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安徽卷文言文阅读文段详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437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安徽卷文言文阅读文段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安徽卷文言文阅读文段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安徽卷文言文阅读文段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安徽卷文言文阅读文段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安徽卷文言文阅读文段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安徽卷文言文阅读文段详解.docx

《高考安徽卷文言文阅读文段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安徽卷文言文阅读文段详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安徽卷文言文阅读文段详解.docx

高考安徽卷文言文阅读文段详解

2009年高考安徽卷文言文阅读文段详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能诗。

皆意度阔略。

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

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

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

“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

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

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

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

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

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

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

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

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

李出琵琶弹数曲。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

“奈何不与道士诗?

”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

“乐其无已乎?

”遂与李及道士别。

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

“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

”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

“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

“是游宜有记。

”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

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

及期余病,不果行。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

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

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

坟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余两人坐延:

邀请。

B.降跽谢过谢:

感谢。

C.过立恭宿别过:

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加:

超过。

【答案】B

【解析】“谢”应该是“认错、道歉”的意思。

本题所考查的四个实词中的“谢”、“过”是老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中的。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遂扫石而坐弃甲曳兵而走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乐其无已乎其孰能讥之乎

D.遂与李及道士别今君与廉颇同列

【答案】C

【解析】C组的两个“其”都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A项中的“而”是连词,第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表示修饰关系。

B项中“焉”,第一个是代词,作宾语,相当于“之”,那里;第二个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D项中的“与”,第一个是介词,和;第二个是连词,和。

这个选项值得推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

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答案】C

【解析】“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再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叟识其意,曰:

“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

“奈何不与道士诗?

【答案】

(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

“我不需要(它们)了。

”(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2)立恭折断一根竹子,凿出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3)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

“为什么不给我诗呢?

【解析】今年文言翻译选取三个句子,应该说难度更低。

(1)句中的关键字是“识”、“无用”和“怀”,分别是“知道、懂得、明白”、“不需要”(本人认为译为“没有用处”也可),“怀藏、怀揣”(如“怀其璧,从径道亡”)。

(2)句关键词为“窍”、“作”,分别是“凿孔”(本人以为“挖孔、钻孔”更贴切)、“发出”。

第(3)句的关键词是“揖”、“奈何”、“与”,分别是“拱手行礼”、“为什么”、“给”。

(本人感觉答案的翻译不够贴切,不如译为“先生为什么不肯送我一首诗呢?

【参考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

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

儿子立恭会写诗。

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

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

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

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

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

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

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

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

于是前去拜访。

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

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

窗下有几套书。

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

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

“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

”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

立恭举起酒葫芦斟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

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

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

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

于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酒。

道士拿出一帧《太乙真人图》请我们题诗。

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

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

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

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

立恭也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

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

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

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

“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

”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

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

“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

”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

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

“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

”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

“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

“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

”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

我痛哭哀悼。

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

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

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

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

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给送立恭。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

【文言知识梳理】

通假字:

词类活用:

1、余客武昌【客:

名词作动词,客居。

2、好道家书【好:

形容词作动词,喜欢;爱好。

3、能诗【诗:

名词作动词,作诗;写诗。

4、天未明东行【东:

名词作状语,向东。

5、折北【北:

名词作动词,向北走。

6、深处可浮小舟【浮: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漂浮。

漂得起来。

7、森布蒙密【森:

名词作状语,像森林一样。

森布即密布。

8、东行数十步【东:

名词作状语,向东。

9、各怀之而出【怀:

名词作动词,怀里揣着。

10、酒半,有骑而过者【酒:

名词作动词,喝酒。

11、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出: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出;拿出。

12、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饮: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饮酒;劝酒。

13、李出琵琶弹数曲【出: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出;拿出。

14、窍而吹之,作洞箫声【窍:

名词作动词,钻洞;钻孔。

15、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歌:

名词作动词,唱歌。

16、奈何不与道士诗【诗:

