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1215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5km/s

C.初二物理课本的长约25cm

D.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5℃

【答案】D

【解析】A.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A正确.

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5km/s,B正确.

C.初二物理课本的长约25cm,C正确.

D.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35℃,D错误.

故选D.

2.如图所示,下列措施中不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

A.

B.

C.

D.

【答案】D

...............

故选D.

3.毛泽东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了冬季中华大地的北国风光,下列现象中与“雪”的形成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冰冻的衣服变干B.深秋大雾弥漫

C.中国北方冬季树枝上的雾凇D.铁水浇铸成零件

【答案】C

【解析】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A.冰冻的衣服变干----升华.

B.深秋大雾弥漫----液化.

C.中国北方冬季树枝上的雾凇----凝华.

D.铁水浇铸成零件----凝固.

故选C.

4.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张亮注意到发令台上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他做了如下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A.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

B.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C.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

D.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田径运动会上,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终点计时员应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否则就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

所以,这块板子的作用,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故选B

考点:

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

5.如果用一块蓝色玻璃对着红字看,看到的字是()

A.红色B.蓝色C.紫色D.黑色

【答案】D

【解析】蓝色透明玻璃只能通过蓝色的光,其它色光都不能通过,红色的字只反射红色的光,蓝色的光被吸收,因此看到的字是黑色的.

故选D.

点睛:

题考查了透明物体的颜色有它所能通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光具座上将蜡烛沿主光轴由90cm处移至120cm处时(蜡烛图上未画出),发现烛焰在图示位置的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若他再将蜡烛在光具座上沿主光轴移至135cm处,移动光屏再现一清晰的像,则屏上的像一定是()

A.缩小的像B.等大的像

C.放大的像D.正立的像

【答案】A

【解析】从“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90cm处移至距透镜120cm处时,发现烛焰在图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较清晰”,即此时物距

,像距

,即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即

;此时像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

,即说明

;若他再将蜡烛在光具座上沿主光轴移至135cm处,即此时的物距

,即一定处于2倍焦距以外,所以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A.

7.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5m。

如图,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过程中,用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A.30km/hB.70km/hC.100km/hD.120km/h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相机曝光了2次,轿车通过的总路程大概是4个车身长,1个车身长约为4.5m,

所以,总路程

,总时间

轿车的平均速度:

.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PM2.5是雾霾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下列关于

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2.5μm=2.5×10-5dmB.2.5μm=2.5×10-3m

C.2.5μm=2.5×10-6cmD.2.5μm=2.5×10-9m

【答案】A

【解析】A、因为1μm=10-5dm,所以2.5μm=2.5×10-5dm.A正确.

BD、因为1μm=10-6m,所以2.5μm=2.5×10-6m.B、D错误.

C、因为1μm=10-4cm,所以2.5μm=2.5×10-4cm.C错误.

故选A.

9.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火炬一定静止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D.乙火炬一定一定静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图中的旗杆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国旗向左飘,说明此时有向左吹的风.

甲火炬火焰向左,有三种可能:

一是火炬不动,风把火焰刮向左;

二是火炬向右运动,风相对于火炬向左,把火焰刮向左;

三是火炬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火焰刮向左.

对于乙火炬来讲情况相对简单,风向左刮,要使乙火炬的火焰向右飘,只有使乙火炬向左运动,且火炬运动速度大于风速;如果乙火炬向左运动的速度等于风速,则火焰竖直向上(因为此时风与乙火炬相对静止);如果乙火炬向左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则火焰向左飘.

解:

因为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么根据上面的国旗判断,风是从右向左刮的.如果乙静止不动,那么火焰的方向应该和国旗相同,而现在的火焰的方向明显和旗子方向相反,如果乙向右运动,火焰只会更加向左偏.所以,乙一定向左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快,这样才会出现上图的情况.

故选:

D.

【点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题目,要仔细揣摩.

10.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内,小华跑得更快

C.8s内,小明的速度是6m/s

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答案】B

【解析】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

B、分析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B正确.

C、时间t=8s,由图象可知,路程S=40m,故小明的速度:

,C错误.

