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方案.docx
《实验小学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小学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小学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方案
实验小学教学常规工作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是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学校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观念性的转变,为切实加强对教学常规的管理和研究,推进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进程,实现教学常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根据教育局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实现精细化管理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制度体系,强化责任意识,关注管理细节,重视管理过程,突出管理重点,落实管理目标,在管理的过程性上下功夫,在管理的精细化上做文章,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四个转变”,即由经验型向制度型转变、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片面型向总体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特色型转变,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二、重点工作及具体要求
(一)教学组织管理
1.端正办学思想,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教学工作决策的民主化。
教学管理要为教师的发展和创造性工作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条件。
2.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选拔思想素养好、工作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骨干教师担任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处室管理员等。
各类人员职责明确、目标具体。
3.健全完善学校各项教学常规工作制度及措施,制度建设科学、民主,有较强的操作性,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4.学校各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有评比、有考核、有奖惩。
各项工作落实到周、具体到天、责任到人。
(二)课程管理
1.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特别是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等学科课程的管理,以高质量的课程开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根据教师的教学特长及学校实际合理安排任课教师。
3.教师要按统一设置的课程表进行学科教学,做到执行课程表不占、不挤、不调。
4.学生一日在校时间和作业量符合上级规定标准。
(三)过程管理
1、教学计划、总结
(1)计划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各学科教学计划、课外辅导计划等。
(2)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教育局年度工作要点,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在广泛征求教研组长、教师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计划制定要具体、详细、操作性强,对各项教学工作有明确的要求和督查措施。
也作为各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计划的重要依据。
(3)教研组计划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本组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校工作计划的内容具体化。
工作计划应有对常规教学、教学改革、教学研究、课外活动、学科竞赛活动、教学理论和业务学习等方面的安排,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4)个人教学计划应在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总体精神的基础上,深入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学期总的教学任务。
然后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和编写意图、基本要求和质量标准,把握教材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明确教学目标和教材重、难点,并结合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制定。
内容包括:
①学情分析;②教材分析;③教学目标;④教学措施;⑤教学进度等。
其中,教学进度安排应包括教学内容、课时计划及授课时间。
(5)课外辅导计划包含辅导对象、辅导内容、辅导成效分析等;复习计划包含复习目标、复习内容与进度、复习策略等。
(6)计划每学期制定一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在新学期的第一天发给授课教师,教研组工作计划在第二周内交教导处及该组教师,个人工作计划在第二周上交教导处审查存档。
(7)每学期考试结束,学校要写出教学工作总结、教研组写出教研组工作总结、科任教师要写出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总结的内容一般包括:
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学措施的实施情况,教学工作的经验教训以及下学期的改进措施。
总结放假前写好,并上交学校一份,存入学校档案中。
(8)严格教学计划、总结审查制度。
教导主任对教研组工作计划、总结以及教师的学科教学计划、总结进行审查,对计划不认真,不规范、操作性不强的责令重新拟定,对工作总结不全面,分析不透彻的要求重新进行总结和分析,直到规范符合要求。
2、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每个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备好课的重要性,充分地备好每一堂课。
每位教师都要全面掌握课程标准,深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探讨最优课堂结构方式,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分课时写好教案,做到认真备课。
备课的程序为:
个人备课写教案——集体研讨通教案——个性补改完善教案。
个人备课。
(1)备课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做到“六备”:
备课标: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理解和把握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清楚本课程的总目标、年段目标。
备教材:
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本章、本节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教材的内在联系,深化拓宽教材的知识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目标,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的具体意见。
备学生:
老师要考虑学生知识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预测学生在理解掌握本章本节教材时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和难点,了解、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规律。
备教法:
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教育目的、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
