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前练13习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1077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前练13习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前练13习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前练13习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前练13习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前练13习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前练13习1.docx

《安徽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前练13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前练13习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前练13习1.docx

安徽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前练13习1

安徽教师招聘考前密押试卷

(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D.《民主主义与教育》

2.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

 A.具有阶级性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D.具有永恒性

3.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学生B.教师C.家长D.校长

4.《学记》上说:

“不陵节而施。

”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5.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B.社会实践活动C.课外、校外活动D.教学

6.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访问法C.问卷法D.调查法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创造性B.广延性C.长期性D.示范性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2年B.1983年C.1985年D.1986年

9.“窥一斑而见全豹”所描述的人的知觉特征是()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0.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是()

 A.选择性和整合性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维持性D.指向性和选择性

11.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遗传因素B.早期营养C.教育D.所处的环境

12.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什么气质类型的特点()

 A.胆汁质B.黏液质C.多血质D.抑郁质

13.在西方历史上,最早论述心理现象的专著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B.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

 C.冯特的《生理心理学纲要》D.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

14.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均在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A.首因效应B.刻板效应C.晕轮效应D.近因效应

15.当天识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进行每次复习,这样保持效果较好。

 A.24小时内B.第二天C.第三天D.第二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__学说。

2.西方第一部教学方法论著是_________。

3.赫尔巴特在1806年发表的_________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4.义务教育具有_________和普遍性的特点。

5.教师备课时必须写好的三种计划是学期教学进度计划、_________、课时教学计划。

6.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和_________两个方面。

7.斯腾伯格智力的三元理论中,他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这三种成分分别是元成分、操作成分和_________。

8.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

它是由三种成分构成。

这三种成分分别是认知、情感和_________。

9.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需要是它产生的内部条件,_________是它产生的外部条件。

10.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将比率智商改为_________智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2.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4.加强教育法规建设的措施有哪些?

5.我国在教育立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7分,第2小题8分)

1.注入式教育与启发式教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要提倡启发式教学?

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李某有一女李霞14岁,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

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下来赚钱,遂于2003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

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

“孩子读不读书是俺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请问:

(1)该案例中有没有违法行为?

(2)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

(3)违法主体是谁?

(4)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B4.A5.D6.A7.C 8.D 9.A10.B11.A 12.A 13.B 14.C 15.A

二、填空题

1.人的全面发展2.《论演说家的教育》3.《普通教育学》4.强迫性5.单元(或课题)教学计划6.个性心理特征7.知识获得成分8.行为9.诱因10.离差

三、简答题

1.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是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做到:

第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要求教师要把学生当做教育的对象,又要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人,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热爱学生。

第二,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

教师以其高尚的品德、深刻而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来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也必然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第三,发扬教育民主。

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而不能以权威自居。

教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不同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想法,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具有安全感。

以讨论、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看法,营造一个民主的气氛。

第四,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矛盾是难免的。

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地说服教育或是必要的等待、解释等。

要能与学生心理互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启发学生自省改过。

3.行为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年创立。

其主张中最重要的有:

(1)强调科学心理学应研究由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

(2)构成行为基础的是个体的反应,集多个反应可知行为的整体;

(3)个体行为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被动学习的;

(4)经由对动物或儿童实验研究所得到的行为的原理或原则,可推论来解释一般人的同类行为。

这种纯粹以“客观的客观”为标准的行为主义叫做激进行为主义。

30年代后,有些学者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主题,称之为新行为主义。

4.

(1)注意防止法律虚无主义和法律万能主义两种倾向。

(2)做好原有教育法规的整理工作。

(3)加强教育法学研究工作。

(4)群策群力,搞好教育立法工作。

(5)加强教育立法成果的宣传工作。

5.第一,教育法规很不健全、很不完备,远未形成一个体系;

第二,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属行政系统制定的单项法规,而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律却很少;

第三,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系对教育事业内部的要求,缺乏同经济、社会联系的内容,难以起到协调教育外部关系的作用。

四、论述题

1.

