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重庆日报产业园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892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州重庆日报产业园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万州重庆日报产业园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万州重庆日报产业园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万州重庆日报产业园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万州重庆日报产业园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州重庆日报产业园设计说明.docx

《万州重庆日报产业园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州重庆日报产业园设计说明.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万州重庆日报产业园设计说明.docx

万州重庆日报产业园设计说明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长江三峡文化创意产业园

概念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规划及建筑设计说明

1.1项目背景

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因“万川毕汇、万商云集”而得名,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

全区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城市规模除主城以外全市最大。

该项目位于万州江南新区核心地带,万州区行政中心正前方,面向长江,视界开阔。

用地面积约120亩,用地性质商业(仅用于建设文化产业和文化娱乐项目),容积率2.0,另外广场用地28亩,不得修建地上建筑,可结合广场品质的改造提升,修建地下建筑。

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左右。

地上建筑用地面积80348㎡,容积率2.0,建筑密度小于等于55%,绿地率大于等于30%,建筑高度小于等于30米。

广场用地19124㎡,不得修建地上建筑,可结合广场品质的改造提升,修建地下建筑。

集新闻、广告、网络、商务休闲、餐饮娱乐、文化事业六大中心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及文化综合体。

1.2设计理念

1.2.1设计概念由来

方案缘自万州得名——“万川毕汇、万商云集”。

结合山水现状格局,裙房犹如自山体上生长而出的一条条山石,向江岸延伸;同时江景办公塔楼与之相交,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落。

条条裙房正如万川交汇,形成商业氛围;幢幢塔楼巍然而立,必将汇聚万商!

1.2.2突出标识性

长江三峡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需要充分展示文化功能,做到产业与商业的有机统一,成为万州的标志性建筑。

在园区形象塑造上,我们通过群体建筑体量来体现标识性,同时对环境进行规划,形成办公景观步行道,步行道上的“德方斯门”更是现代办公园区门户形象的体现。

1.2.3错落有致的群体建筑

建筑布局要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建筑体量和形式需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设计中,我们按照自然地形布置建筑,并灵活变化建筑层数,加强了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关系。

形成空间富于变化、立体的、多层次的办公建筑群落。

1.2.4江景办公

高峡出平湖!