备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力争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注意素质能力培养、渗透德育美育教育,针对各学科各章节特点,进行行之有效的、恰当的思想教育。
备作业:
围绕授课内容精选练习题,科学合理的设计学生作业。
(2)正确使用教学参考资料,反对生搬硬套,照章抄袭。
不许以课本、资料的评注圈点代替教案。
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全过程,内容一般包括:
讲授课题、教学目标(要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实施设想、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实验安排、作业布置、课后反思等基本要素。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安排、时间分配等,教学过程必须详细。
(3)个人备课编写教案主要是做好集体备课前的研讨准备和共案的个性补改。
(4)杜绝无教案或持旧教案上课现象。
提倡反思教学,每课、每单元结束后,要求写教学反思,本课、单元教学的得失。
(5)建立教案评比检查制度。
要求教案实行超前备课(提前一周)。
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分别进行一次教案检查评比活动,检查结果同年终考核评比挂钩,严格进行奖惩。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是集中集体智慧、开展经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它能充分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问题,研究和改进教法,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互补。
(1)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次不少于2课时。
要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课内习题和课外作业。
(2)集体备课采取课课通和重点课深入研讨的形式,实行“一课一主备人”制度。
主备人以说课的形式进行备课,然后集体研讨和交流,重点研讨重点课教材如何处理、策略和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达成共识。
(3)学校统一安排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时间。
实行教学领导包组制,届时包组领导深入组内参与研讨交流,并进行有效指导,做好考核和记录。
(4)集体备课后,任课教师应把集体讨论的内容加以消化整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修改个人备课方案,使得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过程的设计更恰当、更有效。
3.上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策略的主渠道,是启迪智慧、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的重要场所。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
(1)做好课前准备。
①做好教具准备。
提前一小时将要运用的教具、课件、电教和实验设备进行检查,以确保上课使用无误。
②上课前要进行二次备课,熟悉自己的教学设计、清晰教学思路和教学流程。
③提前1—3分钟进课堂候课,依据学科特点组织课前活动,做好上课前准备,打造书香校园、歌声校园。
上课铃响后,及时组织上课。
教师应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唤起学生的上课意识,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2)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
①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
②课堂教学内容要正确,不得出现科学知识性错误,重点要突出,不平均用力,脉络清晰。
③课堂教学要体现严密的计划性与组织性,既要备、教一致,反对随心所欲;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适时地调整内容与进度。
(3)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①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为主轴、用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空间,发展的思维。
②面向每一位学生,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凡是学生能够自主完成或合作完成的事绝不能替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占用的集体讲授总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活动”总时间不得低于25分钟;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解惑;以训练为主线,尽可能给学生以动脑、动口、动手操作的机会;承认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指导、提问、布置学习任务。
③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触动情感,进入角色,深刻体验。
④教师要使自己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诱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4)严格课堂教学纪律
①教师应严格按课程表上课,未经学校允许,教师不得私自调课。
因病或因事不能按时到校上课应提前请假。
②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上下课,不迟到、早退,不拖堂。
③上课时做到不坐着讲课,不会客,不说与教学无关的话,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随便离开课堂,不在课堂内接打电话。
④上课应衣着整洁,举止端正,教态自然大方,教容朴素无华。
⑤妥善处理好课内发生的一切情况,正确处理违纪学生,课中遇有学生违纪,批评教育不得超过20秒,不得把学生赶出课堂。
按时下课,杜绝压堂现象。
⑥使用普通话教学,课堂语言准确、清晰、通俗、生动,具有条理性、启发性,语速适当。
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
(5)课堂结构合理,组织严密,过程完整,层次清楚,容量适当,讲练结合,反馈及时。
(6)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理念,贯彻“多维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原则。
①课程理念先进。
能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
②教学目标准确。
教学目标要明确、适当、集中、有层次;能整合三维目标要求,突出年段目标;既有面向全体的最低要求,又有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
③教学过程朴实。
教学环节合理、简化,教学手段运用要简便、恰当、适度,内容拓展适当、有效,评价反馈及时、有针对性。
④训练扎实。
能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精心预设,注重生成;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
⑤在省时、高效的前提下,鼓励教学过程、方法和策略的创新。
(7)努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8)加强对课堂教学管理和督查力度。
①学校教学领导每天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一次抽查。
看教师是否按课表进行教学,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认真的组织教学,严格课堂纪律,进行有效的教学。
②教学领导每天至少听一节推门课,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③根据每天的抽查情况及教学领导听推门课的情况,每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一次考核评价,每学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一次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考核。