(1)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入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提倡启发式教学的依据是:

①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及原有的认识水平都是学生学习的内因,也是学生得以开展学习活动的依据;而教师的讲解、引导乃至对学生施加的一切教育影响则是学生学习的外因。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处于某一发展阶段的学生所具有的认识结构总是他过去学习活动的结果。

因而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往往是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传入的新的信息。

③只有运用启发式,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从学生实际(包括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就能够不断打破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不断激发他们新的认知需要,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

2.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争;(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五、案例分析题

(1)有违法行为。

(2)违反《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九条、第二十八条等规定。

(3)李某及个体户。

(4)《义务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

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执照。

安徽教师招聘考前密押试卷

(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要求不符的是()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4.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

 A.导向和动机B.关键C.基础D.物质基础

5.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原则

6.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

7.()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促进教学改革的前提。

 A.转变教学内容B.转变教学方法

 C.转变教学观念D.转变教学形式

8.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A.14周岁以下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D.18周岁以下

9.某寄宿中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

中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

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

王某的伤害应由()

 A.司机负责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10.作为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的是()

 A.注意B.记忆C.表象D.想象

11.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A.思维B.想象C.注意D.复述

12.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分析和综合B.间接性和概括性

 C.判断和推理D.指向性和集中性

13.我们要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异性交往,也要把握一定的度,那么青少年的异性交往的原则应该是()

 A.自然适度B.克服羞怯C.真实坦诚D.互相接纳

14.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5.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随意性注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义务教育是指依法律规定,_________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教师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首先要学好教育学、心理学和_________。

3.把学生按能力或学习成绩分为不同的班、组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称为_________。

4.我国古代的“六艺”属于_________课程。

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_________改革。

6.知觉的基本特性有_________、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不均衡,有_________的特点。

8.形象思维是利用事物的_________或表象去解决问题的思维。

9.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导致在总体印象上形成的最初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是指前因效应,相反,新近获得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之为_________。

10.小张既收到了单位工作的通知,又收到了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他陷入了矛盾之中,不知该如何选择,这种心理属于_________冲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教育过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素质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务是什么?

3.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4.简要说明成败归因论。

5.知觉的特性有哪些?

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7分,第2小题8分)

1.论述教师如何促进自己专业化的发展。

2.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促进学习策略的有效措施。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彭老师正在给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阅读课。

突然,有学生兴奋地喊起来:

“哇,好大的一只鸟啊!

”同学们一下子都把目光移向了窗外,好奇地问:

“在哪儿啊?

”显然,他们的注意力转到了教室外面那只大鸟上。

彭老师见机一动,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急切地问:

“在哪里?

在哪里?

”彭老师顺着孩子们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有一只漂亮的大鸟,大鸟受了惊扰,飞走了。

同学们只好回到了座位上,意犹未尽,彭老师见状打开了话题:

“孩子们,你们为什么喜欢这只鸟啊?

”“因为很好看,因为它长得很大。

它长着银灰色的羽毛,很美丽……”,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个不停,顿时又变得兴趣盎然。

下课铃响了,彭老师笑眯眯地对大家说:

“今天晚上的抄写作业取消了,回家后每人写一篇短文,描述你们看到的那只大鸟,并把自己看鸟的心情写进去,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去查相关资料,明天在课上我们一起交流。

问题:

试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评析此案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A4.A 5.A 6.C 7.C 8.B 9.B 10.A 11.D 12.A 13.A 14.C 15.B

二、填空题

1.适龄儿童2.学科教学法3.分组教学4.学科5.课程6.选择性7.先快后慢8.具体形象9.近因效应10.双趋式

三、简答题

1.教学过程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以相互转化。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知、情、意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因素,它们的协调发展不仅与教学内容,也与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法的运用相关,教师教学的责任感、价值观、思想作风、言行举止以及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等,对它们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两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要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2.

(1)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3)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3.学生应尽的义务有: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4.成败归因理论:

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之所以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归因。

韦纳及其同事20世纪70年代进行了大量关于归因与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个体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他们通过广泛的调查分析,归纳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的推断(即归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因素。

这些归因因素分为两个维度即内外性和稳定性。

多数情况下,人们把其成功与失败结果归结为个人的能力、自己所做出的努力程度、工作任务的难度及运气这四个因素。

5.