D、由图象可知,两人在8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为40m,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1.小明在家里吹奏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他抬起不同的手指,通过改变其的长度,从而使笛声的__________发生变化。

【答案】

(1).空气柱

(2).音调

【解析】小明在家里吹奏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他抬起不同的手指,通过改变其的长度,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大),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12.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结有冰花总是出现在窗玻璃的__________表面;响尾蛇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高温气流辐射的__________,对其进行有效攻击;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能吸收绝大多数来自太阳的__________;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在农业灌溉中采用喷灌技术,或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比如新疆的坎儿井,好处就是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__________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答案】

(1).内

(2).红外线(3).紫外线(4).渗漏

【解析】玻璃窗上结有冰花是凝华现象,水屋内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在窗玻璃的内表面;

响尾蛇导弹装有热能的灵敏感受器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高温气流辐射的红外线,对其进行有效攻击;

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能吸收绝大多数来自太阳的紫外线;

在农业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减慢液体的蒸发,也能减慢水的渗漏.

13.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将烛焰放在距凸透镜35cm的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__.实验中他不慎用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此时光屏上  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出现手指尖的像。

【答案】

(1).缩小

(2).照相机(3).不会

【解析】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凸透镜35cm的位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物距

,手指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光屏上不会出现手指尖的像.

1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最好选择在__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实验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便于__________;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观察到蜡烛的像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1).较暗

(2).确定像的位置(3).不变

【解析】

(1)蜡烛点燃时比较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

(2)实验时用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在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3)蜡烛在玻璃板成虚像,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大小不变,蜡烛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

较暗;确定像的位置;不变.

15.为了节能减排,许多地下车库采用光导照明系统,如图所示.采光罩采集的阳光进入内壁镀有高反射膜的导光管,经多次__________后,传导到漫射器,光经过它的__________(漫反射/折射)传播到车库的各个方向,漫射器应该用__________(凹凸不平/厚度均匀)的透明材料制成。

【答案】

(1).反射

(2).漫反射(3).凸凹不平

【解析】采光罩采集的阳光进入内壁镀有高反射膜的导光管,经多次反射后,传导到漫射器,当光传导到漫射器时,发生漫反射,光向四处传播开来。

漫射器应该用凹凸不平的透明材料制成,这样可以把平行光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人在各个角度都能接收到光线,而且接收的反射光不太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是较为基础的应用题.

三、作图题

16.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线状发光物体AB,请作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_____。

【答案】见解析

【解析】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下图所示:

17.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刚好与水面相平,F是凸透镜的焦点,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入射到凸透镜上,请你作出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水中光线的大致位置_____。

【答案】见解析

【解析】平行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通过焦点,斜射向水中的光线进行入水中后会发生偏折,折射光是靠近法线的,如下图所示:

四、计算题

18.小强正常步行时脉搏跳动72次/min,他从学校运动场的百米跑道的起点正常步行到终点,测出自己脉搏跳动了105次。

问:

  

(1)小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多少____?

(2)他从家里出发正常步行到学校门口,花去时间15min,他家离校门口有多少路程_____?

【答案】

(1).1.26m/s

(2).1134m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题中的72次/分和105次,我们就可以算出该同学正常步行100m所用的时间;根据

算出该同学的速度.

(2)利用

求路程.

试题解析

(1)该同学正常步100m所用的时间:

.

小强正常步行的速度:

.

(2)他家离校门口的路程:

点睛:

本题考查时间和速度的计算,要知道72次/分它表示脉搏1分钟跳72次.

19.小明坐在一列从苏州开往北京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景色十分美丽很开心。

他想利用学到的物理知识来测量动车的速度。

在路上动车正要匀速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小明坐在车上从上桥到离开桥,所用的时间是20s。

则:

(1)则动车的速度为多少_____?

(2)已知车长200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为多少_____?

(3)动车全部在桥上运动的时间为多少______?

【答案】

(1).50m/s

(2).24s(3).16s

【解析】试题分析

(1)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

可求速度.

(2)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和车长之和.