(9)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
①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研究课和邀请课,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同时听取同事对自己教学的看法,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②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③落实学校领导及教师听评课制度。
学校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教学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0节,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0节,每位教师每学周听课不少于1节,每次听课均有较详的听课记录和教学评价、教学建议,并与执教教师进行交流。
4.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精心选择、设计作业,认真及时批阅学生作业。
(1)布置作业目的明确。
根据学生的实际,紧扣教学内容,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多样性、层次性。
作业设计符合教学要求,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课堂相关的知识,突出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作业设计体现梯度。
实行分层布置作业,对不同学生在作业数量、难易、侧重、完成方法上应提出不同的要求。
(3)作业形式要多样,题型应多变。
作业形式:
一是书面作业;二是口头作业;三是实践活动。
语文:
每天每天都要布置作业,每次作业都要布置一定量的动笔作业。
字词学习,课文熟读、背诵是经常性作业;课外阅读和片段练笔是语文重要的作业。
每两周完成一篇大作文,每学期完成六篇大作文并对其中两篇作文进行详细的整体修改,形成修改稿。
教师每学期写一篇“同题作文”。
数学:
每天书面作业不超过30分钟。
英语:
口头作业:
教材上听力原文及课文;笔头作业:
国家免费提供的英语练习册;英语日记每学期至少十篇。
科学、品德:
每周一次,每次作业时间不超过25分钟。
其他学科不留文本型作业,适当布置活动类作业。
具体形式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
题型应多变,以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反对用机械模仿和不必要的重复来加重学生作业负担,严禁以抄作业的方式惩罚学生。
(4)规范学生作业及批改。
落实“四精”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讲;“四必”即练必收,收必批,批必评,评必纠。
作业批改认真及时,提倡全收全改,当面批改;批改的符号要统一规范、明确,一律用红笔;评语要有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
对学生作业中的个别问题,要提醒其做好自主订正。
对学困生的作业要面批,帮助他们改正错误,鼓励进步。
每次批阅均有批阅日期、批阅次数、有激励性、启发性评语。
批改作业采取百分制或等级制,百分制适用于对作业的定量评价,等级制适用于对作业的定性评价。
(5)认真讲评。
针对学生作业中的普遍性问题应及时讲评,分析原因,查缺补漏,决不能用集体对答案的方式代替作业评讲。
(6)教师要有作业批改记录。
即要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又要对典型的个案进行记录,并认真分析及时讲评。
(7)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让学生养成仔细审题、认真检查,按时、正确、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书写工整、美观,格式正确,内容完整;对不认真完成作业者,要加强教育指导,让其改正或补上,不罚抄写。
(8)学校建立作业布置和批改的检查制度。
学校每月对教师作业布置与批阅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评比,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依据。
5.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学生夯实基础和拓展延伸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要求各科任教师要按“分类指导”“抓两头促中间”的原则,认真制定辅导计划,确定辅导对象,精心选择辅导内容,增强辅导的针对性,注重实效。
(1)课外辅导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发展。
它包括解惑答疑、查缺补漏、培优辅困,指导学法、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育等。
教师应把课外辅导与课堂教学纳入统一的教学计划之中,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辅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采用个别辅导,解答问题,学法指导,同学互助,课堂指导等方式进行。
(3)辅导应遵守下列原则:
①辅导要做到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指导的结合。
在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运用科学方法。
②坚持个别性。
以个别辅导为主,集体辅导为辅,不得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整班性的补课或上新课。
③增强针对性。
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与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分类指导。
对于“尖子生”和“特长生”,辅导重点应放在知识的扩展和独立思维的培养上,通过开展活动发展他们的特长,鼓励和支持他们拔尖,让他们的专长和爱好得到充分的发展。
对于“学困生”,要加强个别辅导,及时补缺补差,加强学法指导,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4)辅导老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帮助尤为重要,要有耐心、善诱导、多鼓励,帮助差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5)建立“三生”成长记录档案。
课外辅导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有记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每学期结束学校对教师的课外辅导工作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
6.考试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考察学生知识能力,衡量学生水平、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学校将认真组织教师做相关的考测工作。
(1)认真组织好每学期的单元、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工作,单元考试由各教研组组织,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
(2)认真做好每次考试的试题命制工作。
命制试题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难易适度,份量适当、题意明确、文字确切、标点正确、图象清晰、字迹清楚。
原则上基础题、中等难度与高等难度之比为7:
2:
1。
(3)规范考务工作,提高考试质量和水平。
考务工作严格按学校考务工作要求执行,严肃考纪考风,规范考试程序,提高考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学校推行诚信考试,培养良好的考风,促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
(4)考试结束,科任教师要认真的对试卷进行批阅和正确的评价。
(5)认真做好考后的总结和讲评工作。
评卷结束任课教师要及时进行成绩及答题情况分析,确定讲评的重点及讲评的方法,写书面质量分析,交教导处存档。
(6)学校要加强对平时检测工作的检查、督促和指导,规范考试工作、限定考试次数、提高考试质量。
每学期结束要对教师的考测工作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
7.教学评价
