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湖北省黄冈市2019年3月月考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计48分)
1.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B.人的生命
C.人与社会的和谐D.社会现实
2.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同”“节葬”“节用”,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
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秦汉以后却走向式微。
这
A.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B.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D.起因于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3.有学者认为,汉代儒学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其试图努力去把儒家从讲起来很好听的比较迂阔的理论变为可以运作的东西。
这说明汉代儒学
A.继承了先秦儒学的神学思想B.吸收佛道思想而阐释儒学
C.契合时代要求而重新整合D.充满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
4.唐朝后期,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从字顺”“文以载道”。
民国初期,胡适、陈独秀等则主张“使用白话文”“文学革命”。
两场文化改革的共同背景是
A.改变文学的形式与内容B.强烈的文化危机意识
C.民族危机下的救亡图存D.回归孔孟儒学原典
5.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提出“为学之序”,即“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朱熹的“为学之序”所蕴含的理念是
A.“三纲五常”B.“经世致用”C.“格物致知”D.“知行合一”
6.学者陈衡恪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
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
说明文人画
A.产生兴起受理学影响大B.追求得意忘形
C.注重画家内心感受D.对画家综合素养要求高
7.中国古代民间文学也多有涉及历史,如《水浒传》《说岳全传》等,它们往往以忠奸斗争,因果报应来解读历史。
这些作品
A.传播了宗教观念,体现历史进步B.再现历史真实,突出历史细节
C.代表朴素正义,影响了大众行为D.丰富了正统史观,扩充历史内涵
8.20世纪三四十年代,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钱穆等学者强调继承和发扬孔孟程朱陆王的思想,以之为中国的根本精神,并以其为主体来吸收、接受和改造西方近代思想,在思想界兴起了一股保卫、复兴中华文化的思潮。
其目的在于
A.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心反抗外来侵略
B.为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统治提供理论依据
C.抵制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D.批判五四运动以来国内流行的西化思潮
9.2017年我国已恢复高考四十年。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变化情况统计,据此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时间
1977年
1979年
1984年
1988年
2008年
2011年
录取率%
4.8
6.1
28.7
24.6
57
72.3
A.短时期实现全民普及B.录取率与经济发展相悖
C.录取率持续大幅增加D.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
10.嘉靖八年,在大学士桂萼的鼓动下,明世宗(嘉靖)指责王阳明(当时已逝世)说:
“守仁放言自肆,诋毁先儒,号召门徒,声附虚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
近年士子传习邪说,皆其倡导。
”这说明王阳明心学
A.具有否定传统儒学的倾向
B.有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
C.没有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致良知不合君主愿望
11.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出现复杂的二元性:
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一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最符合其观点的艺术作品分别是
A.话本和小说B.风俗画和文人画
C.元曲和杂剧D.汉乐府诗和唐诗
12.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观点中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是:
A.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
B.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D.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
13.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05年,“蔡侯纸”发明
造纸术在中国出现
B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航空事业起步
C
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
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D
2003年,“神州5号”成功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AB.BC.CD.D
14.宋代苏轼的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我国传统文人画的绘画特点,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多彩的生活B.真实的景象C.个人的情感D.繁盛的社会
15.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在近代中国以“首先变革人心”为主要目的是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6.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
下表反映了中国四个不同历史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1894~1912年: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年:
1949~1956年: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年: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星火燎原,力挽狂澜
C.开天辟地,渐趋成熟D.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17.1861年1月,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说:
“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
这说明达尔文进化论
A.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B.影响到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
C.成为了社会革命的理论武器D.使科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18.法国思想家毕封说:
“大自然之所以能全面发展,所以能够达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完善和辉煌,完全是靠了我们的双手。
”他论点的实质意义是
A.否定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B.揭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
C.宣扬他对自然科学的贡献D.号召人们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19.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留下一串闪亮的人名:
笛卡尔、斯宾诺莎、洛克、霍布斯、牛顿、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
以下相关评论,正确的是
A.反对专制追求共和制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B.他们为人类社会提出的理想已经实现
C.资产阶级统治确立是思想家产生的前提
D.理性与科学是他们对抗神学与君权的武器
20.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
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
下列对这—观点分析比较恰当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21.路德告诉人们,个人可以与上帝直接交流,而不必借助庞大的天主教会;个人的自由与权利是不能被任何人剥夺的,因为这是上帝赐予每个人的。
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观点是
A.反对教会神学B.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C.简化宗教仪式D.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22.宗教改革时期“唯独圣经”“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唯独基督”“唯独把荣耀归给上帝”是重要的口号,其意义在于
A.创立新教教派B.宣扬因行称义
C.否定教皇的权威D.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23.1592年,布鲁诺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1600年被判死刑;同时期,李贽被以“敢倡乱德,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
李贽和布鲁诺被视为“异端”,是因为他们
A.誓死捍卫理想信念B.抨击封建道德主张发展个性
C.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D.挑战正统思想威胁统治秩序