(3)动车全部在桥上通过的距离为桥长减去车长,利用

可求出动车全部在桥上运动的时间.

试题解析

(1)动车的速度:

.

(2)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

.

(3)动车全部在桥上通过的距离:

.

动车全部在桥上运动的时间: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常见题目.

五、实验探究题

20.小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丙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_______。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是__________℃。

(3)在第2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

(4)小明认为该实验装置中没有用酒精灯加热,所以不能完成,他的想法是否正确?

__________

你的观点是:

__________。

【答案】

(1).见解析

(2).-3(3).固(4).固液共存(5).不正确(6).一般情况下室温都高于0℃,冰可以从空气中吸热熔化

【解析】

(1)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2)由图知,液面在零刻度的下方,所以温度是零下,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

-3℃;

(3)由数据知,在第2min时,该物质的温度为-4℃,还未开始熔化,处于固态;

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混合态.

(4)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冰的熔点为0℃,由于环境的温度高于冰的熔点,冰在熔化过程中可不断吸热完成熔化过程,所以该实验不用酒精灯也可以完成.

点睛:

本题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考查了图象的画法、温度计的读数及热传递及熔化条件的应用.

21.如图所示是小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操作过程.

(1)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__________ 。

(2)实验时几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第4次实验时所成像的特点__________。

(4)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__________透镜,将光屏__________透镜。

(靠近/远离)

(5)第1次实验时,小华将一近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靠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答案】

(1).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正立放大的虚像(3).靠近(4).远离(5).远离

【解析】

(1)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由表格第4次数据,

,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所成像为:

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4)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应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5)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果此时把近视眼镜放在该凸透镜前,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延迟会聚,所以要想接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透镜.

点睛:

本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要解决有关凸透镜成像的问题,首先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并自己进行总结一些规律性的知识.

22.如图是一次测量玩具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

(1)小车运动的路程用__________测量,运动的时间用__________测量,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

(2)实验得到的数据:

AB全程长4m,通过全程的时间是8s,通过前半程的时间是3s,那么小车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3)由实验结果可知,小车__________(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

(1).刻度尺

(2).秒表(3).V=S/t(4).0.4(5).0.5(6).不是

【解析】

(1)路程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时间的测量工具为秒表,实验原理:

.

.

所以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

全程的平均速度:

.

(3)因为小车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所以小车做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点睛:

计算平均速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23.小婷学习了光现象的知识后,动手制作简易的针孔相机,她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如图甲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针孔相机制作的原理是__________。

(2)小婷用针孔相机观察校园内旗杆顶上的国旗,如图乙所示.则她在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国旗的形状是图丙中的__________。

   

(3)小婷把针孔相机远离旗杆顶上的国旗进行观察,则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的国旗的像  __________ (变大/变小/不变)。

(4)若将针孔相机的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再用它看窗外景物,则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的像的形状__________(改变/不变),说明小孔的形状__________(影响/不影响)像的形状。

【答案】

(1).光的直线传播

(2).A(3).变小(4).不变(5).不影响

【解析】

(1)沿直线传播的光经过小孔后在后面的薄膜上成像,原理是: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物体上部发出或反射的光经小孔后射到薄膜的下部,物体下部发出或反射的光经小孔后射到薄膜的上部,左面的光线射到右面,所成像上下和左右均相反.

所以看到国旗的像应为A图.

(3)小华把针孔相机远离旗杆顶上的国旗,国旗与小孔间的距离逐渐变大,所以成的像变小.

(4)孔的形状不同,但所成的像相同,所以若将针孔相机的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再用它看窗外景物,则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的像的形状不变,说明小孔的形状不影响像的形状.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和像的特点,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由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决定.

24.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光的全反射

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引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__________。

(2)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__________。

(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原因是______。

【答案】

(1).41.8°

(2).反射光线(3).不会(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

【解析】

(1)由材料可知,当入射角增大到引41.8°时,折射光线消失,所以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41.8°.

(2)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反射光线.

(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原因是: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以及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实验,要读数实验的过程,并能总结出相应的结论加以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