(1)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确立全面、全程、全员的“三全质量观”,通过听课、评课、考试检测、教师互评、家长反馈、学生座谈等方式,全面、科学、客观地把握教学质量状况,不简单地以学生考试分数来衡量教师的工作业绩和教学质量高低。
(2)评价学生要以各门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以开放、多元、多样、发展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评价,并要突出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
(3)重视过程性评价,采取阶段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和评价学生。
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4)学校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相关材料要及时入袋以便真实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要定期检查使用情况,评出优劣,对创造性使用的,受到家长好评并得到相关部门表彰的要给予适当奖励。
(四)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及科研工作
1、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新课程培训活动,做到严格要求、注重实效。
参培教师要写出培训总结或心得体会,进行二级传导、教师间进行交流或上汇报课。
2、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学科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新教材,观看教学实录,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说课以及教法交流、学法探讨等形式多样的培训、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3、建立教师学习交流制度。
要求每个教师每学年读一本教育专著,记一本读书笔记(每学期读书笔记,学习心得不少于5000字),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并把所学的理念和方法内化成自己的思想和做法,并在交流会上进行交流。
4、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每位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进修学校网站,经常参与网络研究,网上评课,发表观点;经常把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经验、反思、教学案例等发表到网上,与同行们共同分享,共同切磋,共同成长。
县级以上骨干教师要有个人教研博客,每学期至少发表十篇教学日志。
5、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相互交流搭建平台。
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实施省市县骨干带徒“531工程”和建立“名师工作室”,带动青年教师成长。
让新上岗的教师在较短的时间了解教学、熟悉教学、掌握教学,并能应用新理念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
让教学成绩不佳的教师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运用新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开展“名师创建”工程活动,强化骨干教师有效教学意识,展示骨干教师课堂教学个性化风采,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发挥骨干教师的教学示范作用,形成既有个性化教学风格。
带动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
6、开展“以研促培、研训一体”的校本培训活动。
开展以“三制三课”活动为核心,以学科小课题研究为主线,以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载体校本教研活动。
强化教师之间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集体研讨、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7、扎实开展好每一次的学科主题教研活动。
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活动做到五定:
即定时间、定主题、定活动形式、定中心发言人、定活动负责人。
活动做到精心筹备、认真组织、及时总结,确保收到实效。
主题教研活动要结合学校实际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认真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辩课为主要形式的“磨课”活动。
在“磨课”活动中研究课型,研究教学模式,研究教法,研究学法。
在“磨课”活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让“磨课”活动成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8、落实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学校要按集体备课要求、方法和程序认真组织开展好每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
9、深入开展“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
重点抓好省级规划课题《以小课题促进校本科研模式构建的研究》和县级规划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优化的研究》的研究工作。
期初召开一次课题成员会议,期中开展一次课题中期研讨活动,期末开展一次成果交流活动,写出一份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10、深入开展《“三生”培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
探索“三生”培养的策略,逐步形成我校的“三生”培养模式。
11、引导规范优化小课题研究工作。
(1)每个教研组学期初要申报组内小课题,组内成员都要填写立项申报表,并形成小课题研究方案;任课教师也可以根据平时教学中发现的教学问题确立自己的小课题,进行研究。
(2)小课题研究工作要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
即在备课中开展课题研究,在上课中践行课题研究,在反思中提升课题研究。
(3)以教学活动促进研究,以研究带动团队,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4)学校将定期召开小课题分析、交流会;期末召开研究成果汇报会;好的经验进行推广。
12、学校将创建“教育教学论坛”,组建“青年教师沙龙”、“骨干教师论坛”,论坛和沙龙的主题将围绕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的作用以及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探究构建有效教学模式、如何开展分层教学促进“特长生”、“尖子生”的成长和“学困生”的转化等进行。
引进实验课题,通过开展研究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通过个案分析,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等多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研究意识,加快专业发展进程。
(五)规范学生学习行为
1、强化学习规范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学校要立足实际,根据学生年段特点制定学生学习日常规。
开展学生学习规范训练活动,持之以恒地抓实抓好学生学习规范训练。
将训练活动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养成课前认真预习;课上专心听讲、思考积极、回答问题主动、会提问、会合作;课后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书写认真,能及时科学的进行复习;考试沉着冷静,答题有序;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等。
2、积极开展好学生成果展评活动。
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作业展评,朗读比赛等活动,展示学生规范训练成果,让学生享受成功体验,激发训练动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