江景是本地块最大的资源。

设计中,我们充分发掘江景资源,将一半以上的办公设计为江景办公空间。

好的办公建筑可以不断复制,好的江景办公空间却不可多得。

1.2.5泛广场概念

各建筑物之间既要相互独立又要形成整体,通过各种方式巧妙融合在一起,模糊边界,形成一种“泛广场”的概念。

设计中,我们注重打造空间环境品质,形成景观视觉通廊,将江景与山景相连通;设置办公区域内庭院,形成区域独享景观;开辟屋顶花园,打造开门即自然的绿色办公生活体验。

结合现代时尚元素、丰富的细节设计,突出公共空间的标识性。

1.3规划设计

1.3.1规划结构

在原有百米宽的景观主轴上增加办公景观轴,丰富了主轴空间。

办公景观轴成为该项目的内部主要轴线,体现着办公园区的门户形象。

在办公景观轴形成的基础上,将地块划分成规模相近的A.B.C.D四个区域,形成了“一轴、四区”的规划结构。

1.3.2功能分区

A区为重庆日报集团办公,B、D区为出租办公,C区为文化休闲功能。

在中部广场考虑地下一层作为下沉商业休闲带。

1.3.3竖向设计

地块西面比东面高30m,我们将地块自西向东跌落成高差4米的5个台地,将高差均匀释放到环境中。

地块南高北低,我们将广场南北两片区域处理成具有4米高差的台地。

1.3.4交通组织

地块南北开辟主要车行入口,形成南北主路,C、D区间设次路,形成T字形路网。

A、B、C、D区独立设置地下车库,地库出入口布置在主路上,进园即入库停车,提升园区步行环境。

每个园区入口广场考虑访客停车,内院设置汽车坡道,满足消防要求。

1.3.5步行系统

地块东西两侧为步行主要入口,形成“公共区域”,办公景观带属于办公园区是“半公共区域”,园区内部庭院为办公空间独享的“私密区域”,形成三个层次的景观步行系统。

1.3.6景观结构

景观主轴、景观次轴依山就势,衔接山景和水景。

办公景观轴属于办公园区内部轴线,有机连接两个地块,呼应南北景观绿化。

A、B、C、D四个区内绿化形成区域景观节点。

1.3.7立体景观

下沉景观广场、地面绿化,屋顶花园构成了办公园区的立体景观系统,创造多层次的视线交流,给使用者一种绿色园林的生活体验。

1.4建筑设计

1.4.1建筑平面

每个园区拥有独立的绿化庭院,作为园区休憩的步行空间。

通过大台阶由庭院进入办公门厅,体现办公空间的高贵品质,再由垂直交通通往各层办公。

办公建筑考虑中庭办公,以获得较好的通风、采光效果,提升室内环境。

1.4.2建筑立面

建筑色调整体统一,与山水环境自然融合。

裙房采用浅灰色石材,体现稳重的山石形象;塔楼采用玻璃幕墙系统,内衬部分实墙,在最大限度获得江景资源同时满足节能要求。

鲜明的两个立面系统更体现了以裙房为“川”,塔楼为“商”,“万川毕汇、万商云集”的设计理念。

1.4.3绿色办公

办公空间采用中庭式办公,考虑再生材料、水资源利用,塑造绿色节能办公建筑。

1.4.4消防设计

本工程为高层办公楼,耐火等级为2级。

地面办公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3000平方米,各分区至少设置2个以上人员疏散口。

负一层和负二层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4000平米;各分区至少设置2个以上人员疏散口。

防火分区之间采用防火墙及乙级防火门防火卷帘分隔。

上下层之间缝隙用防火板密封,管道井每隔一层用后浇板封堵。

1.4.5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

用地面积

 

80348

总建筑面积

 

224360

地上建筑面积

 

160998

 

商业

52810

办公

108188

地下建筑面积

 

53362

商业

21436

车库

41926

容积率

 

2

建筑密度

 

41.79%

基底面积

 

33577

绿化率

 

30.00%

停车位

 

1277

第二章结构设计

2.1结构设计概况

2.1.1建筑分类等级

单元类别

主楼单元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设计基准期

50年

嵌固层

基础顶面

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抗震设防类别

标准设防类

场地类别

暂定Ⅱ类

结构高度

28.40m

结构体系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本阶段尚无本工程地勘报告,待提供地勘报告后再行确定。

2.3地下室防水等级及抗浮设计计算水位:

地下室防水等级为P6级。

本阶段尚无本工程地勘报告,地下水位及设防水位不详,待提供地勘报告后再行确定。

2.4人防地下室:

本工程人防工程待方案确定后,进行专项设计。

2.5结构体系

主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楼板采用现浇混凝土梁板结构。

2.5.1地下室挡土墙选型:

本工程地下室采用地下室侧墙挡土,侧墙结合人防工程、厚度不小于250mm,基坑开挖结合地勘报告确定开挖方式。

2.5.2主要结构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

柱C50~C40;梁、板C40;基础C30;地梁C30。

钢筋:

柱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

梁主筋采用HRB400级或HRB335级钢筋;

箍筋用HPB300级钢筋;

板主筋用小直径HPB400级钢筋。

钢板:

Q235、焊条:

E43、E50。

填充墙:

采用干容重≤7kN/m3加气混凝土填充墙或干容重为8~10kN/m3的烧结空心砖砌体填充墙。

2.5.3结构电算

采用SATWE(版本号:

2011.6)作为主要计算分析软件。

2.6荷载取值

楼面活荷载取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执行。

风荷载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有关要求如下:

风荷载取值:

类别

取值

备注

50年一遇基本风压

0.40kN/m2

 

地面粗糙度类别

B

 

风荷载体型系数

1.3

 

地震作用

结构设计地震反应谱参数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地震参数如下:

 烈度

参数

规范取值

设计取值

小震

中震

大震

小震

中震

大震

地震设防烈度

6度

6度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第一组

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

0.05g

0.10g

0.20g

0.05g

0.10g

0.20g

场地类别

Ⅱ类(暂定)

Ⅱ类(暂定)

αmax

0.04

0.08

0.16

0.04

0.08

0.16

Tg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周期折减系数

0.85

/0.80

1

1

0.85

/0.80

1

1

注:

场地类别及特征周期待提供勘察报告后确定。

2.7地基及基础

本工程拟采用的基础形式为配筋扩展基础、人工挖孔桩基,具体的基础形式待本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后确定。

 

第三章电气设计

3.1强电

3.1.1供配电系统设计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22.4万平米,以A区为例,A区建筑面积49000㎡。

负荷统计估算指标:

办公室、会议室80W/m2;地下车库及设备房等10W/m2。

预测用电指标:

设备计算容量Pi=1556kW。

本工程拟采用五台CHP机组(250KW/台),CHP机组即燃气锅炉的蒸汽驱动汽轮机的过程或之后的抽汽或排汽的热量能加以利用,可以既发电又供热,这种生产方式称为热电联产。

这个过程既有电能生产又有热能生产,是一种热、电同时生产、高效的能源利用形式。

其热效率可达70-90%,能源利用效率比单纯发电约提高一倍以上(火电厂的热效率只有30-40%)。

它将不同品位的热能分级利用(即高品位的热能用于发电,低品位的热能用于集中供热),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

另外选用一台1000kVA干式变压器与CHP机组一起作主供电源,一台1000kVA干式变压器做备用电源。

为保证消防设备、应急照明及重要场所的供电可靠性,在地下一层增设置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一套,容量约为500kW,用以获得消防减灾应急备用电源。

3.1.2照明设计

本工程拟在内走廊、采光条件较差的办公室内设置被动式采光光导管照明,日光采集系统通过屋顶的采集装置捕获阳光,然后通过反射管道向下改道,透过不同的反射面,将自然光分布到建筑内部的区域。

该系统基本不涉及能耗,极尽建筑节能之概念。

可调的管道设计,通过最小的建筑结构改变,便可满足安装需要。

引入的光将均匀地投射到室内,并将有害的紫外线,冗余的热量及灰尘阻挡在外。

在散光板内设LED光源为主的日常照明系统,晴天由光导管照明,阴天或晚上由日常照明系统通过智能照明调光控制提供补充光源,到达恒照度标准。

通过使用光导管照明,将极大的减少电能消耗成本。

在未设光导管照明场所采用以LED光源为主的高效照明灯具。

主要办公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控制在9W/m2,照度目标值为300LX以上。

3.2弱电

根据业主方要求及本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智能化子系统包括:

电力监控系统、中央空调能源管理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保安监视系统、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会议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子系统。

第四章通风与空调工程设计说明

4.1工程概述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2.4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6.1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地面7层,主要功能为办公、商业;地下2层为地下车库和设备用房。

4.2空调设计

4.2.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台站位置:

重庆市

北纬:

2935东经:

10628海拔:

259.1m

大气压:

冬季991.2hpa夏季973.2hpa

冬季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2℃

冬季室外空调计算相对湿度:

82%

夏季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36.5℃

夏季室外空调计算湿球温度:

27.3℃

冬季室外风速:

1.2m/s夏季室外风速:

1.4m/s

4.2.2室内设计参数

房间名称

室内温度(℃)

相对湿度(%)

新风指标

噪声

备注

夏季

冬季

夏季

冬季

(m3/h人)

dB(A)

办公

24~27

20~22

40~65

30~60

30

45

会议

25~27

16~18

40~65

30~60

20

45

餐厅

24~27

18~20

40~65

30~60

20

50

门厅

26~28

16~18

40~65

30~60

20

50

4.2.3空调系统空调负荷及冷热源设置: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22.4万平米,以A区为例。

A区建筑面积49000㎡,夏季空调估算总冷负荷4032KW,冬季采暖估算总热负荷1820KW。

冷源选用3台高效螺杆地源热泵机组,单台制冷量为1448kw。

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7℃~12℃。

单台制热量为1381kw。

热水供回水温度为45℃~40℃。

机房设置于地下二层。

4.2.4水路系统

(1)冷(热)水系统采用双管闭式机械循环系统,采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冷(热)水由地源热泵机组集中制备后,经冷(热)水循环水泵加压,通过管道送到各层空调机及风机盘管等空调末端设备,回水返回地源热泵机组,形成水路循环。

(2)空调水路系统根据空调负荷、建筑使用功能及房间位置划分成多个空调回路,各回路空调供回水干管并联接于制冷机房分、集水器上。

(3)空调水路系统最高处设置独立的膨胀水箱。

其具体位置为:

膨胀水箱设于屋面。

(4)空调补水系统详给排水专业相关说明。

(5)冷却水系统采用土壤源地埋管系统。

4.3空调方式

空气末端处理系统:

根据各房间具体情况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方式。

风机盘管采用卧式机组,新风机组采用热泵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气流组织配合顶棚装修采用顶送顶回或侧送上回方式。

送风口采用散流器或双层百叶风口;回风口采用单层百叶风口。

室内温湿度独立控制调节控制,提高人体舒适度。

4.4通风设计

4.4.1地下车库:

按照建筑防火分区设置多个独立的机械排风系统,利用车道自然进风,以稀释车库内废气浓度。

4.4.2地下设备用房:

地下设备用房按照建筑防火分区分别设置多个独立的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系统,以消除设备用房内余热余湿空气。

4.4.3.柴油发电机房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

柴油发电机房排风利用柴油发电机组自带风扇进行排风,送风由独立的土建送风井自然进入。

同时,储油间和柴油发电机房设置发电机不工作时排风系统,其换气次数按3~6次/小时计算。

柴油发电机尾气经管道引至裙楼屋顶高空排放。

储油间油箱应设置通向室外的通气管,通气管应设置带阻火器的呼吸阀。

4.4.4餐厅厨房通风:

设置机械排风,机械送风系统。

厨房油烟通过油烟净化器处理达到国家相应排放标准后通过独立的土建竖井由塔楼屋面排出。

本设计预留安装排油烟管的土建竖井及通风用电负荷。

厨房工艺及排油烟系统由业主另行委托专业公司进行设计。

4.4.5公共暗卫生间:

每个卫生间吊顶内设置卫生间通风器,浊气排入独立设置的排风土建竖井,排出室外;自然进风。

4.4.6大楼设置了地道风送风系统:

在满足室内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室外新鲜空气自然降温,减少全年冷(热)水机组开启时间。

4.4.7通风设计主要数据

房间名称

排风指标(次/h)

送风指标(次/h)

备注

地下车库

6

5

变配电房

10

8

泵房

4

3

制冷机房

6

5

厨房

50

40

公共卫生间

12

自然进风

电梯机房

15

自然进风

4.5天然气供应设计

4.5.1燃料供应设计

(1)燃料种类:

本工程燃料采用城市管道天然气。

重庆市天然气低位发热值为35.17MJ/Nm3。

(2)供应范围:

餐厅厨房。

(3)燃料消耗量:

天然气最大消耗量预计为:

15Nm3/h(90Nm3/d)。

(4)气源:

本工程市政道路上已有城市天然气中压干管。

本项目用气拟由该管上开口接管引入。

(5)压力级制:

天然气管道采用中压进气低压进户方式。

设置多台燃气箱式调压器调压。

中压天然气经调压后送至各用气设备。

燃气计量:

厨房分别设置天然气流量表计量。

(6)管道布置:

天然气管道采用枝状布置方式。

4.6自动控制设计

4.6.1电制冷机组自带全套自控及保护设备。

4.6.2空调水系统冷(热)源侧为变流量方式。

供回水总管上设置压差控制的旁通电动二通阀,电制冷机组以及冷、热水循环水泵采用台数控制以及变频控制。

4.6.3组合式空调机组和新风机组设置DDC控制器自动控制和就地控制。

4.6.4风机盘管设置三挡调速开关手动控制,并设置室内温控器自动控制电磁二通阀开闭。

4.6.5通风系统风机在机房或风机安装位置附近就地控制。

4.6.6消防用风机由消防控制中心集中控制。

4.7噪声与振动控制设计

4.7.1通风机、冷水机组和水泵等主要设备均选用高效、低噪声及振动小的设备。

4.7.2通风机、冷水机组和水泵等振动设备基础均设置橡胶或弹簧减振器,配套电机设隔音罩。

4.7.3通风机、冷水机组和水泵等振动设备与管道连接处设软接头,减振支、吊架以减振隔噪。

4.7.4根据室内噪声允许标准控制通风及空调系统风管内空气流速。

4.7.5水管内水流速度控制在0.8~3.0m/s。

4.7.6空调机组进出口设置微穿孔板消声器或消声弯头。

4.8管材及保温

4.8.1空调系统、新风系统玻璃纤维直接风管制作;一般通风系统风管系统均采用镀锌钢板制作,厚度及加工办法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确定。

4.8.2水管全部采用碳素钢管,公称直径DN50mm者,采用镀锌钢管(GB3092-82);公称直径DN50mm者,采用无缝钢管(GB8163-87);公称直径DN250mm者,采用螺旋焊接钢管的(SYB10004-63)。

4.8.3位于吊顶内的排烟风管保温材料均采用带铝箔的离心玻璃棉板(容重为32kg/m3)。

厚度:

排烟管道为25mm,分水器、集水器、膨胀水箱为60mm。

作法参国标87R412。

4.8.4空调供回水管、膨胀管及凝结水管保温材料为橡塑发泡保温材料,保温厚度如下:

公称直径DN

15~50

65~200

250~450

500

保温厚度(毫米)

30

35

35

35

4.8.5燃气热水机组及柴油发电机排烟风管材料均采用成品不锈钢烟道(带隔热层)。

4.8.6天然气中、低压管道材料分别采用GB/T8163-1999无缝钢管和GB/T3091焊接钢管,焊接连接。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方案说明