名词作动词,作诗;写诗。

17、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中道:

名词作状语,在中道(途中或半路)。

18、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语:

名词作动词,告诉。

19、是游宜有记【记:

动词作名词,游记文章,或者指文体名。

20、及期余病,不果行【病:

名词作动词,生病。

21、手录一通【手:

名词作动词,亲手;亲自。

古今异义:

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明年:

第二年】

重点实词:

1、意度:

识见与气度。

(1)识见与气度。

旧题汉郭宪《洞冥记》卷二:

“郭琼,东都人也,形貌丑劣而意度过人。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二》:

“五代诸主,鼠窃之余,气象施为,又齐、梁、陈氏下矣。

惟柴氏意度颇自可观。

”清王晫《今世说·容止》:

“梁苍严襟期瀟洒,意度廓落大类坡仙。

”王闿运《丁锐义传》:

“当此之时,自谓江淮群丑,可一呼而定,意度可谓壮哉!

(2)指艺术作品的意境与风格。

唐皎然《诗式·诗有四深》:

“意度盘礴,由深于作用。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张蠙》:

“余诗皆佳,各有意度,过人远矣。

”清戴名世《〈意园制义〉自序》:

“故余之文章,意度各殊,波澜不一,不可以一定之阡陌畦径求也。

”(3)揣测;设想。

《韩非子·用人》:

“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

”汉王符《潜夫论·述赦》:

“夫民之性,固好意度也。

”清姚鼐《宁国府重修北楼记》:

“其间各负絶异之境,非人意度所至。

2、阔略:

疏放。

(1)宽恕;宽容。

《汉书·王嘉传》:

“人情不能不有过差,宜可阔略,令尽力者有所劝。

”颜师古注:

“当宽恕其小罪也。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苟令性不邪恶,志有陈力,便可奖就,骋其所任。

若于小小宜适,私行不足,皆宜阔略,不足缕责。

”《金史·完颜匡传》:

“称臣割地尚且阔略,区区小节何足深较。

(2)宽简;简省。

《汉书·王莽传上》:

“愿陛下爱精休神,阔略思虑。

”颜师古注:

“阔,宽也。

略,简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

“安有累德述尊,而阔略四句乎!

”詹锳义证:

“阔略,疏略。

”唐刘知几《史通·叙事》:

“此皆文如阔略,而语实周赡。

故览之者初疑其易,而为之者方觉其难。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二:

“《明史》成祖追阿鲁台至捕鱼儿海……此追寇漠北,故阔略不详。

(3)粗疏;不讲究。

汉王充《论衡·实知》:

“众人阔略,寡所意识。

”宋苏轼《与人书》之四:

“某疲病加乏,使令辄用手启通问。

恃公雅度阔略细谨耳,然亦皇恐不可言也。

”清顾炎武《哭顾推官》诗:

“君才本恢宏,阔略人事细。

(4)疏放,不拘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

“练才洞鉴,剖字钻响;疎识阔略,随音所遇。

”宋欧阳修《论葛仲古等不当减法札子》:

“或其本性阔略,偶不检点,误用于私家,原其本情,亦可轻恕。

”明冯梦龙《智囊补·上智·张飞》:

“超(马超)见先主待之厚也,阔略无上下礼,与先主言,常呼字。

(5)空乏缺略。

明李东阳《山阴陈氏祠堂记》:

“盖其家生产阔略,而祭祀之礼未尝少阙。

3、晦匿:

隐蔽不露。

《隋书·高祖纪上》:

“高祖甚惧,深自晦匿。

”宋苏轼《江瑶柱传》:

“媚川深自晦匿,尝喟然谓其孙子曰:

‘匹夫怀宝,吾知其罪矣!