(1)知觉的选择性:

即人们总是选择某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特性作为我们知觉的对象。

(2)知觉的整体性:

人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

(3)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中,我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4)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比如距离、角度、照明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不变的一种特性。

(5)知觉的选择性:

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客观因素包括: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组合等;主观因素包括:

需要和动机、兴趣、性格、气质、经验知识等。

四、论述题

1.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学生的自主发展则依赖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用课题研究带动教师的学习。

围绕研究课题,教师之间可以采取互动式学习,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交流观念的更新与转变,交流新的认识与做法。

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去搜集资料,用教育理论阐述实践过程。

走出去学习,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2)用课题研究带动教学设计。

教师在自主理论指导下,依据学科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能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自由、自主地学习。

(3)用课题研究带动教师实践。

采取人人体验,分层体验,反复体验,自觉体验的做法,在行动中认识理论,在行动中内化理论,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

(4)用课题研究带动教师反思。

反思内容包括课题教学反思,教育行为反思,专题研究反思,教育现象反思,学生发展反思,外出学习反思。

2.在教学中,教师促进学生形成学习策略的教学措施有以下几种:

(1)指导教学模式。

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在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让其口头叙述和明确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以及报告自己应用学习策略时的思维。

通过不断重复这种内部定向思维,可加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感知与理解和保持。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每种策略来选择许多恰当的事例来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使学生形成对策略的概括化认识。

提供的事例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由简到繁,使学生从单一策略的应用发展到多种策略的综合应用,从而形成一种综合应用能力。

指导教学模式训练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有效,因为儿童自己很难发现策略知识,有时就是发现了也不能自动地运用这些知识。

(2)程序化训练模式。

所谓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如解题技能、阅读技能、记忆技能等,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3)完形训练模式。

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完形训练的好处就在于能够使学生注意每一个成分或步骤,而且每一步训练所需的心理努力都是学生能够胜任的,更为重要的是,每一步训练都会给学生以策略应用的整体印象。

(4)交互式教学模式。

交互式教学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它是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的。

旨在教学生这样四种策略:

①总结——总结段落内容。

②提问——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

③析疑——明确材料中的难点。

④预测——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

一开始,教师作一个示范,朗读一段课文,并就其核心内容进行提问,直到最后概括出本段课文的中心大意。

提问是为了引起讨论,概述大意则有助于小组成员为阅读下一段课文做准备。

然后,教师指定一个学生扮演“教师”,彼此提问。

(5)合作学习模式。

许多学生可能已经发现,当自己和同学讨论所读到的和所听到的材料时,获益匪浅。

在这种学习活动中,两个学生一组,一节一节地彼此轮流向对方总结材料,当一个学生主讲时,另一个学生听着,纠正错误和遗漏。

然后,两个学生彼此变换角色,直到学完所学材料为止。

关于这种学习方法的一系列研究证明,以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比独自总结的学生或简单阅读材料的学生,其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的保持都好得多。

有意思的是,合作性讲解的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活动中受益,而主讲者比听者获益更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都要结合学科知识。

研究认为,学习策略的知识不是孤立的,不能脱离专门知识。

专门领域的基础知识是有效利用策略的前提条件,脱离知识内容的单纯训练容易导致形式化倾向,难以保证学生提高学习策略水平。

教师要善于不断探索优化自己的教学步骤,为学生提供可以仿效的活动程序,同时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路,让其有意识地内化为有效的学习策略。

五、案例分析题

(1)教学理念:

这堂课体现出现代教学的一些新理念。

首先彭老师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没有限制学生观鸟的行为。

其次,彭老师对学生观鸟活动进行了指导,并利用教学机智,把这一突发事件转化为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恰当地发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学生争先恐后,说个不停,在课堂学习中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2)教学目标:

这本来是一堂阅读课,由于鸟的干扰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预先的教学目标。

彭老师见机行事,顺势改变了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却收到了另外一种教学效果。

不过,彭老师应注意,学生查找资料后的交流要适可而止,并且宜在科学之类课程或课外活动中延伸,不应占用语文课堂时间,毕竟,他和学生要完成语文课程规定的教学任务。

(3)教学方法:

彭老师立足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持续发展,及时地调整了教学安排,大鸟飞过教室窗口,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本是影响课堂教学的消极因素,彭老师不拘泥于预设的教学方案,因势利导,适时地改变教学内容和进程,不但化解了这一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巧妙地转化成了具有积极作用的课程资源。

安徽教师招聘考前密押试卷(三)

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