24.某位作家说:
“景物从来不是孤立存在。
周边的光线和空气不停改变,景物的外表随之改变。
对我来说,周围的空气赋予了景物真实的价值。
”他曾在1872年绘制了两幅《紫丁香》,分别以晴天和阴天为背景,从而创造出完全不同的色调。
与这一观点吻合的美术作品是
A.《自由引导人民》B.《拾穗者》
C.《日出•印象》D.《格尔尼卡》
第II卷(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共52分)
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德斯鸠(1689—1755)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遍游欧洲,考察各国制度,潜心著述。
他认为,专制就是君王集一切权力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一个人一时的与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法律等于零”。
专制君王依靠唯上是从的官吏做爪牙,借助庞大军队和严峻刑罚进行统治,可任意征收重税、没收个人财产。
在此制度下,“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与惩罚”。
——摘编自路易·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
材料二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
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
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
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
“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任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行、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
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
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已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
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已自由也”。
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德斯鸠、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
(15分)
(2)根据材料以上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张在哪些方面与孟德斯鸠相同,又有何主要差异。
(1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陈寅恪指出,文艺复兴向我们证明了一个貌似悖谬的道理:
文化的复活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创新只能通过复兴才能实现。
文艺复兴的经验和新文化运动的教训证明,没有复活,就没有兴盛。
——刘军宁《没有复活,就没有兴盛》
运用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事实,对材料中陈寅恪的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
可就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361年,商鞅带着实践法家思想的梦想投奔秦国。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商鞅变法拉开了序幕。
农耕是强国之道,战争是称霸之路。
秦国决心以发展农业为手段来实现称霸天下的梦想。
而在秦孝公和商鞅这两位变法主角的背后,却是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深刻矛盾。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始于公元前342年的商鞅变法,就成为秦国能否由弱小走向强盛的重要标志。
从“秦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商鞅变法最基本的内容,是强化军事力量,发展农业生产。
短短20年,秦国便从一个为六国所不齿的西戎小国一跃而激变为战国七雄之首。
——摘编自纪录片《大秦岭·第一集宏基伟业》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措施的主要特点。
(3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化解“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深刻矛盾”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的实质。
(7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5分)
2019年3月月考高二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尽管观点各异,相互争论和诘难,但其都各自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强调社会现实的变革符合自己的利益诉求,是各家共同关注的焦点,故D符合题意;ABC三项各家也都有涉及,但不是所有学派共同关注的焦点,故排除。
故选D。
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墨家学说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墨同为春秋战国时期显学,当时有“不入于儒,即入于墨”之说。
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曾是分庭抗礼。
战国后期,墨学的影响一度甚至在孔学之上。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其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从外部因素来看,统治政策是导致墨家学说“秦汉以后却走向式微”的原因之一,故A符合题意;BC两项所述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无体现,排除;D项所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故选A。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在汉代演变的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A错在“神学思想”,故排除;佛家在东汉时期才传入中国,而且B项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C正确;D是心学的特点,故排除。
故选C。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古文运动是由于当时骈文问题越来越严重,新文化运动是由于当时以袁世凯为首封建势力的企图恢复帝制而引发的,因此B项说法正确;A项适合于前者,C项适合于后者,可以排除;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两者都不是为了回归儒学原典,可以排除。
故选B。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的认知论是“格物致知”,据此依据材料“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可知C正确;A是由董仲舒提出,故排除;B是顾炎武的思想,故排除;D是陆王心学的主张,故排除。
故选C。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把握和运用能力。
根据材料“文人画有四个要素:
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信息可知文人画具有文学性、哲学性和抒情性,故文人画要求的综合素养比较高,D项符合题意;文人画兴起于魏晋时期,当时理学还没有兴起,A项错误,排除;注重得意忘形、注重画家内心感受不能完全准确体现材料主旨,BC排除。
故选D。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文学艺术,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材料信息、调动所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这些作品强调“忠奸斗争”、“因果报应”,体现了百姓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望,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C项表述正确;材料有一定的宗教观念,但并不能体现历史进步,A项错误,排除;材料提到作品都是文学作品,带有文学加工和作者的主观情感,不能再现历史真实,也不能丰富正统史学观,BD项错误,排除。
故选C。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以之为中国的根本精神,并以其为主体来吸收、接受和改造西方近代思想,在思想界兴起了一股保卫、复兴中华文化的思潮”和所学知识,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是主要任务,材料体现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心反抗外来侵略,A项说法正确;保卫、复兴中华文化与“国民党的一党专制”没有直接联系,B项错误;C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发生在五四运动后,可以排除;D项说法不是材料的主旨,可以排除。
故选A。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概括材料信息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分析表格信息可见,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来,从70、80年代录取率较低发展到2008年后以来有较高的录取率,说明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D项正确;1977年以来高考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才逐渐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的目标,故A项错误;表中从1977年至2011年高考录取率稳步增长,故B项错误;C项题干体现不出,排除。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王阳明心学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声附虚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近年士子传习邪说,皆其倡导”可以看出王阳明心学带给人思想的解放,有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引起统治者的担忧,B符合题意;王阳明心学不是对传统儒学的否定,而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排除A;C的说法本身错误,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任务完成,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排除;题干信息并没有提及君主,而且D的说法本身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绘画艺术知识点,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