5.1给水系统设计

5.1.1水源:

本工程给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

5.1.2用水量:

根据现行规范,本工程估算最高日用水量为75m3/d,最大时用水量为17m3/d。

5.1.3给水系统:

本工程的给水系统考虑分质供水,分为普通自来水系统及再生水回用供水系统,普通自来水系统水源为城市自来水。

主要用于洗涤等生活用水。

再生水回用供水系统的水源为生活污水及雨水,用于绿化浇灌、环境卫生清洗及冲洗卫生间的便器等。

为保证节约用水,本工程的消防、绿化、卫生间及其它用水部位设水表计量。

5.2排水系统设计:

5.2.1排水体制:

本工程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因本工程为办公楼,优质杂排水的水量不大,为保证中水水源的水量,经经济技术比较,采用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因此室内排水系统采用污、废合流制。

5.2.2排水量:

生活污水量:

本工程最高日生活污水量估算为130.7m3/d。

5.2.3雨水量:

雨水量按公式Q=ψqF计算,暴雨强度公式按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q=2509×(1+0.845Lgp)/(t+14.095)0.753(L/s.100m2)计算,设计参数选取如下:

室外:

重现期p=3a,综合径流系数ψ=0.6。

屋面雨水:

设计重现期P=5a,硬质屋面径流系数ψ=0.9,绿化屋面径流系数ψ=0.3。

5.3排水系统:

室内生活污水经室内排水管汇集到室外污水管网,厨房的含油污水经隔油设施处理后汇集到室外污水管网,所有污水经生化池预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平时接入中水处理设施处理以保证中水回用的水源,当中水处理设施检修时排至市政污水管网。

建筑屋面雨水,室外场地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通过技术措施进行雨水回用,同时设置超越雨水管,保证在降雨量较大时的正常雨水排水。

 

第六章节能专项设计

6.1设计依据:

《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J50-071-2010)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5024-2002)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7107-2002)

《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15225-94)

重庆市建委渝建发【2008】78号文:

《关于发布建筑节能材料热物性指标的通知》

重庆市建委渝建发【2008】161号文:

《关于进一步明确我市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要求的通知》

6.2节能设计概况

本工程位于重庆市区,属夏热冬冷地区。

按本工程建筑按公共建筑进行节能设计。

6.2.1计算软件:

名称:

PKPM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

版本:

PBECA20081.00版

软件开发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

6.2.2节能设计:

本次设计取各地块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建筑进行节能软件分析,其建筑主要特征以及维护结构主要材料及作法汇总如下:

6.3建筑节能

办公楼:

体形系数<0.3

外墙:

水泥砂浆(20.00mm)+无机保温砂浆206~300(40.00mm)+厚壁型烧结页岩空心砖砌体(200.00mm)+水泥砂浆(20.00mm)

热桥:

水泥砂浆(20.00mm)+无机保温砂浆206~300(40.00mm)+钢筋混凝土(200mm)+水泥砂浆(20.00mm)

屋面:

碎石,卵石混凝土1(40.00mm)+水泥砂浆(20.00mm)+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3.00mm)+水泥砂浆(20.00mm)+泡沫混凝土(631-730)(300.00mm)+钢筋混凝土(100.00mm)

架空楼板:

水泥砂浆(20.00mm)+钢筋混凝土(100.00mm)+矿棉、岩棉毡(45.00mm)+纸面石膏板(10.00mm)

普通楼板:

水泥砂浆(20.00mm)+钢筋混凝土(100.00mm)+水泥砂浆(20.00mm)

外窗:

断热铝合金门窗(6透明+12A+6透明),传热系数3.40W/m2.K,自身遮阳系数0.86,气密性为6级,水密性为3级

6.4计算分析结论:

所有建筑均采用PKPM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进行节能计算,满足公共建筑节能率

>50%的设计要求。

具体数据汇总如下表:

6.5主要材料热工性能参数:

6.5.1JN厚壁型烧结页岩空心砖:

801Kg/m3≤容重≤900Kg/m3导热系数≤0.30W/(m.K)

6.5.2泡沫混凝土:

631Kg/m3≤容重≤730Kg/m3导热系数≤0.18W/(m.K)

6.5.3松散矿棉、岩棉材料:

70Kg/m3≤容重≤120Kg/m3导热系数≤0.045W/(m.K)

6.5.4无机保温砂浆:

301Kg/m3≤容重≤400Kg/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