命进程一直非常关注。

但最初多持“乱事”、“乱党”等否定立场,但1918年5月后却又逐渐转变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等肯定和赞美的态度。

导致中国报纸立场变化因素包括

①孙中山“三大政策”的确立②国人对十月革命认识的深入

③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贡献④国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反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1922年创刊的《今日》曾刊发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但该刊的主办者却曾反对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坚持认为中共放弃社会主义革命而从事民主主义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变节”。

这说明

A.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B.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C.将马克思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D.当时存在着大量伪马克思主义者

18.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

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下列事件的革命模式与此思想相悖的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D.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19.毛泽东在文章中提到: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这一路线被写入党章是在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建国初期

20.据统计,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4%迅速上升至66.6%,1961~1966这一比值降至51%。

这一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八字方针”的实施B.文革的破坏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D.自然灾害的发生

21.1979年1月,邓小平头像第二次登上《时代》封面,标题写着:

“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这主要是因为

A.邓小平主导启动了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

B.邓小平结束了“文革”乱局

C.邓小平成为中国国家元首

D.邓小平一手促成中美关系正常化

22.20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不仅继续使用粮票,也出现了新发行的的股票(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经济管理体制趋向多样化

C.计划经济的盛行D.上海引领经济改革潮流

23.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

……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

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国家统一样本B.社会制度示范C.文明交流枢纽D.经济发展标本

24.近代以来,科技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下列场景不符合历史史实的一项是

A.1839年,广州市民通过阅读《申报》了解虎门销烟情况

B.1939年,上海市民观看获奖电影《渔光曲》

C.1949年,南京居民收听北平和谈最新进展

D.1999年,济南市民在街头观看国庆阅兵直播

25.分析历史事物的因果关系,是认识历史现象、形成知识结构、发现历史规律必不可少的环节。

下列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斯大林模式——苏联解体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国家干预政策——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26.从考古发掘和古典作家提供的材料来看,雅典公民大会日常例会的出席人数不过占公民总数的四或五分之一。

这主要说明

A.并非所有雅典人均可履行民主权力

B.并非所有合法公民均能参加公民大会

C.雅典民主政治在实践上仍存在许多弊端

D.雅典民主只是部分公民的民主

27.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认为: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

”这一评价

①立足于文明史观②正确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④是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8.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时其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

“在公开宣称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之中,就严格意义而论,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

”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

A.“人权法案”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

B.“人权法案”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

C.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

D.公民权利通过政府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

29.恩格斯指出: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情境催生了

A.古典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

C.无产阶级革命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30.社会变革学派认为:

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A.工厂制组织形式B.垄断组织形成

C.机器大工业生产D.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31.有学者指出,罗斯福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他扮演了一个改良主义者的角色,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他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B.他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

C.他调和了美国社会的劳资矛盾D.他以国家干预的方式完善了资本主义

32.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科学史上有据可查的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理论总共不过三种,……但真正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

这两次指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B.牛顿经典力学与达尔文的进化论

C.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33.下表为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数量变化表(单位:

个),由此能够得到的最确切的信息是

A.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B.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C.中国经济在世界上无足轻重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34.某一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了如下一组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A.中国古代皇权至上B.立宪君主地位尊贵

C.平民领袖平实民主D.中外建筑政治文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9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按要求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上交。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答题无效。

35.(16分)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呈现的特点。

(3分)

 

材料二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

……英国历史上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不仅为英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城市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5%,1801年增加到33.8%,1851年上升到50.2%,而农村人口则从一个半世纪前的75%降至49.8%。

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摘自纪晓岚《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启示》

(2)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7分)

 

材料三近代中国的所谓城市化过程,实际上只是一个通商口岸化的过程。

鸦片战争之后半个多世纪,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威逼,迫使中国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建立起侵略中国的条约体系框架。

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

——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

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3)材料三的观点体现了什么史观?

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方面说明近代条约口岸的“双重作用”。

(6分)

 

36.(16分)一战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

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

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

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后两个周期初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并说明这种调整“是……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8分)

 

材料二人们总喜欢用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来称谓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世界格局。

但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这三种格局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三者关系简单化……其实,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的观点。

(要求:

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8分)

37.(17分)中西方传统文化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遗产内部确立了一种深刻的内在紧张状态;希腊遗产为西方思想提供了智力基础,这种基础对将要持续2500年以上的一种极为生气勃勃的思想演变来说,既是不稳定的,又是具有高度创造力的。

——理查德·塔那斯《西方思想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具有高度创造力”的遗产有哪些?

(4分)

 

材料二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

……较少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

由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祝西莹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8分)

 

材料三明清之际文化,横亘在传统与近代的交界处。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明清之际文化的性质,有多种意见。

在这些意见中,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明清之际是“中国哲学的启蒙”,其性质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类似,是近代文化的曙光;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明清之际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绝不是“启蒙文化”,只是日落西山时天空中的“一抹晚霞”。

——《第一页与胚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比较》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证。

(5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阅卷)(2014.01)

一、选择题

1.B2.C3.C4.A5.B6.B7.B8.C9.C10.A11.C12.A

13.A14.B15.A16.B17.C18.D19.B20.A21.A22.B23.B24.A

25.B26.C27.A28.C29.B30.D31.D32.C33.D34.D

二、非选择题

35.(16分)

(1)城市大量出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街市;出现瓦肆等专门的娱乐场所。

(3分,答出3点即可得分)

(2)特点:

发展迅速;起步早;不是以旧城镇为基础,以发展新型城市为主。

(3分)

原因:

①农业革命(圈地运动)和商业革命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②工业革命促进新型工业城市的涌现。

(4分)

(3)史观:

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2分)

论证:

一方面,口岸被迫开放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关税主权;便利了列强在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

另一方面,通商口岸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刺激了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4分)

36.(16分)

(1)战略性调整:

第二周期:

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

(2分)

第三周期:

开展多边外交,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分)

说明:

第二周期: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面临保卫独立和发展经济的重任;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中国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与军事包围。

(2分)

第三周期: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壮大,确立改革开放国家战略;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分)

(2)观点:

单极、两极或多极之说并非简单对立,而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

(2分)

评析:

二战后至50年代中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渐形成,两极格局确立;60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中苏关系破裂、不结盟运动兴起、美国相对削弱、欧洲复兴和日本崛起,国际格局中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做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但欧、日、俄、中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等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和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又渐趋加强。

(6分)

37.(17分)

(1)民主政治、人文主义。

(4分)

(2)特点:

自发性;独立性;连续性;自我性。

(4分,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成因: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延续;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长期占主导;儒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

(4分,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3)曙光说:

明清时期,西学东渐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了进步思想家的出现,他们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主张工商皆本,迎合了近代历史的发展潮流,并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兴起起到了启蒙作用。

晚霞说: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儒家思想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极其缓慢,明清的进步思想从根本上未能突破传统文化的桎梏,只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仍以维护封建秩序为根本目的,最终也没有改变中国落后与西方的命运。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