宋元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风俗画、宋词、话本、元曲、杂剧、小说等世俗文化的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同时,随着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和文化专制的不断强化,文人画、京剧和宫廷舞等高雅文化不断涌现或丰富。
故由设问要求“宋元以后......文化世俗化倾向......高雅文化倾向(分别是)”即可排除均与此不符的AC两项,B正确;D不符合题中时间信息“宋元以后”,直接排除。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知识的迁移、认知与分析能力。
依据材料“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观点中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
君主专制(明朝开始废宰相设内阁,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登峰造极;经济上:
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思想上:
科举考试开始出现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等。
故B项所述与“君主专制(明朝开始废宰相设内阁,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登峰造极”相符,符合题意;ACD三项所述均与“时代特征”不符,排除。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史实和结论的对应,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
造纸术在西汉出现,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A项错误;“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1918年,B项错误;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只是作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的一种计划,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尚未成功解决,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D项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
故选D。
14.【答案】C
【解析】联系所学可知,文人画也称“士大夫写意画“、“士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
所以C符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变革人心是指思想的改变,而新文化运动时我国历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故D正确;
16.【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识点,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天辟地;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
可知,C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五四风雷”发生在1919年,排除;B项“星星之火,力挽狂澜”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D项“国共对峙”从1927年开始,排除。
故选C。
17.【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进化论的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所学可知,达尔文进化论不仅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还被引入社会科学领域,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说明达尔文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科学根据,正如材料“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所述,故B项符合题意;AD两项所述材料无体现,故排除;C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故选B。
18.【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正确解读信息的能力。
依据材料可知,该思想家的观点是强调自身的幸福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上帝的作用,A正确;揭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宣扬他对自然科学的贡献、号召人们推翻封建专制统治都不属于实质意义,排除BCD。
故选A。
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欧洲科技和思想进步影响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能力。
材料人物中伏尔泰、孟德斯鸠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A错误;启蒙思想家的“理性王国”的社会方案并没有完全实现,依然在实现过程中,B错误;材料人物中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所生活的时代法国与德国均处于封建专制统治时期,说明资产阶级统治确立并非思想家产生的前提,C错误;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以反抗封建神学与封建王权,D正确。
故选D。
20.【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苏格拉底的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反对智者追求功利,忽视道德,AD是智者运动的特点,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从题干中“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的信息可以看出苏格拉底认为“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故B项正确。
故选B。
2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题目中未涉及对教会神学的反对、宗教仪式的简化、国家权力与教权之间的比较,故排除ACD三项;由题目中的信息“个人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可知此应为马丁·路德“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的主张,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故选B。
2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唯独圣经”“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唯独基督”“唯独把荣耀归给上帝”可知,打破了对罗马教会和教皇的迷信,解放了思想,故C正确;创立新教教派是宗教改革的重要内容,不是意义,故A错误;“唯独圣经”“唯独恩典”表明因信称义,故B错误;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是启蒙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23.【答案】D
【解析】布鲁诺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地心说,宣传日心说和宇宙观、宗教哲学,李贽离经叛道,他们挑战正统思想威胁统治秩序,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的美术,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印象画派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材料反映的是印象画派画家的艺术追求,C项是印象画派作品,故答案为C项;A项属于浪漫主义作品,B项属于现实主义作品,D项是现代派作品,均排除。
故选C。
25.【答案】
(1)孟德斯鸠:
欧洲启蒙运动兴起,英国已建立君主立宪制,法国专制制度日趋腐朽,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尖锐;(4分)
广泛的调查与比较研究,英国经验的参照,有政治法律实践经验。
(3分)
严复:
西方入侵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制度没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4分)
清末改革,民主革命兴起;(2分)
受过系统西学教育,立志救国。
(2分)
(2)相同:
将君主置法律之下;自由、民主;建立议会制度;实行三权分立;开启民智。
(8分)差异:
认为当时国家的独立自由高于个体自由。
(2分)
26.【本题不提供答案,示例仅供参考】
示例一:
文化创新通过继承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实现。
文艺复兴运动高举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提倡人文主义,追求现世的幸福,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打破了基督教神学的精神枷锁,为资产阶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启蒙运动兴起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继承古代白话小说的优秀遗产,掀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