’”清吴敏树《与朱伯韩书》:

“敏树尝数至京师矣,既齟齬有司,不得一当,欲勉持一刺,干谒当时声誉之人,则愁沮万状,甘自晦匿而已。

4、交游:

交往。

5、相得:

彼此投合。

(1)相配;相称。

《易·繫辞上》: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韩康伯注:

“天地之数各五,五数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

”《礼记·王制》:

“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

”孙希旦集解:

“地也,邑也,民居也,三者大小众寡必将相称。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官制象天》:

“以此见天之数,人之形,官之制,相参相得也。

(2)彼此投合。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徐公接见了,见他会说会笑,颇觉相得。

(3)互相联络。

《墨子·备梯》:

“以白衣为服,以号相得,若此,则云梯之攻败矣。

(4)会合。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清漳水》:

“清漳又东南,与轑水相得。

6、蒙密:

茂密;茂密的草木。

南朝宋范晔《乐游应诏诗》:

“遵渚攀蒙密,随山上嶇嶔。

”北周庾信《小园赋》:

“拨蒙密兮见牕,行欹斜兮得路。

”《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七年》:

“草木蒙密,地气郁蒸。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申氏》:

“见垣下禾黍蒙密。

7、弥望:

充满视野、满眼。

8、造:

动词,往;到……去。

9、延:

延请;邀请。

10、举匏壶:

举起酒樽(酒葫芦)。

苏轼《赤壁赋》: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1、传觞数行:

指劝酒数旬。

传觞:

传杯,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

唐卢纶《送张郎中还蜀歌》:

“迴首岷峨半天黑,传觞接膝何由得。

”宋王安石《试院中》诗之三:

“青灯照我梦城西,坐上传觞把菊枝。

”清魏源《秦淮灯船行》:

“衣香鬓影天未霜,酒龙诗虎争传觞。

12、须臾:

片刻,短时间。

13、具盛馔:

准备好丰盛的饭食。

具:

准备;置办。

盛馔:

丰盛的饭食。

《论语·乡党》: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羊固拜临海,竟日皆美供,虽晚至,亦获盛馔。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宴》:

“前过华居,厮仆辈道路饥渴,有叨盛馔。

14、偕:

一同;一起。

15、共酌:

一起喝酒。

16、但:

只;不过。

17、酌酒:

斟酒。

18、不已:

不停止。

已:

停止。

19、胜:

能忍受;能承受。

20、降跽:

下跪。

明杨士奇《游东山记》:

“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

21、谢过:

承认错误﹐表示歉意。

谢:

道歉。

过:

错误;过失。

22、已而:

接着;不久;以后。

23、余与立恭饮,少皆醉【少:

渐渐;逐渐。

24、乐丘:

指坟墓。

25、属未暇:

没时间写文章。

属:

连缀;撰写。

未暇:

没时间,来不及。

26、豫约:

事先约定。

27、诣:

往;到……去。

28、未几:

不久。

29、过立恭宿别:

【过:

拜访;看望。

30、遗立恭【遗:

赠送;送给。

重点虚词:

其:

其子立恭【代词,他的。

叟识其意【代词,他们的。

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代词,他,指蒋隐溪。

乐其无已乎【语气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岂”,难道。

然:

然深自晦匿【转折连词,然而。

草本之葩烂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转折连词,然而。

与:

独与余相得也【介词,和;跟。

奈何不与道士诗【介词,给。

余与立恭饮,少皆醉【介词,和;跟。

遂与李及道士别【介词,和;跟。

者:

余三人者【句中语气词,表示提顿。

类饮酒者【结构助词,用在动词后面,兼有指代作用,……的人。

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后表示提顿,辅助表示判断】

之:

松柏竹树之阴【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

禽鸟之声不一类【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

草本之葩烂然【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

各怀之而出【代词,它,指书。

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代词,他,指蒋隐溪之子蒋立恭。

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代词,它,指诗。

窍而吹之,作洞箫声【代词,指蒋立恭现做的竹笛。

隐溪卒,余哭之【代词,他,指蒋隐溪。

始命笔追记之【代词,它,指与蒋隐溪父子共游之事。

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

故勉而终记之【代词,它,指与蒋隐溪父子共游之事。

既游之明年【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

而:

遂扫石而坐【修饰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皆欲取而难于言【转折连词,但是。

各怀之而出【修饰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酒半,有骑而过者【修饰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承接连词,继而;然后。

而乐无加乎此【递进连词,而且。

故勉而终记之【修饰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焉:

遂造焉【代词,那里。

于:

皆欲取而难于言【介词,对。

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介词,到。

为:

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动词,成为。

故:

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形容词,旧的;老的。

故人即旧交、老朋友。

故勉而终记之【结果连词,所以。

固定结构:

奈何:

如何;怎么。

其……乎:

反问句式。

难道……吗?

特殊句式:

【省略句略】

牖下有书数帙【定语后置句,数量短语作定语后置】

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定语后置句,数量短语作定语后置】

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判断句】

余赋五言古体一章【定语后置句,数量短语作定语后置】

是吾所营乐丘处也【判断句】

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而乐无加乎此【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作品原文】

洪武乙亥

(1),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

(2),始吾庐陵人(3),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兼治儒术,能诗。

皆意度阔略(4)。

然深自晦匿(5),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6),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7)。

隐溪乘小肩舆(8),余与立恭徒步。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

傍有盘石,容坐十数人。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9)。

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10),香气拂拂袭衣(11),禽鸟之声不一类。

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不衍弥望(12),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手一卷,坐庭中,盖齐丘《化书》(13)。

延余两人坐。

一媪捧茗盌饮客。

牖下有书数帙(14),立恭探得《列子》(15),余得《白虎通》(16),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

“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

立恭举匏壶注酒(17),传觞数行(18)。

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19),余和之。

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20)。

骇而笑,不下马,径马去。

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

道士岳州人刘氏(21),遂共酌。

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

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

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

道士为能胜,降跽谢过(22)。

众皆大笑。

李出琵琶弹数曲。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簘声。

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23)。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

“奈何不与道士诗?

”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

遂复酌。

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起,缘涧观鱼。

大者三四寸,小者如指。

余糁饼饵投之(24),翕然聚(25),已而往来相忘也。

立恭戏以小石掷之,辄尽散不复。

因共嘅叹海鸥之事(26),各赋七言绝诗一首。

道士出茶一饼,众析而嚼之。

余半饼,遣童子遗予两人(27)。

已而岁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

“乐其无已乎?

”遂与李及道士别。

李以率从二骑送立恭及余。

时恐晚不能入城,度涧折北而西,取捷径,望草埠门以归(28)。

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

“是吾所营乐丘处也(29)。

”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

“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

“是游宜有记。

”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

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

及期余病,不果行。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

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

手录一通,遗立恭。

呜呼!

人生聚散靡常,异时或望千里之外,一展读此文,存没离合之感其能已于中耶(30)?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31)。

【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

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

儿子立恭会写诗。

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

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

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

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

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

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

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

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

于是前去拜访。

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

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

窗下有几套书。

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

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

“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

”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

立恭举起酒葫芦斟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

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

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

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

于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酒。

道士拿出一帧《太乙真人图》请我们题诗。

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

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

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

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

立恭也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

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

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

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

“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

”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

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

“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

”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

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

“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

”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

“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

“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

”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

我痛哭哀悼。

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

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

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

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

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给送立恭。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

【赏析】

这篇文章选自《东里文集》卷一。

东山,洪山的旧名,在今湖北武昌东十里,杨士奇与蒋隐溪父子同游东山是在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至次年八月因悼念蒋隐溪之亡而追成此记。

这篇游记主要不是写东山的景胜,而是把笔墨放在记游历者的访村舍、饮酒、赋诗、歌舞、戏鱼等文人雅士的活动上,显示了杨士奇文章叙事平正纡徐的特色。

林纾曾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